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

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印發《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該《綱要》分發展形勢和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标、主要任務、政策機制4部分。

行動綱要

大資料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價值密度低為主要特征的資料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資料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和服務業态。 資訊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彙融合引發了資料迅猛增長,資料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資料正日益對全球生産、流通、配置設定、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作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産生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在大資料發展和應用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擁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也存在政府資料開放共享不足、産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滞後、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亟待解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國大資料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資料強國,特制定本行動綱要。

發展形勢和重要意義

全球範圍内,運用大資料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成為趨勢,有關發達國家相繼制定實施大資料戰略性檔案,大力推動大資料發展和應用。目前,我國 網際網路、 移動網際網路用

戶規模居全球第一,擁有豐富的資料資源和應用市場優勢,大資料部分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湧現出一批網際網路創新企業和創新應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啟動大資料相關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資料部署,深化大資料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一)大資料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以資料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響社會分工協作的組織模式,促進生産組織方式的集約和創新。大資料推動社會生産要素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産方式和經濟運作機制,可顯著提升經濟運作水準和效率。大資料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态,已成為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促進業務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大資料産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将對未來資訊産業格局産生重要影響。 (二)大資料成為重塑國家競争優勢的新機遇。在全球資訊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資料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正引領新一輪科技創新。充分利用我國的資料規模優勢,實作資料規模、品質和應用水準同步提升,發掘和釋放資料資源的潛在價值,有利于更好發揮資料資源的戰略作用,增強網絡空間資料主權保護能力,維護國家安全,有效提升國家競争力。 (三)大資料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大資料應用能夠揭示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系,推動政府資料開放共享,促進社會事業資料融合和資源整合,将極大提升政府整體資料分析能力,為有效處理複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資料說話、用資料決策、用資料管理、用資料創新”的管理機制,實作基于資料的科學決策,将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适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漸實作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标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資訊系統和公共資料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資訊平台整合,消除資訊孤島,推進資料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衆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營造寬松公平環境,加大大資料關鍵技術研發、産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着力推進資料彙集和發掘,深化大資料在各行業創新應用,促進大資料産業健康發展;完善法規制度和标準體系,科學規範利用大資料,切實保障資料安全。通過促進大資料發展,加快建設資料強國,釋放技術紅利、制度紅利和創新紅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更新。 (二)總體目标。立足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推動大資料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漸實作以下目标: 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将大資料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應用政府資料和社會資料,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範水準,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增強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助力簡政放權,支援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推動商事制度改革;促進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有機結合,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建立運作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作新機制。充分運用大資料,不斷提升信用、财政、金融、稅收、農業、統計、進出口、資源環境、産品品質、企業登記監管等領域資料資源的擷取和利用能力,豐富經濟統計資料來源,實作對經濟運作更為準确的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提高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時效性,提升宏觀調控以及産業發展、信用體系、市場監管等方面管理效能,保障供需平衡,促進經濟平穩運作。 建構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公用事業、市政管理、城鄉環境、農村生活、健康醫療、減災救災、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遊、品質安全、消費維權、社群服務等領域全面推廣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洞察民生需求,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内容,拓展服務管道,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品質,提升城市輻射能力,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開啟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形成公共資料資源合理适度開放共享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品質、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實作公共資料資源合理适度向社會開放,帶動社會公衆開展大資料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創新應用,充分釋放資料紅利,激發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活力。 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産業發展新生态。推動大資料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融合發展,探索大資料與傳統産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态、新模式,促進傳統産業轉型更新和新興産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一批滿足大資料重大應用需求的産品、系統和解決方案,建立安全可信的大資料技術體系,大資料産品和服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國内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骨幹企業和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建構形成政産學研用多方關聯、協調發展的大資料産業生态體系。

主要任務

(一)加快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 1.大力推動政府部門資料共享。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明确各部門資料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門資料管理及共享的義務和權利,依托政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大力推進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機關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國家基礎資料資源,以及金稅、金關、金财、金審、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農、金水、金質等資訊系統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加快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企事業機關及社會組織信用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豐富面向公衆的信用資訊服務,提高政府服務和監管水準。結合資訊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中央部門與地方政府條塊結合、聯合試點,實作公共服務的多方資料共享、制度對接和協同配合。 2.穩步推動公共資料資源開放。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和隐私保護的前提下,穩步推動公共資料資源開放。推動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等公共機構資料資源清單,按照“增量先行”的方式,加強對政府部門資料的國家統籌管理,加快建設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台。制定公共機構資料開放計劃,落實資料開放和維護責任,推進公共機構資料資源統一彙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提升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标準化程度,優先推動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品質、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資料集向社會開放。建立政府和社會互動的大資料采集形成機制,制定政府資料共享開放目錄。通過政務資料公開共享,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主動采集并開放資料。

