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

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著名移動通信專家斯圖伯爾(Stüber)教授的一部力作。

★本書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著名移動通信專家斯圖伯爾(Gordon L.Stüber)教授的一部力作,數十年來,本書一直是作者在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的移動通信系統的教材,是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結晶。

★本書将使讀者對移動通信系統有一個深刻的、全新的了解。與同類教材相比,本書不僅強調數學模組化和分析,而且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

【出版資訊】

書名: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

作者:(美)斯圖伯爾(Gordon L.Stüber)

譯者:裴昌幸

書号:978-7-111-45732-9

叢書名:國外高校經典教材譯叢

印刷日期:2014年8月

【内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無線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電波傳播模型、共道幹擾、調制信号及其功率譜、平坦衰落信道下的數字信号傳輸、天線分集、均衡和幹擾抵消、差錯控制編碼、擴頻技術、TDMA和CDMA的蜂窩結構鍊路品質測量和切換初始化信道配置設定技術。本書最後附有機率論和随機過程的重要内容。

本書不僅可作為通信與資訊系統、資訊與信号處理等相關專業的研究所學生教材,而且可作為通信工程、電子資訊工程、資訊安全等專業的高年級大學大學生教材。另外,本書對于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和廣大教師也不失為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緻謝

第1章 網絡編碼入門

1.1 蝶形網絡

1.2 圖和網絡

1.2.1 組合包網絡

1.2.2 網絡資訊流

1.3 單源多點傳播問題

1.3.1 多點傳播容量

1.3.2 線性網絡編碼

1.3.3 實作多點傳播容量的線性網絡編碼

1.4 多點傳播網絡中的碼字構造

1.4.1 線性資訊流算法

1.4.2 随機構造

1.5 編碼和路由

1.6 非相幹網絡編碼

1.6.1 攜帶資料包報頭的傳輸

1.6.2 子空間傳輸

1.7 關于字母表和非線性

1.8 結論

1.9 緻謝

1.10.1 有限域

1.10.2 多項式的零點和非零點

1.10.3 det (Gt)的次數

參考文獻24

第2章 無線系統中的網絡編碼

2.1 引言

2.2 網絡編碼背景:業内視點

2.3 網絡編碼在無線網絡中的應用

2.3.1 COPE:提高吞吐量的網絡編碼

2.3.1.1 COPE 協定

2.3.1.2 性能結果

2.3.2 MORE:提高可靠性的網絡編碼

2.3.2.1 示例1:盲區

2.3.2.2 示例2:多點傳播

2.3.2.3 MORE 協定

2.3.2.4 實證結果

2.3.3 模拟網絡編碼:利用無線幹擾

2.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利用網絡編碼實作P2P網絡的内容分發和多媒體流

3.1 運用網絡編碼的内容分發

3.1.1 怎樣在P2P 内容分發中使用網絡編碼?

3.1.2 為什麼網絡編碼有助于P2P 内容分發?

3.1.3 利用網絡編碼的P2P 内容分發的理論結果

3.1.4 網絡編碼實作P2P 内容分發的實際應用

3.2 運用網絡編碼的P2P 多媒體流

3.2.1 網絡編碼怎樣應用于P2P 多媒體流

3.2.1.1 随機網狀結構中的随機push

3.2.1.2 下遊對等體的及時回報

3.2.1.3 同步播放和初始緩沖延遲

3.2.2 為什麼網絡編碼對多媒體流有幫助?

3.2.3 基于網絡編碼的P2P 多媒體流的理論結果

3.2.4 基于網絡編碼的P2P 多媒體流中的實際問題

3.3 總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真實世界中的網絡編碼

4.1 引言:并非火箭科學

4.2 行動電話上的網絡編碼

4.3 系統組成與設計選擇

4.4 實際問題

4.5 二進制确定性方法

4.6 随機線性網絡編碼

4.7 通過優化提升随機線性網絡編碼

4.8 通過設計提升随機線性網絡編碼

4.9 采用了網絡編碼的行動電話應用

4.10 隐患和參數

參考文獻

第5章 網絡編碼和使用者協同在LTE 網絡流和下載下傳服務上的應用

5.1 引言

5.2 eMBMS中的Raptor 碼

5.3 包丢失圖樣

5.4 基于使用者協同的丢失恢複

5.5 網絡編碼應用于使用者協同

5.6 仿真結果

5.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CONCERTO:現實世界MANET 系統中的一些基于網絡編碼的經驗

