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一輪找礦突破,礦産地質調查工作新要求有哪些?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礦業界】

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财政部等五部委印發的戰略性礦産國内找礦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了基礎調查區、重點調查區、重要勘查區、重要礦山等“四區”的總體部署,礦産地質調查的工作定位、技術要求、目的任務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有必要對礦産地質調查工作做一個重新的定義。

礦産地質調查工作的變化

礦産地質調查,狹義上是指1∶5萬礦産地質調查,俗稱1:5萬礦調。21世紀初,針對大陸區域找礦前期工作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新發現礦産地逐年減少、商業性勘查風險不斷加大等嚴峻形勢,2004年至2010年,由中央礦産資源補償費出資5.47億元,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了419幅戰略性礦産遠景調查工作,同步印發了《戰略性礦産遠景調查技術要求(試行)》(DD 2004-04)。該項工作開啟了由中央财政出資、以1:5萬圖幅為單元、采用地物化遙綜合手段、以送出找礦靶區為目标的地質找礦工作的先河。因财政資金有限,并受限于當時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定位,此項工作發現的找礦線索、送出的找礦靶區均未開展鑽探驗證。

廣義上的礦産地質調查,是指2014年以後,中國地質調查局總結戰略性礦産遠景調查、礦産資源潛力評價、整裝勘查區找礦預測等經驗,進一步明确其目的任務、部署原則、工作程式、調查内容、技術方法等,堅持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指導,建立了礦産地質專項填圖新方式和礦産資源潛力評價技術體系,建立了資源潛力、技術經濟可行性和環境影響“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工作體系,2019年1月印發《固體礦産地質調查技術要求(1:50000)》(DD 2019-02)。新版技術要求,既沿用了以1∶5萬圖幅為單元、地物化遙綜合手段找礦的做法,又在指導理論、工作手段、工作内容等方面進行了完善和拓展。

2023年1月,為适應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需要,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了《固體礦産勘查區塊優選調查評價技術要求(試行)》(DD 2023-01),重點是規範送出找礦靶區後的勘查區塊優選調查評價工作,明确“勘查區塊應部署在具有中大型找礦遠景的找礦靶區”,“對標明的調查評價區開展1:25000~1:10000礦産地質專項填圖”。但從整體内容上看,該技術要求更像是對DD 2019-02的修訂和完善,内容基本涵蓋了後者,都是以1:5萬圖幅為單元,目的都是為了引導拉動後續礦産勘查。個人建議,應整合DD 2019-02和DD 2023-01兩部技術要求,将礦産地質調查工作定位在财政出資的、以拉動商業性勘查為目的的礦産勘查前期工作,包括1:5萬地物化遙調查、礦産檢查、鑽探驗證、圈定找礦靶區及後續的勘查區塊優選調查評價等工作。

新一輪找礦突破,礦産地質調查工作新要求有哪些?

礦産地質調查工作在“四區”中的作用

基于前述對礦産地質調查工作的定位,其主要應用在基礎調查區和重點調查區。

基礎調查區是基礎性地質調查工作開展的重點區域,主要為财政資金投入,主要開展1:5萬區調和礦調工作,查明地表和地下一定空間的岩石類型、構造和分布,提升調查精度和認識水準。是以,在基礎調查區,礦産地質調查工作主要是開展1:5萬地物化遙掃面和礦産檢查,提升成礦規律認識、發現找礦線索、送出找礦靶區,優選出新的重點調查區并進一步開展勘查區塊優選調查評價工作。

重點調查區是戰略性礦産地質調查工作開展的重點區域,以财政資金投入為主,工作以區塊優選為核心目标,對已有找礦靶區開展大比例尺物探、化探和鑽探等礦産綜合檢查工作,查明地質礦産現狀、成礦條件和規律、資源潛力,提供可出讓的勘查區塊。是以,在重點調查區,礦産地質調查工作的重點是對已有找礦靶區加大查證力度,通過鑽探驗證發現礦(化)體,在摸清資源潛力的基礎上,以收集資料、實驗測試、類比分析為主要手段開展技術經濟和環境影響評價,提出進一步勘查開發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及可能帶來的生态環境影響,結合相關規劃、國土空間管理要求及産業政策等,科學提出勘查區塊設定建議,為後續商業性礦産勘查降低風險。

重要勘查區和重要礦山深邊部找礦,整體上屬于商業性礦産勘查的範疇,礦産地質調查工作主要是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除在礦業權空白區開展勘查區塊優選調查評價外,重點是做好區域的資源潛力評價和礦山深邊部找礦預測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撐服務礦山企業增儲上産。

新一輪找礦突破,礦産地質調查工作新要求有哪些?

礦産地質調查工作的“三性”定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統一部署群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産勘查工作,這“三性”是地質調查工作的基本定位,也适用于礦産地質調查工作。

從基礎性角度看,礦産地質調查工作是一項先導性工作,與區域地質調查同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百年老店”,必須長期、系統、穩定地逐輪部署實施,通過系統部署礦産地質專項填圖、物化遙調查等工作,提高對礦産資源分布特征、成礦規律、資源潛力的認知水準和能力,摸清各類礦産資源的家底,促進礦産領域的科技創新。

從公益性角度看,礦産地質調查工作是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的延展和示範,公益服務屬性特征明顯。如,開展的全國礦産資源潛力評價、礦産地質志研編、礦産資源戰略研究等工作,生産出來的圖件、報告、找礦靶區、勘查區塊及資訊化産品等,廣泛服務于政府礦政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服務于社會公衆的科學普及、服務于礦山企業的跟進勘查。

從戰略性角度看,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賦予了礦産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屬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堅強有力的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作者機關: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本文刊登于2023年4月17日《中國礦業報》第1版)

本文來自【礦業界】,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