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作者:解密狗

2023年5月11日根據環球網報道,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這倆又打起來了,一邊動手,一邊還打嘴炮,都說是對方先動的手。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這倆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也是一對兒國際知名的老冤家。觀衆老爺們大家好我是解密狗,本期視訊解密狗就跟觀衆老爺們聊一聊這對兒冤家到底有什麼仇什麼怨。長按點贊按鈕,咱們馬上發車!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都是小國,也是一對兒鄰居,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阿塞拜疆有一塊地,這塊地的面積大約4400平方公裡,名字叫做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俗稱納卡地區。納卡地區的人口不多,2020年也隻有17.2萬人,跟一個小縣城差不多,雖然人少,但是納卡地區的居民裡80%都是亞美尼亞人。可偏偏納卡這塊地,國際社會卻普遍承認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阿塞拜疆也堅決認為納卡就是自己的領土。那亞美尼亞人自然就很不高興啊,沖突就這麼來了。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居住的都是亞美尼亞人,為啥大家都認為這地兒該歸阿塞拜疆呢?因為在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加入蘇聯後,納卡雖然建立了自治州,實際由蘇聯直接管轄,但名義上卻是阿塞拜疆的領土。雖然亞美尼亞和納卡對這個劃分結果都不滿意,但蘇聯一直對亞美尼亞的抗議視而不見,是以他倆也沒啥好辦法,再加上大家好歹也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員,它倆也就湊合了,畢竟安心吃飯睡覺,努力過好日子那比啥都重要。

可是,蘇聯的影響力在80年代開始下滑之後,阿塞拜疆就一直在納卡自治州搞事兒,希望把它阿薩拜疆化。那亞美尼亞和納卡就很不高興啊,就又開始嚷嚷着要把納卡歸到亞美尼亞裡。它倆一嚷嚷,那阿塞拜疆肯定不滿意啊,說就變成了吵,吵吵來吵吵去,亞美尼亞和納卡的這一方就跟阿塞拜疆的另一方動起手了,沖突了。到1991年後,兩方再無顧忌,沖突也就演變成了戰争。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對線一開始,阿塞拜疆要稍占優勢,因為阿塞拜疆的賬面實力比亞美尼亞強,人也多。比如當時亞美尼亞17-32歲的男性人數為55萬,阿塞拜疆有130萬。但是後期,阿塞拜疆人反而打不過亞美尼亞人,為啥呢?因為亞美尼亞和納卡地區,亞美尼亞人的老兵比例高,經驗也更足,而阿塞拜疆雖然也有很多老兵,但這些老兵大部分都沒分到戰鬥部隊,而是分到工程營搞土木去了。經驗不足,那肯定就要吃虧嘛。是以打到1992年,阿塞拜疆不僅喪失了納卡的實際控制權,納卡還趁機宣布獨立。打來打去,二虎相争居然變成三足鼎立了。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納卡地區

不僅如此,到1994年5月,亞美尼亞人還控制了13.4%的阿塞拜疆領土。當然,雖然亞美尼亞人占了優勢,但是這場戰争也打出了幾十萬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難民。打來打去,其實大家都吃了大虧。阿塞拜疆一看打不過,難民還多了幾十萬,那沒辦法了,談吧!于是1994年5月5日,在俄羅斯的調停之下,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納卡這三方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凱克簽了臨時停火協定。打是不打了,但問題還沒解決啊。于是這三方就又開始談。可說來說去,這仨是誰也不讓步。

阿塞拜疆不高興,說:要想談判也可以,先把軍隊撤回去,我的地得還給我,不然我就不樂意。

亞美尼亞也不高興呀,它就說了:駐軍絕對不會撤,要撤也得先談完,要想讓我先撤軍,中國足球奪一冠。

納卡也不高興,嚷嚷着:想聊當然沒問題,先得承認我獨立,名不正來言不順,鬼才跟你坐一席。

你看,湊一塊兒的這仨全都是不高興,那當然就不可能談成啊!雖然三家都沒怎麼談,但好歹是停火了。可是2020年後,全球經濟就陷入了萎靡,萎靡之後,那甭管是亞美尼亞還是阿塞拜疆,誰的日子也都不好過。既然不好過,那就接着打呗,轉移沖突不說,萬一打赢了還能搶點什麼。于是這倆就又打起來了。一邊打,還一邊指責對方,說是對方先動的手。為啥呢?因為都簽了停火協定,先動手的那一方在道義上肯定吃虧嘛。說到這兒,這倆鄰居近現代的恩怨,算是聊了個淺嘗辄止、不求甚解。那亞美尼亞人跟阿塞拜疆人沖突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納卡地區

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都是背靠高加索山脈的國家。由于北方的冷空氣被高聳的高加索山脈阻擋,是以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氣候條件還是比較好的。怪不得基督教的《聖經》裡就記載,諾亞方舟的停泊之處就在這裡呢。據說亞美尼亞的首都,就是諾亞本人建立的城市。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亞美尼亞人曆史上也強大過,公元前331年就建立了亞美尼亞王國,631年後,亞美尼亞把基督教定位國教,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定為官方宗教的國家。但由于高加索這個地兒本身就是交通要道,現在還是南歐與西亞的分界線,是以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就沒有一個不稀罕這片地的。從古至今就這麼打來打去,亞美尼亞人不僅沒有滅絕,反而還将自己的文字、語言、信仰一直傳承至今,那你想這個民族有多頑強吧。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亞美尼亞人

在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期間,由于土耳其人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跟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在信仰上有沖突,是以亞美尼亞人一直被土耳其人當做二等公民來對待,很受壓迫。到19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統治區域的其他民族開始紛紛尋求獨立,這奧斯曼帝國肯定不能忍,它認為,這是基督教徒在搞“聖戰”,那麼奧斯曼帝國就開始不當人了。時任土耳其内政部長就說了:“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民族。”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于是奧斯曼開始對亞美尼亞進行了種族滅絕行動,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這一年多的時間内,生活在奧斯曼帝國土地上的200萬亞美尼亞人中,有100萬到150萬人遭到屠殺。給亞美尼亞人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殺了這麼多,土耳其還不承認。而且亞美尼亞加入蘇聯後,諾亞方舟的停泊之處亞拉拉特山還被劃分給了土耳其,那亞美尼亞跟土耳其乃至伊斯蘭教,說血海深仇那都是輕的。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而阿塞拜疆人也被許多國家和民族侵略過,其中還包括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這個名字,來自于古波斯語,意思是“火的土地”,或者“火之國”,阿塞拜疆這片地方,也是祆教的發源地,祆教這名字不熟,換成拜火教就比較熟了。波斯先知摩尼把祆教與基督教、佛教的部分體系揉在了一起,創立了摩尼教。摩尼教後來傳入中國,就是金庸筆下的明教。要是有一天張無忌去阿塞拜疆找小昭,任他武功再高,到了地兒也得跪下,恭恭敬敬磕仨頭。

打了30年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什麼仇什麼怨?

然而,不管是祆教還是摩尼教,最後都被阿拉伯人消滅,是以現在的阿塞拜疆人,絕大多數都信奉伊斯蘭教。信仰不同,祖上還有糾葛,說阿塞拜疆人跟亞美尼亞人也有不小的糾葛,也是沒啥毛病的。雙方的沖突可以說是跨度長、累積深,完全不亞于伊朗和沙特,要是真有被調解的那一天,解密狗還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