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作者:小炎話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之前的千百年中,一旦到了清明節,人們就會收拾香燭,紙錢等各種祭祀用品。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去祖墳前祭祀自己的祖先,既是孝敬祖先,怕他們在地下受苦,也是祈求他們的保佑。但是近年來,這種行為卻漸漸減少了。

清明細雨中的墳墓,不再迎來那麼多來來往往的人群,甚至有些墳墓已經被後人遺忘到了腦海深處,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招不來一次掃墓。

關于這種情況,鄭強教授就曾經發表過感歎:“現在的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這讓人不禁奇怪,在放棄祖墳和祭祀的大時代潮流面前,潮汕人究竟是如何能夠固守傳統,堅持祭祀守墳不動搖的?

要知道那可不僅僅是幾代人,而是40代人算一算的話,足有幾百上千年,難道現代的思想對他們就毫無影響嗎?

01 源遠流長

中國的祭祀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早在上古時期,中國人就相信人死後有靈,依舊會活在另一個世界。

是以家中的長輩去世之後,人們都會給他們陪葬大量的金銀珠寶日用品,甚至是活人,這就是所謂的“事死如事生”。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在漢朝之後,這種說法就愈發的風靡,漢朝以孝治天下,家族人口就算發展得再多,人們也不會分家,是以一家人之間的聯系極為緊密,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宗族制,宗族的長輩們庇護全家的子嗣,權威甚至要勝過官府。

在這種情況下,子孫對于長輩自然是萬分的尊敬和感激,一旦有長輩去世,他們都會傷心欲絕。

而為了表現自己的傷心,祭祀文化就開始興起了,他們不僅像以往一樣給長輩陪葬大量的東西,而且還會穿麻枕石,結廬守孝,三年不改其制。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作為封建社會主流的儒家,對這種守孝行為是極其贊賞的,孔子在世的時候就曾經責備過反對守孝三年的弟子:“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

父母死了,你吃香喝辣穿錦衣,怎麼能安心呢?是以後世的儒家弟子,無一不是奉行着為父母守孝三年的鐵律。

除了守孝之外,儒家還提倡對父母的追思和祭祀,父母長輩去世後,逢年過節生辰死忌,人們都應該帶上祭祀的物品,恭恭敬敬地去祭拜他們的墳墓,祈求他們的保佑。

這也導緻祖墳所在的地方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祖地家鄉,無論在哪做官行商,最後都要落葉歸根。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02 難守四代

數千年來,中國都奉行着以上的祭祀文化,逢年過節都要去祭拜祖墳,對中國人而言,最惡毒的話語就包括“挖你祖墳”,可見中國人對祖墳的看重。

然而,近年來,這種情況卻悄然發生了轉變。

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先是“破四舊”的運動沖擊了人們的封建思想,然後又是改革開放,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大多數人都不再像古代一樣,一輩子難以離開家鄉,耕種不再是主流,年輕人們都想出去闖一闖。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在上個世紀,無數來自各地的年輕人奔赴了大城市尋求發展,以至于很多新一代的年輕人都不是出生在自己的家鄉。

從小長在别的地方,自然也就是“隻做他鄉是故鄉”了,在這種情況下,又怎能奢求他們對未曾謀面的故鄉和祖先有感情呢?

而且随着西方文化的沖擊,很多年輕人都對祭祀嗤之以鼻,認為這都是傳下來的封建糟粕,這世上哪有什麼鬼神,祭祀先祖和上墳也不過是哄哄活着的人罷了。是以他們幾乎不會參與老一輩的祭祖活動,等到老一輩都逝去之後,他們更是連祖墳在哪都不知道了。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就這樣,曾經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的祭祀文化和對祖墳的看重,在大多數地區都成為了昨日黃花。

許多存在了數百年的祖墳,就在這幾代漸漸被人遺忘在了腦後,成為了荒郊野嶺無人祭祀的孤墳。

對于這種行為,許多曆史學家們都痛心疾首,太原理工大學的鄭強教授就曾經痛心地說過:“在很多地區,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03 固守千年

這就讓人奇怪了,潮汕地區究竟有何特别能在如今這個社會依舊堅持着守住自己的祖墳和流傳千年的祭祀文化呢?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其實,這還是跟潮汕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潮汕地區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在古代被稱為天南地區,向來遠離中原。

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代潮汕地區的發展,但也讓這個地區遠離了戰火,與其他兵家必争之地比起來,潮汕可能接連數百年都不會起什麼動亂,日子過得極為平靜。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從未離開過家鄉而且崇尚群居的潮汕人,對于祖墳的看重就可想而知了。

從千年前開始,潮汕地區就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一套祭祀文化,至今仍然傳承不休。

除此之外,潮汕地區這數百年來盛行的商業文化,也保證了祭祀祖墳的傳承不斷絕。

因為潮汕地區的人們經商,大多是以家庭為機關的,他們信奉“肥水不流外人田”,對自家人的信任程度極高,這也讓潮汕人的宗族觀念越發地堅固。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為了加強宗族中人的信任,每年一家人祭祀祖墳就成了潮汕人最看重的事,在祖墳面前别管你是飛黃騰達還是窮困潦倒,都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祖先共同的子孫。

這無疑是親情最好的注解,是以潮汕人的祖墳,守個40代絕對不成問題。

鄭強教授:祖墳是守不過4代的,反觀潮汕地區,祖墳卻能守40代

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裡,許多人都認為祭祀祖先隻不過是一種過時的封建迷信行為,但實際上,這其中蘊含的卻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文化與傳承的追思。

潮汕地區能夠堅持祭祀守墳,其實是值得人們效仿和學習的,隻有知道自己由來何處,才能知道前路應該如何走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