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作者:财經雜志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浚的中心載體,雄安新區将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并将形成一批廣受歡迎的城市規劃建設經驗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封面設計 / 李麗

|财經記者 張漢 實習記者 張毅學

編輯|王彥春

10月深秋。從北京西站乘高鐵南行,半小時到大興機場,再走20分鐘,距北京128公裡,雄安新區雄安站群在一起。新區被無盡的農田所環繞,但創業區的項目卻非常繁忙。

北海幼稚園、石家胡同國小和北京在建的四個新中學區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榮東區,近千套住房已經相當規模化,社群設施比較完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會展中心已經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根據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和過去四年的建設進度,幾年後,這裡将出現更多的建築和生态景觀,将記錄雄安新區從縣域向智慧城市和未來城市建設的演變。

2021年9月1日,《河北省雄安新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這是雄安新區第一部綜合性地方法規,首次賦予新區管委會法律地位和管理權,明确雄安新區管委會是河北省政府排程機構,參照行使市政府對本區的行政權力,行使國家和河北省賦予的省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

《條例》一出台,輿論就出現了對"雄安新區降級"的評論和猜測,專家對《條例》的解釋也是一份意見陳述。

那麼,在過去四年中,雄安新區的項目和建設進度如何呢?雄安新區的功能和定位是否有所調整?雄安如何進行産業布局?近日,财經記者赴雄安新區調研采訪。

新區從未降級

近日,"中國雄安新區降級為河北雄安新區"、"中央首付,河北支付尾費"等一系清單态,引發市場關注。有專家判斷,可能存在水資源不足、地形過低等客觀因素,制約了雄安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

自雄安新區成立以來,有很多讨論。在當地建設者眼中,這些激烈的讨論,帶來了"聽規矩"的效果,更清晰了雄安未來發展的思路和方向。其中比較重要的讨論之一是,雄安新區的開發建設是否會因水源、地形等因素而面臨變數。新區會降級嗎?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告訴《财經》,整個華北缺水,但雄安新區有白洋店,屬于華北地區唯一一個湖泊較少、缺水相對較少的地區。而且,雄安新區不會發展大規模的工業和制造業,是以不需要大量的水資源來維持營運。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建立雄安新區的主要目的是實作首都北京人口的大幅下降和分散,而首都北京本身的工業很少。雄安的落腳點是解決南北經濟差距,實作京津冀地區協調發展,打造華北城市的新标杆和樣闆。是以,即使在缺水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通過南水北調工程進行補給。"曹說。

至于低窪地勢,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城鎮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衛東告訴《财經》,雄安可以通過後續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來彌補地形的不足,以及此前鄭州發生的大雨災害, 北京和其他城市是城市排水不良造成的,如果雄安能夠提高城市應對水準,就能更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

李衛東認為,地形引發的地質災害是機率小的事件,人們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但不必擔心雄安新區的整體發展規劃。

對于此次"降級"的說法,财經記者采訪多位業内人士認為,如果雄安新區承擔起北京的非資本職能定位,那麼雄安新區就不能降級。

按照《中共中央關于支援河北省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工作的國務院指導意見》的精神,雄安新區定位為:北京的非首都職能集中履行,京津冀城市群是重要的, 高品質、高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鑒于目前雄安新區水準沒有法律依據等問題,雄安新區黨組工作部負責人告訴财經記者,關于雄安新區降級是個别媒體的猜測和一些公衆誤讀,事實上,新華社在2017年4月1日釋出新聞稿《中共中央公報》, 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從未降級。

此外,《條例》還明确規定,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派遣機構,行使本區市人民政府的行政權力,行使國家和省委托的省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雄安新區管委會園區。照片/财經記者 張晗

"《條例》建議,雄安新區管委會參照行使本區市人民政府的行政權力,以解決雄安新區在過渡期間行使行政權力的法律依據,不涉及行政級别問題。城市與區級不等于市在區一級,與行政一級沒有關系,區級市、副省級市,規劃市是市與區。《條例》明确規定,雄安新區行使國家和全省賦予的省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充分展現了雄安新區的特殊性。是以,雄安新區的降級是一種誤解。負責人再次強調。

