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販賣知識的“成功學”,大師“賣拐”幾時休?

販賣知識的“成功學”,大師“賣拐”幾時休?

文|程浩然

近日,羅永浩跟樊登杠上了。

具體來說,就是樊登有一段視訊,分析羅永浩為什麼會失敗,講得頭頭是道。但老羅不屑一顧,一句“我靠,又一個吳曉波......”甩給了樊登。

視訊中,樊登認為如果老羅隻做一件事——當英語老師講課,他絕對能成功,原因是樊登認為自己一個人講課能講給3000萬人聽,由此推斷,老羅英語講得好,同樣可以講給很多人聽,并獲得”樊登式“成功,甚至一個人,就能打敗新東方。

讓樊登遺憾的是,老羅不去做可以絕對成功的事(當英語老師),他非要去做手機和電子煙什麼的。并表示做手機和電子煙是簡單體系的事,而簡單體系的事需要極其複雜的過程和步驟,羅永浩作為一個有文藝青年情懷的普通老師,他hold不住,如果大衆汽車來做那就不一樣。

販賣知識的“成功學”,大師“賣拐”幾時休?

這裡面有幾個很有意思的點,第一,羅永浩是不是失敗者,樊登對成功的定義如何?第二,羅永浩如果當英語老師,真的一個人就可以打敗新東方?第三,做手機和電子煙這事,真的隻是一個簡單體系的事嗎?第四,大衆汽車如果做手機和電子煙,真能做成功?

事實上,老羅雖然在手機和電子煙上創業不成功,但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一紅數十年,如果硬說羅永浩是失敗者,恐怕很多人不認可。畢竟如果羅永浩還算失敗(暫時欠債),那麼成功的人恐怕也不多了。而至于羅永浩一個人可以打敗新東方,大衆能将手機和電子煙做好,好像并無實質性的佐證材料。

對此,網友的評論也很有意思,這裡随便從微網誌截取熱度較高的幾條供大家欣賞。

販賣知識的“成功學”,大師“賣拐”幾時休?

一個賣嘴皮子的給一個實幹家做總結。(來自@GaoCxxx)

這種滿嘴跑火車的病已經很久了。(來自@趣裝備)

如果做手機成了,那他今天演講的内容就是羅永浩為什麼能把手機做成?因為他身上有太多跟喬布斯一樣的品質。(來自@MajorArc)

燕雀安知鴻鹄之志!他們不了解羅老師的情懷和志向,自以為是的以掙錢為目标來揣測他人!(來自@書劎)

成功學真他媽人類退步的滑梯!(來自@藍調的青色)

從評論中可以看出,網友似乎并不認可樊登的看法,相反認為他這種“賣嘴皮子的”總結分析實幹家的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成功學大師”在幹的事。并且無論成敗與否,成功學大師總能總結出失敗的原因和成功的經驗。同時,也不認可其關于“成功”的定義,并表示“成功學”這種病已經很久了,如今連知識服務也上了“成功學”的賊船。

“知識服務”上了“成功學”的船?

成功學起源于完善自我和培養他人,促使人們積極進取,推動社會完善進步而自然産生的學問,本質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學問。先在歐美和東南亞風靡,随後擴散到港台和大陸。

成功學大師簡單來說,即傳授推廣“成功學”的人。他們有一套關于成功的定義,以及如何成功的方法論。主要變現手段是“演講教育訓練收徒+賣書”,以此來看,本質就是“知識服務”的一個子集。

經過多年發展,成功學誕生了很多典型代表。如戴爾·卡耐基、拿破侖·希爾、安東尼·羅賓、陳安之、高安明等,網上有人将他們成為五代成功學代表人物。而在國内,陳安之無疑是大家最熟知的一個。

隻不過從戴爾·卡耐基到陳安之,再到岑某某。成功的定義變得越來越窄。

第一代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主要注重幫助人們停止憂慮,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态,提升社交技巧以及為人處世的情商,以便獲得更加美好安定的生活,對成功的定義更加廣泛。

不過,到了陳安之這就變成了“賺錢”。

陳安之認為,自己從老師(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處學到最重要的是“世界上賺錢的行業很多,但是沒有哪一個行業比得上幫助别人成功和改變命運更加有價值。”并給自己塑造了3年從0變成億萬富翁的“成功人設”,以此為成功标準和賣點收徒授“藝”。事實上,有沒有幫别人成功先不說,但陳安之通過高價收徒大賺特賺成了“成功人士”是事實。很多人交了高昂的學費,沒有學到成功,反倒輸得一塌糊塗。這從其後續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的“118萬的成功學教育訓練,幾乎令我家破人亡”事件可見一斑。

這種“以錢”為成功标準的模式,在陳安之一脈得到發揚光大。這從其得意門生的“成功人設”就可以看出。陳安之的得意門生徐鶴甯,頂着的“亞洲銷售女神”、“中國财富女人俱樂部主席”等光環;而徐鶴甯的得意弟子姬劍晶則是“金牌銷售”,在花100萬請教陳安之後,兩個月就開上了勞斯萊斯。

