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誠是如何上位的?和何應欽鬥法18年,毛主席:陳誠也就懂點權謀

陳誠在解放戰争時期基本沒打過什麼勝仗,這和他在北伐時期和抗戰時期的表現大相徑庭,不過陳誠的運氣也夠差的,他先是在山東戰場遇到了陳毅和粟裕的華東野戰軍,粟裕連續三次擊敗陳誠,加起來殲滅陳誠嫡系部隊超過了30萬人。

陳誠是如何上位的?和何應欽鬥法18年,毛主席:陳誠也就懂點權謀

陳誠照片

東北戰事的後期,陳誠作為杜聿明的接替者前往東北主持大局,倒黴的陳誠遇到的另外一位我軍名将,時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的林彪,林彪僅僅用一個冬季攻勢的勝利便殲滅了陳誠15萬人馬,此戰算是将陳誠徹底打進了蔣介石的冷宮。

粟裕和林彪,兩人都屬于戰神級别的指揮員,兩人在整個解放戰争中指揮的各大戰役加起來,殲敵數量分别都超過了百萬,陳誠先後和粟裕、林彪這樣的名将交手,他怎麼可能獲勝呢?

陳誠從東北打敗而回,在軍事上蔣介石算是對他徹底失去了信心,陳誠的老對手何應欽無不嘲諷地說道:“陳誠一人便将黨國的精銳損失殆盡,如今的我們的戰局處于如此被動的境地,陳誠要負一半的責任!”

何應欽說這話時擔任着重慶行轅公署主任的職務,這個職務其實是一個閑職,因為重慶在解放戰争的前中期并不是主要戰區,何應欽在重慶任職,實則是被拿掉了所有的重要職務,因為此前何應欽一個人曾擔任了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這兩個要職。

何應欽在和陳誠的争鬥中失利後,他的陸軍總司令的職務落在了顧祝同的手裡,而參謀總長的職務被陳誠搶去。

如果談資曆這一塊,無論是陳誠,還是顧祝同,他們兩人和何應欽是沒法比的,何應欽擔任陸軍總司令的時候,顧祝同還隻是一個師長,而陳誠連師長還沒有混上。

那麼陳誠究竟是如何在權謀鬥争中擊敗何應欽的呢?今天這篇文章就來探讨一下這個過程。

其實陳誠鬥赢何應欽的過程并不輕松,而且陳誠實行這個目标用了整整18年的時間,就像後來毛主席評價陳誠時說道:“陳誠這個人志大才疏,他在軍事上不如粟裕和林彪,也就懂得點權謀之術,但就這一點點權謀之術就将何應欽這個老狐狸趕下了台!”

首先,蔣介石的嫡系有很多,能夠排得上名次的共有八個人,這八個人被稱為蔣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剛”,這八個人分别是: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

這八個人是蔣介石當上國民黨一把手後最初信任的人員,而随着時間的流逝,各種事情的發生,這份名單的排名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原本排名第一的何應欽慢慢地落後在陳誠和顧祝同的身後了。

除了這八個人以外,蔣介石還很信任胡宗南和湯恩伯,這兩人雖然沒進入“八大金剛”的名單,但是在國民黨前線進階将領中,這兩人統兵時間最長,參與戰役最多,屬于蔣介石心裡一直信任的兩張王牌。

但是在彭德懷和粟裕面前,胡宗南和湯恩伯面臨的隻有失敗,胡宗南的大軍在西北戰場被彭德懷打得七零八落,而湯恩伯作為粟裕的老對手,先後在山東戰場、淮海戰場、渡江戰役、上海戰役中被粟裕擊敗,上海戰役我軍取得勝利以後,粟裕将湯恩伯徹底被打回了老家。

陳誠和何應欽的鬥法始于1926年,這個時期處于國共合作,共同北伐的時期,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陳誠還沒有當上師長,而何應欽已經是北伐東路軍的總指揮了。

第一次讨伐陳炯明失敗後,蔣介石立刻發起第二次北伐,這一次蔣介石、李宗仁、何應欽分别擔任了各路大軍的總指揮,就在北伐開始之前,蔣介石準備提拔陳誠擔任整編11師的師長,但是此事遭到了何應欽的 反對。

陳誠是如何上位的?和何應欽鬥法18年,毛主席:陳誠也就懂點權謀

何應欽的照片

陳誠和何應欽的沖突就從這裡開始了,何應欽給出的理由是:“陳誠才30歲,戰功積累也不夠,此事讓他當師長恐怕難以服衆,還是等他後面立功以後再說吧!”