據悉,未來雄安新區将逐漸向城市管理體制過渡,何時建市、建什麼級别的城市,仍需等待黨中央、國務院的準許。城市層面的選擇需要考慮和權衡的結合。

閩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張克雲告訴《财經》,為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雄安新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和行政結構安排應該盡早進行。如何減少行政級别對閩南中、南主要城市分工合作的負面影響,是雄安新區建設乃至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其次,雄安新區要加強京津冀不同地區的溝通和融合,協調各行政區域的功能定位,就需要強大的産業承載能力和資源比對能力。

為開發提供更大的自主權

财經記者獲悉,2021年7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河北省雄安新區條例》,對雄安新區立法層面的規劃建設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範。雄安新區黨組工作部負責人向财經記者解釋,《條例》最大的意義在于明确雄安新區的法律地位。過去,新區隻是省政府的排程機構,不是一級行政主體,不具備獨立執法主體的資格。《條例》生效後,新區擁有管理權,新區的各部門可以更好地履行相應的職責。

該負責人還強調,該條例賦予雄安新區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并鼓勵新區先試。例如,在就業制度中給予新區更大的就業自主權,将鼓勵改革創新寫入《條例》,上升到法規層面,使雄安有更大的改革和探索空間,鼓勵改革創新容錯機制,進而激發人們的創業熱情。

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司小組辦公室負責媒體采訪強調,要不斷完善激勵限制政策體系。進一步細化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等疏浚政策的具體扶持措施,一個機關、一個企業、一個政策。深入完善醫保、稅收等後續政策。根據工作進度和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和完善現行疏浚政策,出台新的疏浚政策,不斷建立和完善疏浚激勵和限制政策體系,增強新區疏浚機關和人員的吸引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司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采訪中也表示,借鑒國内外新城新區的建設管理理念和經驗,學習建構适應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制度機制,有利于承擔北京非首都的功能疏浚,符合改革方向。

李衛東建議,雄安新區要結合功能定位,積極開展制度改革創新,在土地、住房、投融資、金融、金融、人才、戶籍、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率先試。在制度上,建構精簡高效的行政體系機制,建設行政審批一體化機制,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引進政府服務平台建設。在各種機制中,雄安标準的建設,形成了典型的示範。

首先,他建議,通過一系列政策偏好和土地、金融、稅收、人才等"市場化"舉措,吸引外部優質創新資源,特别是創新人才。二是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創新的激勵機制、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制度性措施,為創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第三,工業城市。完善産業發展規劃,建立重點發展産業,建構企業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實作産業集聚。第四,創造創新文化。無論是美國的矽谷,還是深圳特别行政區,開放探索、包容進取的創新文化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和企業家雲集,雄安新區都應培育與之配套的創新文化。

《河北省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以房地産市場和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為例,提出要改革創新型住房制度,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房買房制度。完善多層次住房供給政策和市場監管體系,嚴格控制房地産開發等。《河北省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也提出要推進土地管理體制改革。解決新區建設用地規模、耕地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和新區耕地平衡指數等問題。創新土地供應政策,建構出讓、出資(或股權)、租賃或租後出讓、出讓相結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應模式。

曹遠征告訴财經記者,雄安新區房地産市場應長期堅持"租換售",堅持不賣房,不賣地。"1998年以前,中國沒有房地産市場,所有的房子都被配置設定了,是以雄安不賣房子,不賣地,在實踐中可以全面運作。作為北方的新城市,雄安應該自覺承擔起中國房地産市場改革試驗場的責任。"

一些受訪專家還認為,房地産市場不應總是被當機,未來雄安應适度放開商品房的銷售,同時打擊投機行為。

"政府希望雄安房地産市場發展順利,市場成熟後,可以慢慢放開商品房銷售,避免市場劇烈波動,探索BOT等新型發展模式,實作資本投資多元化。李衛東對财經說。

事實上,《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确提到,雄安要堅持用房是用的,不習慣炒房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房制度。未來雄安将擁有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的商品房,探索房地産金融産品創新。

