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化能源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

工業發展對能源的消耗量極大,在全國能源消耗總量中占據70%。近年來,伴随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與踐行,加之節約資源基本國策的制定,經濟發展方式得以轉變,緻力于建構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此,企業能源管理與節能降耗已經成為其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标,以期能夠不斷降低資源的消耗量,節省生産成本,對生态環境加以有效地保護,而這也正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方向,能夠有效地緩解社會經濟所面對的能源與環境限制,更好地促進低碳發展,實作“十三五”規劃目标。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強化能源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能源問題重要作用

  (一)能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以物質文明與公德心為重要基礎,為更好地實作高水準物質文明,就必須有社會生産力的幫助,具備現代農業與工業系統,建構生活設施與服務體系,而這些都要有能源作為支援。是以說,能源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關乎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

  伴随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能源資源在全球化配置方面的作用逐漸突顯出來。然而,受不合理國際政治秩序與能源市場規則的影響,使得開發中國家在國際資源利用方面面臨嚴重挑戰。受目前國内資源的制約,中國保障能源供應,尤其是油氣資源供應必須要有國際市場與國内市場的支援。因而可以發現,能源問題與經濟、國家安全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

  二、現階段節能形勢分析

  “十一五”期間,為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環節能源資源之間的限制沖突,制定了機關國内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限制目标。在實踐過程中,有效地分解了節能目标,向各級政府部門與重點能耗企業落實。其中,重點耗能企業開始組織“千家企業節能行動”。而在經營業績考核中,還将節能目标的實作情況納入其中。在此期間,我國也随之出台相關性的節能政策與檔案,強調管理控制節能的力度。在各級政府與企業努力之下,預定目标得以完成,為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十二五”期間,國内的工業化與城鎮化程序明顯加快,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能源的需求量呈現出剛性增長的趨勢,很容易受到資源保障能力以及環境容量的制約,加之氣候變化的應對,導緻資源環境的限制不斷增強。在“十二五”規劃中,同樣提出了節能限制性目标,并且積極貫徹落實能源消費強度與消費總量的雙控制措施。黨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要實作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目标,促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以及循環發展,緻力于建構“美麗中國”。為更好地實作以上目标,國内重點耗能企業也逐漸成為節能主體。在整個過程中,國家對于重點耗能企業的管理與控制力度不�嗉喲螅�并組織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線上監測,以實作萬家企業的節能目标。由此可見,我國在節能工作方面的管理與控制力度顯著加大。而現代企業也必須要不斷強化能源管理,适當地調整能源結構,貫徹落實節能改造工作,才能夠達到持續降低能源消耗量的目的,并達到節能目的。是以說,企業正面臨降耗的嚴峻挑戰,必須不斷加強能源管理的力度,才能夠在短時間内見效,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強化能源管理以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路徑

  在實踐過程中,現代企業為實作全面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強調能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積極采用強化能源管理的措施,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為此,以下将展開相應的論述,以供參考。

  (一)完善能源管理機制

  在企業貫徹落實能源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能源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法則與參考依據。為此,現代企業必須要積極建構包含節能法律法規要求、能源利用、計量、統計、監察以及裝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能源管理機制,并且在實踐方面,需始終遵循管理制度要求,積極進行能源管理工作。隻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強化能源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規範性。

  (二)落實節能責任目标管理

  現代企業應以上司為核心并擔任組長,積極組建節能減排上司小組,進而對企業節能工作的開展實施系統化研究與決策。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發展規劃與生産組織都應當将能源的優化利用作為重要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要科學合理地制定不同層面節能目标,并且在機關上司績效考核中,将節能目标的完成狀況納入其中,實行“一票否決”的制度。這樣一來,企業的節能減排積極性才能夠不斷提高。

  (三)完善能源媒體計量

  在現代企業開展能源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能源計量也是關鍵的基礎工作内容。隻有確定能源計量的器具配置完整,且能源統計準确,才能夠更深入地分析能源的利用效果,挖掘更深層的節能潛力。其中,應将《用能機關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和标準,對企業的能源計量加以改進和完善,進而為企業的生産與經營提供可靠性強且準确性高的能源計量資料資訊,并且為細化管理、能源的利用分析與考核等奠定堅實基礎。

  (四)嚴格管理耗能裝置

  在企業節能發展的過程中,耗能裝置占據主體地位。為了進一步增強節能工作的效果,必須要保證裝置的節能性,并且能夠長期穩定地運作。為此,企業在選擇耗能裝置的過程中,應綜合衡量其能耗的名額與長時間穩定運作能力。與此同時,要将國家和行業所推薦的高效節能裝置作為首選,并且及時更換高耗能裝置,盡可能使用節能型裝置。在此基礎上,應強調裝置維護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盡量規避裝置的故障發生,貫徹落實裝置運作效率的監測工作,使得裝置長期穩定運作水準得以提高。   (五)開展能源統計分析管理工作

