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測試技術-相容性測試

**

相容性測試

**

1 相容性測試概述

相容性測試将驗證軟體與其所依賴的環境的依賴程度,包括對硬體的依賴程度,對平台軟體、其他軟體的依賴程度等。

2 相容性測試環境的準備

測試中的硬體環境指進行測試所必需的伺服器、用戶端、網絡連接配接裝置,以及列印機、掃描器等輔助硬體裝置所構成的環境;軟體環境則指被測軟體運作所需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浏覽器及與被測軟體共存的其他應用軟體等構成的環境。

3 硬體的相容性測試

3.1 硬體相容性測試的目的

所有軟體都需向使用者說明其運作的硬體環境,對于多層結構的軟體系統來說,需要分别說明其伺服器端、用戶端以及網絡所需的環境。測試的目的就是确認這些對于硬體環境的描述是否正确、合理。

硬體相容性測試需确認以下幾點:

1)最低配置是否能夠滿足系統運作的需要。所有的軟體功能必須能夠完整地實作,軟體運作速度、響應時間應在使用者能夠忍受的範圍内。

2)在推薦配置下系統的響應迅速。應當注意的是,推薦配置必須合理,一味地追求高配置,一方面可能掩蓋軟體的性能缺陷,另一方面限制了軟體的應用範圍,也是不合理的。

3)考察軟體對運作硬體環境有無特殊說明。 有些軟體可能在不同的硬體環境中出現不同的運作結果或是在某些環境下根本就不能執行。

4)為了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軟體系統能否運作在多種硬體配置環境下,并且系統功能和性能都能滿足設計需求。

3.2 與整機的相容性

整機相容性測試将确認軟體要求的最低配置和推薦配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主要名額包括對機型的要求和對CPU、記憶體、硬碟的要求,其他還包括對RAID的支援、對SCSI的支援等。

CPU:各類軟體的最低配置和推薦配置都必須注明對CPU的要求。包括CPU類型和主頻的要求。Intel主流CPU的性能差别主要展現在頻率、緩存兩個方面。頻率分為主頻和外頻兩部分,緩存因素分為緩存容量、緩存速度、緩存潛伏時間三部分。應用軟體及用戶端軟體對CPU的推薦配置要求應當比目前主流CPU略低,伺服器端的最低配置必須能夠使軟體正常工作。推薦配置應保證軟硬體構成系統在正常業務的壓力負載下,CPU資源占用平均值不超過75%。

記憶體:記憶體容量直接影響着軟體的運作效率。記憶體參數的設定對性能的影響,集中在CAS(列位址選通脈沖)、RAS(行位址選通脈沖)的設定上。

硬碟:特殊軟體要考慮硬碟的轉速、緩存容量、尋址時間等參數。

3.3 與闆卡及配件的相容性

一般情況下,闆卡和配件與軟體的相容性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獨立闆卡:而作業系統與各類闆卡的相容不僅僅展現在“能用”上,還必須達到“好用”。

主機闆芯版組:針對不同芯闆組開發的驅動程式效率不同。對于內建主機闆,由于各部分的互相影響,往往會對被測桌面作業系統的相容性造成挑戰。

驅動程式中的自由軟體。

3.4 與列印機的相容性

列印機相容性的測試對于作業系統、辦公軟體、網站和其他列印功能比較重要的軟體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

對于不同廠商、不同型号的列印機需要分别進行測試。

列印機相容性測試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1)安裝或能夠調用系統安裝的列印機;

2)能列印測試頁;

3)能選擇不同幅面的紙張;

4)能選擇列印精度(列印分辨率);

5)紙張橫、縱列印調整功能;

6)逐頁列印功能;

7)多份列印功能;

8)可以進行列印機的維護(比如更換墨水、清洗列印頭等);

9)具備雙面列印器的列印機能夠實作自動雙面列印功能;

10)網絡列印機能夠實作網絡列印功能。

4 軟體相容性測試

4.1 與作業系統的相容性

作業系統相容性的測試内容不僅包括安裝,還需對關鍵流程進行檢查。

(1)windows平台:對于B/S結構的用戶端,至少需在win98、winME、win2k、winXP上進行測試英文版和中文版需分别測試,在英文作業系統上測試中文版軟體時,要特别注意是否會出現英文資訊或亂字元,在中文版作業系統上測試英文軟體時,注意是否存在提示文字不能完全顯示的現象。測試前要保證測試環境中所有的更新檔都已安裝,在使用者文檔中也應給出提示。如果有必要進行更嚴格的測試,則可增加對不同版本更新檔的相容性測試。

(2)Linux平台:作為自由軟體,其核心版本是惟一的,而發行版本則不受限制。需要對多發行商、多版本進行測試,使用者文檔中的内容應明确至發行商和版本号。

(3)unix平台:Unix平台也存在着Solaris、IBM、HP等多廠商的多版本,不過由于在這些unix平台上運作的軟體往往至少需要重新編譯才能運作,是以隻需按軟體的承諾選擇測試環境即可。

(4)Macintosh:使用這類系統的往往是圖形專用軟體。對于web站點也需要進行macintosh系統下的測試,有些字型在這個系統下可能不存在,是以需要确認選擇備用字型。

4.2 與資料庫的相容性

ODBC(Open Data Base Connectivity,開放資料庫互連)最大優點是其互操作能力強,理想情況下,每一個驅動程式和資料源應支援完全相同的ODBC函數調用和SQL語句,使得ODBC應用程式可以操作所有的資料庫系統。不同的資料庫系統對SQL文法的支援程度各不相同,實作的ODBC規範所定義的功能也會有所不同。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資料庫連接配接)。同樣,各個資料庫對JDBC的支援也并不相同。

資料庫相容性測試要點如下:

(1)完整性測試。檢查原資料庫中各種對象是否全部移入新資料庫,同時比較資料表中資料内容數是否相同。

(2)應用系統測試。模拟普通使用者操作應用的過程,對應用進行操作并檢查運作結果,從以往的測試經驗來看,如果開發中使用了存儲過程,那麼在資料庫移植時最容易出現問題。

(3)性能測試。上兩項測試通過後,針對伺服器、資料庫進行性能測試,并與在原資料庫下記錄的性能基準資料進行比照,找出性能方面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性能優化。

4.3 與中間件的相容性

涉及中間件的系統一般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軟體,而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系統了。中間件相容性的測試方法與資料庫相容性的測試方法大同小異。

4.4 與其他軟體的相容性

除了以上各項軟體的相容性以外,我們還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與支援軟體的相容性。這些被測軟體運作所必須的其他軟體都應當進行相容性測試,測試中要對其所依賴的軟體的各個版本分别進行測試。

與其他同類軟體的相容性。判斷與其他同類軟體安裝在同一系統上,同時使用,是否會造成其他軟體運作錯誤,或本身能否正确實作其功能。

與其他非同類軟體的相容性。

5 資料相容性測試

5.1 不同資料格式的相容性

資料相容是指軟體之間能否正确地互動和共享資訊。制定資料相容性測試用例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項内容:

(1)在被測軟體中與其他程式間複制粘貼的文字是否正确?帶格式的文字呢?表格呢?圖形呢?

(2)在以前的版本下儲存的文字在新的版本中是否能被打開;所有的特點是否都能被保留;包含新特性的新版本檔案在舊系統中是否能被打開;新特性在舊版本中将如何解釋。

(3)被測軟體是一個系列軟體中的一個嗎,與本系列中的軟體以何種形式交換資料。

(4)與同類軟體間能否進行資料交換,軟體是否提供對其化常用資料格式的支援。

(5)測試中需要明确業界有沒有針對被測軟體内容進行資料交換定義的标準或規範。

5.2 XML符合性

XML,可擴充标記語言是一種元标記語言,它使用簡單靈活的标準格式。XML主要有3個組成元素:Schema(模式)、XSL(可擴充樣式語言)和XLL(可擴充連結語言),其中Schema規定了XML檔案的邏輯結構,定義了XML檔案的元素、元素的屬性以及元素和元素屬性之間的聯系,它可以幫助XML的分析程式校驗XML檔案标記的合法性:XSL是用于規定XML文檔樣式的語言,它能在用戶端使用web浏覽器改變文檔的表示法,進而不需要再與伺服器進行互動通信;XLL将進一步擴充目前web上已有的簡單連結。

XML測試的需求往往來自于業界已有的資料格式規範,一般是一套Schema檔案。其測試步驟一般為:

1)在測試工具中建立标準模闆;

2)用被測軟體按要求導出資料;

3)将導出的資料與标準模闆進行對比比對測試;

4)輸出測試結果。

測試中用到的資料比較工具可采用已有的XML解析器如XMLSPY,或有針對性地開發出一些專用工具。

6 平台化軟體相容性測試

6.1平台化軟體概述

平台化軟體是指用來建構與支撐應用軟體的獨立軟體系統。軟體平台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支撐環境和開發體系。其中支撐環是指應用軟體系統開發與運作的基本條件,開發體系是指開發與維護管理應用軟體的工具與方法。它又可以分為技術支撐型平台軟體和應用實作平台軟體兩種類型的平台。

平台軟體的結構:

(1)技術支撐型平台:為軟體系統研發提供通用技術基礎架構,主要面向軟體開發人員,主要包含應用軟體的運作支援體系和上層開發的工具,上層應用系統由使用者進行研發。

(2)應用實作型平台:指用來建構與支撐應用軟體的獨立軟體系統。主要面向應用軟體的終端使用者。

(3)應用的廣泛性:平台化軟體的功能更加全面、覆寫面更加廣泛。

(4)平台化軟體的各種資訊統一存儲,實作管理資訊的共享,進而提高各級組織内部有效的協作和快速反應。

(5)良好的開發性:平台化軟體是建立在共同平台上的一個系統,模拟互相之間既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又可以獨立使用,通過統一的資料接口可實作互相間的無縫內建,同時可以實作一緻的對外接口。

(6)快捷的适應性:平台化軟體的上層應用開發工具可以實作免程式設計的應用系統修改,具有更快捷、友善的适應能力。

6.2平台化軟體的相容性測試政策

1)跨硬體平台能力:在不同規模的硬體平台上進行測試,如從32位機到64位機,從單機到叢集運作。

2)跨作業系統能力:平台化軟體應可以部署在各種流行的作業系統上,包括windows、linux、unix等。

3)支援多種資料庫系統

4)用戶端相容性測試

5)資料相容性測試

7 新舊系統資料遷移測試

資料遷移,就是将這些曆史資料進行清理、轉換,并裝載到新系統中的過程。資料遷移的實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資料遷移前的準備、資料遷移的實施和資料遷移後的校驗。

為了保證資料的安全性,在測試和實施時還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1)在實際運作環境之外搭模組化拟環境,導入部分或全部資料,在模拟環境中進行一次或數次模拟遷移嘗試。測試不僅要包括舊系統向新系統的遷移,還需進行新系統到舊系統的反回遷移,以確定在遷移過程失敗時,可以及時恢複舊系統。在測試過程中還要詳細記錄遇到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法,并預測遷移風險。

(2)将現有資料進行備份,檢查備份資料的正确性:作兩套備份,比較兩份備份,以保證備份資料完整可靠。

(3)如果有備份系統,則先将備份系統更新到新系統,保持主伺服器的舊系統不動,切換至備份伺服器運作一周,若一切正常再更新主伺服器,更新成功後切換至主伺服器運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