未來城市的新标杆

雄安新區是河北省下轄的國家級新片區,位于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區包括雄縣、榮成、安新三縣等一些周邊地區,起步面積約100平方公裡,中期開發面積約200平方公裡,長期控制面積約2000平方公裡。2017年,雄安新區常住人口104.71萬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通知,決定在河北省設立新的國家級區——雄安新區。2019年,雄安新區将建成雄安新區,成為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今年将被選為首批交通電力建設試點區之一。

從北京西站乘高鐵南行,半小時到大興機場,再走20分鐘到位于雄安新區的雄安站,集團。走進雄安車站,内部明亮透進來,結構非常美觀,從内到外,藝術與科技的建築感就來了。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雄安高鐵站候車室明亮透明。照片/實習生 記者 張一學

該高鐵站在亞洲整體規模中排名第一,将于2018年底開始建設,并持續兩年,然後在2020年底開放。走出雄安車站,崗崗的地面依然幹淨空曠。财經記者了解到,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城市理念,高鐵站區總長16.5公裡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已基本完成,共10.8公裡的管廊二期工程正在推進,為高鐵站區"站城一體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型建築工地讓人們在這裡想象未來。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雄安新區啟動區在建地下管廊工程。照片/财經記者 張晗

經過多方面的調查,确定雄縣、榮城、安新三縣及部分周邊地區設立雄新區。雄安新區距京津105公裡,距石家莊、漳州155公裡,距保定30公裡,距北京大興機場55公裡,地質穩定,具有規模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據了解,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分為三大階段:2017-2018年是規劃導向的第一階段。從2019年開始,将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2021年将進入第三階段,即同時承擔疏浚與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推進階段。

走進河北省雄安新區管委會所在的公共服務中心園區,隻見整潔綠樹成蔭的内部道路,雄安規劃展覽中心、行政服務中心、雄安集團等建築都位于縱橫交錯的道路上。

在這裡,按照雄安新區的建設标準,水電采暖等城市必需品必須通過地下綜合管廊運輸,地面上沒有其他城市共有的井蓋和管道。通往地下綜合體的玻璃房和停放在無人駕駛車站的測試車輛凸顯了園區的智能管理和高标準建設。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财經記者,雄安新區現已進入大規模建設,并承擔起疏浚的新階段。雄安建設努力推動智能化和數字化應用,将打造"雲上城市、地面城市、地下城市"。

此前不久,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司小組辦公室也公開表示,雄安新區進入了承擔北京非資本功能與建設同步的重要階段。"按照整體工作部署,今年以後将以北京各大專院校、醫院和國有企業總部為重點,分階段推進相關非資本職能向雄安新區推進,力争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批标杆項目,為進一步落實中長期疏浚任務奠定基礎。

财經記者了解到,接下來,雄安新區将重點承接來自北京的國有企業、機構、金融總部、科研院所、醫院和高校六大類,同時,雄安新區的産業發展将重點向新一代資訊技術、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高端現代服務業、新材料與綠色生态農業等五大方向發展。

上述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也向記者強調了幾個"一個":雄安将"引進北京一批高水準高校、科研院所,布局和建設一批國家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一批新的研發機構,承擔實施一批重大國家科技項目, 吸引和培育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龍頭企業和高成長型科技企業,聚集了一批戰略性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物、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和創新型企業家。建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學科互動、多因素關聯的科技創新體系。

按照目前的規劃目标,雄安将成為中國改革後率先、産業和科技創新要素含量高的叢集區,就業平衡,功能完善,遠離"大城市病"發展示範區,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新橋頭堡,北方經濟的領跑者。

自1992年以來,中國先後設立了十幾個國家級新區,但每個新區背後的曆史使命是不同的,這取決于曆史背景、地理位置、新區規模、社會使命等。對于雄安新區,财經記者采訪多位專家預測,這可能代表着中國城市未來的新标杆。

雄安藍圖正在成為現實

雄安新區城市設計強調"先規劃,後建"。在雄安新區相關負責人看來,建設高品質的城市模式,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未來産業布局,居民生活品質,城市建築風格,外部交通連接配接,白洋店生态管理,防洪能力建設,數字城市建設......

