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廈大“嘉庚”号科考船 西太平洋科考滿載而歸

作者:閩南網

廈門新聞 - Minnan.com

廈大“嘉庚”号科考船 西太平洋科考滿載而歸

采用唯一一套超潔淨微量元素專用水回收系統采集深海海水

廈大“嘉庚”号科考船 西太平洋科考滿載而歸

拖網捕撈的底栖生物

廈大“嘉庚”号科考船 西太平洋科考滿載而歸

分析潔淨櫃

廈大“嘉庚”号科考船 西太平洋科考滿載而歸

在成功完成西太平洋多項科考任務後,昨日淩晨0點30分.m,世界頂級科考船廈門大學,""

昨日上午,廈門大學科技船舶從業人員将樣品和一些科學檢驗裝置疏散到科學檢驗船,之後,"嘉裕"号将前往馬尾造船廠,進入船塢維修。4月初,他将傳回廈門,與法國星辰科學船"塔拉"聯手向公衆開放。

高深

超潔淨集水系統 國内唯一的

9日11時,"嘉園"号從海棠遠海碼頭出發,在西太平洋執行多項科考任務,期間停靠了一個探測點和7個科考站,總航程超過800海裡。嘉裕助理首席科學家周光波表示,嘉裕号KK1802飛行承擔了多項科學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是海水中微量元素的采樣和分析。通俗地說,微量元素是海水中存在的非常少量的化學元素,每升海水含有少于1毫克。

為了完成這項科學檢查任務,配備唯一一套"超潔淨微量元素專用水回收系統"的"嘉裕"是主力軍。KK1802号航海總科學家蔡義華表示,海水中的測量元素,特别是鐵、銅、鋅,是海洋生物生長所必需的,這一科學任務的意義在于通過采樣擷取第一手資料,進而分析微量元素的生态功能、碳循環和氣候調節。

雖然裝置已經"超潔淨",但在正式出水取樣之前,或者經過無數次的反複清洗:先是用高純酸洗三次,再用鹽酸泡泡,船出海後,裝置出海兩次,分别在海裡進行浸泡清洗。隻是為了盡量減少船舶和大氣對樣品的污漬。

第三次系統出海,也隻是将采集水樣作為開發分析資料的标準,第四次采集各種水層的水樣,隻正式用于分析微量元素。據說蔡一華已經連續兩個晚上過濾了水樣。

艱巨

暈船"找不到北方"也想堅持工作

事實上,在科學船上通宵工作已經不是正常的事情了。

船員們早已習慣,從出發到傳回香港,科考船一路"不停歇":每次到科學檢驗站,各個團隊的科學家和部門從業人員都會立即開始深海作業,無論白天還是黑夜,是否吃飯,直到任務完成, 會停下來,然後"嘉裕"會再次航行到下一個科學站。

你為什麼這麼着急?因為船很貴!嘉裕勘探部工程師蔡建南表示,科考船為每一次航行制定了詳細的科學檢查計劃,無論是油耗、船舶損壞還是人力資源,都非常昂貴。是以,盡管航行第一天的海況惡劣,海浪很大,船體左右擺動到10度,導緻船上的一些科學家暈倒并錯過了北方,他們繼續工作。

而作為"嘉裕"上最繁忙的部門之一,因為要與科研人員合作開展海上勘探作業、管理實驗室,還要負責所有科研裝置的運作和維護,檢測部門成員通宵操作是一頓普通的飯。

新奇

深海拖網捕撈外來動物

雖然科學檢驗的工作很辛苦,但很多時候往往能找到新奇的東西。

例如,12日16時,停靠在THES站的"嘉裕"号開始進行多層生物拖網作業:将具有收集不同水層功能的盤車拖網,通過絞盤,進入大海,拖網在垂直25-1900米的垂直水層,分層捕撈魚圈浮選。

這種操作已經釣到了一種腳狀的水,又稱紅蟲,這種腳類一般要在顯微鏡下觀察,但這種樣本至少10毫米,第一觸手非常罕見。

廈大“嘉庚”号科考船 西太平洋科考滿載而歸

拖網蛞蝓

廈大“嘉庚”号科考船 西太平洋科考滿載而歸

最先進的駕駛室

廈門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分層采樣,分析了海洋中晝夜不停的動物園的垂直分布。他們将過濾掉動物園的飛機,帶回廈門大學的實驗室,并"燃燒"它們以獲得二氧化碳,這将分析海洋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以及它如何從大氣中進入海洋并被運輸下來,最終被固定在海底,即"碳沉降通道"。

例如,14日清晨進行的底拖網深海作業,在400至500米深處的深海海底放網架,也捕獲了20多種底栖生物,據說這些研究将用于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和保護, 這是發現新的海洋生物材料的重要調查手段,可以為海洋工程提供重要的環評資料。