  在企業能源管理工作中,能源統計分析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其中,在能源統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對能源實際消耗的情況加以掌握,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在技術與管理方面采取必要的改進政策,進而明确能耗的定額。而現代企業需要積極建構能源統計分析分級管理的模式,并且針對各級的能源資料開展統計分析工作,進而對各個生産系統的問題予以及時地發現,對存在的能耗影響因素進行有效地查找,借助改進措施的制定與應用,進一步推進改進工作的開展。

  (六)能耗定額與獎懲管理

  在能源供應計劃編制的過程中,需要強調能耗定額管理的作用。必須要保證能源消耗定額制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且與生産計劃互相結合,采取必要的修訂措施。其中,能耗定額的考核内容主要就是影響生産與成本程度相對較大的能源媒體。除此之外,要有效地建構能耗定額考核以及獎罰機制,確定獎罰分明,隻有這樣,才能夠對企業内部員工加以鼓勵與調動,使其在節能方面的積極性得以被調動。

  (七)落實能源成本管理

  節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減少能源成本的支出,是以,在落實能源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必須要将能源成本作為核心,以此為基礎實作能源成本管理的目标。對于日常能源管理工作而言,需結合成本最低化的基本要求,對能源利用的流程進行有效地研究,進而制定出工藝、操作、能源媒體使用以及配料等方面的優化方案。在此基礎上,強調能源成本考核的作用,将能源成本考核重要性突顯出來,為各機關的能源成本降低目标的實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八)落實能源品質管理

  在現代企業生産與裝置穩定運作過程中,能源品質與經濟效益間的聯系十分緊密。站在節能角度分析,隻有能源的品質高且穩定,有效促進企業的穩定生産與節能目标實作。現代企業需要強調對進廠能源品質的檢查作用,特别是檢驗與分析,使得能源品質更加穩定。除此之外,還應當強調企業二次能源品質控制與檢驗的重要性,確定能源媒體運作的參數是穩定的,進而為裝置運作的穩定性以及自動化調節提供必要的保障。

  (九)落實能源監察管理

  在企業能源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注重能源監察管理的重要作用。其中,企業能源檢查可以嚴格監督并檢查能源洩漏或者是滴漏等現象,而且能夠評價并監督用能的工藝以及裝置運作的方式,對用能企業加以必要的指導,確定用能方式選擇的最優化。與此同時,還要對能源監察管理模式加以轉變,不應僅依賴經濟處罰,而是要貫徹落實能源監察通報機制,對用能的不合理情況加以遏制與糾正。

  (十)優化利用能源

  能源優化利用始終是企業能源管理工作的重點與發展方向。為此,應積極踐行能級比對、梯級利用以及溫度對口等基本原則,以保證能源利用的優化性。其中,能源需要按質加以利用,且作為能源從業人員,需要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展開深入研究與探索,以期能夠探索最優化的生産工藝與生産模式,確定能源使用率的全面提升。

  (十一)發揮能源管理中心作用

  近年來,伴随能源實際利用效果的增強,始終沿用既有能源管理模式無法與精細化管理需求相适應。在這種情況下,應積極建立能源中心,確定對能源進行實時平衡預測,保證系統運作的優化性,對故障加以診斷和分析,同時有效地采集并處理資料資訊。這樣一來,在能源管理中心的作用下,即可實作能源系統集中化管理,且配置設定得以優化,促進分散控制目标的實作。特别是大型企業而言,能源中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必須要将能源管理中心集約化的管理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夠全面優化利用能源媒體。

  (十二)建構能源管理機制

  衆所周知,節能工作的系統性與綜合性特征十分明顯。而能源管理機制則始終根據系統管理的基本原理,借助完善的标準與規範要求,針對能源進行合理地設計、利用與回收,并實作規範性管理的控制目标,使得能源機制的有效性充分彰顯出來,更好地落實節能目标。現階段,我國已經出台了《能源管理體系要求》标準,是以,現代企業也應當合理地組織并建構能源管理機制。隻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能源全過程标準化的閉環管理目标。

  結束語

  綜上所述,能源管理能夠使現代企業利用能源的效果不斷提升,還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量,節省生産成本,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積極調整組織的結果,對節能技術加以改造,才能夠使能源管理的品質不斷強化。企業的能源管理具有系統化特征,其中所涵蓋的企業管理内容諸多,是以隻有将能源管理作為主導,并且和其他專業管理互相配合,才能夠進一步增強節能的效果,提高經濟效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