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問題解決方案的四個基本要素

作者:研發咨詢顧問樊輝
問題解決方案的四個基本要素

《業務增長戰略:BLM戰略規劃7步法》已于2022年10月出版。

《研發再造:IPD變革管理六步法》将于2023年8月出版。

《問題快解:結構化假設思考六步法》正在撰寫中。

此文源自《問題快解:結構化假設思考六步法》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設計出一個可實施的解決方案。那麼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應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有人認為解決方案就是各種具體的行動、措施,包括要完成的任務、各任務的輸出成果、責任人和時間節點等。雖然解決方案必須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才有意義,但如果缺少解決問題的基本方針或總體政策的指引,具體實施時就容易陷入各種行動細節的争論而無法執行,是以,單純的行動、措施隻能被稱為行動計劃。

與之相反,如果隻有正确的目标、方針或政策的指引,而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也不能被認為是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這些抽象的概念可能在任何解決問題的場景下都是正确的,因為無法喚起任何具體的改進行動,也就不能帶來任何的改善成果。例如針對前文W公司銷售收入下滑的問題,如果隻提出“利用現有産品開拓新的市場來提升銷售收入”,具體執行者依然一頭霧水,茫然而不知所措。

一個問題解決方案首先要明确問題所有者的期望和目标是什麼,以登山初學者為例,登山者必須先決定要登上哪座山,如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還是中嶽嵩山。如果确定了目标山峰是泰山,接下來就是要明确為了登上泰山“必須或真正要解決的議題”,例如如何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登山路線?如何快速增強自己的體質?這些都是從不同的方向和次元揭示出為解決“登上泰山”這個大問題所必須要解決的關鍵議題。

接下來就是思考解決這些關鍵議題的“答案”,但是我們不能一上來就思考“什麼時候出發?”、“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到達登山口?”、“每天堅持跑步還是到健身房強化訓練?”這些具體問題,而是要先确定成功登上泰山所應遵從的基本方針或總體政策。例如“是獨自登山還是結伴而行?”、“計劃登山的費用總預算如何?”、“任何情況下出現意外應怎麼處理?”,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為接下來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提供總體指導和判斷标準,解決方案的執行者也可以依此指導或标準處理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

有了基本方針或總體政策,我們就可以在它的指引下開始思考回答關鍵議題的具體行動計劃是什麼了。假如登山初學者制訂了“結伴登山、安全為要、量力而行”的方針、政策,那麼具體行動可能包括找一個登山經驗豐富的同伴、選擇出發日期及前往登山口的交通工具、仔細評估登山路線上的每一個安全隐患、中途身體吃不消時的折返計劃、每天下班及周末的鍛煉計劃等。解決方案的設計盡管可以做得很周詳,但墨菲總是無處不在,如果登山當天因各種意外無法當日下山,登山者就可以在“安全為要”的方針指導下選擇在山上住一宿。

總結起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包括了期望目标、關鍵議題、基本方針及行動舉措這四個基本要素:

  • 期望目标:問題所有者的期望和目标。
  • 關鍵議題:問題解決的方向或真正要解決的議題。
  • 基本方針: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或總體政策。
  • 行動舉措:支援或實作基本方針的理由和行動計劃。

再以足球比賽為例,某球隊想在下個月的比賽中拿到本場比賽的積分甚至戰勝強敵,這是球隊的期望目标。如何才能盡量減少對方最強中場10号球員的控球機會?如何彌補我方連續比賽後體能下降的弱勢?是球隊必須要解決的兩個關鍵議題。為了解決這兩個關鍵議題,并達成拿到積分的目标,球隊制訂了“以守為主,保平争勝”的基本方針和總體政策。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球隊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每天增加盯防對方10号球員的針對性訓練、模拟對方慣用的進攻打法設計以防守為主的陣型、以及球隊的體能訓練計劃、訓練強度和時間安排等。

問題解決方案的建構過程,就是一個從理清問題所有者的目标到确定解決問題的方向(關鍵議題),再到提出基本方針(總體政策)最後細化成具體行動計劃的過程,是一個定目标->明方向->提方針->化行動的逐漸細化的過程。

“方向”與“方針”是兩個容易被混淆的概念,我們常說的“路線方針政策”中的路線就是方向,“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群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些都是根本的方向性問題。解決問題光是方向正确還不夠,還要有基本方針作指引,方針是具體執行時要遵從的基本原則或總體政策。比如“建設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方向,“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則是第五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基本方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打赢脫貧攻堅戰的總體政策。

基本方針及總體政策可用于指導具體行動、措施的制訂,在足球比賽中,如果将“以守為主”的總體政策改為“以攻代守”,則應采取有利于中場控球、全場緊逼、前鋒穿插進攻的具體行動。基本方針也是方案執行過程中面對意外情況考慮該采取何種行動時的判斷标準,例如在“以守為主”的政策指導下,即使中場出現了奪球的有利時機,後衛也知道不應輕易前移,堅持做好防守,争取即使對方控球後也無法突破己方防線。

了解了解決方案的四個基本要素及其互相關系,也就了解了解決方案的内部結構,某個問題解決方案的設計,其實就是運用前文所說的結構化思維對解決方案的四個要素及其互相關系的設計。而且這裡所說的“解決方案”不僅僅隻針對本書重點闡述的症狀解,也包括根本解和願景解。以願景解的典型代表“戰略”為例,“戰略”本質上也是一個為了彌補機會差距,追求願景的整體解決方案,戰略制訂也應包括對上述四個基本要素的設計。《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制訂的一份戰略解決方案,通過分析(具體分析内容可參考筆者的另一部著作《業務增長戰略:BLM戰略規劃7步法》),我們可以了解該解決方案四個要素的具體内容分别是:

  • 期望目标:興複漢室,成就霸業。
  • 關鍵議題:缺人(賢人和能人)、缺地盤、缺物質保障。
  • 基本方針:聯吳抗曹。
  • 行動舉措:先占荊州,後取益州,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

由此可見,我們常說的“聯吳抗曹”戰略其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隻是戰略(即解決方案)的四個要素中的基本方針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