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作者:芯謀研究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 造芯10%靠錢,30%靠人,60%靠堅持

晶片産業的“361”理論:10%靠錢,30%靠人,剩下的60%靠堅持。如果OPPO造芯的故事一開始這樣講:投入10億美元(真投了10億美金);集結3000人的隊伍(真招募了3000人);出貨全球前五的終端大客戶背書(OPPO是其母公司)。這個故事怎麼樣?錢、人、客戶,成功要素全部具備,為何哲庫依然失敗了,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比10億美金更寶貴。

哲庫被叫停,坊間各種猜測,芯謀寫了《OPPO 停止造芯的教訓和啟示》一文,閱讀即将破20萬。說明了業界對我們的認可。但這件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大家也都在猜測,哲庫失敗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OPPO作為民營企業投資10億美元,集結3000人的隊伍,曆經四年,做出如此勇敢的探索。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中國半導體的一筆寶貴财富。盡管哲庫失敗了,但如果任由地緣政治限制論挽尊,或者無腦冷嘲熱諷,或者其它謬種流傳,都是對OPPO這番嘗試的不尊重,更不用說推動産業進步。

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但如果不總結失敗,墊腳石就會變成絆腳石,未來付出的代價将會更大!對當下國内大幹快上晶片來說,失敗的教訓尤其寶貴。成功會掩蓋一切問題,失敗才能暴露傷痕,是以失敗的教訓與成功的經驗同樣具有巨大價值。對于中國半導體企業,哲庫的失敗與海思的成功同樣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今天深刻總結哲庫的教訓,才是對OPPO這段艱難探索最大的敬意。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美國制裁是主因?現在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以及美國對中國高端晶片的步步緊逼,可能會有人猜測因為美國制裁才讓OPPO關停哲庫。這顯然不是真相,在哲庫的新聞釋出會上,哲庫CEO劉君足夠坦誠:公司營收遠不達預期,晶片自研投資巨大到公司已承擔不起。OPPO教父段永平也幹脆地承認,這是一個錯誤。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雖然論人數哲庫是大陸第五大設計企業,但其影響力、成績和貢獻還沒有進入中國晶片設計的第一梯隊。造芯的規律是十年才能磨一劍,二十年才能見成效。一個成立僅四年的公司有何成績,業界心知肚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國内其他優秀的基帶晶片公司,無論人員規模、公司實力、技術積累和市場佔有率都遠超哲庫,它們仍然頂着壓力在正常營運。何況哲庫流片還沒有回來,流片是否成功,性能如何,還都是問号。是以美國制裁并非哲庫被叫停的主因。

當然,一隻南美洲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也能引起美國的龍卷風。真相如何就看你願意相信什麼。在現在的環境下,歸咎于地緣政治,有其合理性和發酵的土壤。如果宣揚這一點,OPPO很容易推卸責任,更能獲得同情,但可貴地是OPPO沒有這樣做。如果一幹旁觀者因為同情OPPO,自發歸咎于地緣政治,反而是對OPPO果斷止損,不割韭菜的壯舉的玷污,更是白白浪費了OPPO這10億美元的學費。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哲庫失敗的原因哲庫的終止主要是由四個因素促成的。第一,直接原因正如劉君所言,行情變化,無力支撐。IDC資料顯示,2022年跌幅達到11%,中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3%,為近十年最低水準。手機技術趨于成熟,缺乏殺手級應用,是手機市場疲态盡顯的主因。現在不管怎麼折騰,消費者都已經很難找到換手機的理由。置于造芯的大背景下,更大邏輯則是:在手機技術高度雷同的今天 ,即便哲庫手機晶片研發成功,又能幫助OPPO多賣出多少手機?OPPO手機延續多年的主打賣點是拍照和充電,這兩塊晶片都是OPPO采購外部供應商的晶片。況且手機拍照已經進化到不借助跑分工具,一般人肉眼已經難以分辨出誰高誰低的地步。如此一來,有多少人會因為OPPO自研晶片成功,來買其手機呢?

