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網際網路産品從0到1變得越來越簡單,入行的門檻也越來越低。當下,硬體的制造成本變得越來越低,人工智能、5G、大資料、雲計算等高新技術逐漸成熟,結合了硬體和高新技術的IoT、AIoT等領域逐漸得到更多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關注,智能硬體産品越來越多地為普通消費者所青睐,智能硬體産業也需要更多的硬體人才。
今天華章妹為大家推薦《智能硬體産品:從0到1的方法與實踐》
這是一本關于智能硬體産品設計的流程與方法論的著作,揭示了智能硬體産品從創意落地到實際可用的産品背後的設計和研發過程,描繪了智能硬體産品從0到1的完整路線圖,以及在整個過程中各個環節會用到的方法論。本書旨在帶領新入行的智能硬體産品經理快速了解相關領域知識。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 提供了完整的産品設計和研發流程,能幫助讀者快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架構;
- 涉及的領域較為全面,除了産品設計和研發,還涉及使用者研究、市場營銷、産品定位、使用者體驗等其他方面;
- 針對産品從0到1的各個環節,提供了系統化的方法論;
- 對于比較複雜的原理和方法,輔以案例進行說明,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
- 涵蓋産品經理的思維方式、能力模型、溝通方法、高效工作方法等。
誰需要讀這本書
本書主要面向以下幾類讀者:
- 智能硬體行業的硬體産品經理、軟體産品經理、創業者、項目經理;
- 有一定經驗并期望轉行的網際網路産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及其他從業者;
- 沒有任何經驗但想要入行成為智能硬體行業的産品經理的高等院校學生。
目錄
前言
第1章 智能硬體:産品、技術與盈利模式1
1.1 智能硬體概述2
1.1.1 什麼是智能硬體2
1.1.2 智能硬體的基本結構2
1.1.3 智能硬體示例4
1.2 智能硬體與物聯網5
1.2.1 什麼是物聯網5
1.2.2 物聯網的近代發展7
1.2.3 物聯網的基礎架構8
1.3 智能硬體與高新技術10
1.3.1 智能硬體與5G技術11
1.3.2 智能硬體與雲計算12
1.3.3 智能硬體與人工智能14
1.4 智能硬體的發展現狀16
1.5 智能硬體的産品分類17
1.6 智能硬體企業的8種盈利模式20
1.7 本章小結24
第2章 識别機會:發現和分析創新的想法25
2.1 市場機會概述26
2.1.1 什麼是市場機會26
2.1.2 市場機會的分類27
2.2 識别市場機會的5個步驟29
2.2.1 确立産品創新章程29
2.2.2 發掘大量的市場機會31
2.2.3 市場機會的初步篩選36
2.2.4 驗證市場機會40
2.2.5 選出最佳市場機會42
2.3 本章小結48
第3章 市場細分:找出消費群體間的差異50
3.1 市場細分概述51
3.1.1 什麼是市場細分51
3.1.2 市場細分的目的51
3.1.3 市場細分的意義51
3.2 市場細分的方式52
3.2.1 地理細分53
3.2.2 人口統計細分53
3.2.3 心理細分54
3.2.4 行為細分54
3.2.5 多元度細分56
3.3 市場細分的4個步驟56
3.4 本章小結60
第4章 市場分析:選擇最合适的目标市場61
4.1 市場分析概述62
4.1.1 什麼是市場分析62
4.1.2 市場分析的目的62
4.1.3 市場分析的次元62
4.2 市場分析的5個步驟63
4.2.1 市場規模分析63
4.2.2 市場趨勢分析67
4.2.3 市場增長率分析72
4.2.4 市場競争分析74
4.2.5 企業内部環境分析81
4.3 選擇目标市場87
4.4 制定市場政策89
4.4.1 目标市場政策類型89
4.4.2 選擇目标市場政策90
4.5 本章小結91
第5章 産品定位:占據使用者的心智模型94
5.1 産品定位概述95
5.1.1 什麼是産品定位95
5.1.2 産品定位的意義96
5.1.3 制定産品定位政策96
5.2 産品定位的5個步驟97
5.2.1 了解競争對手的産品定位97