"慢"規劃之後是"快"建設,然而,記者覺得雄安能看到的"安靜"和無形的"運動"。

據了解,在雲端方面,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雄安雲",為未來城市營運提供強大的雲計算能力支援,同時建立區塊鍊實驗室,做好數字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地下,除了電力、通信、瓦斯等管道于一體,新區還設計了智能物流通道,未來将利用城市雲計算平台為無人物流車輛通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在地面上,雄安新區的城市規劃是"一主、五輔、多節點":"一主"即原榮成和安新兩縣交界處形成起跑區,也是新區主城區,率先開工建設。"五輔"即雄縣、榮成縣、安新縣、寨裡、鹽崗五個外圍群,主要用于搬遷,并承擔一定的疏浚功能。多節點,即一批特色小鎮和美麗村落,實行特色發展分類,劃定特色小鎮發展邊界,嚴禁房地産大規模開發。

雖然雄縣、榮成縣、安新縣老城區正在進行"微更新"和"微改造",但起步區是未來雄安新區的核心區域,規劃面積約198平方公裡,建設用地約100平方公裡,分為五組,實作了各組内工作與居住的平衡。其中,起建面積位于第四組和第五組起步區,規劃面積38平方公裡,建設用地面積26平方公裡。目前,雄安新區開工區控制規則、開辦區域控制細則已向社會公布。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雄安新區榮成縣。圖/視覺中國

在雄安,人們常說"起跑區"和"起跑區",這兩個名字相似,但實際上卻不同。起步區是主要城區,新區建立的主要功能集中于此。啟動區是起動區首建的一部分,承擔着落地首批北京非資本功能疏浚項目、彙聚高端創新元素的重任。

雄安新區管委會從業人員告訴《财經》記者,此次推出的區規劃方案是雄安新區在全球100多個招标中選出的,最終中标方案由美國設計團隊選出。該項目将城市建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既現代又保留中國特色。根據公布的相關規劃,雄安新區創業區擁有科技園、大學城、創新工廠中的房間、網際網路産業園、總部基地、金融島等,同時配套良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人口密度計劃控制在每平方公裡約10,000人,目的是創造一個宜居和負擔得起的優質環境。

"組"也是這裡的高頻詞。以北京為例,北京中心城區的建設是一個環形,當環路越多時,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就越大。而雄安的群和群是區隔開的。一個小組将確定人們的工作、生活、教育、醫療、商業支援都集中在一個領域,這可以避免更多的跨城市流動,友善居民的生活。

主城區外的五個外圍群主要用于容納居民,目前,榮成集團東部的榮東區(位于容城縣東部,面積約12.7平方公裡)是最早開工建設的地區,也将是最早投入使用的地區。今年下半年,被征用的原來人将陸續搬回這裡。

當車開向榮東地區行駛時,财經記者在參觀榮東的路上觀察到,一邊的道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平地上,另一側已經開始在城市中成形,高樓大廈,街道寬敞。在城市的原型内部,學校,商店,公共汽車站已經到位,隻等待居民到達,為新城市增添人氣。

平起高樓,雄安新面貌若隐若現。

在城市發展專家看來,雄安新區類似于日本築波科學城的崛起。20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從"貿易國成長"向"科技民族成長"轉變,強調從應用研究逐漸轉向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受美國矽谷的啟發,日本計劃在距離東京60公裡的築波建設一座科學城,為高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1974年,日本政府将40多個教育研究機構遷至築波。如今,築波科學城已成為日本最大的科研中心,是日本在高精度科研方面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肩負的重擔。

當時,東京正在集結大規模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産業集聚帶來了人口的迅速擴張。日本的研究機構從東京遷往築波,緩解了該市的一些人口和交通壓力。

南開大學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院長白學傑告訴《财經》,築波是一個面向政府的發展,類似于雄安。

