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老北川”“新北川”,即使5·12汶川特大地震已過去整整15年,許多本地人依舊習慣分開稱呼北川。

老北川毀于大地震,新北川在距其24公裡外的荒原開始了漫長的新生與成長。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北川舊城遺址。/視覺中國

15年過去,如今的北川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也是全國唯一一座羌族自治縣,已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遊縣城。

群山環繞下的羌寨碉樓高低錯落,巴拿恰商業街遊人如織,從老縣城遺址和紀念館參觀歸來的人紅着眼眶……北川在陽光下新生,但過去從未被遺忘。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朝陽下的北川新縣城 。/視覺中國

經曆特大災難之後,這座藏在川西北的小小羌城遠比世人想象的更堅強。

新城與遺址,希望與不忘

離開家鄉,去荒原中建城。

對于祖祖輩輩生活在山下一隅的北川人來說,這曾是天方夜譚。

但特大地震幾乎摧毀了整座北川縣城,原址重建已不大合适,異地選址“再造一個新北川”成了震後迫切的需求。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距離老北川南部24公裡左右的一片荒地被選中,這裡誕生了新北川。/圖蟲創意

位于整個自治縣最南部開闊地帶的永昌鎮,一個震後才建立起來的新鎮,成為了現在北川新縣城的中心區域。

“安昌河”“永昌鎮”,表達着當地人在曆經深重災難後,對未來最樸素也最強烈的期許。

2009年6月,新北川建設全面開工。2010年年底,首批受災群衆入住新縣城,次年2月,新北川正式開城。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曾經牽動人心的唐家山堰塞湖如今碧波蕩漾。/圖蟲創意

從此,這裡既成為了所有人向内探索北川風光的首站,也是自治縣對外展示羌族文化的視窗。随着縣城成長,當地旅遊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地震發生10年後,北川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據官方資料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全縣共接待遊客51萬餘人次。遊人們聚集于此,這座常住人口不足20萬人的小城擁擠也熱鬧。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五一假期期間的北川縣城。/公衆号@北川文旅

參觀被完整保留的老縣城遺址,是大多數遊客前往北川的主要目的。幾乎每天都有大巴載着遊人往返于新舊兩城之間。

走進北川地震遺址,無論你是否親身經曆過那場災難,都會被巨大的悲怆淹沒。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走進北川地震遺址,仿佛進入了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小紅書@HTR達瓦

直到今天,舊北川仍随處可見殘垣斷壁和裸露的鋼筋,路邊停着破爛不堪、生鏽的小轎車,間或有油漆剝落,顯得格外嶙峋的路牌……8.0級的大地震及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将原本甯靜、秀麗的小城“糟蹋”得不成樣子。

再往縣城深處前行,鋼管支撐着危樓,部分建築釘有“地震文物屬國家所有 受法律保護”的辨別。建築旁的遇難同胞紀念牌下,還能看到一些被人留下以示悼念的新鮮水果和糖塊。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危樓下,一塊新立的告示牌用多國語言寫着“告别傷痛 面向未來”。/小紅書@HTR達瓦

15年過去,曾受到廣泛關注的“豬堅強”已于去年因年老衰竭離世,而不知歲月的北川地震遺址還在荒草叢生中,向來人默默低述着那場突如其來的沉痛災難。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建在距北川地震遺址約2公裡的任家坪,被巨石掩埋的北川中學舊址與之相鄰。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北川中學遺址,一位母親15年間一直堅持給被掩埋在廢墟裡的兒子寫信。/微網誌@陳秋文

紀念館的一面面牆上,展示着無數學生們來不及帶走的書包、指針定格的時鐘、沾染塵土的鞋……

如果說北川地震遺址将人帶回了定格于災難中的縣城,紀念館裡再尋常不過的物件則訴說着小小縣城裡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恸。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高高摞起的時鐘,指針定格在地震來臨那一刻,不會再移動。/小紅書@Moi&Toi環球記

