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圳已知螢火蟲共有13種 昆蟲專家建議打造螢火蟲特色公園

作者:深圳晚報

"看!螢火蟲在蓮花山飛翔"的草稿引起了野外的關注。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根據此前的專項調查,在深圳共發現金邊窗氟、穹頂氟、黃邊氟、女輕氟、黃寬邊氟等13種螢火蟲,幾乎在全市主要山區和公園裡都可見。昆蟲專家建議深圳加強生态保護,在螢火蟲的一些重點區域建立專門的公園。

據野生動物專家介紹,深圳的動物資源和昆蟲資源相對豐富,螢火蟲分布廣泛,在城市的主要公園、山地中都有發現。2016年,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傅新華教授帶領的一個團隊對深圳的螢火蟲分布情況進行了為期九個月的專題調查,包括大鵬半島、中山公園、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唐浪山、大南山、廬山、馬廬山、梅林水庫、公園博覽公園等地發現金邊窗氟, 圓頂氟、黃邊氟、雌光氟、黃寬邊氟、邊棕端黑氟、圖案氟、麥寶氟、端黑氟、橙氟、扁氟、短腳窗紗、窗氟等13種螢火蟲,證明深圳螢火蟲的多樣性比較豐富。這次在深圳蓮花山公園發現了相當數量的金邊窗氟人口,進一步證明了深圳生态環境建設的成就。

然而,傅新華教授認為,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深圳螢火蟲的生存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包括栖息地直接破壞、栖息地土地硬化、城市光污染、水污染、公衆對螢火蟲保護知識的缺乏。傅教授建議在有條件進行有效管理的地方,如廬山、馬廬山等,采取就地保護政策,劃定螢火蟲栖息地的保護區,確定對螢火蟲栖息地沒有損害。同時,積極開展螢火蟲科學教育,為現有螢火蟲栖息地制定一整套保護措施和對策,包括螢火蟲觀賞規範、人員限制、環境生态管理與建設指南、定期檢查制度、螢火蟲種群恢複計劃、志願者管理制度等。

"深圳螢火蟲資源豐富,已經發現了很多螢火蟲的栖息地,但此前的調查覆寫面還不夠大,是以建議深圳進一步加強相關調查工作。"傅新華說。

萬餘自然教育工作室創始人、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執行秘書馬海鵬認為,目前對螢火蟲最大的傷害是反複施工、殺戮、城市照明太強。建議深圳打造一些特色公園,或者在深圳灣多建螢火蟲、四海公園、蓮山公園,在一些地方進行适度的螢火蟲保護,固定街區,改造路燈,經過一段時間的植物和水系修複,深圳居民很可能看到更多的螢火蟲。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景川 徐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