築波雖然當時承擔了一定的資本疏浚功能,但其主要功能是為原有的技術創新服務。"築波和雄安都是政府主導的規劃,但差別在于功能定位。日本對築波的最初定位是原有的技術創新,它沒有過分強調築波的城市功能,它本身并不是按照一個功能齊全的城市來建設的。"而雄安的城市定位更是多因素的。

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财經》封面

2021年6月30日淩晨,雄安新區數千架無人機上演燈光秀,排列出各種文字和圖案,"點亮"夜空。無人機排列着"新時代之歌和雄安的遠方"這幾個字。圖/新

一方面,雄安要解開北京的機關、人口和産業,另一方面,雄安應該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世界科技創新中心,還要完成其城市功能,建設現代化智慧城市。從雄安目前的規劃建設情況來看,政府在疏浚初期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但城市未來的發展需要形成自己的養血機制。

"如果你完全依賴大學和研究機構,就沒有辦法做造血功能,是以必須有工業。白學傑表示,如果雄安連最初的疏浚功能定位沒有完成,就需要吸引投資或吸引高新技術産業,就沒有辦法依靠市場力量來吸引。任何地方經濟發展最根本的要素,都來自市場,即市場本身對這些因素的吸引力。

白學傑認為,本屆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基礎設施,做了高水準的規劃。"藍圖已經做得很好,然後是疏浚功能,一方面政府在指導工作方面做得很好,另一方面要監控雄安疏浚是否是真正的疏浚。如何讓更多的人才和行業願意留在雄安?最重要的是吸引年輕人,因為搬家年輕人的成本相對較小。"

未來,如果雄安加大創業資本的培育機制,可能會有更多的年輕人來雄安創業和創新;

2600億工業投資進入市場

财經記者在雄安調研發現,近年來,嗅商機成立了雄安分公司企業。

截至2021年上半年,雄安新區已完成累計投資超過2600億元,125個重點項目正在進行中,北京多家企業進入雄安新區,北京雄安新區注冊成立一千多家企業。

來雄安新區設立分公司,包括建材系統服務商東方宇虹公司。公司雄安分公司的一名從業人員告訴财經,公司目前正在廣泛招聘銷售代理商,并為他們提供産品、技術教育訓練和銷售計劃。"雄安的市場前景極其廣闊,建築業務預計每年将達到數百億元,即使利潤隻有一小部分是可觀的。從業人員說。

除了大規模的硬體設施建設,雄安新區也在努力營造高品質的軟環境。财經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召開了多次會議,強調政府應為企業提供"小店兩"和"保姆式"服務,采取"一企一政策"打造效率最高、流程最短的服務型政府。

同時,通過頂層設計,完善"大部門系統"和扁平化行政管理制度,使企業少辦事,實作"一網"行政事務。

為了吸引"新人才",雄安新區正在制定"1+N"政策體系。根據《雄安新區加快新産業建設實施規劃(2021-2023年)》,制定了《集聚新産業新人才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集聚創新創業"新人才",支援疏浚,适應新區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雄安新區黨組工作部負責介紹财經記者,一開始一切都很困難,現階段雄安的人才基礎比較薄弱,是以雄安采取了靈活的吸引人才的方式,例如,為醫療和住房需求優秀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務,實施人才"遷徙"計劃(每年7月、8月吸引人才上班), 利用轉聘、雙倍用工、項目合作等靈活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團隊創造價值。

這位負責人說,"雄安新區就像一張白皮書,在各個方面吸收了最先進的國家乃至世界的概念和機制。不可否認,雄安要趕上深圳和浦東,形成一批可複制、可複制的體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雄安提出,不是搞土地融資,而是如何實作地方金融的自血化功能,如何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生态管理和民生項目中,如何走出改革突破的新路子,是雄安未來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新區的主要功能是承擔北京疏浚,是以在引進工業方面,也向北京的機關和企業推廣。截至目前,中國星空網、中國中化集團等央企總部宣布遷往雄安,更多國有企業、教育、醫療機構也在疏浚名單上。