一場地震改變了一個縣城和無數個體的命運。老北川與新北川之間,始終牽連着過去與未來的羁絆,往北是回憶,向南是未來。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山水之間,人世間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縣城之一”是2008年後大衆對北川的集體印象。

許多人不曾了解,這個徜徉于在川西北群山之間的羌城秘境,藏着何等秀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雲霧缭繞的北川九皇山風景區。/圖蟲創意

北川羌族自治縣,隸屬于四川省綿陽市,全轄區位于綿陽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交界位置,也處在川西北高原與成都平原的過渡地帶。

是以,北川轄區内山地面積高達98.8%,森林覆寫率63.22%,儲存完整的高山草甸景觀資源10萬餘畝,同時擁有小寨子溝和千佛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正因擁有如此豐富的森林資源,熊貓、金絲猴、羚羊等珍稀動物都是北川縣内的“常駐民”。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北川小寨子溝風景區内金絲猴“開吃播”。/@四川觀察

從北川縣城所在的永昌鎮出發一路向北,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将會在你的眼前徐徐展開。

九皇山、尋龍山、藥王谷……北川的一江五河在山澗裡奔流,滋養着這片神奇的土地。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除了雲中山巒,重巒疊嶂之下還藏着另一個地下秘境——礫岩溶洞。/小紅書@蠶子桑葉

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總會對大山帶有莫名的渴望與敬畏。當我們還在依靠手機裡的天氣預報感覺季節變化時,北川的峰巒溝壑已經用開滿枝頭的辛夷花來宣告四季的輪轉。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北川有着上萬畝的辛夷花景觀,每年3月當地都會舉辦辛夷花節。/視覺中國

群山靜谧,山中的世界屬于自然界的萬千生靈,而山下羌寨的熱鬧則歸八方來客共有。

北川羌族曆史悠久,早在北周時期,就因西北有北川城而設立了北川縣。千年傳承,北川保留了衆多古老的羌寨、文物和習俗,同時還是“中國羌繡之鄉”。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位于北川擂鼓鎮的吉娜羌寨,也是電影《我們的新生活》單元劇情的取景地。/視訊截圖

新城區建設時,建築專家們結合羌族特色風格,先後設計規劃了羌族民俗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特色步行街等建築。

最大的羌族特色民俗街區——巴拿恰商業街是新北川的核心景點之一,經過十數年的發展,這裡俨然已是外地遊客的集散中心。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巴拿恰”在羌語中意為“做買賣的地方”,整個商業街區由碉樓、廊橋、廣場和羌族房屋組成。/小紅書@王貴的奇妙旅程

北川臘肉、古羌黑白茶、苦荞産品等北川特産,幾乎都能在此一站式購齊。除了購物、飲食,逢年過節,商業街的廣場上還會有羌族特色文化演出供遊客欣賞。

距離巴拿恰商業街不遠的禹王橋,則适合點上一杯茶,打發一下午悠閑的時光。這座以大禹為名的三段式大橋同樣頗具羌族特色,橋下安昌河奔流不息,眺望遠方,青山蔥茏。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相傳,大禹生于西羌石紐,正是今北川縣禹裡鎮石紐村。北川縣内還有禹穴古迹、禹王宮等景點。/@北川文旅

夕陽垂落,安昌河沿河廣場、河堤多了許多散步、跳舞的本地居民,巴拿恰商業街及周邊不僅是遊人們的購物天堂,還是北川人休閑聚會之所。

房屋錯落有緻,街道幹淨整潔,如果你不着急離去,一定要感受一次北川河畔的晚風吹拂。

震後15年,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怎麼樣了

△距離巴拿恰不遠的濱河街,是當地人的休閑聚會之所。/@H_叙-

沿河而行,在歌聲中肢體舒展的羌族阿姨、樹下捧茶聊天的老人、蹒跚學步的孩子以及蜷縮在花壇邊的貓、狗,都會成為闖入你眼中的風景。

北川的堅韌與美麗,在山水之間,也在人世間。

今日作者 阿祯

今日話題 你還記得北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