專欄1 政府資料資源共享開放工程
推動政府資料資源共享。制定政府資料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整合政府部門公共資料資源,促進互聯互通,提高共享能力,提升政府資料的一緻性和準确性。2017年底前,明确各部門資料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政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充分利用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建構跨部門的政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到2018年,中央政府層面實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台的全覆寫,實作金稅、金關、金财、金審、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農、金水、金質等資訊系統通過統一平台進行資料共享和交換。 形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台。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機關等公共機構資料資源清單,制定實施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标準,制定資料開放計劃。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台。2020年底前,逐漸實作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品質、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資料集向社會開放。

3.統籌規劃大資料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國家政務資訊化工程建設規劃,統籌政務資料資源和社會資料資源,布局國家大資料平台、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機關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基礎資訊資源和健康、就業、社保、能源、信用、統計、品質、國土、農業、城鄉建設、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資訊資源,加強與社會大資料的彙聚整合和關聯分析。推動國民經濟動員大資料應用。加強軍民資訊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現有企業、政府等資料資源和平台設施,注重對現有資料中心及伺服器資源的改造和利用,建設綠色環保、低成本、高效率、基于雲計算的大資料基礎設施和區域性、行業性資料彙聚平台,避免盲目建設和重複投資。加強對網際網路重要資料資源的備份及保護。

專欄2 國家大資料資源統籌發展工程
整合各類政府資訊平台和資訊系統。嚴格控制建立平台,依托現有平台資源,在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政府集中建構統一的網際網路政務資料服務平台和資訊惠民服務平台,在基層街道、社群統一應用,并逐漸向農村特别是農村社群延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原則上不再審批有關部門、地市級以下(不含地市級)政府建立孤立的資訊平台和資訊系統。到2018年,中央層面建構形成統一的網際網路政務資料服務平台;國家資訊惠民試點城市實作基礎資訊集中采集、多方利用,實作公共服務和社會資訊服務的全人群覆寫、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 整合分散的資料中心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政府和社會資料中心資源,運用雲計算技術,整合規模小、效率低、能耗高的分散資料中心,建構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适度、保障有力、綠色集約的政務資料中心體系。統籌發揮各部門已建資料中心的作用,嚴格控制部門建立資料中心。開展區域試點,推進貴州等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建設,促進區域性大資料基礎設施的整合和資料資源的彙聚應用。 加快完善國家基礎資訊資源體系。加快建設完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機關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基礎資訊資源。依托現有相關資訊系統,逐漸完善健康、社保、就業、能源、信用、統計、品質、國土、農業、城鄉建設、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資訊資源。到2018年,跨部門共享校核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機關資訊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等國家基礎資訊資源體系基本建成,實作與各領域資訊資源的彙聚整合和關聯應用。 加強網際網路資訊采集利用。加強頂層設計,樹立國際視野,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加強網際網路資訊采集、儲存和分析能力建設,制定完善網際網路資訊儲存相關法律法規,建構網際網路資訊儲存和資訊服務體系。

4.支援宏觀調控科學化。建立國家宏觀調控資料體系,及時釋出有關統計名額和資料,強化網際網路資料資源利用和資訊服務,加強與政務資料資源的關聯分析和融合利用,為政府開展金融、稅收、審計、統計、農業、規劃、消費、投資、進出口、城鄉建設、勞動就業、收入配置設定、電力及産業運作、品質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運作動态監測、産業安全預測預警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分析決策提供資訊支援,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5.推動政府治理精準化。在企業監管、品質安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安全生産、信用體系建設、旅遊服務等領域,推動有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機關将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企業生産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資料進行彙聚整合和關聯分析,統一公示企業信用資訊,預警企業不正當行為,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範能力,支援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提高監管和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推動改進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借助大資料實作政府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資料監督和技術反腐體系,促進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 6.推進商事服務便捷化。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依托全國統一的信用資訊共享交換平台,建設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和“信用中國”網站,共享整合各地區、各領域信用資訊,為社會公衆提供查詢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各類信用資訊的一站式服務。在全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中,積極運用大資料手段,簡化辦理程式。建立項目并聯審批平台,形成網上審批大資料資源庫,實作跨部門、跨層級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資訊共享、透明公開。鼓勵政府部門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并充分運用政府資料和社會資料,掌握企業需求,推動行政管理流程優化再造,在注冊登記、市場準入等商事服務中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利用大資料等手段,密切跟蹤中小微企業特别是新設小微企業運作情況,為完善相關政策提供支援。 7.促進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強有關執法部門間的資料流通,在法律許可和確定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對社會治理相關領域資料的歸集、發掘及關聯分析,強化對妥善應對和處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資料支援,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建構智能防控、綜合治理的公共安全體系,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

