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層------IP資料報的格式

1.IP資料報格式 在TCP/IP的标準中,各種資料格式常常以32位(即4位元組)為機關描述。 一個IP資料報由首部和資料兩部分組成。首部得前一部分是固定長度,共20位元組,是所有IP資料 報必須具有的。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後面是一些可選字段,其長度是可變的。

網絡層------IP資料報的格式

2.IP資料報首部固定部分的各個字段 1)版本 占4位,指IP協定的版本。通信雙方使用的IP協定的版本必須一緻。目前廣泛使用的IP協定版本号為4(即IPv4)。 2) 首部長度 占四位,可表示的最大十進制數值為15.首部長度字段所表示數的機關是32位字(1個32位字長是4位元組)。是以最小為5相當于IP首部長度為5*4=20 位元組。而當首部長度為1111時,最大位元組為4 *15 = 60位元組。如果IP資料報的資料部分不是一4位元組的整數倍時,進行填充讓其永遠在4位元組的整數倍時開始,這樣在實作IP協定時較為友善。 3)區分服務。占8位,用來獲得更好的服務。這個字段原來叫做服務類型,但實際一直沒人用。1998年 IETE 把這個字段改名為區分服務 (DS Differentiated Services).隻有在使用區分服務時才用,一般不用 (RFC 2474,3168,3260] 4)總長度。是首部和資料之和的長度,機關為位元組。總長度:2的16次方-1。實際不會這麼長。 在資料鍊路層設定了MTU 當一個IP資料報封裝成鍊路層的幀時,此資料報的總長度一定不能超過下面設定的MTU值。如果大于MTU 需要進行分片處理。 IP協定中規定主句和路由必須能接受長度不超過576 位元組的資料報。(最好 目前不知道是多少) 資料報首部的總長度是 每個分片首部和資料總長度。 5)辨別:占16位。每産生一個資料報,辨別的計數器就會加1,因為在分片傳輸的時候。傳送的報是沒有順序的,這裡辨別是為了拼接資料報的資料時使用的。(為了識别出是否是這個資料報的分片資料) 6)标志: 占三位,但目前隻有兩位有意義。 标志字段最低位記為 MF(More Fragment) 當MF位=1 時即辨別後面“還有分片”的資料報。MF=0表示為最後一位。中間一位記為DF(Don't Flagment) 記為不能分片。隻有當DF=0時才允許分片。 7)片偏移:占13位。片偏移指出:較長的分組在分片後,某片在原分組中的相對位置。也就是說,相對于使用者資料字段的起點,該片從何處開始。片偏移以8個位元組為偏移機關。一定是8位元組的倍數。(怎麼去描述呢。所謂的片偏移就是說這個資料段在整條資料中應該在的位置是什麼) 8)生存時間:占8位,生存時間英文 TTL(time to live).防止無法傳遞的資料無限制的在internet上兜圈子。若資料報在路由器消耗的時間小于1秒,就把TL值減1 。當TTL為0時就丢掉這個資料報。 9)協定 占8位。指出時那種協定。

網絡層------IP資料報的格式

10)首部檢驗和 占16位。這個字段隻檢驗資料報的首部,但不包括資料部分。資料報每經過一個路由,路由都要從新計算一下首部檢驗和。 11)源位址 12)目的位址 3.IP資料報首部可變部分 IP首部的可變部分就是一個選項字段。選項字段用來支援拍錯、測量以及安全等措施。從1~40位元組不等。參閱RFC79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