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作者:Esgoon

1、甘特圖

甘特圖是一種通過條狀圖來顯示項目、進度和其他時間相關的系統進展的内在關系随着時間進展的情況的圖表,以提出者亨利·勞倫斯·甘特(Henry Laurence Gantt)的名字命名。甘特圖通常用于說明項目或生産計劃進度。在項目管理中,是很常用到的圖表。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甘特圖的基本結構:圖中有一條橫軸表示時間刻度,縱軸表示将項目分解成的子任務清單,将各個子任務在被執行的時間段中用條狀圖形或線條标出。

甘特圖中的條狀圖形或線條直覺表明計劃何時開始,已完成的進展與計劃結束的時間,便于管理者弄清項目的剩餘任務,評估工作進度。甘特圖的特點是突出了項目或生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時間,這是它的主要關注目标。

甘特圖表達的幾種資訊:

  • 以圖形的形式顯示活動;
  • 顯示了進度的比例;
  • 可以含月曆天和持續時間,不将周末節假算在進度内。

2、燃盡圖

燃盡圖是用于表示剩餘工作量的圖表,可以直覺的預測何時工作将全部完成,常用于項目管理或者靈活方法中。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燃盡圖的基本結構:底部的橫軸(X軸)表示時間,左側縱軸(Y軸)表示工作量,工作量機關可以是工時、故事點或功能點數量。對于每一個X軸時間,可以在圖上繪制3個點,分别表示計劃剩餘工作量、實際剩餘工作量、實際完成工作量。然後把這三類點用連連起來,形成3條折線,為便于觀察,3條折線分别使用不同的顔色。

一般把計劃剩餘工作量對應的折線稱為理想線,實際剩餘工作量對應的折線稱為實際線。理想線作為參考偏差的依據,而實際線與理想線對比,适時作出調整。它們的解讀規則是:如果實際線在理想線下面,說明進展順利,可以按期完工傳遞。如果實際線在理想線上面,說明進展落後于計劃,可能出現延期傳遞。

3、燃起圖

燃起圖用兩條曲線分别繪制随時間的推移完成的工作量和總工作量的變化情況。使用燃起圖可以更好地了解進度、範圍變更和預期完成時間。它為所有幹系人提供了更清晰的進度狀态。特别是當團隊的工作範圍很容易發生變化時,相較于燃盡圖,更優先選用燃起圖。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燃起圖的基本結構:圖表底部的橫軸(X軸)表示時間,圖表左側的縱軸(Y軸)表示工作量,機關可以是人·天、故事點、功能點等。對于每個X軸的坐标,要在縱向上繪制2個點:一個是對應X軸時間點上已完成的工作量;另一個是該時間點上的工作總量,即已完成的工作量加上未完成的工作量。最後把這兩類點分别用線連接配接起來,形成兩條折線,友善檢視趨勢。通常這兩條折線選用不同的顔色。

4、魚骨圖

魚骨圖也稱為石川圖、因果圖,是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明。魚骨圖用于分析和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它看上去有些像魚骨,所研究的目标問題标在“魚頭”處,在魚骨上長出“魚刺”,上面列出産生問題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說明各個原因是如何影響結果的。

魚骨圖有些類似樹狀圖,都是分析思考、理清思路、找出問題點的工具。對問題要刨根問底,魚骨圖就是幫助全面系統了解問題、細化問題的利器,它也展現了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方法。

下圖是一個魚骨圖示例,它分析了如何提升研發品質這一問題。分析得出了要提升研發品質,需要關注人員、環境、流程、薪資、教育訓練、文化這幾個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上面列出了相應的具體措施。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在軟體測試用例設計過程中,魚骨圖也可用于描述被測對象輸入與輸入、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限制關系。繪制魚骨圖的過程,可以了解為用例設計者針對因果關系業務的模組化過程。根據需求規格繪制,然後得到一個判定表進行用例設計,通常了解魚骨圖為判定表的前置過程,當被測對象因果關系較為簡單時,可以直接使用判定表設計用例,否則可使用魚骨圖與判定表結合的方法設計用例。

5、帕累托圖

帕累托圖,是“二八原則”的圖形化展現。二八法則又叫帕累托法則,最早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帕累托圖的作用就是在一個事物的多個因素中找到關鍵因素,便于研究者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解決措施。

下圖是一個帕累托圖示例,它展示了一項關于“員工離職原因”的調研資料。圖表中通過從最大到最小的原因排序,可以直覺展示出哪些因素是至關重要項,哪些因素是微不足道的。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針對上圖分析,結合二八原則,可知:工資待遇與福利差、公司發展的前景與預期落差大、激勵機制差、晉升機會少、目前職業無法發揮個人專長、工作壓力較大、工作缺少成就感這7項為“至關重要項”,累計占比73.97%。而上級處事方式差、工作氛圍差、公司地理位置不便、職業發展方向變化、個人創業或繼續求學深造、其他、個人家庭原因、個人身體原因等共8項為“微不足道項”,累計占比為26.03%。

