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arkdown段落開頭空兩格_公衆号段落要不要空格

有讀者昨天在評論區留言,提到了段落空格的問題。其實,他指的是“段首空兩格”的事情。 段首要不要空格,這個問題已經讨論了十幾年時間,從 PC 時代到 Mobile 時代,似乎一直沒有停過,也沒有準确的定論。我真正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在2007年我從設計 QQ.com 首頁開始。 今天我想嘗試聊下這個問題。以下的引用内容,包括後面我個人的觀點,未必就是正确的,也歡迎各位指正。

段落前空格有兩個來源,一個來源是中國古代奏章的留白,即“需頭”,給皇上留出批示奏章的地方,比如:

漢 蔡邕  《獨斷》卷上:“凡羣臣上書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章者,需頭,稱稽首上書謝恩陳事詣闕通者也。奏者亦需頭……表者,不需頭。”

宋 楊萬裡 《謝何樞使舉女婿陳丞改官啟》:“幕府之舉賢材,首剡需頭之奏。”

明 楊慎 《譚苑醍醐·需頭》:“ 蔡邕 《獨斷》載 漢  代章奏之式。所謂需頭者,蓋空其首一幅,以俟詔旨批答,陳請之奏用之。不需頭者,申謝之奏用之。” 

曆史再往前推一點,較早一些是在金文中,寫奏章要另起行頭(叫“跳出”),“段”在當時被古人認定是一種“符号”,劃分段落像段句一樣,歸根、還是屬于标點符号。

是以,我們古人的分段意識很早就有了。

另一個“段前空格”的來源,是借鑒西方段首縮進的格式。在中世紀之前,段落的分隔使用「¶」(Pilcrow)符号,最初在1182年的一個法國寫本上出現,在象征眼睛的彎曲部分用墨塗滿,是以又稱為“盲P号”(blind P sign) 。

markdown段落開頭空兩格_公衆号段落要不要空格

中世紀,段落開始形成,但仍然保留了使用「¶」段落符号的習慣。由于要保持紅色,是以該記号由專門的勞工(rubricator)在排字印刷結束後專門标記上。是以排字工通常将每段開頭空下來,留位置給分段符号。由于負責做記号的勞工經常缺席,人們發現段首的空格(em quad indention 或 indent)作為标記,不用紅色符号也已足夠,這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段首的縮進。

來源:thetype.com

曆史再往前一點兒,“分段号”這個詞出現:

”段落首行縮進(paragraph indention/абзацный отступ),蘇聯學者伊·維·費多羅夫娜稱為“分段号”(знак  абзацного  въ?деления)。她在所箸《俄語标點的曆史與原理》一書中指出“許多文法學家認為這是特種标點符号”,并強調“如果認為段落是标點符号,那麼這個符号将是‘最有意義’的,然而應當承認它最難用好,因為如何分段并沒有任何成規可循”。

來源:列甯格勒大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15~16頁。 

再後來,應該是我們的新文化運動時期,有識之士開始推動中文标點符号的規範,比如:

1919年胡适與周作人、錢玄同、劉半農、朱希祖、馬裕藻等北大教授向教育部提出《請頒行新式标點符号議案》開始改變傳統的分段格式,在《附則》中規定:“每段開端,必須低兩格。”

到了1930年的時候,教育部有了新的規定,也就慢慢影響到現在的書寫規範了:

1930年《教育部劃一教育機關公文格式辦法》進一步規定:“(1)文在十行以上者,應酌量分段,其有意義自成段落者,雖不滿十行,亦可分段。(2)首行低二格寫,次行以下頂格寫(分段者,逐段如此)。” 

歸納一下上面的來源和引用,有以下幾個點:

  1. “段”的出現,來源于斷句,并屬于标點符号。
  2. 段落前空格的這種形式,(可能)起源是在中世紀歐洲。
  3. 從時間的先後順序和應用來看,中文段落空格,(可能)借鑒了西方的段落縮進。

這些歸納對“段前空格”意味着什麼? 第一、“段前空格”這種形式,是由來已 久的,有一定曆史和文化積澱的。 第二、“段前空格”是最初形成段落的、一種有意義的表現形式。

第三、“段前空格”是已經約定俗成,并在規範中有展現的一種要求。

好了,我的意思是什麼,到底段前要不要空格?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一種表現方式是不是能反複使用,要看它目前是否已經形成了大衆的共識,這種新形式(段前不空格),是否能形成小一些的标準(如“企業标準”、“地方标準”),如果這個“标準”影響足夠大,有可能會形成更高的标準 - 國家标準,或行業标準。

但目前在這個地方有着諸多争議,我認為“段前不空格”很難形成統一的認識,也就很難形成統一的規範或标準。

因為公衆号的文章主要是顯示在手機上,人們從以前的紙質閱讀習慣變到了螢幕閱讀,之前紙質閱讀的一些規則開始動搖。 這個閱讀習慣甚至影響了大家對寫作的調整,以前大段大段的文字開始慢慢變少,短句越來越多,通俗化的表達也越來越多。 如果你有興趣,你會發現很多公衆号文章也都有套路。 媒體開始利用這些抓住使用者的碎片時間。顯而易見,内容本身開始變化了,不管是不是深度的内容,隻要使用者點進來看了有流量了,這就是好的。  讀到這裡,你看我寫的這一篇文章,段落并沒有空格,能讓你閱讀到這兒的,就是這種通俗的短句。 因為這種方式沒有“空兩格”的錯落感,能讓你不斷不斷往下繼續閱讀,如果每個短句足夠吸引你,你會看得暢快淋漓。像一些大号文章,精心準備過,不僅能抓住人心,還能讀者進入“心流”模式。 是以,從公衆号文章閱讀載體和投入回報上來看,“段首不必空格”是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 但是你可能好奇,我為什麼要空格? 首先我個人想嘗試寫一些有深度的長文,而不是那種刻意吸引流量的稿子。由于是長文,在段落内容的字數上一定要超過短句。 如果長文沒有空格,在手機的螢幕上顯示,會是滿屏的文字,對讀者有一定的負擔。這個是易讀性的問題。 其次,我希望“空兩格”能保持段落原有的本意:“辨別”和“停頓”。有些朋友不空格,在段和段之間多打一個換行回車(以辨別段落),這其實是一個多餘的操作,究其原因,屬于設計與排版的問題。 假如你知道公衆号編輯器有“設定段後距離”的功能,點一下,就可以讓上下兩個段落保持清晰的閱讀辨別,也就沒必要因為段首不空格而多敲一個換行回車了。 “辨別”、“停頓”才是段落最初的形式,而“多增一個換行”,實際上是破壞掉了一種形式,重新定義另外一種形式(或規則)。當然,如果這些新規則能形成體系,這未必是錯的。 最後我希望自己能繼承一些文化上的東西,盡管“段前空格”在未來或許是一種慢慢消失的形式,但我還是想保留這種寫作風格。它能讓我在未來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文章,還是有一點點曆史的感覺。 好了,我的公衆号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保持了“空兩格”的風格,但你現在看到這一篇并沒有空格, 這是因為,并不是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達都能夠吸引手機端的讀者,我會采用多種形式來“試錯”,進而不斷改進自己。 感謝閱讀,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寫作形式。 順便感謝昨天讀者“ 啟攵舟亢 ”在留言區給我的點評!

markdown段落開頭空兩格_公衆号段落要不要空格

如果你想聯系我,可以加我的微信:liuyuntian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點用,就點一下在看或轉發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