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黨百年 學術百家」 周揚: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奮鬥一生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周洋(1908-1989),筆名周瑩瑩,雲儋,湖南益陽人,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畢業于上海大夏大學,同年赴日本留學。1930年回上海上司中國左翼革命文學藝術運動,任左翼聯盟黨委書記、中共上海中央文化委書記、文化總書記,左翼機關刊物《文學月刊》主編。全面抗戰爆發後,他于1937年秋天前往延安。曆任陝西甘甯邊區教育局局長、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院長、延安大學校長、華北聯合大學副校長、晉朝中央、華北局宣傳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 黨組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所學生院院長、中國文化學院院士、中華文化聯合會副會長、會長、華文文學會副會長。中央紀委常委,中共中央委員,第一、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共産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該出版物始于1928年。周洋的文章有:《國防文學》(1934年)、《馬克思主義與文學序言》(1944年)、《為絕大多數人民服務》(1962年)、《思想的三次偉大解放運動》(1979年)、《馬克思主義若幹理論問題讨論》(1983年)。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新群衆時代》、《堅決走毛澤東文學路線》,翻譯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生活與美學》,編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出版《周洋集》(五卷)等。

「建黨百年 學術百家」 周揚: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奮鬥一生

在中國共産黨100年的發展曆程中,周洋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發展等作出了巨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研究中指出,五四運動要堅持"曆史大觀",把五四運動納入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進入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的鬥争史, 而對中國共産黨90多年來奮鬥的曆史有了解和把握,而500多年的世界社會主義曆史也是一個重要的考察視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我們要教育引導全黨貫徹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和世界百年未見的偉大變革的總體戰略眼光,樹立偉大的曆史觀, 從悠久的曆史、時代的潮流、全球風雲中分析進化的機理,探索曆史規律。"這種'偉大的曆史觀'為我們提供了今天對周洋曆史貢獻的科學評價的理論後續:從過去200年的中國現代化建設史來看,周洋是文藝現代化的推動者,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為中國現代文藝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做出了貢獻;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的曆史來看,毛澤東的文學思想是世界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中國發展的重要理論成果,作為重要的诠釋者,周洋為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發展和世界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文學和藝術現代化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千年曆史,變革開放是中國的曆史常态,"習近平總書記說。"實作現代化是中華民族自身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内在需要。現代化改造後獨特的曆史形勢,使得"走出國門外"或"在外國尋求新聲音"、留學、翻譯域外思想等,成為一代先進知識分子尋求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徑之一。周洋在上大學時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8年大學畢業後,他短暫地在日本留學,接觸左翼文化,與左翼進步人士交朋友,購買大量左翼英文書籍,在亞洲、歐洲和美洲閱讀文學作品,對蘇俄文學和藝術有着獨特的經曆。從此,國外文學和理論的翻譯和研究成為周洋文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翻譯了美國作家古爾德的短篇小說、蘇聯小說《大愛》、《安娜·卡列尼娜》、《奧羅夫一家》和《生活與美學》和《卡爾尼謝夫斯基選集》,并發表了《美國普羅萊加尼亞理論》和《巴西文學概覽》等論文,特别是對卡爾尼謝夫斯基、高爾基等人的研究。這些翻譯和研究工作為促進中國文藝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周洋稱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經曆的第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他本人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踏上了從事革命文藝事業的道路。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文學文化的現代化程序,作為五四新文學的見證人和馬克思主義文學評論家,周洋回顧和研究了陸迅、郭沫若、田涵、曹瑜、老舍、趙淑麗等許多現代作家的作品。延安時期,講授《中國文學運動史》,編纂了《新文學運動史講義大綱》。新中國成立後,他組織上司了大學文科包括文學理論在内的教材建設,對編制國家編纂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提出了重要而具體的意見。改革開放時期,周洋提出了"新時期文藝"的理念,積極推動思想解放運動,在文藝界推行"雙百"和"兩為"政策。周洋在中國文藝現代化史上對"五四新文學"、"文藝十七年"、"新時期文學"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寫作和理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延安時期,周洋開始直接參與黨的文藝事業的組織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文化聯盟、協會等副主席,被委任主持三屆文化大會,并對毛澤東的報告進行了審查和修改,在組織文藝工作者、上司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56年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協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周洋作了長篇報告《社會主義文學建設的任務》。1961年,他與袁水德、張光年等人商量編寫《關于目前文藝工作若幹問題的意見(草案)》(以下簡稱《文藝八條》)。從新時期複出後,他又回到了文學和藝術的掌控崗位上。1981年,他召集林莫涵等人,讨論起草新的《文藝八條》。這些努力,在黨的上司下,為促進中國文藝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藝國有化的推動者和引領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共不是曆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中共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推動者"。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實作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黨100年發展程序的基本成功經驗。在這方面,周洋一直是文藝國有化的推動者和引領者。

