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和定義
1)公共安全視訊監控聯網系統 video surveillance network system for public security
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為目的, 綜合應用視音頻監控、 通信、 計算機網絡、 系統內建等技術, 建構的具有資訊采集、 傳輸、 交換、 控制、 顯示、 存儲、 處理等功能的能夠實作不同裝置及系統間互聯、 互通、 互控的綜合網絡系統。
2)聯網系統資訊 data of network system
聯網系統内傳輸、 交換、 控制的資訊, 主要包括報警資訊(模拟開關量報警和資料協定型報警) 、 視訊資訊(模拟視訊信号和數字視訊信号) 、 音頻資訊(模拟音頻信号和數字音頻信号) 、 裝置控制資訊(序列槽資料和IP 網絡資料) 、 裝置管理資訊(序列槽資料和IP 網絡資料) 等。
注: 這邊講述了國标縮支援的資訊,總共五大類!
3)前端裝置 front-end device
聯網系統中安裝于監控現場的資訊采集、 編碼/處理、 存儲、 傳輸、 安全控制等裝置。
4)監控點 surveillance site
前端裝置安裝或監控的地點或場所。
5)監控中心 surveillance center
聯網系統内特定的資訊彙集、 處理、 共享節點。
注: 監控管理人員在此對聯網系統進行集中管理、 控制, 對監控資訊進行使用、 處置。
6)使用者終端 user terminal
經聯網系統注冊并授權的、 對系統内的資料和/或裝置有操作需求的用戶端裝置。
7)數字接入 digital access
前端裝置或區域監控報警系統通過數字傳輸通道将數字視音頻信号傳送到監控中心的接入方式。
注: 包括前端模拟錄影機的模拟視音頻信号通過 DVR、DVS 等轉碼裝置轉為數字視音頻信号後通過數字傳輸通道傳送到監控中心的接入方式。
8)模拟接入 analog access
前端裝置或區域監控報警系統通過模拟傳輸通道将模拟視音頻信号傳送到監控中心的接入方式。
9)模數混合型監控系統 analogand digital surveillance system
同時存在模拟、 數字兩種信号控制和處理方式的監控系統。
10)數字型監控系統 digital surveillance system
隻存在數字信号控制和處理方式的監控系統。
11)會話初始協定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制定的, 用于多方多媒體通信的架構協定。
注: 它是一個基于文本的應用層控制協定, 獨立于底層傳輸協定, 用于建立、 修改和終止IP 網絡上的雙方或多方多媒體會話。 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 即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注: SIP協定是國标的核心所在,控制所有的會話,即sip屬于控制層面!
12)會話控制 session control
建立、 修改或結束一個或多個參與者之間通信的過程。
13)SIP 監控域 SIP surveillance realm
支援本标準規定的通信協定的監控網絡, 通常由SIP 伺服器和注冊在SIP 伺服器上的監控資源、 使用者終端、 網絡等組成。
14)非SIP 監控域 non-SIP surveillance realm
不支援本标準規定的通信協定的監控資源、 使用者終端、 網絡等構成的監控網絡。 非SIP 監控域包括模拟接入裝置、 不支援本标準規定的通信協定的數字接入裝置、 模數混合型監控系統、 不支援本标準規定的SIP 協定的數字型監控系統。
15)第三方控制者 third party controller
一個SIP 使用者代理(UA) , 能夠在另外兩個使用者代理之間建立會話。 第三方控制者一般采用背靠背使用者代理(B2BUA) 實作。
16)第三方呼叫控制 third party call control
第三方控制者在另外兩方或者更多方之間發起、 建立會話以及釋放會話的操作, 負責會話方之間的媒體協商。
17)使用者代理 user agent
IETF RFC3261 規定的SIP 邏輯終端實體, 由使用者代理用戶端(UAC) 和使用者代理伺服器(UAS) 組成,UAC 負責發起呼叫,UAS 負責接收呼叫并作出響應。
18)代理伺服器 proxy server
IETF RFC3261 規定的SIP 邏輯實體, 通過它把來自使用者代理用戶端(UAC) 的請求轉發到使用者代理服務端(UAS) , 并把 UAS 的響應消息轉發回 UAC。一個請求消息有可能通過若幹個代理伺服器來傳送, 每一個代理伺服器獨立地确定路由; 響應消息沿着請求消息相反的方向傳遞。
19)注冊伺服器 register server
IETF RFC3261 規定的SIP 邏輯實體, 是具有接收注冊請求、 将請求中攜帶的資訊進行儲存并提供本域内位置服務的功能伺服器。
20)重定向伺服器 redirect server
IETF RFC3261 規定的SIP 邏輯實體, 負責規劃SIP 呼叫路由。 它将獲得的呼叫下一跳位址資訊告訴呼叫方, 以使呼叫方根據此位址直接向下一跳送出請求, 此後重定向伺服器退出呼叫過程。
21)背靠背使用者代理 back-to-back useragent
IETF RFC3261 規定的SIP 邏輯實體, 它作為使用者代理服務端(UAS) 接收請求消息并處理該消息, 同時, 為了判決該請求消息如何應答, 它也作為使用者代理用戶端(UAC) 來發送請求消息。
注: 背靠背使用者代理(B2BUA) 和代理伺服器不同的是,B2BUA 需要維護一個它所建立的對話狀态。
22)功能實體 functional entity
實作一些特定功能的邏輯單元的集合。
注: 一個實體裝置可以由多個功能實體組成, 一個功能實體也可以由多個實體裝置組成。
23)源裝置/目标裝置 source device/target device
源裝置代表主動發起會話的一方, 目标裝置代表最終響應會話的一方。
24)SIP 用戶端 SIP client
具有注冊登記、 建立/終止會話連接配接、 接收和播放視音頻流等功能, 主要包括使用者界面、 使用者代理(UA) 、 媒體解碼子產品和媒體通信子產品。 使用者代理應符合IETF RFC3261 的規定, 用來建立/修改/終止會話連接配接, 是進行會話控制的主要子產品, 媒體通信子產品應能用來實作媒體傳輸和媒體回放控制。
25)SIP 裝置 SIP device
具有注冊、 建立/終止會話連接配接和控制、 采集/編解碼以及傳送視音頻流等的功能實體, 主要包括使用者代理(UA) 、 媒體采集/編解碼子產品和媒體通信子產品。 使用者代理應符合IETF RFC 3261 規定, 用來建立/修改/終止會話連接配接, 是進行會話控制的主要子產品, 媒體通信子產品主要用來實作媒體傳輸和媒體回放
控制。
注: 聯網系統中SIP 裝置 的 實 現 形 式 主 要 有 支 持 SIP 協 議 的 網 絡 攝 像 機、 視 頻 編/解 碼 設 備、 數 字 硬 盤 錄 像 機(DVR) 和報警裝置等。 若SIP 裝置具有多路視音頻編解碼通道, 每個通道宜成為一個SIP 邏輯 UA, 具有唯一的SIP URI, 并向SIP 伺服器注冊。
