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作者:桃花石雜談

南斯拉夫的主要民族是于公元6世紀前後陸續遷入巴爾幹周邊地區的斯拉夫族群的後裔。但因為這些南方斯拉夫族群相對周邊政權都比較弱小,是以在後來的曆史上他們曾經先後受到了周邊不同強權的長期殖民,也是以産生了彼此完全不同的曆史,進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認同。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曾經的南斯拉夫

而如果我們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他們之間的差異,可以說曾與早期從亞洲遷入巴爾幹的遊牧族群保加爾人融合的族群變成了保加利亞人,在公元15世紀被奧斯曼帝國吞并的族群演化成了塞爾維亞人、黑山人、馬其頓人和波斯尼亞人,而在早期曾被匈牙利影響,後來又與匈牙利一同被并入奧地利的族群演化成了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曆史上幾位有名的塞爾維亞人,包括著名科學家特斯拉

其中,黑山人在奧斯曼統治時期曾經維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而馬其頓人在曆史上曾經受到保加利亞的深入影響,是以這兩者與塞爾維亞人也産生了一定差異。斯洛文尼亞人主要是指生活在阿爾卑斯山周邊的南方斯拉夫民族,其語言與克羅地亞人存在一定差異。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二戰後重建了南斯拉夫的鐵托是克羅地亞人

同時因為殖民曆史的不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和馬其頓四族主要信仰東正教,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兩族則信仰天主教。而波斯尼亞人則是在奧斯曼統治時期轉信了伊斯蘭教的人。而宗教信仰差異在當時的歐洲是比族群差異更高的族群分隔門檻,是以在20世紀初的時候,南斯拉夫各族之間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但随着奧斯曼和奧地利兩個帝國在公元19世紀的衰落,以及歐洲各國民族主義的興起,在19世紀後半葉,南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區開始出現了建立統一南斯拉夫民族的相關運動。而在1914年刺殺了奧匈帝國大公斐迪南的塞爾維亞人加夫裡洛·普林西普在後來接受審判時就曾公開說自己是“南斯拉夫民族主義者”。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奧匈帝國的波斯尼亞人士兵

是以在1919年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雙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解體之後,南方斯拉夫各族最終成功結成了統一的國家(除保加利亞之外)。但已有的民族差異卻不可能迅速消除,是以南方斯拉夫各族建立的統一國家卻還是有一個非常不統一的國名,即“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

這樣在這個國家建立之後,其内部的民族差異就成了很多内部沖突的起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南斯拉夫國王亞曆山大在1929年1月6日廢除了原有的君主立憲體制,自己大權獨攬,并将原來的國家重新命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南斯拉夫王國創立者亞曆山大

此後,南斯拉夫官方将國内所有的南方斯拉夫人都登記為南斯拉夫族。但我們剛才已經說了,南方斯拉夫各族的産生有着長期的曆史背景,在當時不同族群之間的區隔也很明顯,是以想消除各族之間的差異也當然沒那麼容易。在亞曆山大國王創立南斯拉夫族僅僅5年之後,他本人就被馬其頓地區的一個民族主義組織“馬其頓内部革命組織”給暗殺了。此後,南斯拉夫官方也就不再推行南斯拉夫民族這個概念了,其境内的各個斯拉夫族群的人又恢複了自己原來的民族身份。

而在二戰時期,南斯拉夫被軸心國軍隊占領,之後被一分為六,被不同的軸心國瓜分。直到在二戰後期,由克羅地亞人鐵托上司的南共遊擊隊才将南斯拉夫大部分國土解放,使南斯拉夫重新統一成了一個國家。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鐵托上司的南共遊擊隊重建了南斯拉夫

但鐵托本人其實也有意整合南斯拉夫各族,很早就曾經公開表示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時候看到整個南斯拉夫融合成為同一個族群。這樣在1971年的南斯拉夫人口普查中,南斯拉夫正式在官方确定的民族分類中加上了“南斯拉夫族”這個民族,并表示其境内所有認同南斯拉夫民族的人都可以自願放棄自己原來的民族身份,把民族改成南斯拉夫族。而鐵托也很快身體力行,把自己的民族改成了南斯拉夫族。

不過還是因為剛才我們所說的原因,當時南斯拉夫雖然是統一國家,但各個民族之間的差異卻也着實非常明顯。是以雖然鐵托親自站台,但在1971年的人口普查裡,全南斯拉夫卻隻有27.3萬人把民族身份改成了南斯拉夫族,這個數字隻占南斯拉夫總人口的1.33%。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鐵托曾設立并加入南斯拉夫族

但希望在南斯拉夫創立統一民族身份在此後一段時間确實成為了南斯拉夫的國策,是以在随後的10年時間裡認同南斯拉夫族的南斯拉夫人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這樣在短短10年時間裡,認同南斯拉夫族的南斯拉夫人就翻了4倍多。在1981年南斯拉夫再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時候,南斯拉夫全國已經有了121萬人将自己的民族身份改為了南斯拉夫族,這個數字占到了南斯拉夫總人口的5.4%,其中其中克羅地亞、波黑、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黑山自認南斯拉夫族的人口比例都超過5%(克羅地亞超過8%),塞爾維亞自認南斯拉夫族的人口比例也達到4.8%。

可以說如果這種趨勢持續,南斯拉夫族還真有可能會成長為南斯拉夫的一個主要民族。但此時南斯拉夫卻已經迎來了另外一個轉折點:在1年之前,也就是1980年,在二戰之後一手再造了南斯拉夫,并力主重建南斯拉夫民族認同的鐵托已經去世。此後南斯拉夫政府首腦轉由以民族劃界的各個共和國首領輪流擔任,在這種情況下各共和國的民族主義思潮迅速崛起,南斯拉夫族的概念再次被邊緣化。

鐵托在南斯拉夫統一各族的努力,南斯拉夫族的興衰,為何沒成功?

現在的巴爾幹各國

這樣到1991年南斯拉夫進行最後一次人口普查的時候,選擇自己是南斯拉夫族的人口數量驟降到了2%左右。而這種趨勢又延續了兩年多之後,南斯拉夫最終爆發了内戰,并走向了分裂。(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