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作者:米勒爾的貓

文|米勒爾的貓

編輯|米勒爾的貓

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社會動蕩不安,階級沖突日益加劇。工業革命于十九世紀中期在法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導緻法國勞工人數急劇增長,法國經濟狀況的持續變動,但勞工卻依舊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而後至1848年,英法兩國又爆發了第一次資本主義生産過剩的危機,這進一步引發了政治危機。除此之外,十九世紀中後期流行于法國的社會思潮也同樣值得注意。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的經濟

法國的工業革命開始于十九世紀末,完成于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值得注意的是,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經濟不僅有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同時也存在着危機。

七月王朝統治初期,開始于美國的經濟危機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擴充到法國,銀行破産,同時谷物歉收導緻糧價上漲,而工資降低及貨币的購買力下降又導緻了紡織業的崩潰。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紡織業是當時法國社會最重要的實業部門,它的崩潰必然導緻流動資金的枯竭,這則進一步影響到信貸業,而信貸業的崩潰又影響到例如冶金和采礦等其他實業的發展。

第二共和國時期,臨時政府開始對經濟采取積極措施,以改變經濟危機的局面。政府成立了“政府勞動委員會”以解決社會問題和國内沖突,同時也成立了國家工廠,工業狀況确實得到了很大恢複。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但此時的法國手工工廠依然占據着絕對優勢,且從總體上來說,盧森堡委員會和國家工廠并未解決勞工的實際問題,工業産值的增長仍舊是以犧牲勞工的利益獲得的。

能代表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經濟狀況特點的,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巴黎公社的經濟狀況。巴黎公社沒收逃亡資本家的資産交由勞工協作社管理,這一類對資本家财産的處理措施也與普通勞工群衆的生活息息相關。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公社同時也實行了一系列對巴黎勞工和小資産階級有利的經濟措施。如在房租和債務償還方面所推行的相關政策,這其中包含了如“一切債務,一律不計利息,延期在三年内償還。"等政策。巴黎公社所推行的經濟政策是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從未出現過的,意義非凡。

總的來說,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的經濟狀況相對于之前的經濟危機而言有所好轉,但這種伴随着工業革命的發展而迎來的經濟回暖是以犧牲勞工的利益為代價的,直到巴黎公社革命運動的出現這種狀況才首次得到了改變,公社最終失敗了,但公社所推行的經濟制度對當時巴黎的經濟發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

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階級狀态

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社會階級結構複雜,七月王朝後期貴族階層沒落,中小資産階級分化,勞工階級境遇悲慘。加之十八世紀的大革命鞏固了分散的小農經濟,導緻農戶數目越來越多,也越分散。

随着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法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大工業家,銀行家,批發商等等取代了舊土地貴族,工業革命同時也推動了工業無産階級的發展,法國的勞工群體開始逐漸發展成為一支獨立的社會力量。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勞工們受到卡貝共産主義派和布朗基共産主義派别的影響,開始認識到勞工們同資本家們之間是對立的,他們開始為此展開鬥争運動。并加入勞工共産主義組織,如布朗基派的“家族社”和“四季社”等等。

到了第二帝國時期,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一度低落的法國勞工運動又逐漸走向高潮,法國勞工階級的力量再度崛起。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1867年11月,巴黎勞工舉行了遊行示威,反對波拿巴政府幹涉意大利的民族統一政策,1869年勞工聯合會在巴黎成立,1870年第一國際的巴黎聯合會成立,共有二十五個支部參加。

必須認識到的是,即便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社會中勞工階級的力量在逐漸壯大,甚至是在共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有了一定的組織基礎,但總的來說勞工階級在當時仍舊不算強大,依舊缺乏無産階級革命政黨的上司。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資産階級依舊占據着法國社會絕對的統治權,一八四八年的六月起義被鎮壓,而後在1868年和1870年波拿巴政府也曾連續三次對第一國際在巴黎的上司人進行了非被逮捕和審訊。

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的階級狀況仍舊是大資産階級占據了統治地位,相比之下勞工階級依舊弱小而分散。

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的政治危機

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經曆了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和法蘭西第二帝國三個時期,而後又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爆發了巴黎公社運動。

