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作者:溫故史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明洪武、永樂年間,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沖突緩和,人民生活穩定。明太祖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深知農民生活疾苦,十分重視農民和土地問題,采取一系列利民政策,嚴打貪官污吏。仁宣時期,國家轉向内治,農事興旺,以農興商,整個社會繁榮昌盛。

但到了明朝後期,社會沖突加劇,民不聊生,最後爆發了農民起義。

如果是有吃有穿,肯定不會起義的,這都是朝廷逼得。總結起來,明朝有多種社會沖突,其中土地兼并、災荒、明神宗時期留下的弊病、中央權力失衡、黨争嚴重、軍隊尾大不掉、财政虧空等是主要的社會問題。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一、土地兼并和災荒

明朝初期,朱元璋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建立黃冊、魚鱗冊制度,統計人口,配置設定民田,減少官田,鼓勵農民墾荒,農民的日子逐漸富裕。

明朝後期,屯田制度遭到破壞,土地被皇室宗親和外戚獨占,比如萬曆時期的潞王,一個人就擁有良田四萬頃。其他的還有桂王、瑞王,以及很多位公主。

據粗略統計,僅皇室宗親,就占據了全國近一半的土地。普通百姓沒有土地,隻能跟大地主、皇室宗親打工,而且他們還要面對繁雜的苛捐雜稅。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由于制度的不合理,農民一直受到盤剝。在收租的過程中,佃農的日子也不好過。地主用大鬥收小鬥賣的方式盤剝他們。百姓們辛苦一年,經常填不飽肚子,怎麼能不起來反抗朝廷呢?

不僅農民,城裡的工商業和手工作坊同樣會受到貴族和官僚的剝削。一些皇室宗親本身就是大官僚,掌握着大量的社會資源,對于小作坊、小工商業從業者,他們進行排擠然後壟斷,價格自己說了算,導緻人民困苦不堪,經濟停滞不前。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苛捐雜稅名目繁多,農民越辛勤勞作越交不起,為躲苛捐雜稅他們隻能逃跑。然後就惡性循環,很多村莊的農民都跑光,地也沒人種。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農民沒有地,工商業者被排擠打壓,大量的人口流動遷徙,無力存活。天啟七年,陝西發生百年不遇的災荒,随後,其他地方又遭遇了蝗災,疾病肆虐,到處都是餓死的屍體,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事件,于是陝西的農民率先起義,随後各處響應者四起。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先後加入了起義軍。崇祯六年,全國到處都是起義的農民軍。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二、執政腐敗和黨争激烈

明神宗時期,國家的經濟還在正常運作,雖有衰弱,但如果及時治理挽救,完全可以恢複。但明神宗由于立儲問題,與大臣們心有罅隙,于是朝廷分為兩派,黨争異常激烈。

後來,在皇太後的強迫下,朱常洛被确立為太子,梃擊案發生,福王離開京城。此事後,明神宗很少上朝,使得奸臣為虎作伥,肆意妄為。很多官員利用手中的職權搜刮民脂民膏,緻使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1593年,東林黨人上台,他們重修東林書院,排除異己,此後又出現了宣黨、齊黨、浙黨等黨派,為了自身利益,他們置國家的安危于不顧,互相傾軋,朝廷充斥着烏煙瘴氣,明争暗鬥。

至明熹宗時期,大太監魏忠賢大權獨攬,很多小黨派歸附于他,成立了勢力最大的閹黨。

1625年,在明熹宗的授權下,閹黨大肆捕殺東林黨人,此時的大明朝,已經搖搖欲墜,被閹黨搞得面目全非。黨争讓明朝無力回天。

雖然明思宗對魏忠賢的勢力進行了削弱,但為時已晚。魏忠賢死後,黨派依然不斷,崇祯皇帝剛愎自用,不聽勸阻,其所制定的政策很少跟民生有關,加劇了社會的沖突,社會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明朝内閣大學士葉向高,曾指出明朝官場的兩大毛病,一是"上下隔絕",二是"士大夫好勝喜争"。這兩點,一個說的是執政,一個說的是黨争。

官場腐敗,A錢成風,這是明朝的一大毒瘤,也是把明朝推向深淵的無形大手。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三、對外征戰

明朝後期,内憂外患不斷,國内是農民起義和三藩之亂,外部是遼東、河套等地頻繁被入侵,海盜肆虐。朝廷頻繁進行戰争,造成大量的軍費開支和人員傷亡。其中,抗擊倭寇和抵禦遼東鎮守使的戰争,是明朝财政的主要負擔之一。