蔣介石不好當面駁回何應欽的面子,就和稀泥地說道:“陳誠此前手下兵力超過了四個團,其實他已經有當師長的經驗了,就差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不過你說的也對,不如讓他到整編11師當個副師長,師長就讓曹萬順擔任吧!”

蔣介石為什麼能一輩子死死壓制住何應欽呢?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其中的微妙,蔣介石的話等于給雙方一個台階下,你何應欽不同意陳誠當師長,我給你這個面子,那麼我讓他當個副師長,已經後退一步,你總要也給我一個面子吧!

何應欽沒有辦法,同意了蔣介石任命陳誠為整編11師副師長的決定,那麼這個11師正師長曹萬順是什麼角色呢?

這就是蔣介石的高招了,曹萬順出身于舊軍隊,以前是福建軍閥李鳳祥的頭馬,後來率部參加了國軍,得到了何應欽的信任,但是蔣介石看準了一點就是這個曹萬順不會是陳誠的對手。

事實确實如此,陳誠來到整編11軍以後,将自己信任的黃埔嫡系紛紛安插進11師,其中就有後來讓粟裕都頭疼的胡琏,曹萬順逐漸失去了對11師的掌控,此時蔣介石随便找了個理由将曹萬順調到别處任職,而陳誠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整編11師的師長。

整編11師後來也成為陳誠賴以起家的部隊,為什麼陳誠在國民黨中的派系被稱為土木系呢?土字拆開為十一,木字拆開為十八,意思是陳誠賴以起家的部隊分别是整編11師和整編18軍,是以陳誠的大多數嫡系都出身于這兩個部隊。

陳誠當上整編11師師長後,何應欽大為不滿,經常在軍需發放上為難陳誠,陳誠是以也和何應欽的沖突日益加深,但是此時的陳誠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師長,加上蔣介石喜怒無常,陳誠知道自己必須讓蔣介石更加信任自己。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來臨了,第二次北伐結束後不久,汪精衛在武漢另立國民政府,他聯合了李宗仁和白崇禧公開通電反對蔣介石,逼迫蔣介石下野,而當時的何應欽仔細考慮後認為蔣介石多年來樹敵太多,已經無力回天,便暗中支援汪精衛、李宗仁、白崇禧三人。

當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會議上當面要求蔣介石下野的時候,蔣介石幾次三番地看向何應欽,他的意思是讓何應欽說話支援自己,但是何應欽此時打定了主意要站在李宗仁這邊,始終不發一言,最後蔣介石沒有辦法隻好通電下野。

蔣介石離開後,陳誠立馬火上澆油說道:“何應欽部長為什麼不在會議上說話,為什麼不公開支援校長!”

陳誠的提醒讓蔣介石對何應欽大為惱火,他氣憤地說道:“如果何應欽剛剛公開支援我,我就可以不下野了,他已經和李宗仁等人狼狽為奸了!”

這件事成為了何應欽和蔣介石沖突的開始,而陳誠抓住了這個機會,充分利用了何應欽和蔣介石的沖突,要知道蔣介石卸任的隻是總統一職,而國民黨黨派魁首的職務依舊牢牢掌握在蔣介石手裡,也就是說蔣介石隻是名義上的下野,他手裡依舊掌握實權。

陳誠是如何上位的?和何應欽鬥法18年,毛主席:陳誠也就懂點權謀

陳誠和蔣介石的合影

蔣介石下野後前往日本居住,李宗仁和何應欽等人逐漸掌控了部分軍政大權,但是這兩人實在是無能,各地軍閥聯合,孫傳芳等人對國民黨軍隊發起反攻,幾仗下來,軍閥的部隊接連獲勝,甚至逼近國民黨當時的首府南京。

時局的變化總是來得很快,連蔣介石自己都沒有想到李宗仁和何應欽會如此無用,機會來了,蔣介石煽動國民黨内部重要人士聯合起來反對李宗仁和何應欽,此時何應欽面臨四面楚歌的地步,最終李宗仁等人沒有辦法,隻好請回了蔣介石重新指揮全局。

蔣介石一回來便将矛頭指向了何應欽,他撤銷了何應欽的一切職務,何應欽拜托很多人求情,蔣介石這才給了何應欽一個東路軍參謀長的職務。

而此時的陳誠因為始終支援蔣介石,而獲得了蔣介石的信任,陳誠開始擔任很多要職,陳誠被蔣介石提拔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這個職務很重要,可以直接統帥蔣介石的衛隊,包含了四個憲兵團,兩個蔣介石直接控制的衛隊,也就是說蔣介石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給了陳誠保護。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面對汪精衛、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四個人的聯合挑戰,他決定殊死一戰,這場大混戰持續了一年之久。

陳誠在這個時期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被升任為第18軍的軍長,率部趕赴前線參與中原大戰,臨行前蔣介石對陳誠說道:“此戰将決定我今後的命運,如果赢得此戰,則四海臣服,如果輸掉此戰,我們這些人恐怕都要死無葬生之地!”

