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詳細說明】二代身份證号碼的組成結構(含校驗碼算法與行政區劃代碼)

文章内容:二代身份證号碼的組成結構(含校驗碼算法與行政區劃代碼)

關鍵詞組:身份證号碼、組成、校驗碼、行政區劃碼

使用軟體:無

虛拟環境:無

作業系統:Windows 11

【詳細說明】二代身份證号碼的組成結構(含校驗碼算法與行政區劃代碼)

文章目錄

          • 一、身份證号碼劃分
            • 1. 行政區劃代碼(1、2、3、4、5、6)
            • 2. 出生年月日(7、8、9、10、11、12、13、14)
            • 3. 順序碼(15、16、17)
            • 4. 校驗碼(18)
一、身份證号碼劃分
省級 地級 縣級 出生年 出生月 出生日 順序碼 校驗碼
- - - - - - - - - - - - - - - - - -

1. 行政區劃代碼(1、2、3、4、5、6)

1 2 3 4 5 6
省級 地級 縣級
  • 省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别行政區),第一位代表大區;
  • 地級行政區(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直轄市的市轄區、縣的彙總碼,及省(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區的彙總碼;
  • 縣級行政區(縣、自治縣、市轄區、縣級市、旗、自治旗、林區、特區);
省級
1(華北地區) 2(東北地區) 3(華東地區) 4(中南地區) 5(西南地區) 6(西北地區) 7(台灣地區) 8(港澳地區)
北京市(11) 遼甯省(21) 上海市(31) 河南省(41) 重慶市(50) 陝西省(61) 台灣省(71) 香港特别行政區(81)
天津市(12) 吉林省(22) 江蘇省(32) 湖北省(42) 四川省(51) 甘肅省(62) 澳門特别行政區(82)
河北省(13) 黑龍江省(23) 浙江省(33) 湖南省(43) 貴州省(52) 青海省(63)
山西省(14) 安徽省(34) 廣東省(44) 雲南省(53) 甯夏回族自治區(64)
内蒙古自治區(15) 福建省(35) 廣西壯族自治區(45) 西藏自治區(5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5)
江西省(36) 海南省(46)
山東省(37)
地級
省(自治區)下轄地級行政區 直轄市下轄縣級行政區 省(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區
01-20、51-70地級市 01市轄區彙總碼 90縣級行政區彙總碼
21-50地區、自治州、盟 02縣、自治縣彙總碼
03縣級市彙總碼
縣級
地級市下轄縣級行政區 直轄市下轄縣級行政區 地區(自治州、盟)下轄縣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區
01-20、51-80市轄區、特區、工礦區 01-20、51-80市轄區 01-20縣級市
21-50縣、自治縣、旗、自治旗 21-50縣、自治縣 21-80縣、自治縣、旗、特區、林區、工農區、縣級鎮、縣級管理區
81-99地級市代管的縣級市 81-99縣級市

附錄:民政部關于行政區劃代碼的公告(每年更新)

2. 出生年月日(7、8、9、10、11、12、13、14)

  • 格式:YYYYMMDD

3. 順序碼(15、16、17)

  • 對同地區且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編的序号;
  • 第 17 位,奇數給男性,偶數給女性;

4. 校驗碼(18)

  • ISO 7064:1983,MOD 11-2校驗字元系統
  • ∑ i = 1 18 ( a i ∗ W i ) ≡ 1 ( m o d 11 ) \displaystyle\sum_{i=1}^{18}(a_i * W_i)\equiv 1 \pmod {11} i=1∑18​(ai​∗Wi​)≡1(mod11)
    • i 表示号碼字元

      從右至左

      包括校驗碼字元在内的位置序号;
    • a i a_i ai​ 表示第 i 位置上的号碼字元值, a 1 a_1 a1​ 是身份證号碼第18位校驗碼;
    • W i W_i Wi​ 表示第 i 位置上的權重因子,權重因子計算公式: W i = 2 i − 1 ( m o d 11 ) W_i = 2^{i-1} \pmod {11} Wi​=2i−1(mod11)
    • 當 a 1 a_1 a1​ 值等于 10 時,用羅馬數字 X X X 表示

The End.

認真寫部落格的人,見一個少一個🤩🤩🤩

👍 點贊支援,⭐️ 收藏學習,❤️ 關注不迷路~

💬 如有錯漏請不吝指正~

©2022 CherryChenNa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