抗日戰争新形勢下,"左聯盟"時期文藝群衆運動提出了民族形式問題,周洋積極參與讨論。在後來的文章中,"他指出,"将民族和民間舊藝術形式的優良元素吸收到新的文藝中,給新文藝帶來新鮮健康的營養,使新文藝更加民族化、大衆化、更加紮實富足", "寫出中國人在活生生的真實性",它将是"中國風格和中國風格"和"真正的民族形式"。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民族的形式,新民主的内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新文化","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的講話"進一步明确指出了實作文藝普及、建立民族形态的根本途徑。作為毛澤東文藝思想的诠釋者,周洋一直對民族文藝形式進行不斷的理論探讨。

新中國成立後,周洋直接組織和推動了文藝國有化的發展,特别是在民族戲曲藝術的改革和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50年全國戲曲工作會議上,他做了開場白和總結報告,強調歌劇作為"中國民族戲劇的藝術遺産",應該作為"中國民族戲劇"的"傳統"和"基礎"。根據這份總結報告,周恩來起草準許印發的《戲曲改革說明》成為新中國戲曲改革的綱領性指南。1952年,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演大會上,周洋除了作《關于戲劇中如何傳承民族遺産》等報道外,還作了《民族劇藝術的改革與發展》的長篇總結報告。周洋還在1956年第一屆全國戲曲工作會議上作了長篇報道。他強調,"社會主義的新文化和藝術必須以民族文化傳統為基礎",而"中國戲曲是國有化的最好典範,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結構上","中國戲曲是人民的活生生的遺産,它既有古典的氣息,又有民間的氣息。它的人民性格非常堅強;其獨特而精緻的演藝引起了世界的驚豔",應以辯證法"弘揚新事物","繼承和創新中國傑出的文藝遺産,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使各種形式和體裁具有更加耀眼民族特色的新文藝",發展"各種社會主義民族新文藝"。這些文藝思想和相關組織活動,對推動中國新劇創作國有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文藝創作的國有化與普及、民間文學等密切相關,在這方面,周洋先後發表了《在大衆文學創作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國民俗研究會成立大會開幕詞》等内容,組織推動了新民歌運動的發展。

改革開放新時期,周洋在1980年戲曲工作座談會上作了《戲曲藝術的進一步創新發展》的長篇演講,強調"我們要建設的公德心,也要有中國特色"。晚年,他反思說:"民族解放初期,我們對'無産階級文化流派'所犯的錯誤保持警惕,對我們的文化遺産,特别是戲劇,采取了更加謹慎的态度,減少了錯誤,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避免"無産階級文化學派"等文化和曆史虛無主義的負面影響,也是"文藝17年"取得顯著成就的原因之一,周洋貢獻了這麼多。

此外,周洋還就古籍編纂出版的指導方針和實踐發表了講話,不斷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融入社會主義文藝發展。新時期以來,周洋還做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創作座談會上的演講》等。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重要經典學會成立大會期間,周洋在回答記者關于社會科學戰線的提問時,提出了"建構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問題",指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遺産非常豐富和寶貴, 強調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要有自己的國根。

馬克思主義文獻關于中國化建設者

周洋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為《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的藝術》寫了後記,選了《馬克思主義與文學》并作了序言,對馬克思主義文學和藝術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左聯盟"時期,周洋積極翻譯蘇聯文藝發展,首先充分闡述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此後,他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不斷就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文學藝術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探讨。新中國成立後,周洋發表了《建立中國自身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批判》,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中國的發展。

周洋自稱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宣傳者和實踐者"。馬克思主義文學思想在中國的一個重要理論成就是毛澤東的文學思想,其經典之作是毛澤東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的講話。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締造者之一,周洋傑出的理論貢獻首先展現在《講話》的解讀、研究和宣傳上。1937年來到延安後,他開始與毛澤東交往。毛澤東以理論家的身份與周洋交流,在修纂《新民主主義論》時,他聽取了周洋的意見。周洋在延安時期寫的十幾篇長文,在發表前,大多被送出毛澤東審閱,毛澤東對周洋的文章《論文學中舊形式運用的看法》做了幾十處修改和注釋。1942年,周洋協助籌辦延安文學座談會,收集了"魯懿"藝術家的意見、論據和創作,并送出給毛澤東。周洋在座談會第一次會議上聽取了毛澤東的《導言》報告,會後組織了讨論,并在第二次會議上作了長篇講話,然後聽取了毛澤東的《總結》報告,參加了延安文學座談會。此後,周洋成為"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發言"精神的研究诠釋者和推動者,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藝術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周洋發表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的講話》《在教學大綱研讨會上講話》《為絕大多數人民服務——慶祝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的講話二十周年》等。同時,他還把"講話"精神貫徹到文藝普及、國有化、文政關系、文學現實主義等問題的理論研究和批判中,以演講精神組織上司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發展。鄧小平《中國文藝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緻辭》是馬克思主義文學中國化的又一經典文獻。會上,周洋作了題為《社會主義新時代文藝的未來繁榮》的主旨報告,對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新時代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偉大的曆史中檢視周洋對其文學思想的曆史貢獻