陳誠記住了蔣介石的這句話,在蔣介石各部前期作戰不利的情況下,陳誠率領18軍開始了自己的高光表現。

陳誠親率18軍中的整編11師前往前線作戰,當時馮玉祥的部隊分兵進攻洛陽,陳誠以一個師的兵力駐守襄陽阻擊馮玉祥所部,此戰馮玉祥動用了四個師的兵力直奔洛陽而來,陳誠僅僅以一個師的兵力駐守襄陽郊區。

雙方很快便打響了遭遇戰,陳誠将指揮部設立在馮玉祥的射程以内,此舉極大鼓舞了整編11師的士氣,經過兩天的激戰,馮玉祥的主力被擊敗。

此戰陳誠扭轉了戰局,随後蔣介石這邊進入了反攻階段,在攻打濟南的時候,陳誠率部再次立功,一舉擊敗馮玉祥和閻錫山的聯軍。

最後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獲勝告終,此戰後陳誠正式成為蔣介石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而中原大戰中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何應欽徹底恨上了陳誠。

當時何應欽有個親信在陳誠手下當團長,此人同時還是劉峙的侄子,名字叫劉天铎,此人因為觸犯軍令,陳誠下令槍斃他,陳誠的部下說道:“李天铎是何應欽的親信,我們是不是要像何應欽打個招呼啊!”

陳誠說道:“别說他是何應欽的親信,就算他是何應欽的親兒子,我也敢殺!你們隻管槍斃此人,如果何應欽有意見,就讓他來找我!”

陳誠的話傳到了何應欽的耳中,何應欽暴跳如雷,他發誓一定要将陳誠整垮,何應欽此時意識到自己不能再賦閑下去了,必須重新獲得蔣介石的信任,此時他開始為自己的付出積極謀劃。

何應欽是老狐狸,他決定不能錯過中原大戰向蔣介石表忠心的機會,他主動幫助蔣介石排除異己,在關鍵時刻幫着蔣介石聯系上了張學良,何應欽說動了張學良站在蔣介石這邊,張學良随後公開發電表示支援蔣介石,并率東北軍入關。

張學良的突然出現改變了中原大戰的局勢,當時蔣介石和閻錫山、馮玉祥處于對峙狀态,張學良橫插一腳,讓那個蔣介石實力大增,這也導緻了馮玉祥和閻錫山最後的失敗。

何應欽因為此事重新獲得了蔣介石的信任,不久後何應欽正式複出,一直做到陸軍總司令和參謀總長這兩個要職。

陳誠是如何上位的?和何應欽鬥法18年,毛主席:陳誠也就懂點權謀

陳誠此時在與何應欽的鬥争中處于了下風,但是陳誠有個關鍵的優勢,就是他在蔣介石面前獲得的信任感要更多一點。

由于何應欽此前有過倒戈蔣介石的前科,是以蔣介石對他一直留有一手,但是何應欽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在後來的幾個事件中,他都堅定地站在了蔣介石這邊,比如九一八事件後,李宗仁和白崇禧再次想要逼迫蔣介石下野,何應欽力排衆議,以手中的權力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施壓,使得他們的計劃失敗。

何應欽的表現讓蔣介石慢慢放下了心理防線,當時陳誠和何應欽成為蔣介石最信任的兩個人,但是到了1937年,西安事變的爆發讓何應欽再次做出了錯誤判斷,而這一次将會使何應欽徹底追不上陳誠。

蔣介石被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以後,國民黨内部陷入了一片混亂,當時各個派系展開了激烈的讨論,陳誠和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主張發動戰争,讨伐張學良和楊虎城,而宋美齡和陳誠等人處于對蔣介石的安全考慮,主張和平談判去解決這件事。

何應欽的做法無異于落井下石,他再次在關鍵時刻倒戈,和李宗仁、白崇禧結成陣營,何應欽如果發起戰事,蔣介石一定會被張學良和楊虎城處決,宋美齡當面質問何應欽是何居心,何應欽一改平時溫順的态度,大聲訓斥宋美齡說道:“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啊!”