專欄3 政府治理大資料工程
推動宏觀調控決策支援、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資料應用。統籌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料資源,探索建立國家宏觀調控決策支援、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資料應用體系。到2018年,開展政府和社會合作開發利用大資料試點,完善金融、稅收、審計、統計、農業、規劃、消費、投資、進出口、城鄉建設、勞動就業、收入配置設定、電力及産業運作、品質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國民經濟相關資料的采集和利用機制,推進各級政府按照統一體系開展資料采集和綜合利用,加強對宏觀調控決策的支撐。 推動信用資訊共享機制和信用資訊系統建設。加快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立信用資訊共享交換機制。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訊資源,推動公共信用資料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資料的彙聚整合,鼓勵網際網路企業運用大資料技術建立市場化的第三方信用資訊共享平台,使政府主導征信體系的權威性和網際網路大資料征信平台的規模效應得到充分發揮,依托全國統一的信用資訊共享交換平台,建設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實作覆寫各級政府、各類别信用主體的基礎信用資訊共享,初步建成社會信用體系,為經濟高效運作提供全面準确的基礎信用資訊服務。 建設社會治理大資料應用體系。到2018年,圍繞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等重大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在企業監管、品質安全、品質誠信、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安全生産、信用體系建設、旅遊服務等領域探索開展一批應用試點,打通政府部門、企事業機關之間的資料壁壘,實作合作開發和綜合利用。實時采集并彙總分析政府部門和企事業機關的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企業生産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資料,有效促進各級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8.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資訊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以優化提升民生服務、激發社會活力、促進大資料應用市場化服務為重點,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開展創新應用研究,深入發掘公共服務資料,在城鄉建設、人居環境、健康醫療、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品質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遊、消費維權、城鄉服務等領域開展大資料應用示範,推動傳統公共服務資料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可穿戴裝置等資料的彙聚整合,開發各類便民應用,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專欄4 公共服務大資料工程
醫療健康服務大資料。建構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曆資料庫,建設覆寫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計劃生育和綜合管理業務的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資料應用體系。探索預約挂号、分級診療、遠端醫療、檢查檢驗結果共享、防治結合、醫養結合、健康咨詢等服務,優化形成規範、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鼓勵和規範有關企事業機關開展醫療健康大資料創新應用研究,建構綜合健康服務應用。 社會保障服務大資料。建設由城市延伸到農村的統一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大資料平台,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資料對接和資訊共享,支撐大資料在勞動用工和社保基金監管、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監控、勞動保障監察、内控稽核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效果跟蹤評價等方面的應用。利用大資料創新服務模式,為社會公衆提供更為個性化、更具針對性的服務。 教育文化大資料。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推動教育基礎資料的伴随式收集和全國互通共享。建立各階段适齡入學人口基礎資料庫、學生基礎資料庫和終身電子學籍檔案,實作學生學籍檔案在不同教育階段的縱向貫通。推動形成覆寫全國、協同服務、全網互通的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探索發揮大資料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質的支撐作用。加強數字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館等公益設施建設,建構文化傳播大資料綜合服務平台,傳播中國文化,為社會提供文化服務。 交通旅遊服務大資料。探索開展交通、公安、氣象、安監、地震、測繪等跨部門、跨地域資料融合和協同創新。建立綜合交通服務大資料平台,共同利用大資料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積極吸引社會優質資源,利用交通大資料開展出行資訊服務、交通誘導等增值服務。建立旅遊投訴及評價全媒體互動中心,實作對旅遊城市、重點景區遊客流量的監控、預警和及時分流疏導,為規範市場秩序、友善遊客出行、提升旅遊服務水準、促進旅遊消費和旅遊産業轉型更新提供有力支撐。