以上對周揚文對思想的曆史貢獻的梳理,不可避免地懸在百萬上。在100多年的發展曆程中,以具有5000多年文明曆史的中國共産黨為首的中華民族走上了正确的現代化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是現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周洋的一生,與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中華民族近代複興和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密切相關,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與毛澤東的文學思想密切相關,毛澤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結晶。

在過度學術化、專業狹隘的情況下,一些研究者未能充分了解毛澤東文學思想在中國和世界現代文學思想史上的曆史地位。近年來,随着研究視野的拓寬和理論讨論的深入,對這些方面的認識有所提高。研究發現,毛澤東的作品在國外廣為流傳,1954年英國翻譯出版了英文版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1959年冰島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1960年代初美國出版了兩本英文版的《毛澤東選集》。有學者指出:"毛澤東作品的傳播,是自明末西方傳教士開始傳播中國文化以來,400多年來中國文化在海外傳播的曆史第一次得到積極傳播。"自現代化以來,中國隻接受西方單向影響的判斷是站不住腳的。從現代文學史的角度來看,1949年法國出版了《毛澤東在延安文學研讨會上的講話》的法文譯本,1950年,美國和英國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出版了《講話》的英文譯本;毛澤東作為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思想研究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非常廣泛的世界影響。隻有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曆史大觀"中,才能充分揭示這種世界影響力,周洋作為毛澤東文學藝術思想研究與诠釋的作者的曆史貢獻才能得到揭示。

從"大曆史觀"所涉及的三個曆史架構來看:在近200年的中國現代化建設史上,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複興,"在境外尋求新知識"和批判封建舊文化,五四運動的爆發,随後知識分子圈子出現分裂, 許多知識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做出了貢獻。了解周洋等先進知識分子和廣大中國人的這一曆史選擇,需要充分融合500多年的世界社會主義曆史。鴉片戰争到五四運動的曆史表明,中國通過複制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實作民族獨立和複興是不可行的,俄國的"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曆史已經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代,中國人民選擇了符合世界曆史進步潮流的社會主義, "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世界社會主義在中國開辟了一條發展道路。在資本主義之初,出現了批判資本主義的烏托邦社會主義思想,随着資本主義的成熟和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把想象中的(烏托邦的)社會主義發展成科學社會主義,俄國的"十月革命"進一步把這種思想付諸實踐。這說明,在人類社會及其思想現代化的總體格局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并行發展的,不僅資本主義具有所謂的"現代性",社會主義及其思想也具有現代性,并且具有更強的進步。作為中華民族現代化建設的領袖,中共的思想不僅是現代的,而且是進步的,這也反映在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中。作為毛澤東文學思想的诠釋者,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締造者,周洋的思想和其他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研究者的思想也具有這種現代性、進步性和世界意義,在中國和世界現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對于我們今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信心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從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曆史來看,"改革開放是中國普遍的曆史常态",走上現代化道路也是中華民族自身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内在需要。這展現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展,毛澤東的文學思想也是中國優秀文藝思想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成果,周洋等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研究者的思想也具有高度的民族性,在現代化程序中為我國優秀文藝思想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對我們今天堅定的文化自信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總之,中國共産黨百年的曆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現代化建設史的中堅力量,中華民族進入了世界曆史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時代,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中國共産黨順應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上司中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實作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曆史飛躍,開拓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經曆了許多曲折,遇到了許多挑戰。20世紀90年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陷入低潮,中國繼續高舉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作了從"緻富"到"強"的曆史性飛躍,為世界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開辟了光明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資源的角度強調,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哲學和社會科學,要充分吸收馬克思主義的資源、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源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周洋對中國特色文藝的貢獻,也展現在這三種資源的充分吸收上。今天,隻有以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的大局和世界百年未見的偉大變革為出發點,樹立偉大的曆史觀,順應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始終"站在曆史的正确一邊",聲援中國共産黨,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文藝界能否在建國特色中有所作為,這是周洋留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期刊 作者:劉芳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