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華新聞網丨姚剛:“昆蟲博士”的科研夢

作者:抽屜視訊

作者:陳月丹

金華新聞客戶9月8日新聞記者 陳月丹

在炎炎暑假期間,當許多人享受"空調WIFI西瓜"時,有些人在炎熱的陽光下在溫度高達40攝氏度的草原上,或者在原本茂密的森林裡用蚊子和蝗蟲叮咬來捕捉昆蟲。

他是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園藝技術教授,姚剛是一個眼睛裡隻有蟲子的"昆蟲博士"。

金華新聞網丨姚剛:“昆蟲博士”的科研夢

"蟲迷"姚先生:徒步穿越山水,潛心研究

我見到姚剛的時候,他剛從廣西回來,皮膚黝黑,夏日陽光明媚。

幾乎整個暑假,他都在内蒙古草原長白山、廣西深山的老林裡捕食昆蟲,這收獲了數百種,上千種昆蟲。

捕捉看似簡單的昆蟲實際上是一件苦差事。深山森林、保護區、沙漠、高海拔地區...昆蟲去的地方,不僅環境惡劣,條件也非常困難,在高達40攝氏度的溫度下必須全副武裝的長袖褲,以防止毒蛇。經常在早上進山,晚上才回來,餓着肚子吃幹糧,喝完山泉水後,汗水流到眼睛裡就睜不開。晚上傳回基地,還要設定一盞高溫高壓汞燈,繼續捕蟲,并仔細辨識分類、照片辨認說明,記錄采集時間和地點緯度、海拔等相關植物。

金華新聞網丨姚剛:“昆蟲博士”的科研夢

這樣的收集,一次旅行會持續15到20天,很難不說,風險也無處不在:在海南武夷山,山蚱蜢、刺猬幼蟲使他整個背部發紅、腫脹和疼痛;但當談到收集樣本或新昆蟲時,他說他和赢得大獎一樣高興,"研究之路并不容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雙翅蜜蜂是姚剛研究的主要昆蟲類型。這種授粉昆蟲有多種形态,也具有寄生性,吃蝗蟲卵,雖然授粉效率不如蜜蜂,但在半荒漠化、高海拔環境下,或者蜜蜂不能授粉,它們成為一些植物授粉的主力軍。"世界上有超過5000種昆蟲,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隻發現了260多種昆蟲,發現、研究和使用它們是有意義的。

金華新聞網丨姚剛:“昆蟲博士”的科研夢

然而,這個過程并不容易,除了艱苦的實地考察外,還有無聊的室内實驗。

"采集到的标本首先制作,然後詳細分類,在此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國内外文獻進行新物種鑒定。姚剛說,國外文學不僅是英語,還有俄語、德語、法語等等,他特意購買了這種外語詞典,一字一句,"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文獻的積累對于這類昆蟲的後續和生物多樣性研究非常重要。"

為了更好地學習,姚剛将他的研究改為實驗室。字形書房内有顯微鏡、解剖工具、冰箱、電腦和專用于标本的櫥櫃。為了保持溫度和幹燥,自6月以來,實驗室一直在運作空調和除濕24小時,以至于房間非常幹燥,以至于他需要一直喝水。再加上昆蟲屍體、酒精、樟腦丸等複雜的氣味,其他家庭成員将無法短暫停留。

這種昆蟲标本對人很友好,但環境卻很不友好,他沒有鑽進去就拒絕出來。上課的時候,一天停留就是一天,通常是孩子晚上睡覺後,一直在裡面讀文獻做實驗做标本,一直到深夜。

"你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必須在白天上課,你必須在晚上利用你的時間。在每項研究結束時,他都會将蠕蟲制成标本進行儲存,每個标本都有編号儲存。到現在為止,除了浸泡、幹燥的昆蟲标本,他存了四五千個,"我覺得是時候把自己的标本放在中國農業大學标本館了,可以讓學生使用,也要留下一些資訊供以後的生活使用,當然,鑒定也可能是錯誤的,也希望将來的人改正, 促進這種昆蟲在中國的研究和開發。"

基因組學、分子系統、線粒體基因組學...為了研究昆蟲,姚剛不斷學習和學習。2019年,他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啟動了一個NSFC項目,并參與了科技部的一個項目。迄今為止,已在國内外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撰寫科研專著近十部。

目前,他正在研究蜂雁昆蟲的整個基因測序,并準備對金華地區的昆蟲資源進行調查,希望最終形成科學專著或科學圖譜,"基礎研究很枯燥,時間長,但有人需要專心去做。"

科技"專人":治療昆蟲,幫助農民增加收入

姚剛是蘭溪人,自2010年博士畢業并傳回浙江省工作以來,他一直試圖利用他所學到的知識為基層農民和當地農林業經濟發展服務。

"蝸牛吃掉鐵皮石蛾,減産嚴重,使用殺蝸牛劑和農藥殘留嚴重。有些農民需要緊急幫助。姚明剛剛接手了這個問題。

在查找了大量資料後,他發現農藥可見自動分解光,利用蝸牛在夜間啃食蕨類植物的特點,天黑後,黎明後藥物開始分解,且約2天基本分解完全,無殘留。

該項目本可以傳遞,但他發現了一個新問題:農藥價格昂貴,勞動力成本高昂,企業負擔不起。有沒有一種生态和成本效益的方法?經過進一步的研究,他給出了一個計劃:治療昆蟲——買螢火蟲幼蟲,放進雪貂的基部,一兩天後再看,空蝸牛殼給出了最好的證明。

"昆蟲是驚人的,小螢火蟲可以吃蝸牛,螳螂可以吃蛇,昆蟲治療昆蟲,這也是昆蟲研究在生物防治中的實際應用。姚剛介紹說,他最近在為金華的一個茶園做一個關于茶尺生物防治的研究。

茶尺,一種茶葉毛蟲,以吃茶為生,最嚴重的危害會使茶園顆粒無法收割。"昨天我花了半天時間在茶園裡挂了一張網,看看有沒有當地優勢的寄生蟲物種是茶葉統治者的天敵,然後研究寄生蜂需要什麼樣的植物才能生存,并通過在茶園周圍或茶樹間隙中種植它們來增加它們的種群,以實作昆蟲控制。

他說,生物控制不僅對人類無害,而且對其他昆蟲無害,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并實作生态平衡。

與此類農業項目類似,姚剛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開展薄殼山核桃病防治,幫助建德農民100畝薄殼山核桃獲利;幫助評估金華色雲間九豐基地茶園中小綠葉草上聲光實體軟殺傷裝置的防治效果,幫助蘭溪闆栗種子資源園解決病害鑒定...2019年,在我市"百博進企業"活動中,姚剛幫助浙江鄉鎮雨茶有限公司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申報2項,申報并實施2020年金華市科技局公益項目,引導企業開展綠茶園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 提高抹茶園的管理技術。

"每一項科學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果實,為了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利益,造就科研成果一直是我的夢想。

金華新聞網丨姚剛:“昆蟲博士”的科研夢

功夫不負責人,因為姚剛在科研領域奉獻奉獻,收獲美譽的同時,他也收獲了許多"獎杯":第十五屆金華市青年科技獎、浙江省林業科技标準第二名、科技興林一等獎、第三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不久前,還被推薦參加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獎。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金華新聞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标簽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更正、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