5.2.2 找出能帶來優勢的差異點99
5.2.3 确定産品的定位政策101
5.2.4 撰寫産品的定位聲明104
5.2.5 傳播與分享定位聲明105
5.3 産品定位的4項原則106
5.3.1 不求更好,但求不同106
5.3.2 争做使用者心目中的第一107
5.3.3 創造新品類并成為第一108
5.3.4 成為一個代名詞108
5.4 本章小結109
第6章 使用者研究:洞察使用者的需求和動機111
6.1 客戶之聲概述112
6.2 市場調研概述113
6.2.1 什麼是市場調研113
6.2.2 市場調研的方式114
6.3 使用者研究概述117
6.3.1 什麼是使用者研究118
6.3.2 使用者研究的意義118
6.3.3 使用者研究與市場調研的關系118
6.3.4 使用者研究的時機119
6.4 使用者研究的一般流程120
6.4.1 确定要收集的資訊和調研目标120
6.4.2 制定有效擷取資訊的調研計劃121
6.4.3 執行調研計劃,收集和分析資料122
6.4.4 輸出調研報告并解釋調研結果122
6.5 使用者研究方法分類122
6.5.1 觀察研究123
6.5.2 調查研究124
6.5.3 實驗研究125
6.65種常見的使用者研究方法127
6.6.1 使用者回報研究127
6.6.2 觀察法128
6.6.3 使用者訪談131
6.6.4 問卷調查134
6.6.5 焦點小組138
6.7 本章小結140
第7章 使用者畫像:建立典型使用者的虛拟形象143
7.1 使用者畫像概述144
7.1.1 使用者描述的定義144
7.1.2 使用者畫像的定義145
7.2 使用者畫像的價值146
7.3 建立使用者畫像的5個步驟148
7.3.1 收集使用者資料148
7.3.2 整合使用者畫像149
7.3.3 完善使用者畫像150
7.3.4 選擇主要使用者畫像152
7.3.5 分享使用者畫像153
7.4 本章小結153
第8章 需求解析:定義産品的功能和規格155
8.1 需求的3種概念156
8.2 使用者需求的分類156
8.3 産品需求的分類158
8.3.1 功能性需求158
8.3.2 非功能性需求159
8.4 解析使用者需求160
8.4.1 解析使用者需求的意義160
8.4.2 解析需求的3個步驟161
8.5 定義産品功能163
8.5.1 産品功能概述163
8.5.2 定義産品功能的3個步驟164
8.5.3 描述産品功能的3種方式167
8.5.4 描述産品功能的注意事項169
8.6 定義産品規格170
8.6.1 産品規格概述170
8.6.2 定義産品規格的3個步驟171
8.7 高品質産品需求的8個特征175
8.8 繪制産品狀态轉換圖178
8.8.1 狀态轉換圖概述178
8.8.2 狀态轉換圖的價值178
8.8.3 狀态轉換圖的組成要素179
8.8.4 繪制狀态轉換圖的步驟181
8.8.5 繪制狀态轉換圖的注意事項183
8.9 本章小結184
第9章 優先級:排列産品需求的實作順序187
9.1 産品需求優先級排序188
9.1.1 優先級排序的概念188
9.1.2 優先級排序的意義188
9.2 優先級排序的思路189
9.2.1 從産品定位與産品原則出發189
9.2.2 影響優先級的14個關鍵因素190
9.2.3 排列需求優先級的4種方法195
9.3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195
9.4 設計需求層次理論198
9.5KANO模型201
9.5.1KANO模型的需求分類201
9.5.2 使用KANO模型的4個步驟205
9.6MoSCoW方法211
9.6.1 必須具備的212
9.6.2 應該具備的212
9.6.3 可以具備的213
9.6.4 不會具備的213
9.6.5MoSCoW方法小結213
9.7 本章小結214
第10章 概念生成:構思滿足産品需求的方案217
10.1 産品概念生成概述218
10.1.1 産品概念生成的定義218
10.1.2 概念生成中常見的問題219
10.1.3 結構化的概念生成方法219
10.2 澄清問題220
10.2.1 通過功能模組化澄清問題221
10.2.2 通過關鍵路徑澄清問題224
10.2.3 集中精力于關鍵子問題225
10.3 外部搜尋225
10.3.1 領先使用者研究226
10.3.2 專家咨詢227