對于手機晶片創新而言,華為此前造芯正在其時。當時手機技術遠未成熟,麒麟一面世就打出特色,助推華為手機與蘋果争鋒。華為造芯既吃到了手機技術進步的紅利,也享受到了自研晶片帶來的好處。但時移世易,當手機晶片成為一個高難度的成熟技術之後,後來者雖然能看到成熟的造芯路徑,但自研晶片的收益和邊際效應卻大幅縮水。

哲庫自研晶片這四年,釋出過兩次産品,主要是搭載在OPPO高端機型上的人工智能晶片。上一次靠自研晶片為賣點,提高手機出貨量的還是華為在遙遠的2018年。OPPO的銷量主要來自千元機,高端機的市場存在感不強。在OPPO自己的資料中,隻願意給出高端機的銷售增幅而無具體銷量。在OPPO京東旗艦店,定價6999的FinX6Pro的銷量評論為2萬+,4499元的FinX6的銷量評論是1萬+。而定價12299元的蘋果14proMax在其旗艦店的銷量評論是50萬+。

從結果來看,哲庫晶片對OPPO助力不多。有意思的是,OPPO 2022年出貨量跌幅為27%左右,但在今年一季度OPPO卻是全球手機市場恢複勢頭相對最好的品牌。IDC資料顯示,OPPO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環比增長11.9%,是唯一取得正增長的品牌;在國際市場環比增長8.8%,第二名三星僅為4.0%。這說明OPPO銷售狀況的起起伏伏與自研晶片的有無沒有直接關系。

第二,OPPO雄心太大,選擇的技術道路太難。

因為不滿足于小晶片,哲庫設立四大研發部門,重頭是位于北京的B中心,研發BP(基帶晶片)。該部門以原英特爾西安團隊為班底,總共才300多人,但是正常做基帶晶片最低團隊配置也要超過1500人。

基帶是通信技術的集大成者,要有幾代通信技術的積累,必須将高通、華為們在2G、3G、4G時代踩過的坑全都踩一遍。僅3GPP制定的5G NR頻譜就包含了29個頻段,即便是表面上看起來網絡速率較低的2G的GSM标準,其研發的複雜度也不低。

這個難度别說OPPO,即便自研晶片實力很強的蘋果,基帶晶片也是它難以逾越的高峰。是以OPPO要想攻下包括基帶在内的大晶片,付出的努力和代價讓人望而生畏。其實在2019年哲庫啟動時,我就表達了相關的疑慮。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第三,純終端企業自己造大晶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終端企業不僅無力支撐晶片的量,公司基因也不利于晶片攻堅。一顆系統晶片要想盈利,至少需要1-5億的采購量才能覆寫研發、IP、流片等成本。OPPO手機出貨的量級遠遠不夠。此外,晶片公司是“貴族”,技術含量高,公司投入大,員工工資高,是不能看重短期盈利的長期主義者;手機終端是“農民”,單機利潤單薄,短期盈利很重要。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DNA,置于同一管理體系之下,必然出現不可調和的扭曲。下面是一個行内人兩年前的“預言”。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确實有一則新聞可以對此予以佐證:2022年手機行業堕入十年低谷、OPPO員工年終獎普遍打了1-3折,但哲庫員工依然拿到了完整的年終獎。

手機辛辛苦苦賺錢,還要省吃儉用;晶片隻燒錢不盈利,反而工資高待遇好。手機貢獻大反受其累,手機部門自然心意難平。

中國手機企業造芯都以華為為榜樣,但華為自研晶片成功有其獨特性。首先,通信技術是華為的起家本事,華為有很強的通信技術積累,大大提升了手機造芯成功機率。其次,華為人才衆多,凝聚力強,管理有方。

以上隻是一般人能看得見的原因,華為造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但外界忽視的關鍵因素:國内系統商的自研晶片剛問世後,外購晶片與自研晶片相比,适配性強,好用且便宜,服務周到,因而很多系統公司的自研晶片在内部推廣極其艱難。在這一點上,華為高層力排衆議,即便再難,也堅持使用自研晶片,這是衆多系統公司中絕無僅有的。

最最重要的一點,華為2004年成立海思半導體,“10億人民币起步,花10億美元,10年出成果”。還有哪家系統公司能堅持投入十年,不問産出?OPPO才四年,這個道理絕不是“四是四,十是十,不要把四說成十,也不要把十說成四”繞密碼這麼難以了解!