這一時期法國政治形勢多變,各黨派互相傾軋,無産階級意識覺醒,階級沖突的進一步激化再加上普法戰争爆發,社會也是以長期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态中。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1830年至1848的法國屬于七月王朝時期,國家政權不屬于群眾而屬于大資産階級,路易·菲利浦即為大資産階級的代表,七月王朝成立之初政府期望得到歐洲各國的承認,是以發表了和平聲明,但實際上歐洲卻将巴黎視作革命的火炬,這也是因為法國的革命傳統。

實際上,七月革命是1830歐洲民主革命浪潮的一部分,它是歐洲革命的先聲,成功的激發了其他國家的革命運動,而七月王朝時期影響法國社會最大的政治事件,即為1831年和1834年的兩次裡昂勞工起義。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這兩次起義是法國勞工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反抗壓迫而發動的最早的起義,它也表明了勞工階級第一次從資産階級民主運動中分離出來。但同時也必須認識到,裡昂勞工并未形成一個固定一緻的階級。

勞工們隻要求增加工資,他們并沒有認識到國家的階級本質,也缺乏與政府對抗的經驗,這也注定了裡昂勞工隻能被鎮壓。而路易·菲利浦卻于1834年鎮壓群衆運動後公開幹預和操縱内閣,統治階級内部日益分化。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總的來說,七月王朝統治的十八年中,除了1840年後有五六年相對安定的時期外,其餘十幾年都處于起義、騷動和要求改革大運動當中。

1848年至1852年是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而這一階段也是馬克思所研究的法國近代史的重點内容,因為這一時期的階級鬥争展現的最為明顯。

二月革命後七月王朝被推翻,君主制被廢除,随之而來的是由溫和的共和派,激進的共和派和社會主義者所組成的臨時政府。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臨時政府本質上是資産階級共和派政權,各部部長們大多是資産階級的代表,他們害怕革命,畏懼革命所帶來的動落,是以臨時政府所實行的一系列措施,也不過是為了維持整個資産階級對法國補會的控制。

第二共和國經曆了一場在秩序黨、資産階級共和派、小資産階級和總統等多股勢力間進行的政治鬥争,這些派别本質上互相傾軋,但在實際的政治角鬥中有時又不得不聯合起來,以求得他們資産階級本質上的共同利益,例如對無産階級的鎮壓和排擠。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總的來說,巴黎公社從3月至5月曆時72天,它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勞工階級的政權,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無産階級專政的嘗試,它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制,建立了新型國家,公社以國民自衛軍取代了常備軍,且公社的政權階級實質與組織形式也與舊政權有實質的不同。

但從總體上而言,巴黎公社并不是一個完全鞏固的無産階級政權,因為當時并未出現一個革命的勞工政黨來上司革命運動。巴黎公社的出現和它的失敗都值得深入研究,它與無産階級專政學說的發展也有着密切聯系。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總而言之,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政治危機頻率仍然居高不下。群眾起義不斷,甚至出現了勞工創立的新型國家形式,盡管社會處于動蕩之中,但新的政治面貌也為人們帶來了希望。

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

流行于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主要有各類社會主義思想,同時代的文學和藝術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這一時期法國社會流行着空想社會主義,它依舊繼承了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傳統。康西、德朗、貝奎奈等都繼承了聖西門和傅立葉的思想,在當時的資産階級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工業革命的進步和一些惡果都是“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強調了資産階級的壓迫才是惡果的根源,強調了勞工與資本家的對立,但他們依舊也并未認識到無産階級的作用。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法國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也都成為了揭露黑暗,宣揚自由民主的有力武器,雨果、喬治·桑等人都是這一時期文藝界的代表人物。雨果在1848年革命中持激進的共和派立場,他攝寫的《小拿破侖》一書矛頭直指路易·波拿巴和第三帝國,氣勢銳不可當。

然而,臨時政府的政策也隻是為了鞏固資産階級的統治地位,這種情況下經濟水準的增長必然進一步激化社會沖突。與此同時,法國的社會主義思想家和文學藝術家們,也都在構築着他們各自的思想理念以改造社會。

參考文獻

19世紀中後期法國社會的思想風尚:淺談其對經濟和階級形态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