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半個月工資去看周傑倫演唱會,值嗎?

作者:澎湃新聞

近期,演唱會、音樂節的火爆市場又回來了。有些年輕人為了能買到内場最佳位置,不惜花掉大幾千塊錢,去買一張演唱會内場門票。如果藝人并未在自己所在城市開唱,加上路費住宿的開銷,花掉半月的工資去看演唱會、去追星,值嗎?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許多曾崇尚“月光”的年輕人,為了老有所依、抵禦風險,開始“報複性存錢”。他們不買新衣服、不外出吃飯、護膚品用小樣……在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有62萬網友分享着自己的存錢心得。然而隻儲蓄吃利息,真的可以實作“财富保值”?如果既想要積蓄也想享受生活,是否有更具智慧的理财方式?澎湃問吧邀請财經、人文類圖書編輯曠書文一起聊聊科學的理财方式。

花半個月工資去看周傑倫演唱會,值嗎?

點選圖檔即可提問

如何對待消費欲

@SELINAA:最近特别想看周傑倫演唱會,但是買票加路費占了我二分之一的月工資,覺得肉疼。為了演唱會這種短期消費花錢值得嗎?

曠書文:我覺得首先你不要從一個月的工資角度去衡量,把時間段拉大點,從半年、一年的工資角度去考慮。如果這樣考慮,你覺得可以接受,那不妨去買票。

另外,經濟學上有機會成本的概念,即你購買某件商品的價值是放棄另一件商品的價值。你覺得可以為了周傑倫的演唱會而縮衣節食嗎?如果可以,那不妨去買票。

《最優解人生》書中的觀點和機會成本類似。書中很強調回憶紅利,你覺得看一場周傑倫演唱會,給你帶來的回憶價值将會超過同樣的錢換來的其他體驗的回憶嗎?如果能超過,那就不妨下單吧。這本書中還講了作者剛畢業時,同屋室友裸辭做背包客遊歐洲的故事,作者當時表示很不了解,但多年後,他卻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做同樣的事兒。

@面壁者8号:去吧,大學的時候沒錢。沒去Beyond三子在廣州的演唱會,我後悔了。現在,如果他們開演唱會我不會因為經濟因素不去的,别說是半個月工資,甚至一個月工資都可以。

@新聞純一點吧:不值!如果從欣賞藝術的角度考慮,周傑倫的演唱會不值那個錢。有很多技術含量更高,藝術造詣更深的演唱會,哪怕是一場平劇都比那個值得多。

@五岩山腳下:不值,不如吃頓好的

@靓果:貼錢給我也不會去。

@記者123:當你去衡量值不值的時候,就已經不值了。熱愛是無法拿值不值來衡量的。

@佛熱:如果半個月工資就能看上自己夢寐以求的現場演唱會,那太值了。如果這是你少有的特别想實作的事情,那就更不要猶豫了。

花半個月工資去看周傑倫演唱會,值嗎?

@默博博:瘋狂存錢的人都是出于什麼心理?在當今社會,享樂主義是需要被譴責的嗎?

曠書文:瘋狂存錢自然是為了應對不期之風險。年輕時,就瘋狂存錢,可能不太是上算。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年輕時滿懷激情,體驗快樂的能力是其他年齡段都望之莫及的,花一塊,能當十塊,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二是要跳脫目前的格局,看到一生的财富曲線。這樣就會知道,随着年齡漸長,财富也會漸長,把未來财富勻到現在用,也不妨。

今天社會的生活形态、價值觀是多元的,在能力範圍内的享樂主義,我覺得是他人的自由,是應當被包容的。

@愛麗兒本兒:如何合理規劃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我每個月總是忍不住買新東西,以前給自己買,現在給貓咪買……

曠書文:我控制購買欲的方式:

清心并寡欲,文藝兼學究,多去圖書館,多讀大部頭。

貓咪沒有購物欲,控制好自己。也不要慚愧于對貓咪太悭吝,拿一個手團的紙球,它一天都玩不夠。

“報複性存錢”可取嗎

@憷濋儊檚:為什麼要說“報複性存錢”?存錢本身就是理财行為的一部分,想要實作個人财富的增長,存錢是其中的一條道路。“消費主義”究竟是什麼時候興起的?為什麼會有“消費主義”?

曠書文:因為窮,或者有錢人太有錢,是以要“報複性存錢”。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大部分人生來就好表現自己,以吸引他人,而消費讓人更富于表現力。

@白色蓋毯:怎麼看FIRE族?幾乎不消費、沒物欲換來不工作值得嗎?

曠書文:我覺得不值得。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有這樣的想法:“你的薪水将隻增不減,你的賺錢能力将隻增不減。是以,你現在不應該存錢,你要借錢。你現在的生活應該跟 10 或 15 年後的生活差不多。”這種想法有點另類,但也比較犀利。總體意思是要你把一生的财富當作一個整體,而并不是隻顧及眼前,患得患失。

另外,回憶紅利是人生的最大一筆紅利,我們終将隻剩回憶。很難想象不消費,無物欲能帶來多少寶貴體驗、美好回憶。

工作會讓人更充實,生活更有信心,甚至有些工作會給人帶來難忘的回憶,為什麼不工作呢?

@一條豬kk:看到有人存夠了300萬準備退休,這麼多錢真的夠了嗎?

曠書文:沒有什麼能打敗時間。存款的利率打不敗CPI,你的個人利率也一樣。增加自己的變現能力。

花半個月工資去看周傑倫演唱會,值嗎?

@吃面包會上火哭哭:網絡上的理财産品紛繁複雜,作為理财小白應該如何看待?應該把每月工資的多少比例拿出來理财比較合理?

曠書文:我覺得市面上大多數的理财産品根據其波動性以及收益率,都是有分級制度的。作為理财小白,并不建議一上來就挑選一個收益較高的理财産品。畢竟老話說得好,風險和機遇一定是并存的。是以建議從一些R1的低風險理财産品着手,循序漸進地擴充自己的理财知識,再慢慢轉入中高風險理财産品。

另外,針對每月工資要拿出多少比例做理财,這個說實話因人而異。目前國際上最為認可的“平衡财務公式-50-30-20”,50%是生活必需支出(房租、食物、日用品、水電費等),30%用于個人需求(旅行、娛樂、聚餐等),剩下的20%用于儲蓄和還債。

當然,由于物價持續上漲或許80%的消費并不能滿足我們正常所需,是以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比例的調整。但有一點,就是不管儲蓄的比例有多低也要堅持下去,你會發現随着年齡的成長和對理财的進一步認知,有效的持續存款習慣,會讓你很容易在享受現在與保障美好未來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花半個月工資去看周傑倫演唱會,值嗎?

《最優解人生》,[美]比爾·帕金斯 著,文彙出版社 | 2023年2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