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想有一個友善的環境中,可以實驗PXE網絡啟動安裝Linux作業系統。曾經想過折騰下用一個交換機HUB去作一個專門的PXE網絡安裝環境,因為PXE需要DHCP服務,這樣必須與其他網絡有個好的隔離。
近來才了解到,VirtualBox可以通過“NAT模式”的虛拟機環境,與主控端形成一個可用的PXE網絡,試驗起來更友善。
簡單來說,建立VirtualBox虛拟機并配置“NAT模式”網絡和網絡啟動優先項下,在主控端使用者主目錄~/.config/VirtualBox/TFTP下放置pxelinux.0網絡啟動程式,且提供與虛拟機名稱符号連結ln -s ./pxelinux.0 xvirtualmachinename ,最後在主控端提供NFS或HTTP服務,提供OS安裝鏡像資源位置具體見pxelinux.0相關配置檔案pxelinux.cfg/default,搭建起來一個pxe網絡安裝環境,進而将來拷貝部署到其他位置!
具體代碼見:https://github.com/smithAchang/TFTP-PXE-Boot-Server/blob/master/pxelinux.cfg/default
>>> 此TFTP資源fork自https://github.com/paulmaunders/TFTP-PXE-Boot-Server ,緻謝:)
# 附注
+ CentOS的系統安裝完成後,在/root目錄下存在anaconda-ks.cfg檔案,可以直接用作kickstarts的配置檔案。這樣就将ks配置檔案的工作量減小到比較低的程度
+ Ubuntu 貌似 casper安裝現在僅支援NFS鏡像位置
+ 從實驗情況來看,vmlinuz和initrd.img的linux核心資源必須與鏡像是比對的,以避免遇到錯誤。這些資源可以直接從iso鏡像中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