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作者:印象貴州網

(作者:賈華) 在5月中旬的這個季節,來到貴陽市修文縣城陽明街道新水村三組,站在山腳下的公路上可以看到兩座郁郁蔥蔥的山頭,一座叫小坡,一座叫甘家坡,山上有柏樹、槐樹、苦楝,以及櫻桃、枇杷、楊梅、李子、梨子等果樹,都綴滿了果實。其中最大的二三十棵樹木,樹幹需要一名成年人才能合抱。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面積約30畝的這兩座山頭,地處修文縣城郊接合部,早已成為修文縣城邊的一塊綠肺,也是縣城市民和周邊群衆前來賞綠遊玩休閑散步的一處山體公園,這兩座山原本都是石漠化荒山,是當地現年83歲的老人肖侃帶領一家老小,花了42年的時間不停地砌堡坎運泥土,一手一腳地在石圪崂上壘石填土種樹改造出來的。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把荒山變成百花園、百果園、百樹園。”這就是現年83歲的老人肖侃決心改變荒山最樸素的初衷。

土地下放:撿漏兩片石圪崂

從時珍學院門口的大路上拐道進入一條水泥路,前行不到100米,就來到了距離公路最近的小坡山腳下,經過一段彎彎曲曲的景觀步道,就來到了半山,肖侃老人正在一棵有臉盆粗的大樹下清掃步道。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這麼大年紀了,還是愛幹淨,見不得地上有渣渣。”肖侃60歲的大兒子肖建中笑着誇贊父親。老人說,他這兩天腿腳因受傷行動有些不便,隻能做點輕松的事,重一點的體力活暫時幹不了。

“開始那幾年,很多鄰居背後都嘲笑我傻,有些人甚至當着我的面說,我在石圪崂上砌堡坎背土填心種樹,這與把煤塊背到河裡去洗沒什麼差別,嘲諷我做的是一件費力氣又毫無意義的事情!”老人的思緒一下回到43年前。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1980年,1940年出生的肖侃剛滿40歲。那一年,土地承包到戶的春風吹到了當地,作為生産隊作業組組長的肖侃,首先将作業組的田土山地按照戶數人口劃分好,原則是挑選好田好土者則面積少,挑選次田次土荒山荒坡者則面積寬。

作業組有10多戶人家,為了顯示公平,身為作業組組長的肖侃提出讓其他群衆先選,選落選剩的歸他。結果,好田好土、次田次土都被别人標明了,隻剩下了小坡和甘家坡兩片相鄰的荒山無人要,自然就落到了肖侃的名下。

當代愚公:天天在刨石旮旯

主動要求讓其他群衆先選土地,最後剩下的才是他家的。最終,肖侃一家分到的責任地,就是這兩片光秃秃飛鳥都不停息的石圪崂荒山坡。“兩座山上幾乎沒有什麼泥巴,也沒有一棵樹,連灌木林都沒有,隻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雜草類植物!”時年17歲的肖建中回憶當時和父親上山時看到的情景。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肖老說,土地下放到戶後,荒山上是大面積的石山,隻有很少的“雞窩地”,有的地方隻能容得下一隻雞在那裡抱窩,有的地方隻能種下三五窩玉米。夏天在山上種地,連個遮陰乘涼的地方都沒有。在這裡種了近一年的土地後,肖侃痛定思痛,認定在現實面前不能苦熬隻能苦幹,下定決心依靠全家人的力量改造兩座山,要在山上種樹種花種果,創造一個好一點的生活生産環境。

懷着這麼一個樸素的想法,1981年11月,對兩座山的改造從面積約20畝的甘家坡開始。說幹就幹,肖老和家人到處找石頭搬到山上砌堡坎,砌好一道堡坎,一家人就到處去找泥土,然後用背篼背來倒在堡坎裡填成土地,然後又四處去找樹苗來種。

在一些陡峭的地方,好不容易改造出來一塊能耕種的平地,夏季一場大雨,一下就把平地裡的泥土大部分沖到山腳下。肖侃也不氣餒,大雨過後一段時間,他帶領一家老小到山腳下把堆積的石頭重新搬到山上砌築堡坎,把泥土重新背上山去回填。如此反複多年,一年年的種樹固土,終于把這座石頭山打造成有土有樹木的森林,并且砌出一條條的林間小道供人上下山。

“壘好了石堡坎,然後就是從幾百米之外的地方去挖泥巴,用背篼背到山上來填在堡坎内然後再種樹。剛種下的樹還不能保水保土,一遇大雨,山洪便将堡坎沖垮,把泥巴沖走。盡管堡坎年年被沖垮,泥巴年年被沖走,但是我們仍然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把沖到山腳的石頭搬運上山上去再次砌築堡坎,把沖下山腳的泥巴搬上山去回填,然後再種上樹木!”不要小看肖老那矮小的身子,回憶起這些艱難的過去,他的臉上不僅不沮喪,反而顯示出一股豪邁氣概。