明朝萬曆時期,對外進行了三次大的征戰,勞民傷财,國庫虧虛嚴重。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據悉,1617年,清軍努爾哈赤攻打明朝時,明朝的國庫已完全拿不出任何糧款。後來的幾次戰事,大将袁崇煥被處死,明軍主力将領洪承疇投降清朝,清軍把明軍逼得隻能退守山海關。

連年的征戰弄得百姓苦不堪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對外貿易也進入了最低谷。另外,加上官僚主義盛行,官員全都隻顧自己謀利,A錢受賄嚴重,内憂外患之下,崇祯皇帝也無心思過問A錢之事。這些官員如同蛀蟲一樣,一點點蠶食大明的江山。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四、經濟停滞

經濟上,雖然明朝時期,在福建、廣東等地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經濟一度出現了繁榮景象,但朝廷的大政策是重農抑商,工商業發展得不到發展,實體廠礦也就無從擴大,後來海外貿易也停滞了。整個明朝的經濟實體實際上已經淪為了官員斂财、中飽私囊的工具。

據統計,萬曆、天啟時期,朝廷靠着工商業稅收,可以增加很大的一筆收入,但到後期,工商業從業者和手工作坊基本都已經名存實亡,也就無力繳納稅款。所有的稅款都轉嫁到了農民身上,他們本來就吃不飽,還要繳納各種苛捐雜稅。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而經濟壟斷的結果就是,越有錢的富人,越能輕松逃過賦稅,把自己的賦稅甩鍋給窮人。窮人在權力和資源雙重弱勢的情況下,越過越窮,毫無還手之力。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五、權力失衡

明朝統一中原後,沿用中國傳統的封建政治統治模式,逐漸強化中央集權、加強皇權。

在空前的中央集權大背景下,有着特殊出身的朱明王朝,在統治階級内部對文武百官實行高密度的監視,對被統治的黎民蒼生實行特務政治,這就讓一個獨立于"三法司"的特務廠衛系統(東廠、西廠)産生。

這個特務廠衛系統的出現,對明朝司法造成了巨大的幹預和破壞,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明朝自身政治統治的根基。

曆來的官場,講究的是制衡,但崇祯皇帝很明顯不懂這些。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洪武、永樂之後,皇權變弱,宦官勢力壯大,文官的勢力被削減。

尤其是魏忠賢的閹黨,一手遮天,全國到處都有他安排的眼線。大将袁崇煥的死,以及名臣楊廷和的死,都跟閹黨有關。在閹黨的禍亂下,朱由檢其實已經失去了對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實際控制,出現了一定的權力真空。

權力失控的結果,就是被壞人利用,殘害忠良名将,進而動搖國之根本。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六、軍隊尾大不掉

軍戶制是朱元璋在明初實行的“休養生息”國策,目的是加強大明對地方的軍事威懾,提高軍隊自給自足的能力,減少中央财政支出的壓力。他的初衷很好,但在實際執行時,卻出現了指揮官的财富壟斷,權力大的指揮官不斷兼并手下軍戶的土地,結果軍隊首領開始不受朝廷限制,逐漸轉化為地方軍閥。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這些自成派系的軍閥,雖然承認中央政府,但在做事上我行我素,完全無視國家的秩序法度。比較典型的代表就是當時已不受朝廷控制的毛文龍。這類人無視律法,敗壞軍紀,縱兵掠奪,甚至奸淫婦女,一步步加深着明朝的社會危機。

朝廷雖然恨他們,但是由于打仗需要,也不敢輕易對他們下手,繼而造成了尾大不掉的惡性循環。

土地兼并嚴重、朝廷内部黨争激烈、政治腐敗、軍隊尾大不掉、國庫虧空等一系列問題,不斷拖垮和消耗着大明。

明末,闖王高迎祥的義軍發展為最大的一支,李自成成為首領後,帶領義軍攻占北京,建立大順,明朝的命運岌岌可危。1644年,清軍南下攻占明朝的都城北京,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明朝正式滅亡,結束了統治270年的明朝王朝。

明朝後期社會沖突有多嚴重?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天啟七年登基,做了不到二十年的皇帝,明朝就在他手裡滅亡了。以悲情落幕的大明王朝,亡的讓人實在痛惜。

大明的滅亡,正應了那句老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明朝滅亡後,許多明朝的遺民們,以極緻的筆墨,生動回憶着明朝初年的繁華生活。有了這些回憶做支撐,似乎前人的離去才變得不那麼悲戚和蕭索。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