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父母,請給孩子有未來積極的教育

作者:心理咨詢師如月

《孩子的品格》是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和闫偉博士共同寫給父母的一本積極心理學的書。從今天起,我将和大家一起翻開它,了解如何用積極教育培養孩子的品格優勢。

做父母,請給孩子有未來積極的教育

《孩子的品格》

彭凱平、闫偉

作者簡介:

彭凱平:心理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導,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積極心理聯合會(IPPA)以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lPEN)中國理事,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

闫偉:斯坦福大學博士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培養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學習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積極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

做父母,請給孩子有未來積極的教育

在大多數父母的觀念中,積極就等于快樂,積極教育就是快樂教育,積極心理學就是“心靈雞湯”。而實際上,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積極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快樂教育。快樂教育多半指的是在教育中用某些讓人高興、快樂的方式,建立一種其樂融融的快樂氛圍,但積極的含義則比快樂豐富得多,積極教育的内涵也遠遠大于快樂教育的範疇。

積極教育追求讓孩子能在積極的社會、學習與生活氛圍中充分釋放他們的積極天性,找到屬于自己的成才之路。事實上,僅是從人類或者人類社會的發展角度來看,所謂成績遠遠比不上幸福對人生的意義。更為關鍵的是,那些活在真實、自由、幸福中的孩子,他們的成績往往更加出色。

做父母,請給孩子有未來積極的教育

“在一項針對清華學生的調查中,研究者發現,大部厘清華的優秀學生備戰聯考的狀态都不是那種“頭懸梁,錐刺股”,學得天昏地暗、悲從中來。相反,這些優秀的學子在聯考前相當放松與自信,并兼顧着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或興趣愛好。也就是說,他們的心态很放松,學習态度很積極,對知識的系統性與規律性有着清晰的把握,“樂此不疲,漫卷詩書喜欲狂”。”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真正擁有大智慧和大幸福的人,才是擁有大氣運的人,才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實作偉大夢想。相反,那些處于壓抑、郁悶、封閉、無力狀态下緣木求魚的人,更容易遭遇人生的冰河而無法自拔。

做父母,請給孩子有未來積極的教育
做父母,請給孩子有未來積極的教育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定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定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闆制作。

幸運的是,今天我們有了積極心理學與積極教育。積極心理學恰恰是一門研究如何獲得幸福的學科,目的是充分調動我們的積極情緒、全情投入到所從事的事情中,物我兩忘、勇敢堅韌地不斷探索生命與世界的意義,積極地獲得那些或大或小的成就,以及建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和欲望,讓我們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愉悅與幸福。

以上,就是積極教育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東西,也是父母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意義之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