從1981年11月到1996年初,甘家坡大緻改造完畢,時年56歲的肖老再次帶領家人轉戰改造小坡。對小坡的改造一直堅持到現在。天天在石旮旯裡刨了大半輩子的肖老,現年已經83歲了,雖然也經常在山上勞作,但考慮到身體原因,今年他把擔子交到四個兒子身上。

父子接力:荒山變成花果山

即便兒子四個,最大的60歲,最小的都已經51歲了,家庭成員也擴大到20人,但是這個大家庭并沒有完全分家,仍然是一個大家庭統籌發展。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人力物力财力全部集中,統一排程統一支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能做多少算多少。資金用完了,那就等積累一點資金後又接着幹。是不是有點愚公移山的精神!”肖建中這樣描述一家人過去40多年齊心協力改造荒山的過程。

“這麼多年一直是老爸當家,他讓我們往東,我們絕不敢往西!”今年下半年即将退休的肖建中,這樣描述父親在家裡的威信和地位。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早年父母在山上幹石工活的時候,無論寒暑都幹過不停,冬天手掌手背常常被凍起裂口,還經常被石頭磕碰受傷,讓我們到醫院去買醫用膠布貼。”肖建中說。

實際上,肖建中幾兄弟從父親開始改造荒山時起,幾兄弟就在父親的帶領下一直是參與奮戰的主要勞動力。

“父親是個勤快人,他帶起我們一家,經常是一年年地從初一幹到大年三十。”“即便是大年三十的那一天,也是要上山勞動的,一直幹到傍晚才收工回家準備年夜飯。”肖建中回憶起從1981年到2000年這20年一家人不停地改造荒山的艱苦曆程。

“那個時候和父親到處去找石頭,擡石頭。石頭很重,一家人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把石頭擡到山上去砌堡坎。人力不夠時,才去請人幫忙。”

擡石頭背泥巴上山固然辛苦,種樹的環境大緻形成之後,那就是栽種樹苗美化綠化荒山。找樹苗的過程也不輕松,為了種樹,他們在城郊山野裡或親戚朋友家果園裡,到處尋找苦楝樹、桃子、李子、枇杷、櫻桃等果樹種植。在那些年,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好,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苗圃基地。“走到哪裡,包括走親戚家,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去找樹苗,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肖建中回憶道。

況且,背土填心形成的土地土層也不算太厚,保水保濕的能力很弱,每年種下地的樹成活率常常不到20%,年年隻見種樹不見樹。種下的樹苗死了,那就再找來種,有的地塊已經反反複複地種了四五次才形成今天的濃蔭。

就這樣堅持了兩代人共42年,如今兩座荒山上成活的樹木達1000多株,包括柏樹、槐樹、苦楝等綠化樹,以及櫻桃、李子、梨子、桃子、楊梅等果蔬。在一些土層較厚的地方,有二三十株樹木長得較旺盛,樹幹需要一人才能合抱。但有很多樹木,長了三四十年還隻有碗口大小,“土層太薄,這山上種樹的條件太差了,不适宜樹木的生長,雖然樹木大小不一,但山上總算實作了樹草全覆寫。”肖建中望着一棵柏樹說。

兩代人的堅守,42年的苦幹,終于,一座石山變成了有路有土有樹生機盎然的花果山。“這幾十年的付出,真是一言難盡!”肖建中感慨道。

堅守初心:城市綠肺變公園

去年,肖建中四兄弟應父親的安排,在靠近新修大路邊的小坡山上安裝了不少護欄,“老爸說要把這裡打造成休閑公園,讓遊客來爬山遊玩時感到更安全。”

當代愚公荒山奮戰42年,把石圪崂變城市“綠肺”

小坡山與一所大學毗鄰,甘家坡山與一所中學相鄰,經常都有師生來這兩座山休閑散步。昔日的荒山變成了如今的花果山,石圪崂變成了城市綠肺,市民遊客常常到此賞景遊玩。肖老還安排幾個兒子在護欄上安裝了燈帶,遊客在晚上也能有照明散步遊玩。

“老爺爺,我們到你家山上去逛一下哈?”“沒問題,上下山時不要打鬧,注意安全哦!”每當有年輕人來山上遊玩時,老人都慈祥地對提醒他們。

肖老帶領一家人苦苦堅守40多年,把兩片荒山改造成為花果山的業績,讓那些曾經嘲諷過他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大家都對他非常尊敬。

一些當年背後嘲笑他傻的人,現在都尊稱他為“老愚公”,稱贊他40多年堅持做一件事,精神特别可貴,還用肖老的老愚公精神教育自己的後代,要學習他這種寶貴的精神。

“父親老了,但他還有一個願望,要把這兩座山提升打造成‘百花園’‘百果園’‘百樹園’,并配套餐飲、民宿、垂釣、燒烤、遊樂、茶吧、音樂吧等設施,使其成為城市的一座綠色公園,是以我們肩上的任務還很艱巨,還要種植更多的花草和果樹,完成老爸的心願。”肖建中攙扶着父親的手,迎着陽光向着山頂的方向慢慢走去。

“百花園”“百果園”“百樹園”,讓城市綠肺變公園,肖老的這個夢,正在他下一代的接力下逐漸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