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遊戲裡廣告泛濫暗藏各種陷阱

作者:新華網

小遊戲裡廣告泛濫暗藏各種陷阱

玩家吐槽:真不知道是在玩遊戲還是看廣告

“玩遊戲,一分鐘彈出了3個廣告,真不知道是在玩遊戲還是看廣告。”北京玩家小劉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抱怨道,當下很多小程式遊戲,廣告泛濫,嚴重影響了遊戲體驗。

類似的吐槽在網上有很多。記者近日調查采訪發現,這些廣告泛濫的遊戲大多為網絡小遊戲,很多不用下載下傳就能玩,且這些廣告中還含有不少誘導消費、低俗等不良資訊。

為什麼小遊戲裡的廣告如此泛濫?又該如何規範這一問題?

廣告泛濫影響體驗

前不久,上海市民劉女士為了放松身心,在平闆電腦上下載下傳了一款名為“××神器”的小遊戲。她試玩了一下,廣告多的讓她直言受不了:“開局、使用道具、更新啥的,都會彈出廣告,一遍又一遍,這麼多廣告,不要叫‘××神器’了,直接叫‘廣告神器’吧。”

記者調查發現,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網友吐槽小遊戲廣告泛濫影響遊戲體驗,網友直呼“小遊戲廣告多到令人發指”,不管是使用道具、複活,還是擷取通關提示都需要觀看廣告。

經玩家指引,記者在某小程式裡試玩了一款名為“××連一連”的小遊戲,剛點選進入遊戲頁面,馬上就彈出了一則廣告,必須手動點選“關閉”才能接着玩遊戲,“關閉”兩個字還特别小,很難找;玩遊戲過程中,頁面上充斥着各種小廣告,如頁面的左上方、右上方和下方同時出現廣告,一不小心就會誤點選。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在該遊戲中換主題、“清炸彈”、重排和提示都需要觀看幾十秒的廣告。

廣告衆多的小遊戲在某應用程式中還有許多。一款名為“××清潔”的手遊,遊戲中塞滿了廣告,頁面下方的廣告會不停切換,且每次過關時都會彈出廣告,一不小心誤點選,就會直接跳轉到另一個平台。同時,該小遊戲每跳過一個關卡,就需要一把鑰匙,觀看幾十秒時長的廣告才能擷取鑰匙。

記者注意到,這些小遊戲嵌入的大多是一類App的推廣廣告。

除了小遊戲外,一些遊戲App中廣告也不少。在某平台的一些測試版遊戲的評論區内,記者看到有不少玩家反映遊戲内廣告太多。“廣告到處飛,一不小心點了得看完才能退出。”有玩家如是說。

廣告背後暗藏陷阱

廣告多也就罷了,很多廣告裡還埋了“雷”。記者調查發現,小遊戲裡跳出的不少廣告,存在不良資訊、誘導消費的内容。

記者打開一款小程式遊戲,試玩過程中跳出的多則廣告内容都較為低俗。如記者點選“看視訊抽獎”活動後,跳轉到的界面直接開始播放視訊廣告,内容為推介另一款小遊戲,宣傳圖中的角色穿着暴露,姿态挑逗,宣傳語寫着:“這你都不玩,還有什麼讓你覺得好玩?”

還有玩家因虛假廣告被騙。據報道,去年9月,江蘇省常州市嚴女士在玩一款小遊戲時,為擷取道具而觀看廣告。恰巧,有資金需求的常女士看到一則貸款廣告,便按指引下載下傳并注冊了這款貸款App。為了提現貸款App中顯示的餘額,常女士按照客服指引累計轉賬共9萬元,後來發現被騙。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如貨不對闆的“29.9元充值100元話費”廣告,支付後卻得到一堆滿減券;涉嫌虛假宣傳的“2至3天學會技能考取××證”,交完教育訓練費後隻得到幾個教學視訊……

據業内人士介紹,小程式内投放廣告支援橫幅廣告、激勵式廣告、插屏廣告和格子廣告,其中格子廣告所适用的推廣頁類型僅支援小遊戲。小程式橫幅廣告支援點選競價購買,插屏廣告和格子廣告支援按曝光競價購買。小程式流量主可以結合不同小程式特點,選擇自定義廣告展現場景,支援多種推廣目标與推廣頁,滿足不同營銷訴求。小程式廣告按照每日廣告預算50元起,根據購買方式不同而收費不同。

一名廣告公司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遊戲公司、工作室一般都設有“遊戲廣告投放部門”,有些大公司還會有“遊戲廣告制作部門”,遊戲廣告通常由這兩個部門負責。現在很多網絡廣告的創作都有模闆,制作部門按需更改内容即可。

這名從業人員還透露,目前僅靠廣告收益的小遊戲很多,廣告數量是其主要收入來源,遊戲制作商對廣告的需求量往往很大,内容和遊戲有無關系并不重要。

這些小遊戲是如何對接廣告的?為何不良廣告如此之多?

專注于網絡遊戲行業的北京韬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司斌斌告訴記者,休閑小遊戲具有體量小、玩法簡單、開發周期短等特點,在經營模式上以廣告收費為主。該類遊戲的研發廠商一般規模不大,在團隊人員結構上,更偏重研發,遊戲營運方面對應用商店或管道平台很依賴,是以應用商店或管道平台的話語權更強。

“一般情況下,小遊戲營運商接廣告,難以自行選擇或挑選自己想合作進行展示的廣告,隻能選擇接入應用商店或管道平台提供的‘廣告池’,比如每個‘廣告池’有50個廣告,進行随機播放。部分遊戲的開發商想排除一些類别,平台往往也不會同意。”司斌斌說,這些廣告主要由應用商店或管道平台進行内容稽核,風險較高的廣告,收取的廣告費會比較高。

記者打開某平台的廣告内容稽核規則看到,該規則明确,遊戲制造方建立并送出廣告後,進入稽核系統等待稽核。“廣告稽核”一欄中,對“不良導向類”廣告作出了明确規定:不支援使用引人歧義的不明意義場景或描述,如“不可描述的事”等;不支援含有容易引起歧義的詞彙,如“噓、悄悄看、速看、看後删除”等……

但實際上,記者試玩了該平台上的多款小程式遊戲,遊戲中跳出的大量廣告,含有一些不良資訊、誘導消費的内容。

過度廣告亟須治理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廣告衆多的小遊戲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都沒有版号。司斌斌告訴記者,無版号小遊戲,不能通過遊戲内“道具收費”的方式獲利,廣告收費是其唯一或主要盈利模式,是以就導緻無版号小遊戲相對于有“道具收費”的遊戲,廣告更多。

對于如何規範小遊戲廣告多的問題,司斌斌認為,應該加大對違法違規廣告的打擊力度,如果是内容合法合規、有一定品質和品質的廣告,對于使用者體驗比較友好,廣大使用者也不會對廣告如此反感。

司斌斌建議,加強對小遊戲内廣告的監管,比如類似于對影視劇或長視訊中廣告的管理,對于廣告時長、廣告展示次數提出具體監管要求,對過度廣告進行治理。

“應用商店、管道平台以及遊戲開發者應加強行業自律,增加廣告内容的合規稽核,對廣告的内容、時長、展示方式進行合理安排。保持适度的商業廣告數量,也可以穿插一些适宜的公益性廣告,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司斌斌呼籲。(韓丹東 王意天)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