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十六計(第十七計):抛磚引玉 原文解析及案例

作者:中國國學典籍

類以誘之①,擊蒙也②。

【注釋】

①類以誘之:出示某種類似的東西并去誘惑他。

②擊蒙也:語出《易經.蒙》如。參前“借屍還魂”計注釋④。擊,撞擊,打擊。句意為:誘惑敵人,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争出,驅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膑減竈而誘殺龐涓。

【解析】

戰争中,迷惑敵人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妙的方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而是應用極相類似的方法,以假亂真。比如,用旋旗招展、鼓聲震天來引誘敵人,屬“疑似”法,往往難以奏效。而用老弱殘兵或者遺棄糧食柴草之法誘敵,屬“類同”法,這樣做,容易迷惑敵人,可以收到效果,因為類同之法更容易造成敵人的錯覺,使其判斷失誤。當然,使用此計,必須充分了解敵方将領的情況,包括他們的軍事水準、心理素質、性格特征,這樣才能讓此計發揮效力。正如《百誡奇略.利戰》中所說:“凡與敵戰,其将愚而不知變,可誘以利,彼貪利而不知害,可設伏兵擊之,其軍可敗。法曰‘利而誘之’。”龐涓就是因為驕矜自用,才中了孫膑減竈撤軍之計,死于馬陵道的。

【探源】

抛磚引玉,出自《傳燈錄》。相傳唐代詩人常建,聽說趙嘏要去遊覽蘇州的靈岩寺。為了請趙嘏作詩,常建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見到後,立刻提筆續寫了兩句,而且比前兩句寫得好。後來文人稱常建的這種作法為“抛磚引玉”。此計用于軍事,是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乘機擊敗敵人的計謀。“磚”和“玉”,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磚”,指的是小利,是繡餌;“玉”,指的是作戰的目的,即大的勝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磚”,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釣魚需用釣餌,先讓魚兒嘗到一點甜頭,它才會上鈎;敵人占了一點便宜,才會誤入圈套,吃大虧。

公元前700年,楚國用“抛磚引玉”的政策,輕取絞城。這一年,楚國發兵攻打絞國(今湖北鄖縣西北),大軍行動迅速。楚軍兵臨城下,氣勢旺盛,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兇多吉少,決定堅守城池。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楚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大夫莫傲屈居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絞城隻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獻上一條“以魚餌釣大魚”的計謀。

他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楚王向他問誘敵之法。屈瑕建議:趁絞城被圍月餘,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頭幾天,讓他們先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之時,先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楚王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說:“大王放心,絞國雖小而輕燥,輕躁則少謀略。有這樣香甜的釣餌,不愁它不上鈎。”楚王于是依計而行,命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

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挑夫進山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出,并無兵士跟随。絞候馬上布置人馬,待“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機,突然襲擊,果然順利得手,抓了三十多個“樵夫”,奪得不少柴草。一連幾天,果然收獲不小。見有利可圖,絞國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越來越多。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便決定迅速逮大魚。第六天,絞國士兵象前幾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吓得沒命的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内。隻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紋國士兵哪裡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隻得請降。

【故事】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營州。武則天派曹仁師、張玄遇、李多祚、麻仁節四雖大将西征,想奪回營州,平定契丹。契丹先鋒孫萬榮熟讀兵書,頗有機謀。他想到唐軍聲勢浩大,正面交鋒,與已不利。他首先在營州制造缺糧的輿論,并故意讓被俘的唐軍逃跑,唐軍統帥曹仁師見—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黃饑瘦,并從他們那裡得知營州嚴重缺糧,營州城内契丹将士軍心不穩。曹仁師心中大喜,認為契丹不堪一擊,攻占營州指日可待。

唐軍先頭部隊張玄遇和麻仁節部,想奪頭功,向營州火速前進,一路上,還見到從營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們自稱營州嚴重缺糧,士兵紛紛逃跑,并表示願意歸降唐軍。張、麻二将更加相信營州缺糧、契丹軍心不穩了。他們率部日夜兼程,趕到西硖石谷,隻見道路狹窄,兩邊懸崖絕壁。按照用兵之法,這裡正是設埋伏的險地。可是,張、麻二人誤以為契丹士卒早已餓得不堪一擊了,加上奪取頭功的心情驅使,下令部隊繼續前進。

唐軍絡繹不絕,進入谷中,艱難行進。黃昏時分,隻聽—聲炮響,絕壁之上,箭如雨下,唐軍人馬踐踏,死傷無數。孫萬榮親自率領人馬從四面八方進擊唐軍。唐軍進退不得,前有伏兵,後有騎兵截殺,不戰自亂。張、麻二人被契丹軍生擒。孫萬榮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寫信報告曹仁師,謊報已經攻克營州,要曹仁師迅速到營州處理契丹頭人。曹仁師早就輕視契丹,接信後,深信不疑,馬上率部奔往營州。大部隊急速前進,準備穿過峽谷,趕往營州。不用說,這支目無敵情的部隊重蹈覆轍,在西峽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圍追堵截,全軍覆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