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中關村論壇|對話螞蟻副總裁何征宇:所有公司都離不了開源

作者:金融秘聞

開源,俗稱開放源代碼,最初起源于軟體開發領域。

有人說,開源離我們很遠,非技術圈的人群對這一詞都較為陌生,鮮少有人去主動了解該詞含義,對背後的意義更是知之甚微;但開源其實也離我們很近,據統計,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平均每個程式都要依賴150 個開源元件。開源,事實上已成為了軟體開發的核心基礎設施。

2023中關村論壇|對話螞蟻副總裁何征宇:所有公司都離不了開源

“所有的公司都離不了開源,不僅僅是科技公司。” 螞蟻開源技術委員會主席、螞蟻基礎設施技術委員會主席何征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道。

二十年前,國内沒有太多企業願意主動開源,主要是擔心自身技術優勢會喪失;而今天,作為新時代的軟體開發模式,開源已然開辟了産業競争新賽道,企業“擁抱”開源趨勢明顯,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占比更是高近90%。

如今,基于全球開發者的開源生态也正加速形成,其中,有瘋狂汲取前輩經驗的技術新人,有堅決捍衛行業底線的布道者,還有堅持長期主義和協同合作的開源企業。

在這一領域探索了十餘年的螞蟻,将開源視為一場“無限的遊戲”。何征宇說,開源不是博弈,不是比較,更不是強制,開源是長期共識,是開放生态,是無限周期,這場遊戲沒有輸赢,隻看誰能将長期主義進行到底。

世界是平的,也正如開源的真正含義。何征宇稱,螞蟻不做競争性的開源,将繼續聚焦于資料庫、雲原生、中間件等基礎技術領域,希望通過開放自研核心技術,和行業一同疊代創新,共同追趕國際先進水準,提升全行業開源技術與應用水準。

2023中關村論壇|對話螞蟻副總裁何征宇:所有公司都離不了開源

以下是北京商報和何征宇的對話:

北京商報: 在開源動作中,您将螞蟻開源定位為怎樣的角色?目前螞蟻開源的重點工作是何?

何征宇:開源其實像“開放廚房”,我告訴你這盤菜怎麼做,每一行代碼都告知,而這也将成為未來評價基礎軟體品質的重要辦法。在面向消費者、開發者時,後者将更能夠通過開放或民主的方式參與,進而增強信任。建構信任始終是螞蟻最核心的工作,是以開源是螞蟻的核心技術戰略。

螞蟻曆經十餘年,積累的開源技術完整版圖及成果中,已經包括近百個社群頭部開源項目、近1600個開源倉庫、九大核心開源項目,如“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鎮館之寶”隐語、分布式國産資料庫OceanBase、全球首個商用密碼産品認證的密碼學開源項目“銅鎖”等自研核心技術。

2021年,螞蟻集團成立了螞蟻開源委員會,主要緻力于開源治理,精力重點放在了減輕法律安全風險(控制風險)、改善工程實踐文化和方法論(降低成本)和通過開源推進業務發展(助力産出)三個層面。事實上,我們更想努力把開源治理做好,讓螞蟻的每一個開源項目都成為精品項目,都是有影響力、有實際産業價值的項目。

2023中關村論壇|對話螞蟻副總裁何征宇:所有公司都離不了開源

螞蟻不做競争性開源。如果大家都跟風開源,那誰也做不成精品項目,或者找不到自身定位。是以螞蟻開源,首先不是為了競争,另外也沒有商業KPI,此外開源的精神應該是開放共享。

北京商報:螞蟻在參與開源的過程中,主要遇到了哪些難題和困難?需要控制哪些層面的成本和風險?

何征宇:除了人才層面,成本我們肯定也是要考慮,螞蟻對待每一個開源項目都很謹慎,我們内部不僅設有專門的開源辦公室(OSPO),也有開源技術委員會,會有專門負責安全的同學,畢竟從技術上開源出去,确實會有一些風險,因為我們開源項目都是螞蟻正在用的,那若一個漏洞你我都透明了,我把代碼都告訴你,你是不是要來攻擊我?是以我們要對開源出去的項目有足夠的信心。我們認為,安全是一個靠層次、靠協同和方法的問題,這些我們都會評估。我們也加強了在安全上的保障,韋韬(首席技術安全官)就在我們開源技術委員會中,每個項目都是他親自看。

另外,也會有一些合規性的風險,我們用了靜态掃描、代碼分析等等一系列軟體,去掃描裡面會不會有合規風險。比如我們開源的一些軟體,會不會不小心非法引用了?因為開源道德規範要求比較高,最關鍵是有很強的法律條款,你用的許可證到底是什麼?這個也很關鍵,其中問題也很複雜。除此之外,還有商業合規的風險、專利風險、法務風險等,開源委員會裡的評估專家,對各項都會仔細考量、評審。

北京商報:現在整個市場仍處于魚龍混雜的情況,也避免不了過于商業化的傾向。您一直在強調的“避免跟風、開放共享”,有沒有哪些次元可以評估考量?什麼才是真開源?

何征宇:真開源是什麼意思?我們會看開源的每個項目外部貢獻者數量,我們希望開源不是說“我開你看“,并非獨裁式的開源。獨裁式開源是我寫代碼,你隻能用,但不能動。那我們會評估項目的外部貢獻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名額。在這個角度,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甚至是願意放棄我們對項目的控制權的。

2023中關村論壇|對話螞蟻副總裁何征宇:所有公司都離不了開源

我們也會看每個項目的治理結構。國外有很多先進的經驗,比如說會把項目的投資和技術管理分開,它有TOC,隻管技術;有董事會,隻管項目投資,會做項目管理和技術管理的分離。我們差不多也是這個邏輯,會有專業資深的技術,隻看技術,不用管商業利益方面。從這個緯度上講,我們技術上會更加純粹,技術和商業分離,這是從項目的緯度。

此外,我們認為也要把項目放長周期來看,這是一個跟蹤性的名額。因為部分短期的開源基本上是商業目的為主,如果說你一個項目開源後能堅持三五年,那還是會有一些本質上的不同,畢竟有投入和堅持。是以一個真正的開源項目,要把時間線拉到三五年之後再去看它的價值,螞蟻的九大項目裡面,很多都是開源後經曆了三年多甚至更長時間。

北京商報:對于開源一事,您對整個市場有哪些預期?

何征宇:未來看,第一,我認為所有的公司都逃不過開源,不僅僅是科技公司。因為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會被數字化重塑,數字化的基礎是軟體,我的判斷是軟體會被開源吞噬,這隻是個快慢的問題。

第二,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開源和商業之間會共生共存,對螞蟻等甲方公司來說,開源是一種方式;對乙方公司,比如對雲、對所有的軟體産業來說,開源是一個很重要的抓手。我覺得會共生共存,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第三,開源對螞蟻來說,會變成一種主流的軟體開發方式。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在建設很多相關基建,比如說内部開源,本身也是大規模的軟體協同開發方式;或者是一種更離散的工作方式,你在海邊也好,山腳下也好,都可以去開發軟體。我認為開源可以做到,不管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去做開發。是以,我會認為這是更面向未來的一種軟體協同開發的方式。

第四,世界是平的,開源的項目中,也有一些水準不太高的軟體,會很容易形成惡性競争,進而降低整個軟體行業的價值(利潤率),我覺得應該鼓勵高水準競争,鼓勵開源真正尖端的項目,真正推動這個行業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