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沙江陪跑10年,國産射頻晶片黑馬今日IPO

作者:i黑馬
金沙江陪跑10年,國産射頻晶片黑馬今日IPO

(首圖來源:慧智微)

來源:直通IPO(ID:zhitongIPO) 作者:邵延港

長期以來,國際頭部晶片廠商主導了射頻晶片各個領域的标準定義和終端市場佔有率,但随着國産替代加速,射頻晶片不再是頭部晶片廠商的專屬。如今,科創闆迎來一匹黑馬,國産射頻晶片征戰資本市場。

5月16日,射頻前端晶片廠商慧智微登陸科創闆,原定計劃15.04億元,此次IPO慧智微發行價為20.92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1.36億元,發行數量為54300500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2.00%,發行市值94.66億元。

上市首日,慧智微開盤價為18.88元/股,低開9.75%。5月16日,慧智微收報19.05元/股,總市值86.2億元。

金沙江陪跑10年,國産射頻晶片黑馬今日IPO

來源:富途牛牛

慧智微所在的射頻晶片賽道為近年來熱門的國産替代領域,其為智能手機、物聯網等領域提供射頻前端的晶片設計,主營業務為4G和5G射頻前端晶片及模組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自2011年成立至今,已經具備全套射頻前端晶片設計能力和內建化模組研發能力。

國産射頻晶片廠商的主戰場還是在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仍由國際頭部廠商把控。但随着國内廠商射頻晶片量産加速,中低端市場競争情況不容樂觀。

即便目前正處于智能手機行業低迷時期,慧智微處于虧損營運階段,但慧智微仍預估2024年-2025年可實作盈虧平衡。順利實作IPO代表慧智微進入新階段,國産射頻晶片的前進之路仍任重道遠,慧智微的下一程如何走呢?

IPO前獲58家機構投資,金沙江、紅杉和私募大佬入股

據悉,慧智微自成立至今已進行多輪融資,僅報告期内的3年,便完成了6輪融資。截至IPO時,慧智微共有58位境内外機構投資,其中不乏金沙江、祥峰投資、紅杉、國家大基金等知名機構。

據悉,慧智微在2012年時就獲得金沙江數百萬美元融資,随後金沙江再跟投兩輪。截至IPO時,金沙江與慧智微已經陪跑十餘年。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後,金沙江持股持股數量為22513284股,持股比例為5.09%,持股市值超4億元。慧智微IPO為金沙江帶來數億元的收益。

慧智微引起資本市場關注的原因,還包括私募大佬葛衛東的入股的影響。據悉,葛衛東通過混沌投資先後參與慧智微B輪、C輪和C+輪融資,累計投資金額達4000萬元。葛衛東持股數量為5129616股,IPO後的持股比例為1.13%。按照發行價,葛衛東持股市值超1億元,相較于4000萬元的投資,其仍有翻倍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慧智微在2021年底為了引入外部投資者,先後完成C輪和C+輪融資,增資價格分别為51.05元/股和72.32元/股。其中,兩輪融資的機構投資方中,均出現了紅杉資本的身影。據招股書,紅杉在兩輪融資中共計投資金額約8000萬元,按照發行價,紅杉的持股市值約1.2億元,賬面浮盈約50%。

在IPO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中,紅杉等外部投資者對慧智微的投後估值為72億元,當時已正式跻身行業獨角獸陣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慧智微司尚未盈利,不适用市盈率标準,是以以市銷率作為估值名額。按照此次發行價,慧智微對應的2022年攤薄後靜态市銷率為26.54倍,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2022年的10.95倍的靜态市銷率。慧智微的潛力究竟多少,能讓市場給予如此高的期待?

3年虧7億,行業獨角獸稱号光環成色幾何?

作為射頻前端晶片的參與者,慧智微曾是全球第一家實作可重構多頻多模射頻前端技術并量産的晶片公司。

據招股書介紹,慧智微具備全套射頻前端晶片設計能力和內建化模組研發能力,技術體系以功率放大器(PA)的設計能力為核心,兼具低噪聲放大器(LNA)、射頻開關(Switch)、內建無源器件濾波器(IPDFilter)等射頻器件的設計能力,産品系列覆寫的通信頻段需求包括2G、3G、4G、3GHz以下的5G重耕頻段、3GHz~6GHz的5G新頻段等,可為客戶提供無線通信射頻前端發射模組、接收模組等。

