本報記者 李玉洋 上海報道
AI的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打開,現在你離ChatGPT更近了!
近日,通用型人工智能(AGI)企業OpenAI再放大招,旗下的爆款産品ChatGPT正式登入美區(美國地區)App Store,即蘋果使用者可以在iPhone上使用這款人工智能語言模型。不僅如此,OpenAI還承諾ChatGPT的應用程式将會很快登入安卓平台。
此外,OpenAI還向所有ChatGPT Plus使用者推出網絡浏覽和插件功能,使得ChatGPT訂閱使用者能通路網際網路并使用70多個第三方插件。國盛證券所長助理、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劉高暢在研報中分析,ChatGPT Plugin的釋出為智能助理的出現提供了條件,讓ChatGPT的能力從NLP(自然語言處理)拓展到可以擷取實時資訊并代替使用者執行操作,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人類語言指揮ChatGPT幫自己與各種應用互動。
一經推出便迅速登頂美區App Store免費App排行榜的ChatGPT App,被認為是扣響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端AI産品的“發令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币研究所研究員、獨立國際政策研究員陳佳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ChatGPT登入美區App Store是對API(應用程式程式設計接口)開發工具的改進優化,各國加大對API資料接口的管控已經是大勢所趨,本次iOS市場裡的ChatGPT應用是一個開始。
ChatGPT App上線
經過半天時間的準備,記者下載下傳安裝了ChatGPT App,并進行了使用體驗。
從UI設計上看,ChatGPT App和其PC版本同樣追求簡約風格,用黑色背景和灰色按鍵突出白色的聊天文本内容。
該App聊天界面上方共有三個按鍵,使用者可以通過左側兩個按鍵切換GPT-3.5或最新版GPT-4對話模型,右側省略号按鍵則可以更改對話相關設定,比如檢視對話曆史以及開啟新話題。
這些布局和PC版本差别不大,但ChatGPT App支援語音輸入。據了解,移動版ChatGPT整合了OpenAI自行研發的開源語音識别技術Whisper,其識别的錯誤率相比同類競品要低50%。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 App還适配了iPhone的Taptic Engine(一款線性震動器),震感細膩綿密。
從對話體驗上看,記者使用的是不需要付費的對話模型,它的訓練資料截至2021年9月,該模型在科學解釋、搜尋答案、生成簡單代碼以及活動策劃等方面已經不遜于現有搜尋引擎工具。
比如詢問“在AI晶片領域,誰會成為下一個英偉達?”ChatGPT App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在AI晶片領域,很難确定誰将成為下一個像英偉達這樣的巨頭。目前,AI晶片市場競争激烈,有許多公司在這個領域發展出色。除了英偉達,像英特爾、谷歌、AMD、蘋果和華為等公司也在AI晶片領域有重要的進展。然而,未來的市場格局很難預測,因為技術和競争環境都在不斷演變。許多初創公司也在AI晶片領域嶄露頭角,可能會成為有影響力的參與者。是以,誰将成為下一個英偉達這樣的巨頭,還有待觀察和評估。”
不過,在中文語境下,我們能體驗到ChatGPT App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比如記者提問:“晴空一鶴排雲上,下一句是什麼?”它竟然回答是“孤影憑高任去留”,還給出了出處,經記者質疑它的這個回答後,它依然給出了錯誤回答。後經過兩次人工提示後,ChatGPT才回答正确。
當然,想要體驗到更聰明的ChatGPT,使用者需購買每月19.99美元(約合人民币141.35元)ChatGPT Plus會員。GPT-4是現階段幾乎沒有對手的AI模型,它可以成為許多人的工具,如果善用,ChatGPT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幫手。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iOS版ChatGPT App僅支援iPhone8及更新機型、支援iOS 16.1或更新的系統版本,以及僅支援文字互動模式,但不支援多模态的圖檔或視訊輸出,也不能調用攝像頭。
至于OpenAI向訂閱使用者推出的支援通路網際網路并使用的70多個第三方插件,它們則是聚焦處理和編輯圖檔、查詢商業新聞、搜尋房産資訊、查找和預訂旅行、提供實時和曆史的金融市場資料、菜單生成等方面的具體落地場景,很大一部分對于國内使用者并不實用。
對API管控是大勢所趨
ChatGPT App上線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行業人士認為ChatGPT應用生态持續擴大的意義,甚至相當于蘋果App Store的誕生。開發者可以建立和釋出自己的插件服務使用者,标志着ChatGPT不僅僅是一家網際網路服務商,更是一個生态系統的開創者。
劉高暢表示,大模型具備通用性,可以微調出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智能助理,未來智能助理有望向“賈維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人工智能)”的方向發展。随着多模态的發展,智能助理有望越來越全能,成為AI時代的超級管家。