第四,國内終端造芯的失敗教訓沒有認真總結。

2014年小米開啟小米造芯之路,但在釋出SoC晶片澎湃S1之後,遇到巨大困難,S2始終難産,再也沒有SoC晶片釋出。此後小米陸續釋出了電源管理、圖像處理等小晶片,勉為其難地支撐着小米造芯的門面,但其基帶晶片渺無音訊。

OPPO和小米大張旗鼓造SoC都大概隻堅持了4年,這或許是國内沒有晶片積累的手機廠商認識産業規律的完整周期。小米造芯在前,應該給OPPO些許啟示和警醒,但OPPO依然全力造芯,似乎印證了人類很難從曆史汲取教訓的古訓。但更大的原因是中國半導體從沒有認真總結小米遇挫的原因。或許小米造芯的結局處理得較為藝術,從全力猛攻,到現在低調保留千人團隊做其它晶片,隻要不割肉,就有希望。

是以哲庫的教訓再也不能輕輕放下。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10億美元的血淚教訓

OPPO付出的學費,是全行業的學費。對于體質各異的晶片創業者來說,從哲庫身上或多或少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

教訓一:系統公司做晶片,有“體質劣勢”,硬實力不足。

最近幾年系統公司熱心造芯,但其利潤很低,又看重短期回報,這一特征本身就是重大風險。

蘋果單機利潤超150美元,國内品牌單機利潤基本在15美元以下。同時終端要緊盯産品的市場反應,上一季度的回款馬上要投入下一代産品,是以沒有餘力不去追求短期回報。

四年光陰對于終端産品來說是漫長的,因為手機産品每三到六個月就要釋出一款新機,每個季度手機品牌都要比拼銷量和排名。但對于晶片産業,四年隻是彈指之間,相當于剛紮了個馬步。半導體領域常說,“闆凳要坐十年冷”,十年都隻能磨一劍,何況區區四年!

是以造芯的投入回報周期,與系統公司的資金回籠周期嚴重錯配。一旦市場出現變數,高層難以再有耐心,系統商造芯就陷入困境。

教訓二:啃晶片硬骨頭,還要有軟實力。既要認清産業與技術規律,還要有合适的企業文化。有多大實力,有多深的認知,才能做多大的事業。

基帶晶片難度極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哲庫作為後來者,員勞工數突然暴增到3000,而這麼龐大的團隊,短時間内集結在一起,團隊磨合就是一個大問題。一群陌生人能否形成合力,能否形成攻堅皇冠級難題的合力,是和硬實力一樣重要的必備條件。

教訓三:半導體行業的“361”理論。

晶片成功要遵循361理論:10%靠錢,30%靠人,剩下的60%靠堅持。新進入晶片行業的企業,尤其是行業外來的英雄好漢,最初都是熱血沸騰,豪情萬丈。他們似乎可以毫不費力解決了“1”的問題,最終發現解決的也隻是“1”的零頭;有些企業也能找到一大群技術牛人,“3”的問題似乎也能逐漸解決。但快速組建的、五花八門的團隊往往讓人分不清是團夥還是團隊;“6”最難,多少英雄好漢,有錢又有人,一開始意氣風發,氣吞萬裡如虎,但最終折戟沉沙,風流總被雨打吹去!因為最缺的恰恰是起決定作用的“6”,缺的是堅持、堅韌和十年磨一劍的耐心。

“6”這個過程充滿煎熬,在成功之前要不停砸錢,不斷遇到困難,不斷有壞消息,不斷有項目失敗。在第一年這些狀況都在預料之中,第二年也還笃定,第三年難免有一絲動搖,但第四年呢?第五年呢?這時候考驗的不僅是财力,更是人性和信念,英雄好漢們的黃金期又能有幾個十年呢?

教訓四:垂直整合制造的“IDM”時代已經過時,手機公司做晶片也不例外。

終端公司撲入晶片領域,邏輯上确實誘人。終端可以解決晶片的市場導入難題,等到晶片做出特色又能提高終端銷量。但時代在變,現在是産業分工、協同合作的新時代,一家企業自建全套産業鍊已經過時。在晶片進入納米時代後,每個晶片投資巨大,風險巨大。封閉與開放就是英特爾與台積電競争中的勝負手:台積電利用全球分工,通過服務和深度綁定合作夥伴,整合了高通,英偉達,蘋果,華為(被制裁之前)的人力與财力,擊敗了英特爾自建全套的大包大幹。

在手機企業自造晶片的紅利消失的同時,一家獨自承擔晶片成本的劣勢反而顯現。這幾年通用晶片龍頭高通的地位愈發超然便是力證。在手機之外的整車市場,造芯的整車層出不窮,但高通的車芯龍頭地位也是越發穩固。因為無論手機晶片還是汽車晶片,技術成長的過程總是大大短于技術穩定的階段,中立的、通用的、開放的晶片的風險和成本總有市場中的大多數來分擔。分工協作一直是技術進步、産業前進的重要因素。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接下來誰更危險?