轉移

深夜光海釣鱿魚現在釣魚吃

并非所有部門和工作組在每次科學測試船停靠在空間站時都退出團隊。是以,少數暫時閑置的人,發明了很多娛樂活動,作為海洋科技生活的手段。

就像深夜海釣一樣,由于科技船通宵作業整夜照射,自然也吸引了成群的鱿魚來"圍觀",船員們從甲闆上蕩下誘餌,胖鱿魚馬上鈎起來,煮熟吃,也頗有味道。

與船童體驗者、廈門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系四年級學生胡俊軒對目前捕撈海鮮的看法,在她看來,這應該算是科考工作中最有趣的事情,"雖然8天出海我暈船嘔吐了7次,但還是吃了很多新鮮煮熟的海鮮, 有一次我們還抓住了一把80厘米長的鬼刀。"

在檢查過程中,胡俊軒與底栖群的科學家一起工作,工作,閑暇時間,有時聚在一起唱歌,打牌,喝咖啡等。

16日21時,嘉裕号完成全部科考任務,啟航回香港,科學家、船員和學生也響應《人民日報》的号召,在船上"跳舞"手指贊美中國。

計劃

法國"塔拉"向公衆開放

自昨天傳回海棠遠海碼頭以來,嘉裕号将在這裡停留兩三天,之後将運往馬尾造船廠進行維護和保養。

到4月初,在廈門大學成立96周年之際,"嘉裕"将與法國明星科學考試船、"塔拉"科學考試船"攜手并進",在廈門向公衆和中國小生開放,并聯合開展海洋科學展覽、公衆演講廳等系列活動。

年内,嘉裕還将重返絲綢之路,直飛馬來西亞,擁抱廈門大學的另一個校園。

揭開"卡奇"号

安靜幹淨

嘉裕号重達3,611噸,全長77.7米。船上實驗室總面積為407平方米。廈門大學表示,雖然"嘉裕"号看起來很小,但它隻有3000噸的機身才能達到可比5000噸的科考船空間和相應的作業能力。通俗地說,3500噸的嘉裕号是世界頂級的科研船,它不損失任何國家科研院所屬的科研船,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它們。

此前,據廈門大學海洋地球學院副院長、"嘉裕"号科技研究船舶項目負責人王海立介紹,"嘉裕"是"家玉"最牛的地方,也因其安靜幹淨。

去年10月,"嘉裕"号成為國内首艘獲得DNV GL水下輻射噪聲靜音證書的船舶,用大話說,就是它的噪聲控制水準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即使"嘉裕"号的航行始終處于"靜音模式",其噪聲也和我們平時在會議室開會的噪聲水準差不多。

此外,世界上不會有超過五艘像嘉裕号船體那樣幹淨的科研船。據說船體的清潔度會影響樣品采集的純度。例如,要确定太平洋中鐵的含量,在船體是鐵殼的情況下,這是非常困難的,但"嘉裕"可以。

"嘉裕"号不僅非常先進,細節處理也到位,如它是我國首創的科學檢驗船在所有操作空間布局甲闆系統中,即在船舶的甲闆、實驗室、手術室等,牆壁、桌面和地闆上,每60厘米都裝有固定裝置。因為在海上航行時,科學檢驗船不可避免地會不斷搖晃,而這些裝置可以有效地固定實驗物品和各種儀器。

它有"千裡眼"和"風的耳朵"

嘉裕擁有千裡萬裡的眼睛。該船配備了一個重達數噸的升降鳍,上面有許多探測器,相當于"千裡眼"。工作時,升降鳍從船底延伸到海中,不工作時自動從船上縮回。海底是什麼樣子的,通過吊翅可以看得很清楚,"大海撈針"對于它并不難。"嘉裕"也有一隻風的耳朵。在船的底部,有一個名為多光束的系統,相當于一個"風耳朵"。在其工作中,它主要依靠安裝在船底的126個轉導器和探頭來實時掃描水下地形。

它創下了六個"第一"。

世界上第一艘在升降鳍上建立超清潔海水收集系統的研究船。

我國首艘采用國外方案設計,國内改造詳細設計,由具有完全知識産權的高等院校的海洋科學綜合調查船。

中國首艘具有清潔取樣、操作和分析能力的科研船,可支援水文、化學、生物、地地球實體、大氣等相關跨學科學科的實時、同步觀測和實地科試研究,支援資訊資料的遠端傳輸。

中國第一艘全電動靜音推進科學考察艦,可以在世界所有無冰海洋地區航行,兩次加油可以繞地球赤道。

我國第一艘通過沉默A-S訓示器的挪威船級社船的噪聲分類标志的船,當船在水面上航行時,噪音水準隻能與會議室會議産生的噪音水準相當。

中國首個科學檢驗工作空間(包括甲闆和實驗室)符合國際标準的科學技術船舶工作甲闆系統,科學檢查裝置可自由安裝在甲闆和實驗室地闆上。

數字說"嘉裕"号碼

船長:77.7米

船寬 : 16.24米

設計水位:5.2米

速度:最大速度大于14節,航程大于10,000海裡

車載實驗室:主要有實驗室、潔淨實驗室、濕實驗室等實驗室,總面積407平方米

導航能力:加加油,可航行10000海裡,加一油可繞中國海岸線一圈,加兩油幾乎可以繞赤道轉

海域探測:海底探測、水下探測、海氣調查,探測範圍包括整個地球無冰海洋區域

容量:最多可容納54人

(新聞頻道記者梁靜/文晨喬思/圖檔記者王素偉 部分圖檔由新浪廈門劇組成員林東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