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于Go語言 K8s+gRPC實戰雲原生微服務開發完結-狐裘不暖錦衾薄

作者:除卻巫山不是雲159
基于Go語言 K8s+gRPC實戰雲原生微服務開發完結-狐裘不暖錦衾薄

gRPC雲原生微服務開發

基于Go語言 K8s+gRPC實戰雲原生微服務開發完結

download:https://www.51xuebc.com/thread-539-1-1.html

随着企業資訊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服務架構已經成為目前比較熱門的一種架構風格。而gRPC則是一種基于HTTP/2協定的高性能、低延遲的RPC架構,非常适合用于建構微服務。

什麼是gRPC?

gRPC是Google開源的一個高性能、通用的RPC架構,它基于Protocol Buffers序列化協定進行資料交換,支援多種程式設計語言(C++、Java、Go、Python、Ruby、C#等),并且使用HTTP/2作為傳輸協定,具有以下特點:

性能高:相比RESTful API,在網絡帶寬和CPU資源使用率上都有顯著優勢,特别是在跨語言、跨平台的場景下。

跨語言支援:gRPC支援多種程式設計語言,可以實作不同語言之間的通訊,使得團隊内部之間的協作更加便捷。

提供IDL: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接口定義語言,通過IDL定義後可以自動生成用戶端和服務端代碼,極大地減少了工作量。

支援流式處理:gRPC支援用戶端和服務端雙向流式處理、單向流式處理和用戶端流式處理等多種流模型。

為什麼選擇gRPC?

作為一種雲原生的微服務架構,gRPC具有以下優勢:

基于Go語言 K8s+gRPC實戰雲原生微服務開發完結-狐裘不暖錦衾薄

性能高:支援HTTP/2協定,傳輸效率更高。

跨語言支援:支援多種程式設計語言,便于跨團隊協同開發。

自動代碼生成:IDL定義後可以自動生成用戶端和服務端的代碼,減少工作量。

可擴充性強:支援多種流模型和自定義插件,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面向未來:底層基于HTTP/2協定,可以更好地适應未來的網絡環境。

gRPC的實作

使用gRPC進行雲原生微服務開發需要分為以下步驟:

基于Go語言 K8s+gRPC實戰雲原生微服務開發完結-狐裘不暖錦衾薄

定義服務接口

首先需要定義服務接口,使用Protocol Buffers語言定義IDL檔案,以描述服務接口方法的請求和響應參數。例如:

protobuf

syntax = "proto3";

package com.example.grpc.demo;

service HelloService {

rpc SayHello (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sponse);

}

message HelloRequest {

string name = 1;

}

message HelloResponse {

string message = 1;

}

自動生成代碼

使用Protocol Buffers編譯器将IDL檔案編譯成對應的用戶端和服務端代碼,例如:

shell

protoc --go_out=. --go-grpc_out=. hello.proto

實作服務邏輯

編寫具體的服務實作類,繼承自生成的服務接口類,并實作其中定義的方法,例如:

go

type HelloServiceImpl struct {

}

func (s *HelloServiceImpl) SayHello(ctx context.Context, req *pb.HelloRequest) (*pb.HelloResponse, error) {

return &pb.HelloResponse{Message: "Hello " + req.Name}, nil

}

啟動服務

使用gRPC提供的Server對象啟動服務,并監聽請求,例如:

go

func main() {

lis, err := net.Listen("tcp", ":8080")

if err != nil {

log.Fatalf("failed to listen: %v", err)

}

s := grpc.NewServer()

pb.RegisterHelloServiceServer(s, &HelloServiceImpl{})

if err := s.Serve(lis); err != nil {

log.Fatalf("failed to serve: %v", err)

}

}

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