(二)推動産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态,助力經濟轉型。 1.發展工業大資料。推動大資料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産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産品全生命周期、産業鍊全流程各環節的應用,分析感覺使用者需求,提升産品附加價值,打造智能工廠。建立面向不同行業、不同環節的工業大資料資源聚合和分析應用平台。抓住網際網路跨界融合機遇,促進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和三維(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制等在制造業全産業鍊內建運用,推動制造模式變革和工業轉型更新。 2.發展新興産業大資料。大力培育網際網路金融、資料服務、資料探礦、資料化學、資料材料、資料制藥等新業态,提升相關産業大資料資源的采集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發掘資料資源支撐創新的潛力,帶動技術研發體系創新、管理方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和産業價值鍊體系重構,推動跨領域、跨行業的資料融合和協同創新,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服務業創新發展和資訊消費擴大,探索形成協同發展的新業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專欄5 工業和新興産業大資料工程
工業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研究推動大資料在研發設計、生産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産業鍊各環節的應用,研發面向不同行業、不同環節的大資料分析應用平台,選擇典型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開展工業企業大資料應用項目試點,積極推動制造業網絡化和智能化。 服務業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支援品牌建立、産品定位、精準營銷、認證認可、品質誠信提升和定制服務等,研發面向服務業的大資料解決方案,擴大服務範圍,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品質,鼓勵創新商業模式、服務内容和服務形式。 培育資料應用新業态。積極推動不同行業大資料的聚合、大資料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大力培育網際網路金融、資料服務、資料處理分析、資料影視、資料探礦、資料化學、資料材料、資料制藥等新業态。 電子商務大資料應用。推動大資料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充分利用電子商務中形成的大資料資源為政府實施市場監管和調控服務,電子商務企業應依法向政府部門報送資料。

3.發展農業農村大資料。建構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資訊服務體系,為農民生産生活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資訊服務,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強農業農村經濟大資料建設,完善村、縣相關資料采集、傳輸、共享基礎設施,建立農業農村資料采集、運算、應用、服務體系,強化農村生态環境治理,增強鄉村社會治理能力。統籌國内國際農業資料資源,強化農業資源要素資料的集聚利用,提升預測預警能力。整合建構國家涉農大資料中心,推進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涉農資料資源的共享開放,加強資料資源發掘運用。加快農業大資料關鍵技術研發,加大示範力度,提升生産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能力和水準。

專欄6 現代農業大資料工程
農業農村資訊綜合服務。充分利用現有資料資源,完善相關資料采集共享功能,完善資訊進村入戶村級站的資料采集和資訊釋出功能,建設農産品全球生産、消費、庫存、進出口、價格、成本等資料調查分析系統工程,建構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資訊服務平台,涵蓋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和農村環境整治等環節,集合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網絡服務,為農業農村農民生産生活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資訊服務,加強全球農業調查分析,引導國内農産品生産和消費,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農業資源要素資料共享。利用物聯網、雲計算、衛星遙感等技術,建立我國農業耕地、草原、林地、水利設施、水資源、農業設施裝置、新型經營主體、農業勞動力、金融資本等資源要素資料監測體系,促進農業環境、氣象、生态等資訊共享,建構農業資源要素資料共享平台,為各級政府、企業、農戶提供農業資源資料查詢服務,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掘平台資料,開發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業保險等服務。 農産品品質安全資訊服務。建立農産品生産的生态環境、生産資料、生産過程、市場流通、加工儲藏、檢驗檢測等資料共享機制,推進資料實作自動化采集、網絡化傳輸、标準化處理和可視化運用,提高資料的真實性、準确性、及時性和關聯性,與農産品電子商務等交易平台互聯共享,實作各環節資訊可查詢、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推進實作種子、農藥、化肥等重要生産資料資訊可追溯,為生産者、消費者、監管者提供農産品品質安全資訊服務,促進農産品消費安全。

4.發展萬衆創新大資料。适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大資料創新行動計劃,鼓勵企業和公衆發掘利用開放資料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創新鍊和産業鍊深度融合,推動大資料發展與科研創新有機結合,形成大資料驅動型的科研創新模式,打通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推動萬衆創新、開放創新和關聯創新。

專欄7 萬衆創新大資料工程
大資料創新應用。通過應用創新開發競賽、服務外包、社會衆包、助推計劃、補助獎勵、應用教育訓練等方式,鼓勵企業和公衆發掘利用開放資料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大資料創新服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研發一批大資料公共服務産品,實作不同行業、領域大資料的融合,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能力。 發展科學大資料。積極推動由國家公共财政支援的公益性科研活動擷取和産生的科學資料逐漸開放共享,建構科學大資料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實作對國家重要科技資料的權威彙集、長期儲存、內建管理和全面共享。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發展科學大資料應用服務中心,支援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問題。 知識服務大資料應用。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對各領域知識進行大規模整合,搭建層次清晰、覆寫全面、内容準确的知識資源庫群,建立國家知識服務平台與知識資源服務中心,形成以國家平台為樞紐、行業平台為支撐,覆寫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分布合理、互聯互通的國家知識服務體系,為生産生活提供精準、高水準的知識服務。提高我國知識資源的生産與供給能力。