帕累托圖的基本結構:用雙直角坐标系表示,左邊縱坐标表示頻數,右邊縱坐标表示頻率。橫坐标表示影響目标參數的各項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即出現頻數多少)從左到右排列,即降序排列,并在同一張圖中畫出表示累積頻率的分析線。通過帕累托圖,可以很容易觀察分析得出影響某一事物的主要因素。

帕累托圖是進行優化和改進的有效工具,尤其應用在品質檢測方面,找出相對少數的主要原因導緻大多數的問題和缺陷。

6、散點圖

散點圖是一種資料點在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分布圖,用兩組資料構成多個坐标點,考察坐标點的分布,它表示了因變量随自變量而變化的大緻趨勢,進而判斷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或總結坐标點的分布模式。

下圖是一個散點圖示例。它采集了25個同學的身高和體重,圖中可以展現出體重随身高變化的大緻趨勢,以及身高和體重的大緻分布情況。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散點圖通常用于顯示和比較數值,例如科學資料、統計資料和工程資料。

當要在不考慮時間的情況下比較大量資料點時,請使用散點圖。散點圖中包含的資料越多,比較的效果就越好。

散點圖可以提供以下關鍵資訊:

  • 變量之間是否存在數量關聯趨勢。
  • 如果存在關聯趨勢,是線性還是曲線的。
  • 如果有某一個點或者某幾個點偏離大多數點,也就是離群值,通過散點圖可以一目了然。進而可以進一步分析這些離群值是否可能在模組化分析中對總體産生很大影響。

7、趨勢圖

趨勢圖是以時間軸為橫軸,變量為縱軸的一種圖,其主要目的是觀察變量是否随時間變化而呈某種趨勢,便于我們随時掌握目标資料的動态趨勢,及時分析改進。

下圖是一個趨勢圖示例。表示了某一軟體産品,每次版本疊代所産生的bug數量趨勢。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在圖中可以看到,随着版本的推移,軟體功能越來越多,相應産生的bug也越來越多。但同時,随着軟體越來越成熟以及開發團隊的進步,bug數量的增長趨于平緩。

趨勢圖的基本結構:在直角坐标系中,橫軸表示時間(或時間相關性的變量),縱軸縱軸為目标變量數值。圖上的點為相應時間對應的目标變量數值,通常把這些點連接配接起來形成折線圖形式展現。

趨勢圖的作用:

  • 觀察事件随時間推移的發展趨勢或周期性變動,探索可能的影響因素;
  • 比較幹預措施實施前後的變化,評價幹預措施的效果;
  • 根據事件的變化趨勢,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并采取适當的應對措施;
  • 根據變化趨勢制定發展目标,并比較實際成果與目标值的差距。

8、控制圖

控制圖是用于分析或判斷過程是否處于穩定狀态所使用的帶有控制界限的圖,它是一種品質管理工具,具有區分正常波動和異常波動的功能圖表。

下圖是一個均值控制圖示例。該均值控制圖可以表示為某一産品的品質波動情況,或者是學生考試成績的波動情況,也可以是軟體産品疊代研發過程中每次疊代bug數量波動情況。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控制圖的基本結構: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三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中間一條實線為中心線,上下兩條直線分别為控制上限、控制下限。橫軸表示按一定時間間隔抽取樣本的次序,縱軸表示根據樣本計算的、表達某種品質特性的統計數值,由相繼取樣的數值在圖上标為一連串的點,它們可以用線段連接配接起來。在上圖中,中間的藍色折線反映了每一次的實際采樣值圍繞黃色中心線波動,最上和最下兩條線分别是均值上限和均值下限。

控制上限、控制下限和中心線統稱為控制限,中心線是所控制的統計量的平均值。在上圖中,若藍色折線圖的數值描點落在上限與下限之外,或描點在上限和下限之間不随機分布,則表明過程異常。

控制圖按其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來控制生産過程中有關品質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過程是否處于穩定受控狀态。另一類主要用于發現生産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産生不合格品。

9、直方圖

直方圖,又稱品質分布圖,是一種統計報告圖,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縱向柱狀或線段表示資料分布的情況。一般用橫軸表示資料類型分組,縱軸表示分布情況或頻數。

注意,很多時候直方圖外觀看起來像柱狀圖,但它與柱狀圖是有差別的。在PMP或品質管理活動中,直方圖是一種品質管理工具。它通常有三個作用:

  • 顯示品質波動的狀态;
  • 較直覺地傳遞有關過程品質狀況的資訊;
  • 通過研究品質波動狀況之後,就能掌握過程的狀況,進而确定在什麼地方集中力量進行品質改進工作。

