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車評觀察《車評社》

前言:作為3年來國内的首場大型車展,上海車展積攢了行業太多的期待,各大車企的新車争相鬥豔,收割了一大波兒關注。但幾多歡喜幾多愁,寶馬應該是本屆車展最慘的品牌之一了,因為最不該發生的冰淇淋事件,寶馬市值直接蒸發了160億元,但背後更深層次的影響,遠不止股價暴跌。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最直覺的就是品牌形象,被貼上“差別對待”的标簽,對于寶馬這個全球性豪華品牌來說,顯然是重大打擊,再加上後續危機公關的失敗,被業内吐槽“缺乏誠意,道歉信還不如AI寫的”,更直接導緻品牌好感度下降。

事實上,寶馬内外高層為中國市場銷量操了不少心。遠的不說,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今年4月的寶馬活動上表示,“中國是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寶馬參與并支援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緻力于成為中國邁向現代化征程的同路人”、“寶馬對中國的信心從未動搖過,“慕尼黑是我們出生的地方,但中國是寶馬的家。”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另一位“唱雙簧”的,還有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反複強調:“寶馬家在中國”。

可惜,說一套做一套,被寶馬mini冰淇淋事件瞬間“打臉”,試問這能不讓國人反感寶馬嗎?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客觀上,即便沒有冰淇淋事件,寶馬在銷量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2022年,寶馬在華銷量超79萬輛,但相比2021年的超84萬輛下滑明顯,也意味着,結束了在華連續17年的同比正增長。對此,寶馬給出的解釋是:受疫情影響。但并不具備太多說服力,畢竟像豐田、比亞迪等均獲得了同比猛增。

國産寶馬X5 L,新車拉動銷量難

事實上,2022年是寶馬的産品大年,寶馬X5 L更直接開創了德系豪華中大型SUV國産的先河,但多款新車的上市并沒有拉動銷量。從品牌号召力來說,在高端車市場,寶馬與奔馳确實存在一定的差距,橫向對比,無論7系還是X5,均要比競品S級和GLE售價更低一些。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寶馬X5L也是同理,國産後售價門檻進一步下探,2022年累計售出75768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豪華品牌主要拼的是溢價能力,相比進口版車型,國産版起售價降低了近10萬元,是否存在品牌力過渡消耗,還是需要畫問号的。

同時,即便寶馬X5L獲得了一定銷量,但通過2023年一季度銷量來看,寶馬仍然在下滑,國内市場累計售出超19萬輛,同比下滑達6.6%。這之中,最關鍵的原因還是主銷車型表現不佳,寶馬3系一季度售出37,351輛,同比下滑達13.8%;寶馬5系為35,728輛,同比下滑達24.8%。作為對比,奔馳C級同比增長27.7%。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除了老對手更新換代後,對主銷車型帶來的壓力,新勢力的崛起也在搶占市場,畢竟宏觀上,近幾年國内豪華市場銷量呈下滑趨勢,2022年下降了2.7%,存在明顯的競争更新關系,更重要的是,面對新能源賽道的轉型,寶馬有些跟不上節奏。

i3比Model 3貴10萬,油電共生算不算油改電?

繼續看銷量,2022年,寶馬新能源車型的累計銷量雖然獲得了91.6%的同比猛增,但總銷量也不過才4.19萬輛。對比之下,蔚小理等主流新勢力品牌已經突破10萬輛大關,向20萬輛發起沖擊。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新能源車型缺乏産品魅力。目前,寶馬旗下在售的純電車型包括i3、i4和i7等,售價偏高是最突出的尴尬,尤其在年初特斯拉率先開啟價格戰後,同級的Model 3起售價僅為23.19萬元,而i3的起售價高達35.39萬元,貴了超10萬元;i4更加誇張,46.99萬起售,作為一款中型車,其定位區間已經逼近中大型轎車。

另外,在精細度方面,從命名到設計,寶馬的純電車型基本沿用了燃油車的方式,雖然官方宣稱:寶馬擁有油電共生平台。可老對手奔馳和奧迪,均為純電車型規劃了全新的命名方式、序列與設計,未免存在油改電嫌疑,最終導緻産品的驚喜感與吸引力不足,更引發了外界寶馬對于純電賽道技術儲備不足的猜測。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可以說,寶馬的主要銷量還是依靠燃油車,新能源領域是比較薄弱的環節,但細分市場正在經曆高速發展,率先轉型的比亞迪銷量暴增,并已經通過推出仰望,對百萬級市場發起沖擊,對比之下,寶馬正在轉型失速。

寶馬市值蒸發160億,高樂的“家在中國”,化解不了品牌危機?

車評觀察

長久以來,寶馬一直是高端豪華運動的代名詞,可在新能源帶來的百年變革中,寶馬的内憂外患很多,不僅沒把握住新能源轉型的視窗期,還因冰淇淋事件被冠上了“差別對待”的标簽,未來恐将引發更大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