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殘存的圓明園,直覺的近代史

作者:聞雞起舞龍潭樓
殘存的圓明園,直覺的近代史

人們都說近處無風景。這裡應該有兩層含義。一是說身邊經常能看到的景色,很難再有新奇的感受。二是離得近總以為早晚能去,反而一直未能抽空去看看。聞名中外的圓明園于我,就屬于後一種情況。當然也不是完全沒去過,而是沒有仔細看過。今日應同學聚會之約,得以細細觀之。因為聚會的飯店就在東門,大家相約餐後圓明園散步聊天兒。

殘存的圓明園,直覺的近代史

從東門進去,首先看到的一定是殘垣斷壁,那個殘存的大水法遺址,成為了圓明園現在的标志。曾經有過争論,這個園子是保留現狀,還是修建還原?我是贊同保留現狀的。火燒圓明園事件應該是近代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曾經美麗的園林現今殘破如此,是用多少枯燥的語言都無法描述的。近代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無論你如何精心設計,都比不上這裡無言的述說。更何況這段曆史向前連接配接着第一第二次鴉片戰争,向後連接配接着東北地區大片國土的割讓。那些主張原地重修的人肯定胸懷着展現盛世的願望,但殊不知如果那樣,眼前的殘缺,活生生的近代史恐怕就隻能在圖檔中見到了。幸虧那樣的主意沒有被有關部門釆納。

殘存的圓明園,直覺的近代史

關于圓明園事件,曆史學家們作出過詳盡的表述和很多的評論,無需我再去贅述。我首先想到的是,擁有傳世作品的作家往往是社會的良心,能夠被人類社會廣泛認可的作家尤其是。與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同時代的法國作家雨果,曾經悲憤地寫過這樣的話:你隻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亮城堡一樣的建築。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在法國的楓丹白露宮有一個中國館,那裡存放了許多從圓明園劫掠過來的文物,都是法軍将領獻給當時的拿破侖三世的。

更引起我注意的是,我在網上看到了與雨果同時代的馬克思的一段話。馬克思将這場戰争看作是一場決鬥。認為陳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義,而現代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賤買貴賣的特權——這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滿族王朝的聲威一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顯然,作為革命者導師的馬克思,是站在了更高的視點,把批判的矛頭既對準了強買強賣的侵略者,同時也對準了荒唐的滿清王朝。這使我們看待這個事件又多了一個視角。作為中國人,看到這樣的話會有深深的刺痛感,卻也會促使我們去更加深入地思考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和未來。

殘存的圓明園,直覺的近代史

圓明園的修建始于康熙年間,本來是賜予四皇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的。經過幾代皇帝的修建,耗費了無數的民脂民膏,才有了後來的樣子。火燒之後, 朝庭還有斷斷續續整修的舉動。尤其是在慈禧太後執政期間,已經到了清朝末年,王朝衰朽,民不聊生,民族的危亡已經到了何等程度,他們卻還有心做這樣的事情。有一種說法,慈禧太後修頤和園和慶六十大壽挪用了北洋水師的經費,雖然難以核實,但恐怕至少有擠占。以至于後來發生的一切,又印證了馬克思當時的另一句話: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産。

如今的圓明園遺址隻剩下一些搬不動的石頭,與後來某些國人自己的自毀也不無關系。牆磚等能用的東西都被拆走作了它用,有些居然被粉碎去鋪路了。這也是眼前的圓明園講給我們的故事。聽說浙江東陽和廣東珠海也修建了圓明新園。許多建築還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複原的。我覺得一處沒必要反對,兩處就很不應該了。當年修園子,我們現在會追問:錢從哪裡來,修園給誰看?今天修園子,我們更需要做這樣的追問。即使是私營企業家投資興建的,也沒有任何道理重新修建兩個。

殘存的圓明園,直覺的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