Magic AI聯合創始人劉付江則向記者表示,AIGC在應用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遊戲和模拟環境以及機器人技術方面,通過這些應用,AI已經顯現出以下趨勢:“首先,人工智能系統的自我學習能力增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讓AI系統能夠自我學習和自我改進,而不僅僅是由人類進行監督和指導。”
“再者,為了使人工智能更可信和可了解,研究者正在努力提高AI模型的解釋能力,AI的解釋能力由此提高。”劉付江指出,随着AI的普及,AI和人類的協同、AI的倫理和責任性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對于ChatGPT登入App Store的舉動,陳佳認為這是對API開發工具的改進優化。在其看來,本輪強人工智能革命之是以能由AIGC領軍,骨子裡源自GPT工具大類背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MLLM的厚積薄發,而這類大模型看似以聊天作為場景,實際上其目的從來都不是聊天,而是借助聊天調高人機互動頻次,實作對AGI在算法上的疊代改進,以期加速量變引發質變。
“人類語言是人類智慧的核心,是以判定強人工智能出現曙光的标準不在于其他,而在客觀上能否實作自我創造語言及其衍生功能。”陳佳認為這是國家把AGI作為科技革命和自主創新重點的原因所在。
“短期來看,各國加大對API資料接口的管控已經是大勢所趨,其産生的産業鍊綜合效應會十分顯著,本次iOS市場裡的ChatGPT應用是一個開始,它說明目前技術變革、監管創新與政治經濟大環境對AGI的發展已經産生了深遠影響,未來整個AGI軟硬體和算力産業鍊都會産生巨變,将其稱為潘多拉魔盒并不過分。”陳佳說。
應緻力于自主創新
然而,就在我們對ChatGPT App上線帶來超級管家“賈維斯”翹首以待時,AI核心技術門檻的降低,也就給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近日,標頭市警察局電信網絡犯罪偵查局釋出一起使用智能AI技術進行電信詐騙的案件,福州一科技公司老闆10分鐘被騙走430萬元。最終警方關聯銀行迅速啟動止付機制,成功止付攔截336.84萬元,但仍有93.16萬元被轉移,目前正在全力追繳中。
此外,“AI詐騙正在全國爆發”的話題還沖上熱搜第一,引發網友廣泛關注。據湖北網警巡查執法消息,AI技術改變詐騙,新騙局來襲後,詐騙成功率竟接近100%。
可以想見,ChatGPT “登陸”人手一部的手機将推高AIGC的浪潮,也會伴随着更多的詐騙等負面效應出現。“随着AIGC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蓬勃發展,我覺得有許多領域的工作已經刻不容緩。”AI算法專家黃頌對記者表示,由于這一代的AIGC具備了較高的“智慧”和更逼真的輸出内容,很多人對此類内容的甄别能力還停留在過時的印象中,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很可能會造成經濟損失甚至人身傷害,從科技以及立法的角度應該對欺詐行為盡早識别,盡早劃出紅線。
黃頌還指出AIGC版權問題的規範化也亟待考量。“這段時間AI孫燕姿火遍全網,但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IP隐患。從歌曲本身,到演唱者個人的聲音特質,很多方面都有侵權的嫌疑。此類行為如果不得到規範化的解決,很可能會挫傷創作者的積極性,令其利益受損,甚至會大大打擊行業的發展。”他說。
黃頌還指出,加上模型的安全倫理問題、教育行業應用的引導,這些是AIGC健康發展所需的防守性紅線、底線。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則表示,AIGC雖然目前在文字、圖檔、聲音和視訊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測試性試用,但還不能也沒有産生大規模正式應用,“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技術成熟度不夠,難以滿足商業化場景使用;二是内容應用社會風險高而監管沒有做好準備,一旦技術成熟付諸應用,或将引發災難性後果難以預料”。
為此,張孝榮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推動自主技術研發,AIGC技術和應用涉及資料流動,中國不能寄希望于國外技術引進,而應當緻力于自主創新;二是建立完善監管體系,在推動産業發展的同時,避免技術引發的社會風險;三是做好長遠規劃,大模型不是必由之路,不要急于行業性垂直性應用,AIGC其他技術路線也需要關注。”
陳佳也指出,OpenAI GPT 5.0目前進展迅猛,遂産生了個人/商業隐私、行業監管和科技倫理問題,導緻今年一季度末,全球發達經濟體的政府開始結盟加強對科技的監管,尤其是對ChatGPT無節制引誘、挖掘甚至盜取隐私資訊資料的行為采取了全面監管,部分歐洲國家迅速切斷了ChatGPT開發工具接口。
“ChatGPT在iOS這個全球最熱門最嚴苛App平台的推出,就是OpenAI商業政策的成功延續;随着未來安卓版App上線,隻要一國監管不做具體限定,GPT位于境外OpenAI的伺服器就能繼續攫取全球個人/商業資訊來滋養其AGI,這樣成功地繞過了包括美歐等國對ChatGPT主網站服務應用的限制障礙。”陳佳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