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作者:北方新報

人類對恐龍充滿了興趣。從科學家到孩童,從學術研究到卡通片和啟蒙畫冊,恐龍這種滅絕于6500萬年前的曾經的“地球霸主”,給全世界人類帶來了無限科學探索與遐想空間。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最早被人類發現的恐龍化石,是1766年在英國南部發現的巨齒龍股骨遠端。截至2018年6月,全球已有超過2200個地點發掘出土包括了骨、足迹、恐龍蛋等恐龍化石。在被命名的千餘種恐龍中,我國命名恐龍290種,數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内蒙古在恐龍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多個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和遺迹,埋藏無數來自遠古的秘密。恐龍無聲地告訴人類:我曾經來過。

2億年前恐龍出現在内蒙古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遼闊的内蒙古大地,在草原文明誕生之前,曾經曆了遠古生物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

2.4億多年前的中生代,恐龍出現了。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恐龍來到内蒙古并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雖然還沒有發現那時候它們的化石,但是它們踩下的腳印至今還保留在巴彥淖爾的侏羅紀地層中。

中生代大緻被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垩紀。在白垩紀期間,内蒙古出現了很多大型湖泊,氣候濕潤,植被茂盛,爬行類動物迅速發展。這為恐龍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也為儲存恐龍化石提供了條件。占有統治地位的恐龍種類衆多,形态各異,足迹遍及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區,構成了一個千姿百态、生機勃勃的恐龍王國。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内蒙古博物院展出的恐龍蛋化石

内蒙古地大物博,中生代陸相地層遍布全區,各地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大多來自于白垩紀地層,主要集中在錫林郭勒的二連鹽池、巴彥淖爾的巴彥滿達呼、鄂爾多斯的查布地區、阿拉善的大水溝和圖克木、赤峰的甯城等地。

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和我國的科學家在内蒙古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考察和挖掘,陸續發現了計爾摩龍、奧氏獨龍、巴克龍、似鳥龍以及二連巨盜龍等三十餘種恐龍化石,出土了大量的完整恐龍骨架化石。

二連浩特:亞洲最早發現恐龍的地區之一

人們熟知的“恐龍之鄉”——二連浩特,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及恐龍蛋化石的地區之一,是世界最大的白垩紀恐龍化石埋藏地,境内擁有134平方公裡國家級地質公園。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内蒙古二連浩特市國家地質公園恐龍化石埋藏現場

二連盆地的上白垩統地層比較發育,産豐富的恐龍化石和其他爬行動物化石。1893年,俄國著名地質學家奧勃魯契夫來到二連鹽池,首次發現恐龍化石。1922年——1931年,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成立的中亞考察團在中亞地區進行了10年的科學考察工作,他們意外地在二連地區晚白垩世的地層中首次發現了恐龍化石和一些蛋化石碎片。當時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那些蛋化石碎片這是恐龍蛋,後來,考察隊在外蒙古的火焰崖找到了完整的蛋化石時,才知道在二連發現的蛋化石碎片就是恐龍蛋。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美國中亞考察團首次證明了恐龍是卵生動物,發現了多個種類的恐龍化石,使全世界的古生物學者對二連心馳神往,從此揭開了内蒙古恐龍動物群研究的帷幕。近百年來,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先後來二連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二連地區成為最早載入國際古生物史冊的中國恐龍化石産地。

二連盆地的恐龍化石生物群是晚白垩紀恐龍生物群的代表,恐龍化石種類多、分布廣、儲存完好,反映了晚白垩紀恐龍生物群的主要特征。從1893年至今,陸續發現恐龍化石十餘屬種,主要有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等。所發現的恐龍化石以植食性種類居多,包括蜥臀目、鳥臀目和鐮刀龍目,主要代表有古似鳥龍、似雞龍、阿萊龍、鷹龍、姜氏巴克龍等。