盡管這種“成功人設”其實經不起推敲——沒人知道徐鶴甯和姬劍晶銷售的是什麼。但是以“錢”為成功标準制造的焦慮,卻成了很多大師販賣“成功學”的手段。

此次羅永浩怼樊登,網友支援羅永浩。本質是不認可樊登在老羅身上對成功的定義,以及通過耍嘴皮子就得出了“能成功的奧秘”。而樊登讀書會也被部分網友戲谑為知識服務“成功學”。

事實上,對比“成功學”與樊登讀書會以得到之類的知識服務,兩者在很多程度上有相似之處。

首先是建立人設。成功學的人設大抵是“成功學大師”從一無所有到快速緻富的人設,借此傳達自己摸索到成功的訣竅,陳安之、徐鶴甯、姬劍晶之流皆是如此。而知識服務大師羅振宇和樊登,則是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也能拉上知識的大旗。

其次是制造焦慮。關于成功的焦慮毋庸置疑,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看起來很成功的顧佳在太太圈遭鄙視,王太太被嫌棄沒文化,說明不管哪個圈層的人都有焦慮,想要更成功。隻不過在知識服務領域中,羅振宇的《我懂你的知識焦慮》則告訴我們,隻有改變才能看到未來,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時代抛棄。是以也被人指責販賣“知識焦慮”。

最後是速成。無論是“成功學”,還是此類以解讀書籍為主的“知識服務”,滿足的都是使用者想要走捷徑速成的心理,這是其中最關鍵的點。前者是渴望成功的人希望通過成功學大師提攜,快速找到成功之道;而後者則渴望通過大師們讀書,快速掌握一門技能,學到一些專業知識,或者滿足自己想要“快速多讀書”的願望。

販賣知識的“成功學”,大師“賣拐”幾時休?

在健康領域有一個“亞健康”概念一直被熱炒,很多跟“亞健康”相關的産業,也借此大發橫财。

所謂亞健康,指的是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态。這個概念的神奇之處在于,其描述的症狀非常寬泛,似乎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幾個點。如果不重視,雖然對當下影響不大,但後患似乎無窮;而如果早重視,那麼累積起來,效果理論上也可以達到無窮盡。

有意思的是,據說亞健康的概念最早來源于一家售賣保健品的産品廣告,其産品主打抗疲勞、減輕失眠症狀、增強記憶力防止健忘......等不可量化的效用,也可以講是心理作用。這跟“成功學”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螳螂财經”認為,在成功學領域,成功學大師一直也在打造一個“亞成功”的概念——即每個人都有不成功的方面。這些不成功或來自事業(職場),或來自家庭,或來自情感等等。毫無疑問,”亞成功“跟”亞健康“一樣市場非常大,一個事業成功的人,或許有着家庭的不成功;一個事業家庭都幸福的人,難免有情緒上焦慮等,這些“亞成功”的點被放大後,自然不缺使用者。

按照陳安之的成功學邏輯,一個人不成功肯定是學習不夠,方法不對,選擇學習的對象不行。而學習最快的方式,自然是跟成功的人(成功學大師們)學習最快。

這換到樊登身上同樣成立,既然樊登認為每個難題都能在書本上找到答案,那麼如果不成功,隻能是說書讀得不到位。可見,所謂知識服務,隻不過是将成功學那套“跟人學”變成“跟書學”。

在2018年某期《奇葩說》節目中,樊登和高曉松的一場互怼就是這種思想的很好佐證。

節目中,樊登給了一些觀點——“如果你覺得在生活中有任何困難,都一定有一本書等着你”、“我在樊登讀書會創業的過程中,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有理論依據,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能告訴你,這是哪本書裡寫的”等引發争議。

販賣知識的“成功學”,大師“賣拐”幾時休?

一方面多讀書肯定沒錯,另一方面讀書究竟能否如樊登說的這麼“包治百病”,則争議頗多。

高曉松當場反駁樊登“讀書如果真的就能這麼三段論地、線性地解決問題,大家都去讀兩本書,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那這世界也太容易了一點!”。恐怕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畢竟“雖然懂得很多大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個千古難題。

客觀來說,樊登老師的很多觀點并不一定說錯,問題在于他将“讀書”這件事“神化”了。不僅全然不顧“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古訓,況且世界上的圖書浩如煙海,有些書适用樊登的,未必适用所有人。而各種書之間關于同一個話題,也有衆多對立的看法,那麼到底聽哪本書的。

但這些都不重要,樊登強調的是“讀書的重要性”這一正确的廢話,他更在意的是“跟誰讀”,這是号稱“知識付費第一人”的樊登老師和樊登讀書會的商機。

于是,這種知識服務的成功學模式,在加上“知識改變力量”的背景後,變得越來越具有迷惑性,大師們也變得神通廣大。比如目前在短視訊平台上,和樊登以及樊登讀書相關經認證的20餘個平台賬号上,樊登老師從讀書講到職場,從職場講到情感,從情感講到育兒等等。

客觀來說,樊登通過分析提煉書中觀點,确實能夠讓部分使用者獲益。但如果無限誇大“讀書”的功用,則不免有點趙本山“賣拐”給範偉的味道,知識服務也就成了新一代的“成功學”。

此内容為【螳螂财經】原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