目前,慧智微的産品應用于三星、OPPO、vivo、榮耀等國内外智能手機品牌機型,并導入聞泰科技、華勤通訊等一線移動終端裝置ODM廠商,以及移遠通信、廣和通、日海智能等頭部無線通信模組廠商。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慧智微實作營收分别為2.07億、5.14億元、3.57億元和1.2億元;淨虧損分别為9619萬元、3.18億元、3.05億元和6559.74萬元。其中2022年,慧智微營收同比下降超30%,對于業績波動,慧智微稱2022年下遊智能手機市場和物聯網市場的需求轉弱,存在一定的庫存消化壓力,受行業周期影響,公司智能手機客戶的出貨量下降,存量和增量市場均具有挑戰性。

此外,慧智微在2020年至2022年三個完整财務年度裡淨虧損達7.2億元,截至2022年底,慧智微未配置設定利潤金額為-5.52億元,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并且預計在未來一定期間内未彌補虧損将繼續擴大。

由于外部股東較多,慧智微也存在大量股權支付費用。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慧智微因股權激勵等原因分别确認股份支付費用分别為1560.22萬元、2.63億元和 1.7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7.53%、51.22%和47.57%。

晶片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業,慧智微的多輪融資資金也基本投入研發和業務拓展。在國産替代浪潮中,慧智微為縮小與行業頭部企業的差距,在研發方面有大量支出。2020年、2021年、2022年,慧智微剔除股份支付後研發費用分别為7588.54萬元、1.16億元和1.8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36.61%、22.48%和 51.93%。

雖然投入大,虧損嚴重,但慧智微也給了市場和投資者一個期待:若2024-2025年達到13億營收水準,在毛利率及各項期間費用均略高于唯捷創芯同等收入規模時相關名額的條件下,公司有望實作盈虧平衡。

賽道競争激烈,慧智微面臨行業洗牌

根據Yole資料,2022年射頻前端市場全球前五大廠商Skyworks(思佳訊)、Qorvo(威訊)、Broadcom(博通)、Qualcomm(高通)、Murata(村田)合計市場佔有率(按模組和分立器件合并口徑)合計為80%,是以,目前國産射頻前端市場佔有率有限,但國産替代潛力巨大,這也導緻國産廠商在這片市場的競争幾乎已經進入混戰階段。

在國産射頻前端領域,除慧智微外,還包括卓勝微、唯捷創芯、紫光展銳、飛骧科技、昂瑞微等市場參與者。值得注意的是,慧智微與另一家沖刺科創闆的飛骧科技起過專利糾紛。

據悉,2019年5月28日,飛骧科技以慧智微型号為S2916的射頻前端産品涉嫌侵犯其發明專利權為由,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庭提起訴訟。飛骧科技認為慧智微的“射頻前端可重構技術”和"AgiPAM"涉嫌侵犯飛骧537号發明專利權,慧智微産品S5643和S2916涉嫌侵犯飛骧537号發明專利權。在當年10月,根據慧智微的申請,法院經審查後對涉案專利作出宣告專利權全部無效的決定,慧智微勝訴,2019年11月,慧智微起訴飛骧科技不正當競争。

但慧智微和飛骧科技的糾紛還沒有停止,飛骧科技仍就涉案發明專利進行上訴。同行之間的專利糾紛僅是其中一面,但行業競争态勢已經非常激烈。

招股書顯示,慧智微的産品包括5G模組和4G模組,主要應用于手機和物聯網領域。2020年、2021年、2022年,慧智微綜合毛利率分别為6.69%、16.19%和17.97%。但同期,慧智微在手機領域的5G模組毛利率分别為50.98%、35.31%和27.04%,呈下降趨勢。慧智微稱,主要受産品結構變化、行業周期下行及競争程度加劇導緻5G産品價格下降的綜合影響。

慧智微在5G模組市場并不占優勢,在4G模組市場的情況也不樂觀。由于國際頭部企業開始讓出4G市場,是以在國産替代機遇視窗期内,國産廠商在手機領域4G模組競争呈現白熱化趨勢,出于驗證可重構技術産品可靠性、積累客戶資源等戰略考慮,同時應對其他國産廠商的激烈競争,慧智微對4G模組産品采取了低價政策。

2020年、2021年、2022年,慧智微在4G模組在手機領域的毛利率分别為-0.03%、-0.53%和4.84%,其以低毛利或者負毛利拓展手機市場。

盡管國産射頻前端晶片有所突破,但5G高端市場的晶片出貨量占比中國産廠商不足一成。目前國内廠商的競争格局中,高端産品市場佔有率極低,中低端市場,國内廠商進入激烈“内鬥”。

在行業陷入低迷期時,慧智微又遇上行業洗牌期。上市後的慧智微會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安排呢?

[本文作者直通IPO,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衆号(ID:zhitongIPO)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