2005年,中國恐龍專家徐星在二連鹽池東岸發現挖掘了的世界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二連巨盜龍,長近8米,高5.5米,為中國古生物界研究鳥類起源作出了巨大貢獻。二連巨盜龍的發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07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2008年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巴彥淖爾:晚白垩世恐龍化石産地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内蒙古博物院展出的巨鼻原角龍

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的巴彥滿達呼地區,浩瀚的侵蝕紅層和碎屑岩之下埋藏着極為豐富的恐龍化石,是我國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龍化石産地。

該地區恐龍研究最早以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瑞典西北考察團進行古生物化石的采集工作為開始。截至目前,巴彥滿達呼地區白垩紀地層中已發現恐龍化石十餘種。它們分屬于蜥臀目的獸腳類的竊蛋龍科、奔龍科、似鳥龍科,以及鳥臀目的甲龍科、原角龍科和鴨嘴龍科,基本代表了本地區晚白垩世的主要恐龍類型。

這裡還發現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恐龍屬種。2012年10月,内蒙古龍昊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郝建強工程師和巴彥淖爾市國土資源局的戴瑞明工程師在烏拉特後旗楚魯廟地區發現了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 2013年6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龍昊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巴彥淖爾市國土資源局組成三方聯合考察隊對這具恐龍骨架進行發掘,共發掘出恐龍化石骨骼300多塊,并确認屬于一個個體。化石重達1000多公斤,代表恐龍全身各部位的骨骼,其完整度高達95%以上。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完美巴彥淖爾龍

專家經過對比和研究認為這條恐龍屬于禽龍到鴨嘴龍過渡階段的禽龍新類型,并将其命名為完美巴彥淖爾龍。推測這條恐龍生活在距今約1.2億年前的早白垩世晚期。完美巴彥淖爾龍的發現為研究禽龍類早期演化以及全球性的擴散分布提供了一個重要視窗。整個骨架顯示出禽龍類向鴨嘴龍類演化的過渡形态。

内蒙古地區早侏羅世有恐龍活動的唯一證據出現于烏拉特中旗。2006年,内蒙古地質環境監測院在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西10公裡處發現一恐龍足迹化石點。恐龍足迹研究專家李建軍與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聯合對這批足迹進行了系統研究,共識别出脊椎動物足迹化石119個,大部分為恐龍足迹。通過對比發現其與波蘭Opatw附近的Podole地區的早侏羅世的足迹組合十分相似,是以建議将烏拉特中旗海流圖的足迹及含足迹地層的年代歸入侏羅紀早期。

鄂爾多斯:恐龍留下的足迹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鄂托克旗境内的恐龍雕塑

鄂爾多斯盆地是中‒晚三疊世至早白垩世發育的大型盆地,鄂爾多斯的鄂托克旗查布地區因為地層中儲存着大量的恐龍足迹化石而享譽全世界,也使人們相信鄂爾多斯地區在中生代,特别是白垩紀時期是恐龍生活的樂園。

恐龍足迹化石是恐龍在地表濕度、粘度、顆粒度都比較适中的情況下留下的足迹,在後來的地質作用中随着儲存足迹的泥沙變成了岩石,上面的足迹形成了足迹化石。哪怕是沒有恐龍實體化石的地方,恐龍足迹也真實記錄了恐龍生活時的生态和習性。

内蒙古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迹數千枚,共識别出恐龍足迹8屬9種,其中鄂托克旗5屬6種,烏拉特中旗3屬3種。另外在鄂托克旗發現鳥類足迹1屬1種。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鄂托克旗野外地質遺迹博物館内的恐龍足迹

鄂托克旗的恐龍足迹化石最早發現于1979年,儲存在查布地區大面積出露的白垩紀早期的湖泊相沉積岩層面上。恐龍足迹化石種類豐富,數量大,含化石層位多,分布範圍廣,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足迹化石産地,。目前,鄂托克查布地區下白垩統中已查明1500多個恐龍足迹和100多個鳥類的足迹化石,通過系統的研究,已經識别出洛克裡查布足迹、亞洲足迹、似跷腳龍類足迹等獸腳類恐龍足迹,蜥腳類的伯德雷龍足迹和查布鞑靼鳥足迹。