6.1 引言

6.1.1 無線MANET 面臨的挑戰

6.1.2 CONCERTO 解決方案

6.2 CONCERTO 綜述

6.3 網絡編碼

6.3.1 前期工作

6.3.2 CONCERTO 網絡編碼

6.4 子圖構造

6.4.1 算法

6.4.2 實作

6.5 網絡編碼傳輸協定

6.5.1 MANET 中的可靠傳輸

6.5.2 轉發協定架構

6.5.3 網絡編碼傳輸協定的主/從架構

6.5.4 半可靠從轉發引擎算法

6.5.5 全可靠從轉發引擎算法

6.6 網絡編碼的效益

6.6.1 廣播、多點傳播和單點傳播的統一機制

6.6.2 對于路由環路的魯棒性

6.6.3 對于鍊路或節點故障的魯棒性

6.6.4 提供低延遲鍊路層編碼

6.6.5 極端機會路由

6.6.5.1 長跳

6.6.5.2 大量的有損鍊路

6.7 現場實驗的基礎設施

6.7.1 硬體

6.7.2 基準系統

6.7.3 通信方案

6.7.4 評估方法

6.8 實驗結果及分析

6.8.1 實驗場景

6.8.2 實驗結果

6.8.2.1 地面戰術場景

6.8.2.2 空中戰術場景的結果

6.8.2.3 戰術場景下的檔案傳輸結果

6.9 總結和展望

6.9.1 總結

6.9.2 展望

6.10 緻謝

參考文獻

第7章 安全網絡編碼:保密與可靠通信中的界和算法

7.1 引言

7.2 模型

7.2.1 威脅模型

7.2.2 網絡和碼字模型

7.3 竊聽安全

7.3.1 相幹情況

7.3.2 非相幹情況

7.4 幹擾安全

7.4.1 相幹情況

7.4.2 非相幹情況

7.4.3 加密場景

7.5 存在竊聽和幹擾對手時的保密傳輸

7.5.1 相幹情況

7.5.2 非相幹情況

7.6 其他方案

7.7 總結

7.8 緻謝

參考文獻

第8章 網絡編碼和資料壓縮

8.1 引言

8.2 模型和符号

8.3 一般聯合信源網絡編碼的速率區域特性

8.4 無損多點傳播的容量結果

8.4.1 無邊資訊場景

8.4.2 彙聚節點具有邊資訊的場景

8.5 實用的方法

8.6 附錄

參考文獻

第9章 網絡編碼的标度律

9.1 引言及基本設定

9.2 有損鍊路下的無線廣播

9.2.1 延遲标度增益

9.2.2 擴充

9.2.2.1 拓撲擴充

9.2.2.2 動态到達

9.2.2.3 流入流量的延遲靈敏度

9.2.3 吞吐量-延遲權衡

9.3 大規模移動Ad Hoc網絡中的編碼

9.3.1 示例:在i.i.d 移動模型下的吞吐量-延遲權衡

9.3.2 對多點傳播通信流的擴充

9.3.3 對現有成果的總結

9.3.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 網絡編碼在容斷網絡中的應用

10.1 引言

10.2 容斷網絡與随機線性編碼的背景介紹

10.2.1 網絡模型

10.2.2 DTN 路由方案回顧

10.2.2.1 DTN 廣播路由方案

10.2.2.2 DTN 單點傳播路由方案

10.2.3 随機線性編碼

10.3 設計空間

10.4 廣播通信中的編碼效益

10.4.1 編碼有利于提高能效

10.4.2 實際的RLC 廣播方案

10.5 單點傳播應用中的編碼效益

10.5.1 網絡編碼減少分組投遞延遲

10.5.1.1 最小分組投遞延遲

10.5.1.2 實作最小分組投遞延遲的機率

10.5.1.3 其他名額

10.5.2 網絡編碼對延遲-傳輸次數的權衡關系的改善

10.5.3 關于RLC 效益的讨論

10.5.3.1 不同帶寬和緩存限制的影響

10.5.3.2 分代管理的影響

10.5.3.3 控制信令的影響

10.5.4 對網絡編碼方案的模組化研究

10.5.5 其他關于在單點傳播應用中使用RLC 方案的研究工作

10.5.5.1 優先編碼協定

10.5.5.2 兩跳方案中的最優控制

10.5.5.3 在DTN 中基于網絡編碼進行安全通信

10.6 開放性問題

10.6.1 短消息應用的RLC 效益

10.6.2 多點傳播通信中的RLC 方案

10.7 總結與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