為了建構直方圖,第一步是将數值的範圍分段,即将整個值的範圍分成一系列間隔,然後計算每個間隔中有多少值(即頻數)。 這些值通常被指定為連續的,不重疊的變量間隔。 間隔必須相鄰,并且通常是(但不是必須的)相等的大小。

例如我們對200個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統計,将成績從45分到滿分100分進行分組,每組間隔5分。得出如下的直方圖: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可以看到,成績在70分到80分之間的學生分布的頻數最多,占了幾乎1/2。通過這樣的成績分布直方圖,也可以對教學品質進行評估。

10、親和圖

親和圖,一般也指KJ法,是一種通過将某件事的資料資料間的互相關系,對其進行歸納、分類整理,然後再進行分析讨論,找出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将未知的問題、未曾接觸過領域的問題的相關事實、意見或設想之類的語言文字資料收集起來,并利用其内在的互相關系作成歸類合并圖,以便從複雜的現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實質,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的一種方法。

KJ法的創始人是東京工業大學教授、人文學家川喜田二郎,KJ是他的姓名的英文Jiro Kawakita的縮寫。

比如為家庭計劃一個愉快的假期,可以歸納出如下的親和圖: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親和圖的特點是資料繁多,正是因為資料繁多,是以當大量的資料整理到一起便會有不同表面的叙述,進而得到不一樣的資訊。是以依靠親和圖. 它可以幫助我們以有條理的方式對資訊進行分類并進行分析。

當面對各種各樣的輸入資訊、許多想法和事實,或者感覺很難把握一個複雜的問題時,就可以嘗試考慮使用親和圖輔助分析。

在PMP或者品質管理活動中,親和圖是尋找品質問題的重要工具:

  • 制訂推行全面品質管理的方針和目标。
  • 制訂發展新産品的方針、目标和計劃。
  • 用于産品市場和使用者的品質調查。
  • 促進品質管理小組活動的開展。
  • 協調各部門的意見,共同推進全面品質管理。
  • 調查協作廠的品質保證活動狀況。

11、矩陣圖

矩陣圖,是從需要分析的事項中找出成對的因素組,分别排成行和列,找出行與列交叉點的關系或相關性的大小,進而探讨問題點的一種方法。矩陣圖可以展現2組或2組以上成對因素間的關系。

在行與列相交的位置,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它們之間關系的強弱。通常用◎表示關系密切,○表示有關系,△表示可能有關系。通過這些成對的關系及關系程度,可以從二進制關系中探讨問題所在和問題的形态,并得到解決問題的設想。

按矩陣圖的形式,可将矩陣圖分為L型、T型、X型、Y型四種。

L型矩陣

L型矩陣圖是最基本的矩陣圖,由A類因素、B類因素二進制配置組成的矩陣圖。适用于把若幹目的和為了實作這些目的的手段,或若幹個結果及其原因之間的關聯。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T型矩陣

T型矩陣圖是由C類因素、B類因素組成的L型矩陣圖和由C類因素、A類因素組成的L型矩陣圖組合在一起的矩陣圖。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X型矩陣

X型矩陣圖是由A類因素和C類因素、C類因素和B類因素、B類因素和D類因素、D類因素和A類因素的L型矩陣圖組合在一起的矩陣圖。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Y型矩陣

Y型矩陣圖是由A類因素和B類因素、B類因素和C類因素、C類因素和A類因素組成的三個L型矩陣圖。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矩陣圖的作用

當問題和所形成的現象錯綜複雜,與原因的對應關系難以判斷,且難以取得相應資料的情況下,根據經驗,應用矩陣圖進行整理分析,可理清關系,得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12、流程圖

PMP中的定義:流程圖,用來顯示在一個或多個輸入轉化成一個或多個輸出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步驟順序和可能分支。可幫助改進過程并識别可能出現品質缺陷或可以納入品質檢查的地方。

在PMP中,流程圖是作為一個品質管理工具。在其他工作場景中,流程圖常用來表示一個業務流程、資料流、工作流程等。當我們需要梳理業務、核對資料、優化工作流程時,就可以對照着相應的流程圖進行。

流程圖的慣用表示:

  • 圓角矩形表示“開始”與“結束”。
  • 矩形表示行動、方案、處理環節。
  • 菱形表示條件判定分支。
  • 平行四邊形表示輸入輸出。
  • 箭頭表示流程方向。
工作中常用的十二種圖表

小結

在日常工作中,無論是我們需要進行資料分析、還是需要撰寫工作報告、文檔時,不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圖表,借助于圖表,可以使資料更直覺,思路更清晰,文檔更有說服力。很多時候,一圖勝千言。

繪制這些圖表也并不麻煩,在Word、Excel、WPS等工具中就可以實作以上絕大多數的圖表。此外,也可借助于很多線上繪圖工具,例如processON等,以及專業繪圖工具Visi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