科學家根據儲存足迹的岩石性質,并對比世界其他地區類似的足迹組合推斷查布地區在早白垩世時期屬于季節性幹旱湖泊。每年特定時期,恐龍和其他動物都來這裡飲水,是以在湖濱留下大量足迹。

阿拉善:恐龍化石遺存豐富

阿拉善恐龍化石遺存豐富,各地時有發現,自1975年以來,阿拉善左旗恐龍化石自然保護區内已多次出土獸腳類、鹦鹉嘴龍類、原角龍類和鴨嘴龍類等多種恐龍化石。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阿拉善晚白垩世原角龍标本

阿拉善左旗恐龍化石自然保護區分為烏力吉分區和罕烏拉分區。其中,烏力吉恐龍化石保護區,地處中蒙邊界,該區白垩紀恐龍生物群分早、晚兩期生物群:早白垩紀恐龍生物群稱鹦鹉嘴龍生物群,個體小,分布廣泛;晚白垩紀恐龍生物群稱為原角龍生物群,是該區最重要的恐龍生物群。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阿拉善左旗罕烏拉恐龍化石保護區恐龍化石均産于白垩紀地層中。下白垩系主要産晰臀目獸腳亞目的一些食肉類恐龍及鳥臀目的禽龍類;上白垩系主要分布甲龍類及鴨嘴龍類;該區化石類型豐富,分布密集,儲存完好。

阿拉善盟古生物化石對研究該地區古生物、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态學、掌握地質演化及環境變遷具有重要的意義。

赤峰:甯城翼龍與遠古翔獸

2億多年前,恐龍的近親——翼龍成為地球上最早征服藍天,自由在空中翺翔的脊椎動物。它們與具有中生代陸地霸主之稱的恐龍幾乎同時産生于晚三疊世末期。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6億年,最後與陸地的恐龍類,水生的滄龍、蛇頸龍類等同時代的其他爬行動物,共同絕滅于6千5百萬年前的白垩紀末期。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内蒙古自然博物館展出的甯城熱河翼龍化石

在内蒙古甯城地區的中侏羅世和早白垩世以及鄂爾多斯早白垩世的地層中均發現過翼龍化石,證明翼龍從中侏羅世到早白垩世期間,在内蒙古至少生存了4500萬年。

甯城中生代地層十分發育,蘊藏着極其豐富和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甯城縣古生物化石遺迹主要分布于道虎溝等十處地點,主要包括兩個類樣:侏羅紀中期的燕遼生物群和白垩紀早期的熱河生物群。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内蒙古自然博物館展出的健齒翼龍化石

我國發現的最早的蛙嘴翼龍類是發現于内蒙古赤峰市甯城中侏羅世地層中的甯城熱河翼龍,也是全世界軟組織(翼膜和毛狀皮膚衍生物)儲存完整的翼龍。近年來,在晚侏羅世燕遼生物群中發現了大量脊椎動物化石,它主要分布在遼甯西部及相鄰的内蒙古東南部和河北北部。翼龍類在燕遼生物群中的種類和數量都較多,占有重要地位。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内蒙古埋藏了多少秘密?

遠古翔獸的複原圖

遠古翔獸是一種生活于1.6億年前的會飛的哺乳動物,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飛行哺乳動物,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與恐龍同時代的飛行哺乳動物。在此之前,世界上所發現的最早會飛的哺乳動物是5100萬年前的蝙蝠。2006年,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甯城發現了一枚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由于這種哺乳動物以前從未發現,古生物學家不得不在哺乳動物族譜裡專門為它建立了一個新的類别——翔獸目,并把它命名為“遠古翔獸”。它的發現将哺乳類最早飛行的時間提前了1.1億年。

(内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卓(整理) 視訊:李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