後來宋美齡和陳誠趕赴西安,并且在我方周總理、葉劍英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何應欽意識到自己再次犯下大錯。

蔣介石回到南京後,表面上誇贊何應欽在關鍵時刻不屈服的精神,實際上心裡已經很嫌棄何應欽的,蔣介石在自己心裡的小本本上給何應欽結結實實記上一筆黑賬。

但是此時的蔣介石還不能一下子扳倒何應欽,因為這六年來,何應欽在軍隊中安插了自己很多的親信,在部隊有絕對的掌控權。

此時陳誠再次發揮重要作用,他直接率領的18軍現在已經壯大到了9萬人,這一個軍的兵力相當于正常的兩個整編軍的兵力,而且陳誠在18軍中全部任用自己的親信作為直接指揮官,這支部隊當時已經成為蔣介石手下最有實力的部隊。

陳誠很聰明,蔣介石當時提出要整編部隊,陳誠主動提出削減自己18軍的兵力,蔣介石很高興陳誠做這個表率,但是陳誠将退出18軍的各個将領分别安插到各個部隊任職,如此一來陳誠趕跑了很多何應欽原來的親信。

是以陳誠在軍隊中的實力大增,手中能掌控的部隊也越來越多,而何應欽逐漸被陳誠排擠得沒有了容身之地。

抗戰接近勝利的時候,蔣介石找到了收拾何應欽的辦法,當時國軍要派出遠征軍前往緬甸作戰,同時美國這邊要蔣介石派出一個有聲望的人前往安理會擔任軍事團團長,蔣介石讓何應欽前往美國擔任此職。

何應欽有苦說不出,他想要尋求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幫助,但是遭到了白崇禧的拒絕,白崇禧看透了何應欽的為人,他已經兩次在關鍵時刻又倒向蔣介石了。

而且當時白崇禧的權力很大,蔣介石為了拉攏桂系部隊,讓白崇禧擔任了剛剛成立的國防部部長一職,這個職務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白崇禧對蔣介石是有一定好感的。

何應欽一走,顧祝同立刻接替了陸軍總司令的職務,陳誠立刻接替了他參謀總長的職務,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陳誠已經赢了何應欽,當時已經是1945年,離陳誠和何應欽第一次交手已經過去18年的時間。

陳誠是如何上位的?和何應欽鬥法18年,毛主席:陳誠也就懂點權謀

陳誠的照片

确實陳誠此時已經赢了何應欽,但是陳誠接下來的運氣當他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解放戰争爆發後,陳誠先是在蘇中和華東戰場遇到了粟裕,陳誠指揮的第一次進攻,便被粟裕擊敗,粟裕締造了一個戰争神話,就是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

随後粟裕大将的萊蕪戰役、魯南戰役、豫東戰役徹底将陳誠打回老家,陳誠的失利讓他成為國民黨内部最被看不起的人物,很多人直接在蔣介石面前說道:“陳誠實在是太無能了!他根本沒有任何軍事才能!”

陳誠糟糕的表現也讓蔣介石對他逐漸失去在軍事上的信任,杜聿明、湯恩伯甚至公開表示不會服從陳誠的指揮。

杜聿明在東北腎病發作,蔣介石決定給陳誠最後一個機會,1948年初,陳誠被派到東北指揮全局,林彪一戰便殲滅陳誠麾下15萬精銳,這一次陳誠自己也絕望了,蔣介石召回了陳誠,讓他擔任了脫離軍隊的職務。

當時國軍内部争議不斷,蔣介石為了鞏固人心,又将何應欽請回來擔任了國防部長,但是蔣介石将國防部長的權力收回了不少,何應欽落井下石,公開批評陳誠無能,導緻國軍300萬部隊損失殚盡。

這是何應欽最解氣的一次回擊,但是何應欽回來後并不能改變什麼,他的才能也沒有被陳誠好到哪裡去。

随着我軍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國民黨大勢已去,蔣介石開始着手安排自己的退路,陳誠在軍事上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但是在其他方面還是深得蔣介石信任的,是以蔣介石讓陳誠前往台灣安排自己的退路。

陳誠用了18年時間和何應欽鬥法,最後成功趕跑何應欽,但是他自己才能一般,屢次被我軍擊敗,最後也是成為喪家之犬逃往台灣。

就像毛主席對陳誠的評價:“陳誠是個常敗将軍,此人打仗不行,也就懂得點權謀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