5.推進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圍繞資料科學理論體系、大資料計算系統與分析理論、大資料驅動的颠覆性應用模型探索等重大基礎研究進行前瞻布局,開展資料科學研究,引導和鼓勵在大資料理論、方法及關鍵應用技術等方面展開探索。采取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模式和基于開源社群的開放創新模式,加強海量資料存儲、資料清洗、資料分析發掘、資料可視化、資訊安全與隐私保護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形成安全可靠的大資料技術體系。支援自然語言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提升資料分析處理能力、知識發現能力和輔助決策能力。 6.形成大資料産品體系。圍繞資料采集、整理、分析、發掘、展現、應用等環節,支援大型通用海量資料存儲與管理軟體、大資料分析發掘軟體、資料可視化軟體等軟體産品和海量資料儲存設備、大資料一體機等硬體産品發展,帶動晶片、作業系統等資訊技術核心基礎産品發展,打造較為健全的大資料産品體系。大力發展與重點行業領域業務流程及資料應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資料解決方案。

專欄8 大資料關鍵技術及産品研發與産業化工程
通過優化整合後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援符合條件的大資料關鍵技術研發。 加強大資料基礎研究。融合數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及其他應用學科,以研究相關性和複雜網絡為主,探讨建立資料科學的學科體系;研究面向大資料計算的新體系和大資料分析理論,突破大資料認知與處理的技術瓶頸;面向網絡、安全、金融、生物組學、健康醫療等重點需求,探索建立資料科學驅動行業應用的模型。 大資料技術産品研發。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資料存儲、整理、分析處理、可視化、資訊安全與隐私保護等領域技術産品的研發,突破關鍵環節技術瓶頸。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大資料處理、分析、可視化軟體和硬體支撐平台等産品。 提升大資料技術服務能力。促進大資料與各行業應用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代表性應用案例,以應用帶動大資料技術和産品研發,形成面向各行業的成熟的大資料解決方案。

7.完善大資料産業鍊。支援企業開展基于大資料的第三方資料分析發掘服務、技術外包服務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鼓勵企業根據資料資源基礎和業務特色,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和移動金融等新業态。推動大資料與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的深度融合,深化大資料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積極探索創新協作共赢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加強大資料應用創新能力建設,建立政産學研用關聯、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大資料産業體系。建立和完善大資料産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組建大資料開源社群和産業聯盟,促進協同創新,加快計量、标準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大資料産業品質技術基礎建設,加速大資料應用普及。

專欄9 大資料産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培育骨幹企業。完善政策體系,着力營造服務環境優、要素成本低的良好氛圍,加速培育大資料龍頭骨幹企業。充分發揮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大中小企業互相支撐、協同合作的大資料産業生态體系。到2020年,培育10家國際領先的大資料核心龍頭企業,500家大資料應用、服務和産品制造企業。 大資料産業公共服務。整合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彙聚海量資料資源,形成面向大資料相關領域的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和使用者提供研發設計、技術産業化、人力資源、市場推廣、評估評價、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宣傳展示、應用推廣、行業咨詢、投融資、教育教育訓練等公共服務。 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大資料。整合現有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系統與資料資源,連結各省(區、市)建成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線上管理系統,形成全國統一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大資料平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綜合服務、商貿服務等各類公共服務。

