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難入學年?多地釋出國小學位預警!家長:不小心把娃生在“高崗”上

最難入學年?多地釋出國小學位預警!家長:不小心把娃生在“高崗”上

對不少地方的中國小來說,2023年是一個擁擠的學年,但是對一些地方的幼稚園來說,适齡幼兒則出現斷崖式減少。

近日,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道,2023年以來,北京、廣州、濟南、大連多地釋出了中國小學位預警。一些地方甚至發出了最進階别的“紅色預警”。

按學區入學,學位為何仍會“擠破頭”?有專家認為,學位緊張并非數量的問題,而是分布不均衡。

但另一方面,2016年1月1日起,大陸“全面二孩”政策開始正式實施。在此背景下,2016年到2017年,全國各地陸續迎來了一個人口出生高峰。今年,這批“二胎”兒童要上國小了,這使得學位情況更為緊張,給多個地方的義務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入學壓力。

然而,故事的另一面是,在經過2016年、2017年兩年出生高峰後,2018年新生人口數量迅速滑落至1523萬人,并持續減少至2021年的1062萬人,2022年的956萬人進入人口負增長的拐點。這就意味着,各地為了應對二胎入學潮新增的學位,又需要在兩三年後面臨快速收縮的壓力。今年要愁學生太多,再過兩年就要愁學生太少,這确實很讓人犯愁:擴建校園是否可能在未來造成閑置?在資源的配置上,這是否是個兩難問題?

最難入學年?多地釋出國小學位預警!家長:不小心把娃生在“高崗”上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多地釋出學位預警

今年将成“最難入學年”?

進入5月,全國各地的“幼升小”招生工作陸續開啟。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2016年國家放開二胎政策等影響,今年的國小入學人數比去年将有一定增長,戶籍生黃色、紅色預警學校數相應有所增加。

據《杭州日報》消息,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釋出全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入學預警。杭州市教育局透露,杭州市2022年共招收一年級新生約12.5萬名,但2023年目前摸底的潛在适齡生源在15萬左右,創曆史新高已成定局。

有家長此前就表示,“不小心把娃生在'高崗'上,人這麼多,也有心理準備,已經做好被調劑的打算了。”

是以,杭州市為家長提供了各個學校的入學資訊查詢,對于學區内适齡戶籍生人數達到或超過學區國小常态招生計劃數的100%給予“紅色預警”,學區内适齡戶籍生人數介于學區國小常态招生計劃數的90%至100%的給予“黃色預警”。

學位預警,意味着預期的學區生源數量超出了學校的接納能力。其中,級别最高的為“紅色預警”,表示施教區内适齡兒童(少年)戶籍人數達到或超過學校拟招生計劃數的100%。

預警是動态的,往往事出多因。在義務教育階段,家長可以通過預警知道哪些學校較為熱門。如果學位緊張,入學政策也會發生變化。

最難入學年?多地釋出國小學位預警!家長:不小心把娃生在“高崗”上

圖檔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橙柿互動記者了解到,今年國小入學人數是頂峰,杭州市各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采取了多項措施增加學位供給,可確定今年總體入學需求,但個别區域局部緊張的情況仍将存在。

杭州并非個案。廣州、長春、北京、青島、成都、濟南、大連等多地都發出了學位預警,甚至一些縣級市也有多所學校發出“紅色預警”。

杭州國小的錄取是有先後順位的,俗稱“一表生、二表生、三表生、四表生……”。所謂“一表生”就是學生與父母同戶、同住在本國小學區内,“二表生”是指戶口在本國小學區内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三表生”是指有本市常住戶口但不在本國小學區内,“四表生”則是無本市常住戶口的借讀生。

北京的情況也類似。以海澱區為例,來自海澱區教委的資料顯示,2023年,海澱區中國小面臨學位供給的嚴峻挑戰,特别是國小将迎來前所未有的入學高峰,預計達到4萬人,國中入學預計達到2.75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或将增加1.6萬人。

據《中國經濟周刊》,“我們是‘四老房’(即學生戶口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哥哥3年前順利入學了,但今年因為入學孩子多,學位緊張,弟弟很可能要被調劑。”今年面臨幼升小的北京家長王玲告訴記者,他們隻能将老人的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讓孩子能夠變成第一順位。

“房産過戶要交十幾萬的稅費,但為了孩子也沒辦法。如果被調劑,學校不好不說,還可能離家很遠。”王玲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告訴記者,據他的了解和觀察,目前各地應對“二胎入學潮”雖然有壓力,但整體上“問題不大”。