26)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 center control server
具有向SIP 用戶端、SIP 裝置、 媒體伺服器和網關提供注冊、 路由選擇以及邏輯控制功能, 并且提供接口與應用伺服器通信。 組成中心信令控制的邏輯實體包括代理伺服器、 注冊伺服器、 重定向伺服器、背靠背使用者代理等的一種或者幾種, 是負責核心SIP 信令應用處理的SIP 伺服器。
27)媒體伺服器 media server
提供實時媒體流的轉發服務, 提供媒體的存儲、 曆史媒體資訊的檢索和點播服務。 媒體伺服器接收來自SIP 裝置、 網關或其他媒體伺服器等裝置的媒體資料, 并根據指令, 将這些資料轉發到其他單個或者多個SIP 用戶端和媒體伺服器。
28)信令安全路由網關 secure signal routing gateway
具有接收或轉發域内外SIP 信令功能, 并且完成信令安全路由網關間路由資訊的傳遞以及路由信令、 信令身份辨別的添加和鑒别等功能, 是一種具有安全功能的SIP 伺服器。
29)級聯 cascaded networking
兩個信令安全路由網關之間按照上下級關系連接配接, 上級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通過信令安全路由網關可調用下級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所管轄的監控資源, 下級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通過信令安全路由網關向上級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上傳本級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所管轄的監控資源或共享上級資源。
30)互聯 peer-to-peer networking
兩個信令安全路由網關之間按照平級關系連接配接, 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之間經授權可互相調用對方中心信令控制伺服器的監控資源。
縮略語
AES: 進階加密标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B2BUA: 背靠背使用者代理(Backto Back User Agent)
CIF: 通用中間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DES: 資料加密标準(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NS: 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
DVR: 數字硬碟錄像機(Digital Video Recorder)
ID: 辨別編碼(Identification)
IP: 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
IPC: 網絡錄影機(Internet Protocol Camera)
IPSec: 網際網路安全協定(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MANSCDP: 監控報警聯網系統控制描述協定(Monitoringand Alarming Network System ControlDescription Protocol)
MANSRTSP: 監控報警聯網系統實時流協定( Monitoring and Alarming Network System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MD5: 資訊摘要算法第5 版(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
MPEG-4: 動态圖像專家組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NAT/FW: 網絡位址翻譯/防火牆(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and FireWall)
NTP: 網絡時間協定(Network Time Protocol)
NVR: 網絡硬碟錄像機(Network Video Recorder)
PS: 節目流(Program Stream)
RTCP: 實時傳輸控制協定(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RTP: 實時傳輸協定(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SP: 實時流化協定(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SDP: 會話描述協定(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HA: 安全雜湊演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
SIP: 會話初始協定(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
SVAC: 安全防範監控數字視音頻編碼(Surveillance Videoand Audio Coding)
S/MIME: 安全多用途網際郵件擴充協定(Secure Multipurpose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TCP: 傳輸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LS: 傳輸層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UA: 使用者代理(User Agent)
UAC: 使用者代理用戶端(User Agent Client)
UAS: 使用者代理服務端(User Agent Server)
UDP: 使用者資料報協定(User Datagram Protocol)
URI: 全局資源辨別符(Universal ResourceIdentifier)
XML: 可擴充标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文章來源: 主要摘自《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transport, switch and controlin video surveillance network system for public security》
DZ先生個人官方微信

***讓社會更安全,讓生活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