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批醫院“賣身”求活?

大批醫院“賣身”求活?

在集采國談、醫保支付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除了不斷失業的醫藥代表,不少醫院也難逃倒閉,被拍賣的命運。

4月23日,杭州大誠醫院破産重組後,起拍價1059萬元;

4月21日,宿遷佳寶兒童醫院進行第三次破産拍賣,起拍價為13372.80萬元;

4月24日,山西三針腦血管病醫院将進行破産重整後的投資人招募;

4月24日,宿遷市婦産醫院持有的南京華世佳寶婦産醫院有限公司将以 5887.125 萬元開始第八次拍賣...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有100多家醫院因債務問題宣布破産,包括一些公立醫院。這些問題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為什麼一家醫院每天的就診人數如此之多,卻繼續關閉。

據國家衛健委報告顯示,2508家參加評比的三級公立醫院中,43.5%醫療機構處于虧損狀态。2022年全國醫院更是虧了1萬億,相當于每天虧了近30億,而在2019年,虧損的三級公立醫院占比還不足20%。此外,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顯示:全國2.35萬家非公立醫療機構,一年總計虧損1300億元,平均每家虧損高達553萬元。

疫情以來,

有2000多家醫院倒閉

事實上,公立醫院出現虧損不足為奇,出現了關停的情況才比較少見。去年四川樂山市一家公立二級醫院關停的消息,就曾沖上熱搜。

據有關人士透露,早在疫情前,四川樂山市第四人民醫院虧損面就達2000萬,欠了多家供貨商的錢,每家幾百萬不等,疫情的來臨成了壓垮醫院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由于是事業機關,不能宣布破産,是以院内職工和後續的分流工作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而民營醫院經營困難的情況更加殘酷,賣身求活都算不錯的結局了,更多的是直接破産清算。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餘小寶表示,疫情以來,已有2000多家民營醫院破産倒閉。

重慶華醫醫院倒閉關門,被申請破産清算;

宜賓愛迪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嚴重資不抵債破産;

民豐銀行以宿遷市婦産醫院有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對婦産醫院破産清算;

宿遷市勞工醫院未清償債務且解散後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為由,被法院強制清算;

廣州廣和醫院出現解散,未及時清算,被申請進行強制清算;

蕪湖金陵醫院有限公司以經營不善,已嚴重資不抵債為由申請破産清算;

深圳某某某某兒科門診部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不抵債,被破産清算;

廣東華南口腔醫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産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無财産可供配置設定,請求宣告口腔醫院破産......

大批醫院面臨轉型難,

虧損在所難免

虧損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三年疫情影響,就診人數下降,并且就診人群向大城市大醫院集中,基層醫療機構和民營醫院的日常經營受到非常大影響;另一方面,财政對防疫的投入大,或許影響到一些款項和補貼的下發,還有就是下撥的金額縮水等。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基層醫院負擔了更多的防控工作、裝置采買、損耗都增加了經營成本。此外,公立醫院也正在經曆集采、國談、醫保支付改革(DRG/DIP)落地後的陣痛轉型期,零差價賣藥,醫保按效果進行付費,讓過往醫院的盈利項目——「藥品、耗材、人頭」變成了成本項目,部分醫院科室為了不虧本,甚至出現了讓患者十五天必須出院,減少低利潤疾病接診的情況。

而最先感到刺骨寒意是縣醫院,它們十分依賴當地患者的醫療需求,但是自身業務能力又不夠強,很容易被附近大城市的大醫院搶走患者,讓醫院經營陷入困境。

近日,國家衛健委醫政司釋出的資料顯示,全國的縣醫院不僅藥品收入占比重逐年下降,「醫療服務+藥品 」收入占比也是逐年下降的(2020年是59.83%、2021年是59.46%、2022年是58.92%)。這意味着醫療服務收入,填補不了藥品收入下降的坑;也意味着大機率财政撥款等其它收入在全國縣醫院的占比,正處于一個逐年上升的狀況;更從側面反映出,縣醫院自身造血能力的薄弱。

全國2116家縣醫院醫藥占比資料

大批醫院“賣身”求活?

來源:國家衛健委

「今年全面推行醫保DRG支付改革,我們醫院想盈利基本不可能。」某醫院的醫生對新康界表示,政策已經全面鋪開,但醫院的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加上過往擴建、買裝置等貸款支出,雖然這幾年财政撥款屬于穩中有升,但目前醫院的資金周轉依舊十分緊張。

小結

重複建設低效、低水準的醫療服務,是滿足不了大陸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下的醫療需求的。不管是公立醫院轉型還是民營醫院轉型都是時代變化的需要,讓經營不善的醫院倒閉、資産重組是正向的淘汰機制。大城市的醫療資源無論從數量還是品質上來講,都具備非常強的實力,它們是變革的主力但不是最關鍵的難點,如何讓大陸大多數中小城市的基層醫療機構成功轉型才關系着這場大變革的成敗。

作者 | 暮梓

來源 | 新康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