(三)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準,促進健康發展。 1.健全大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大資料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研究和基于大資料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落實資訊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絡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大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大資料安全評估體系。切實加強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做好大資料平台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評測、應用安全評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明确資料采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絡安全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切實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隐私、軍工科研生産等資訊的保護。妥善處理發展創新與保障安全的關系,審慎監管,保護創新,探索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規範措施,切實保障資料安全。 2.強化安全支撐。采用安全可信産品和服務,提升基礎設施關鍵裝置安全可靠水準。建設國家網絡安全資訊彙聚共享和關聯分析平台,促進網絡安全相關資料融合和資源合理配置設定,提升重大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深化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和态勢感覺能力建設,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護和安全事件識别能力。開展安全監測和預警通報工作,加強大資料環境下防攻擊、防洩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專欄10 網絡和大資料安全保障工程
網絡和大資料安全支撐體系建設。在涉及國家安全穩定的領域采用安全可靠的産品和服務,到2020年,實作關鍵部門的關鍵裝置安全可靠。完善網絡安全保密防護體系。 大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明确資料采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絡安全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建設完善金融、能源、交通、電信、統計、廣電、公共安全、公共事業等重要資料資源和資訊系統的安全保密防護體系。 網絡安全資訊共享和重大風險識别大資料支撐體系建設。通過對網絡安全威脅特征、方法、模式的追蹤、分析,實作對網絡安全威脅新技術、新方法的及時識别與有效防護。強化資源整合與資訊共享,建立網絡安全資訊共享機制,推動政府、行業、企業間的網絡風險資訊共享,通過大資料分析,對網絡安全重大事件進行預警、研判和應對指揮。

政策機制

(一)完善組織實施機制。建立國家大資料發展和應用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形成職責明晰、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加強大資料重大問題研究,加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強化國家資料資源統籌管理。加強大資料與物聯網、智慧城市、雲計算等相關政策、規劃的協同。加強中央與地方協調,引導地方各級政府結合自身條件合理定位、科學謀劃,将大資料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發展規劃,制定出台促進大資料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區域特色和分工,抓好措施落實,實作科學有序發展。設立大資料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大資料發展應用及相關工程實施提供決策咨詢。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真落實本行動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共同推動形成公共資訊資源共享共用和大資料産業健康安全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法規制度建設。修訂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積極研究資料開放、保護等方面制度,實作對資料資源采集、傳輸、存儲、利用、開放的規範管理,促進政府資料在風險可控原則下最大程度開放,明确政府統籌利用市場主體大資料的權限及範圍。制定政府資訊資源管理辦法,建立政府部門資料資源統籌管理和共享複用制度。研究推動網上個人資訊保護立法工作,界定個人資訊采集應用的範圍和方式,明确相關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加強對資料濫用、侵犯個人隐私等行為的管理和懲戒。推動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基礎資訊網絡和關鍵行業領域重要資訊系統的安全保護,保障網絡資料安全。研究推動資料資源權益相關立法工作。 (三)健全市場發展機制。建立市場化的資料應用機制,在保障公平競争的前提下,支援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建設。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通過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社會衆包等多種方式,依托專業企業開展政府大資料應用,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引導培育大資料交易市場,開展面向應用的資料交易市場試點,探索開展大資料衍生産品交易,鼓勵産業鍊各環節市場主體進行資料交換和交易,促進資料資源流通,建立健全資料資源交易機制和定價機制,規範交易行為。 (四)建立标準規範體系。推進大資料産業标準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政府部門、事業機關等公共機構的資料标準和統計标準體系,推進資料采集、政府資料開放、名額口徑、分類目錄、交換接口、通路接口、資料品質、資料交易、技術産品、安全保密等關鍵共性标準的制定和實施。加快建立大資料市場交易标準體系。開展标準驗證和應用試點示範,建立标準符合性評估體系,充分發揮标準在培育服務市場、提升服務能力、支撐行業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标準制定工作。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援。強化中央财政資金引導,集中力量支援大資料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産業鍊建構、重大應用示範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利用現有資金管道,推動建設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示範工程。完善政府采購大資料服務的配套政策,加大對政府部門和企業合作開發大資料的支援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對大資料企業的支援力度。鼓勵大資料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努力為企業重組并購創造更加寬松的金融政策環境。引導創業投資基金投向大資料産業,鼓勵設立一批投資于大資料産業領域的創業投資基金。 (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資料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校設立資料科學和資料工程相關專業,重點培養專業化資料工程師等大資料專業人才。鼓勵采取跨校聯合培養等方式開展跨學科大資料綜合型人才培養,大力培養具有統計分析、計算機技術、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跨界複合型人才。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實踐培養,積極培育大資料技術和應用創新型人才。依托社會化教育資源,開展大資料知識普及和教育教育訓練,提高社會整體認知和應用水準。 (七)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堅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則,建立完善國際合作機制,積極推進大資料技術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促進大資料相關技術發展。結合大資料應用創新需要,積極引進大資料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完善配套措施,鼓勵海外高端人才回國就業創業。引導國内企業與國際優勢企業加強大資料關鍵技術、産品的研發合作,支援國内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形成若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大資料企業和産品。 [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