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篇呢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寫,先送上提綱。
一、期刊對圖檔的要求 1.找期刊投稿指南。一般來說,SCI雜志對圖檔的基本要求是差不多的,具體的要求需要去期刊官網找。以下以Advanced Materials(AM)為例。首先先進入AM首頁找到guide for authors,再按照要求處理論文照片:
Advanced Materialsonlinelibrary.wiley.com
一般圖檔大小分為單欄(8cm左右)、2/3欄(10-15cm)以及全欄(17cm左右)。高度一般沒有特别要求,不要超過A4紙的高度就好。如圖所示:
單欄
1.5欄
全欄
圖檔分辨率:盡量保證最後輸出的在600ppi以上。(ps:儲存原圖的時候盡量儲存最高分辨率,不然圖像最後分辨率不顧,由小變大容易失真)
圖檔色彩:一般是CMYK模式,不過現在普遍雜志不作要求,提供RGB模式就行。
圖檔格式主要分為位圖(數位圖、電鏡圖;主要儲存格式是jpg
tiff)和矢量圖(圖表類由線條構成的圖;主要儲存格式是WMF/
EPS)
。二者主要的差别是矢量圖它無限放大都不會出現圖像失真的效果。
位圖
矢量圖
一般是
Arial最常用,其次是Times New Roman。特殊情況下還有 Courier New(等寬字型)、symbol(字元專用)。
3.圖檔基本處理技巧 常用軟體:具體每個軟體怎麼使用,以後專門用一篇單獨的文章來寫。本次均以PS為例。
圖檔大小調整:盡量保證原有像素不變,調整文檔下的像素大小。(也就是下圖中的高度不變,改變文檔下面的分辨率,使寬度符合目标要求)
一般用于不同參數之間的比較。先在PS導入原始圖檔>圖像>圖像大小>設定一緻的參數
點選檔案>建立>設定畫紙大小(最開始可以設定大一點,縮小容易,但是如果小了放大就容易失真)
随後導入處理好的圖>進行對齊操作。
依次選中各圖檔,大緻按順序排列。
選擇需要對齊的圖層進行對齊(頂對齊、底對齊、居中對齊、垂直分布等等)
加上需要的各種注釋。(盡量Arial字型,字号大于8pt以上)
最後輸入圖檔,投稿一般用TIFF格式,但是建議保留一份源格式.psd,以便以後修改。
摳圖:摳圖分為規則摳圖和不規則摳圖。
摳圖用到的工具
規則摳圖選擇不同的取樣框(矩形、橢圓、單行、單列)進行框選。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固定大小。
不規則摳圖可選用套索工具(普通套索、多邊形、磁性)和快速取樣工具,在自己感興趣區域進行框選。也可以多種方式一起用進行加減重疊。
以上從左到右分别代表新選區、添加到選區、從選區減去以及與選區交叉。
歪斜圖檔拉直:選取标尺>沿着需要變形的圖形中軸從上至下>再選擇拉直
這一集就先寫到這裡了,寫出來的都是基本的操作,是以沒有特别詳細,要是有什麼不清楚可以留言解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