“因‘全面二孩’政策所形成的入學高峰是個小高峰,這個小高峰與若幹年前學位的高峰相比,依然是一個相對低的狀态。但各地的情況确實也有很大差異,大城市肯定更加嚴峻一些,而中小城市,尤其是農村,近年來一直處在生源外溢的狀态下,是以并沒有形成太大的入學壓力。”儲朝晖分析。

在儲朝晖看來,即使是在學位緊張的大城市,整體應對能力也是不成問題的。“做到‘有學上’問題不大,但要做到‘上好學’,那問題就比較大了。是以,目前面臨的難題不是增加多少個學位,而是如何進一步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他說。

但另外一個問題更為嚴峻,因為“二胎”兒童在2018年之後迅速減少,如果入學高峰之後很快又出現學位“過剩”,該如何應對?

入學人數“過山車”

多出來的學校怎麼辦

綜合中國青年報、中國經濟周刊,2016、2017年是21世紀以來的出生人口高峰年。與此同時,2022年出生的幼兒隻有956萬,比2016年高峰時期的1786萬人少了830萬。出生人數下降,首先影響的自然是幼稚園,據報道,首輪幼稚園關停潮已經在今年出現。不難推算,國小、中學和高校将會次第直面人口波動,最終影響勞動力市場。

按照出生人口變化情況,倘若保持目前的高校招生規模不變,到2039年,大陸的高校招生數很可能将超過出生人口數。

以北京為例,可能會在幾年之内就迎來入園、入學人數的“斷崖式下跌”。

來自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北京市戶籍人口出生近10年來的最高峰出現在2017年,即“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當年戶籍人口出生數為17.1萬人,2018年為14.1萬人,2019年為13.3萬人,2020年為10萬人,2021年則降到了9萬人。

而到了2022年,雖然尚未有官方資料公布,但有機構根據各大醫院的資料推測,2022年北京戶籍的新生兒可能僅7.5萬人左右。

根據2023年3月21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釋出的《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4.3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為5.67‰。而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出生率9.32‰,2017年末為9.06‰。

各地政府可能正面臨着适齡孩子這兩年增加,過幾年又大幅減少的情況,這對政府如何投入和規劃教育資源帶來壓力和挑戰。

據統計,包括一些主要城市在内的不少地級市,推出的2023年新增學位計劃,少于 2022年計劃數和實際增加數量。

據中國新聞周刊,“一些地方政府擔心建立學校增加學位供給後,馬上出現因适齡學生減少的資源閑置問題,于是可能對解決這一問題不積極,有的地方政府采取的‘應急’辦法是擴大班額,把孩子‘塞進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如果搞大班額應對學位緊張,是違反相關規定的,這會影響到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品質。

“選擇以怎樣的戰略應對,至關重要”,熊丙奇表示,如果節省教育投入,趁出生人口下降,撤掉學校、辭退教師,再出現出生人口增加,就會出現學位緊張的新問題。如果提升教育品質,利用出生人口下降這一契機,推進“小校小班”建設,實行小班化教學,如原來一個班45人,調整為25人、30人,這不但提高教學品質,也為出生人口變化留下“彈性空間”,在人口增加年份,可以适度擴大班額,如從30人擴大到40人。

他表示,目前合适的辦法有兩個,一是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提供給适齡兒童,合理定位民辦義務教育的新功能;二是以“小班化”為标準,加強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提高學校建設标準,應對出生人口變化對教育帶來的挑戰。

也有一些城市在持續擴充學位。據《中國經濟周刊》,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全市新增了2.9萬個中國小學位。2023年,将繼續新增中國小學位2萬個。而以北京市教育資源強勢區之一的海澱區為例,來自海澱區教委的資料顯示,2022年,海澱區新增中國小學位超過1萬個,2023年還将新增中國小學位5560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則強調,目前,更應該關注的是接下來很快就會到來的入園、入學人數下滑。“這确實是一個需要各方認真考慮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學校的效能安排,涉及要不要有人員的更疊,要不要招聘新的年輕教師。尤其是有很多地方,隻有一個單一的辦學主體,應對能力就會明顯不夠。”他說。

據記者了解,現在,全國多地的幼稚園已經開始出現生源不足的問題,預計很快會傳導到義務教育階段。儲朝晖建議,應該盡快發展多種主體辦學,盡可能實作教育均衡,盡可能實作公共服務的多樣化。

“公共服務不應是一個單一标準的、刻闆的,公共服務應該是有适度競争的,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大家的求學需要,才能夠真正實作‘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标。”儲朝晖表示。

編輯|程鵬 杜恒峰 杜波

校對|段煉

封面圖檔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