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提升實體建築本體的“智能化”,如何進行智能化系統工程架構?

作者:潔淨園
為提升實體建築本體的“智能化”,如何進行智能化系統工程架構?

何為智能建築?intelligent,釋義為有才智的,有學習能力的,領悟能力強的,這不就是大家内心對“智者”的定義麼。歸屬到建築building,可想而知,在鋼筋、沙子、石頭、水泥、水組成的或高聳入雲或低矮寬闊的現代建築骨架内,再建設具有Intellegence的裝備設施,外加資訊化應用,組合為一體,讓這座建築擁有像人的大腦一樣可感覺、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從廣義的建築推及到功能複雜、專業衆多、學科融合強的的醫院建築,更有研究意義。

壹術語

智能建築 intelligent building

以建築物為平台,基于對各類智能化資訊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覺、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築、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功能環境的建築。

工程架構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以建築物的應用需求為依據,通過對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設施、業務及管理等應用功能作階層化結構規劃,進而構成由若幹智能化設施組合而成的架構形式。

資訊化應用系統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

以資訊設施系統和建築裝置管理系統等智能化系統為基礎,為滿足建築物的各類專業化業務、規範化營運及管理的需要,由多種類資訊設施、操作程式和相關應用裝置等組合而成的系統。

智能化內建系統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為實作建築物的營運及管理目标,基于統一的資訊平台,以多種類智能化資訊內建方式,形成的具有資訊彙聚、資源共享、協同運作、優化管理等綜合應用功能的系統。

資訊設施系統 information facility system

為滿足建築物的應用與管理對資訊通信的需求,将各類具有接收、交換、傳輸、處理、存儲和顯示等功能的資訊系統整合,形成建築物公共通信服務綜合基礎條件的系統。

建築裝置管理系統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對建築裝置監控系統和公共安全系統等實施綜合管理的系統。

公共安全系統 public security system

為維護公共安全,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具有以應對危害社會安全的各類突發事件而建構的綜合技術防範或安全保障體系綜合功能的系統。

應急響應系統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為應對各類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提高應急響應速度和決策指揮能力,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應急技術體系和響應處置功能的應急響應保障機制或履行協調指揮職能的系統。

機房工程 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nt

為提供機房内各智能化系統裝置及裝置的安置和運作條件,以確定各智能化系統安全、可靠和高效地運作與便于維護的建築功能環境而實施的綜合工程。

貳條文說明

在資訊科技發展的推動下,以建築物為載體,以數字化、網絡化等資訊化應用為顯著技術特征的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其優化組合,有效提升了各類智能化資訊的綜合應用功能,使建築物逐漸形成以人、建築、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進而構成具有感覺、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物類化生命體綜合效應的智慧能力,更貼切地适應并滿足人們對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建築物具有安全、高效、便利、生态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功能需求,是以,對智能建築應注入适時的内涵和提出新的建設要求。在本标準修訂中,對智能建築設計,突現以各類智能化資訊的深度挖掘、資源集聚和綜合應用為前提,推導以資訊網絡統一化的工程架構規劃程式,注重以資訊內建平台的搭建和實施運作、營運及運維等資訊化應用模式,以滿足營造良好建築功能環境和适應更優良功能空間拓展的需求,并創造可持續完善的基礎條件。

一、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

資訊設施系統包括:資訊接入系統、布線系統、移動通信室内信号覆寫系統、衛星通信系統、使用者電話交換系統、無線對講系統、資訊網絡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公共廣播系統、會議系統、資訊導引及釋出系統、時鐘系統及其他相關的資訊設施系統等,各系統在智能化系統工程中分别具有的應用意義如下:

01

資訊接入系統

由外部資訊引入建築物并與建築物内的資訊設施系統進行資訊關聯和對接的電子資訊系統。

02

布線系統

能夠支援智能化系統的資訊電子裝置相連的各種纜線、跳線、接插、軟線和連接配接器件組成的系統,并對建築物内資訊傳輸系統以集約化方式整合為統一及融合的共享資訊傳輸的實體層。

03

移動通信室内信号覆寫系統

由移動通信信号的接受、發射及傳輸等設施組成的移動通信基站在室内設定形式的電子系統。

04

衛星通信系統

以衛星作為中繼站轉發微波信号在多個地面站之間通信,實作對地面完整覆寫的微波通信系統。

05

使用者電話交換系統

供使用者自建專用通信網和建築内通信業務中使用,并與公網連接配接的使用者電話交換系統。

06

無線對講系統

獨立的以放射式的雙頻雙向自動互動方式通信的系統,實作克服因使用通信範圍或建築結構等因素引起的通信信号無法覆寫盲區,確定暢通的對講通信功能。

07

資訊網絡系統

通過通信媒體,由操作者、計算機及其他外圍裝置等組成且實作資訊收集、傳遞、存貯、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

08

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由外部有線電視資訊引入建築物,用射頻電纜、光纜、多路微波或其組合實作建築物内傳輸、配置設定和交換聲音、圖像及資料信号的電視系統,前端信号并按需要可包括衛星電視資訊前端接收裝置。

09

公共廣播系統

為公共廣播覆寫區服務的集公共廣播裝置、設施及公共廣播覆寫區的聲學環境所形成的電子系統。

10

會議系統

集音頻、通信、控制、多媒體等技術的整合實作會議應用功能的電子系統。

11

資訊導引及釋出系統

應用網絡實作遠端多點分布式資訊播放和集中管理控制的系統。

12

時鐘系統

應用網絡實作以設定基準值的時鐘,為納入同一範圍内智能化系統的統一基準時間同步的電子系統。

二、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

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公共安全系統應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和應急響應系統。

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宜包括:入侵報警系統、視訊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電子巡查系統、訪客對講系統、停車庫(場)管理系統,各系統在智能化系統工程中分别具有的應用意義解析如下:

(1)入侵報警系統:應用傳感技術和電子資訊技術探測并訓示非法進入或試圖非法進入設防區域的行為、處理報警資訊、發出報警資訊的電子系統。

(2)視訊安防監控系統:應用視訊探測技術監視設防區域并實時顯示、記錄現場圖像的電子系統。

(3)出入口控制系統:應用自定義符識别或/和模式識别技術對出入口目标進行識别并控制出入口執行機構啟閉的電子系統。

(4)電子巡查系統:對保安巡查人員的巡查路線、方式及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電子系統。

(5)訪客對講系統:應用網絡實作建築内使用者與外部來訪者間互為通話和互為可視功能的電子系統。

(6)停車庫(場)管理系統:對車庫(場)的車輛通行道口實施出入控制、監視、行車信号訓示、停車計費及汽車防盜報警等綜合管理的電子系統。

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是在建築環境中以各類業務應用和設施營運及物業管理等功能驗證要求和以相關資訊流運動的網絡化應用過程,是展現了建築智能工程中内在的以資訊形式關聯的系統工程整體設施化的階層化結構和邏輯性分項展開的規律,本标準規定的智能化系統工程整體架構規劃,是基于建築本體實體組态的狀況和對其實施功能的目标,以資訊傳遞為導向,提升建築“智能化”的技術主線而漸進展開的,進而形成由若幹智能化設施(系統)組合的工程架構形式。

本文選自《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标準》

*關注“潔淨園”,擷取更多價值幹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