10.3.3 專利檢索228
10.3.4 文獻檢索229
10.3.5 标杆管理230
10.4 内部搜尋231
10.4.1 頭腦風暴法232
10.4.2SCAMPER方法235
10.4.3 思維導圖法237
10.4.46-3-5方法238
10.5 系統搜尋240
10.5.1 概念分類樹240
10.5.2 概念組合表243
10.6 本章小結244
第11章 概念選擇:評估并選出最佳的概念246
11.1 産品概念選擇概述247
11.1.1 産品概念選擇的定義247
11.1.2 常見的概念選擇方法247
11.1.3 概念選擇中的注意事項248
11.1.4 結構化的概念選擇方法249
11.2 概念篩選法250
11.2.1 建立評估基準251
11.2.2 建立決策矩陣252
11.2.3 評估産品概念252
11.2.4 進行概念排序253
11.2.5 整合優化概念253
11.2.6 選擇産品概念254
11.3 概念評分法254
11.3.1 建立決策矩陣255
11.3.2 評估産品概念255
11.3.3 對概念進行排序256
11.3.4 整合優化概念257
11.3.5 選擇産品概念257
11.4 本章小結258
第12章 概念測試:擷取使用者對概念的反應259
12.1 産品概念測試概述260
12.1.1 産品概念測試的定義260
12.1.2 産品概念測試的意義260
12.2 産品概念測試的流程262
12.2.1 明确概念測試的目的262
12.2.2 确定産品的種子使用者263
12.2.3 明确産品的價值264
12.2.4 确定概念的測試方案266
12.2.5 開展産品概念測試268
12.2.6 整理并分析測試結果270
12.3 本章小結271
第13章 工業設計:建構産品的形式與功能273
13.1 設計概述274
13.1.1 什麼是設計274
13.1.2 設計的分類274
13.2 工業設計概述275
13.2.1 什麼是工業設計275
13.2.2 工業設計的價值276
13.3 工業設計的流程278
13.3.1 明确設計問題278
13.3.2 産品設計分析279
13.3.3 構思産品概念279
13.3.4 深化産品概念280
13.3.5 設計方案評審281
13.3.6 生産前準備282
13.4 工業設計的材料與工藝283
13.4.1 塑膠材質及其工藝284
13.4.2 金屬材料及其工藝285
13.5 工業設計的原則286
13.5.1 好設計的10項原則286
13.5.2 德雷福斯的5項工業設計原則287
13.5.3 界面設計的8項黃金原則288
13.6 本章小結289
第14章 産品原型:驗證設計方案與産品概念291
14.1 産品原型概述292
14.1.1 什麼是産品原型292
14.1.2 産品原型的價值293
14.1.3 産品原型的分類294
14.2 軟體原型295
14.2.1 軟體原型概述295
14.2.2 低保真原型297
14.2.3 高保真原型301
14.2.4 軟體原型小結303
14.3 硬體原型303
14.3.1 硬體産品原型概述303
14.3.2 硬體原型的分類304
14.3.3 硬體原型的使用308
14.4 建構産品原型的步驟308
14.4.1 明确制作原型的目的308
14.4.2 選擇合适的原型種類309
14.4.3 選擇工具并設計原型310
14.5 制作各類産品原型的流程310
14.5.1 制作軟體原型的流程310
14.5.2 制作硬體原型的流程311
14.5.3 制作電子硬體原型的流程312
14.6 原型設計的注意事項314
14.7 本章小結315
第15章 可用性測試:讓産品易于了解和使用317
15.1 可用性測試概述318
15.1.1 可用性概述318
15.1.2 可用性測試318
15.1.3 可用性測試的價值318
15.1.4 可用性測試的分類319
15.2 可用性測試的兩種方法319
15.2.1 分析法320
15.2.2 實驗法320
15.2.3 分析法與實驗法的關系321
15.3 啟發式評估的原則和步驟322
15.3.1 啟發式評估概述322
15.3.2 啟發式評估的10項原則322
15.3.3 啟發式評估的6個步驟323
15.3.4 啟發式評估的局限性325
15.4 使用者測試的方法和步驟326
15.4.1 使用者測試概述326
15.4.2 使用者測試的3種方法326