一個昂揚向上的市場,出現熱血造芯的浪漫故事,幾乎是難免的。現在的問題是,哲庫倒下了,但不是最後一個,OPPO之後下一個是誰?

在晶片設計領域,10億美金的資本投入是巨大的。但對于晶片制造而言,10億美元隻是零頭。目前國内遍地Fab,雖然制造項目有地方政府支撐,但地方政府也不是無限輸血的現金奶牛。一旦地方失去耐心,或者地方财政出現波動,政府輸血可能中斷,那出現的損失将遠遠大于10億美金。君不見,幾年前幾個爛尾Fab哪個不是損失幾十億人民币。

尤其fabless轉IDM這類從輕資産轉到重資産的項目有較大風險。前幾年行情烈火烹油時,fabless轉IDM成風,以至于“沒有個fab不好意思說自己是fabless”。接下來它們的壓力更大,面臨的挑戰也更大。

當然,很多制造項目是聰明人在運作,他們善于資本運作,長于借力政府。現在看起來風和日麗,但天有不測風雲。如果企業不靠技術和産品說話,沒有内生的自驅力,當政府不願或者不能再做提款機,今天遍地的fab,它們的命運将會如何?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結語

OPPO的嘗試是值得的,是中國半導體必須補上的一課。盡管早就有“系統廠商造晶片是無知者無畏”的論斷,但不經過OPPO這種優秀企業親自驗證,總是缺少說服力。經過這場實驗,可以幫助全行業進一步了解産業規律,深知造芯的難點。

中國半導體從來不缺泛濫的吹捧和廉價的同情,缺的是講常識的理性和自我解剖的勇氣。我們不能白白浪費一次重大挫折,今天哲庫的例子放在這裡,半導體行業應該警鐘長鳴。每個企業,尤其是跨界造芯的高人們都要審問自己,是不是足夠尊重産業規律,是不是真正認清自己的實力,是不是具有支撐夢想的造血功能,是不是具有一直虧損、長期堅持的定力?

一場失敗不是世界末日,反而是我們認清規律,汲取教訓,整頓行裝,走向成功的契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保持清醒的中國半導體必将前景一片光明。

哲庫倒掉的真正原因與血淚教訓

關于芯謀研究:

芯謀研究(ICwise,官網:www.icwise.com.cn)緻力于成為一家根植于中國的世界級半導體及電子行業權威的研究機構,2021年榮獲上海市內建電路行業協會20周年“行業特殊貢獻獎”。芯謀研究擁有衆多優質的合作夥伴,曾為廣東省、重慶市、安徽省、合肥市、紹興市等各級地方政府制定針對性的半導體産業發展規劃。芯謀研究的客戶群體覆寫全球半導體各産業鍊頭部企業,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半導體産業研究智庫。

目前,芯謀研究擁有五大部門。

資料研究部:該部門基于研究團隊對産業的深入了解,通過與産業界的廣泛聯系和全面調研,建立一手産業市場資料庫,并釋出權威市場資料、動态追蹤和提供标準報告産品。

企業服務部:該部門提供全球及國内的半導體産業研究服務,主要針對客戶的個性化、特色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研究服務和顧問式服務。

政府服務部:該部門服務于中央、地方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委局辦,助力政府與企業建立廣泛交流與合作。

産業投行部:該部門服務半導體産業的投融資雙方,打造從0到IPO之後的全周期投融資服務能力,為企業的股權融資、并購重組等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研究評論部:秉持“求穩不求快、求精不求新、求深不求寵、求質不求量”的宗旨,堅持原創、深度的内容,從新聞到觀點、從現象到本質、從問題到方案。

2015-2022年,芯謀研究已連續舉辦八屆芯謀研究內建電路産業領袖峰會,領袖峰會已成為國内最有影響力的産業峰會之一。2022年6月,芯謀研究在廣州南沙成功舉辦為期兩天的IC Nansha 國際內建電路産業論壇,衆多省市上司及業内領袖齊聚南沙,共商內建電路産業發展大計。2021年芯謀研究打造了線下沙龍品牌晶片大家說/I Say IC!,緻力于成為最具影響力的IC人沙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