河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永良告訴财經,雄安新區未來發展的難點在于央企總部能否從北京整體遷入。如果國有企業隻進行部分搬遷,比如在雄安設立分部門或研發中心,那麼疏浚作用就會受到限制。

在劉永良看來,經濟功能是非資本功能,是以,以中央企業為核心的資本經濟功能轉移到雄安,而原來的中央企業總部大樓仍留在北京,可以改造成公園、展廳等,服務于北京的文化中心。央企總部搬遷能否順利實作,取決于雙方的博弈,也是關鍵的一步。

根據《規定》,雄安新區将制定嚴格的産業準入标準,建立區内工業項目的科學評價論證機制,制定限制承辦和布局的産業負面清單。同時,地方傳統産業的轉型更新符合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有序遷移或淘汰其他傳統産業。

雄安新區成立前,三縣都有一些地方特色的傳統産業,如榮成的服裝業和毛絨玩具業、雄縣的塑膠制品和建材業、安新縣的有色金屬業。新區成立後,河北省政府開始推動當地傳統産業轉型。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财經記者,對于當地原有産業,雄安新區提出了"四批",即"更新一批、關一批、改造一批、搬出一批"。

第二個創新高地潛力即将釋放

接下來,如何提升雄安新區對科技産業的吸引力?一般來說,創新高地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聚集豐富的創新資源,二是創新活動或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頻繁,三是科技創新效益顯著,有效推動産業轉型更新,四是包容性城市文化,五是創新創業互相促進, 創新驅動創業,創業激發創新,六是輻射周邊地區,七是在區域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地位,區域創新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主任劉洋告訴财經,雄安新區具有成為區域創新網絡重要節點的天然優勢,作為首都創新資源溢出的主要承接地,雄安新區有潛力成為京津冀地區第二創新高地。開發資源可以調集起來,迅速集中到戰略目标區域,這是雄安新區建設的初期動力。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導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是雄安發展的長遠動力。

劉洋還認為,雄安新區還存在一些弱點:因為新區還處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城市功能已經足夠完善;總體來看,雄安新區打造創新高地潛力巨大,但路面阻力長,需要保持戰略決心。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負責人财經記者表示,雄安新區将建構開放型科技創新體系,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企業,建立全周期全服務機制。在政策方面,加強對北京企業搬遷的稅收政策指導,吸引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整體進駐或在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

"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将基本形成,這必将提出雄安承擔北京增量部分的迫切需要。從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雄安正處于大規模實質性建設階段,具有自然超大應用場景的優勢,是雄安塑造面向市場的科技創新基因的最佳時機,有利于雄安探索建立科技創新的内生機制, 與北京科技創新形成差異化、互補的發展格局。"負責人說。

在打造創新創業生态方面,雄安在2020年發起了創新創業大賽,推動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為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内率先利用區塊鍊技術搭建企業科技服務平台,通過工商、稅務、金融、科技等部門的資料壁壘,確定企業"一次登記填寫"都能享受到各部門全方位的政策。

京津冀産業協調發展也是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長期問題,雄安有望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由于雄安地處京、津、保定腹地,交通便利,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京津冀人才、創新、産業優勢,可以吸引和移植到雄安。作為一個新的發展領域,雄安無疑具有重要的政策優勢和較廣的政策探索空間。

李衛東表示,接下來,雄安新區要結合自身功能定位,在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的基礎上,處理嫁接與發展的關系,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切實振興現有科技園區、工業園區等區域,推進京津冀産業叢集建設, 提升京津冀經濟圈産業分工合作水準,促進區域産業和價值鍊的完善,促進京津冀地區協調發展。

近年來,長三角和珠江三角洲帶動了華南地區經濟的強勁崛起,南北經濟差距拉大。在此背景下,雄安新區的建立也被賦予了新的曆史使命和任務,包括為北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西部開發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敏良告訴《财經》,很多人希望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北方創新發展的旗幟。雄安新區需要向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學習市場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有益經驗,以補強補強,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