15.4.3 使用者測試的8個步驟328
15.5 可用性測試的常見問題338
15.6 本章小結339
第16章 法律安規:産品的專利與安規認證340
16.1 知識産權概述341
16.1.1 知識産權的概念341
16.1.2 知識産權的特征341
16.1.3 知識産權的類别341
16.2 産品專利概述342
16.2.1 産品專利的相關概念342
16.2.2 專利的優勢和劣勢344
16.2.3 中國的專利概況346
16.2.4 專利的4個使用技巧349
16.3 産品認證概述350
16.3.1 産品認證和标準350
16.3.2 認證的分類352
16.3.3 認證證書和認證标志353
16.3.4 認證的價值354
16.3.5 常見的産品認證354
16.4 申請認證的時機和政策358
16.5 本章小結359
第17章 定價決策:制定産品價格與定價政策361
17.1 産品定價政策概述362
17.1.1 制定定價政策的思路362
17.1.2 制定定價政策的時機362
17.1.3 常見的産品定價政策363
17.2 基本産品成本定價363
17.2.1 基于産品成本定價概述363
17.2.2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364
17.2.3 基于産品成本定價的方法364
17.3 基于目标使用者定價367
17.3.1 基于目标使用者定價概述367
17.3.2 基于目标使用者定價的方法368
17.4 基于競争對手定價370
17.4.1 基于競争對手定價概述370
17.4.2 基于競争對手定價的方法371
17.5 市場撇脂定價372
17.5.1 市場撇脂定價概述372
17.5.2 市場撇脂定價的适用條件372
17.5.3 市場撇脂定價的優勢373
17.5.4 市場撇脂定價的劣勢374
17.6 市場滲透定價375
17.6.1 市場滲透定價概述375
17.6.2 市場滲透定價的适用條件376
17.6.3 市場滲透定價的優勢376
17.6.4 市場滲透定價的劣勢377
17.7 本章小結378
第18章 上市策劃:産品釋出前的準備工作380
18.1 産品釋出概述381
18.2 制定産品釋出檢查清單381
18.2.1 産品釋出檢查清單概述381
18.2.2 産品釋出檢查清單的價值382
18.2.3 産品釋出檢查清單的内容382
18.3 撰寫産品白皮書385
18.3.1 産品白皮書概述385
18.3.2 産品白皮書的價值385
18.4 撰寫産品FAQ385
18.4.1 産品FAQ概述385
18.4.2 産品FAQ的價值386
18.4.3 撰寫FAQ的步驟386
18.4.4 撰寫FAQ的注意事項388
18.5 撰寫新聞稿388
18.5.1 新聞稿概述388
18.5.2 撰寫新聞稿的思路389
18.5.3 新聞稿的其他用途390
18.6 制作産品視訊390
18.6.1 産品視訊概述390
18.6.2 産品宣傳視訊390
18.6.3 功能示範視訊391
18.6.4 售後維護視訊391
18.6.5 制作産品視訊391
18.7 設計産品着陸頁393
18.7.1 産品着陸頁概述393
18.7.2 産品着陸頁的價值393
18.7.3 着陸頁的CTA設計393
18.7.4 産品着陸頁的測試394
18.8 制定産品釋出政策394
18.8.1 策劃新品釋出會395
18.8.2 策劃産品衆籌398
18.9 制定售後服務政策400
18.9.1 售後服務概述400
18.9.2 售後服務的價值401
18.9.3 售後服務政策的分類401
18.9.4 制定售後服務政策402
18.10 本章小結403
▲上下滑動檢視
▲來聽聽作者怎麼說
掃碼關注【華章計算機】視訊号
每天來聽華章哥講書
更多精彩回顧
書訊 | 5月書訊(下)| 5天小長假,一起讀新書
書訊 | 5月書訊(上)| 5天小長假,一起讀新書
資訊 | DB-Engines 4月資料庫排名:Redis有望甩掉“千年老七”?
書單 | 8本書助你零基礎轉行資料分析崗
幹貨 | 什麼是架構?網絡架構中都有什麼?終于有人講明白了
收藏 | 終于有人把Scrapy爬蟲架構講明白了
上新 | 【新書速遞】架構師是怎樣煉成的
點選閱讀全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