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回 甲骨文字始流傳

第一回 甲骨文字始流傳

第一回 甲骨文字始流傳

東 漢 許 慎《 說 文 解 字·叙 》雲 :

倉 颉 之 初 作 書 ,蓋 依 類 象 形 ,故 謂 之 文 。 其 後 形 聲 相 益 ,即 謂 之 字 。 文 者 ,物 象 之 本 。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 書 者 ,如 也 。

此開篇第一回也。

“文”之本形,從人從心。

《禮記·樂記》雲:“禮由外作,故文。”《尚書大傳》雲:“周人之教以文。”鄭玄注:“文謂尊卑之差制也。”上古之時,無尊卑之差,無君臣、父子、夫婦之别,等同禽獸,故禮制的建立,是文明時代的産物。“禮”正反映了人類的智慧,《說文》雲: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管子·心術》上雲:“心也者,智之舍也。”中國古人認為“心”是思維器官,人能思維,故能創造文明。

近代百年,殷墟甲骨蔔辭出土,世人方知中國最早文字之謎。數萬刻有文字的龜甲獸骨片中,可窺見一個成熟的文字系統,說明盤庚遷殷之前已有文字,具體時代已不可考。

自 1899 年甲骨文被發現 ,至今已百餘年曆史 。代表著作有: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董作賓這一著作 ,鑿破晚商二百七十三年甲骨文的一團“混沌”,使之犁然貫通 ,橫中有縱 ,十五萬片甲骨文這才盡在經緯之中 。貞人的發現使甲骨中的時間定位有 了一個可靠的參照物 。但董作賓先生在發現貞人的同時 ,認為蔔辭即為貞人本人所刻寫 ,認為“貞人”就 是史官“, 他們既能在骨臼上記事、刻辭、簽名,那末骨版上的蔔辭有他們書名貞問的,也當然可以是他們 所寫的了”)、陳夢家《殷虛蔔辭綜述》、 黃天樹《 殷墟王蔔辭的分類與斷代》。

文字的本質,就是人類對大自然,社會和個人生活的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的抽象化之符号表達。跟繪畫同源。文字起源于對大自然現象的模拟與描畫,以及人類對自身生活的感悟與思考。生活與自然是文字的源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結合,在加上人類豐富的想象力,逐漸演變,形成了當今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

先人觀察天空,看到太陽,月亮的周期運動,以及對自身生活環境的體驗感覺,首先催生出了——

日月山川金木火水土

第一回 甲骨文字始流傳

日月山川金木火水土(甲骨文)

第一回 甲骨文字始流傳

日月山川金木火水土(大篆)

等大自然最常見,最富有變化的現象總結。太陽月亮交替周期運轉,于是逐漸有了曆法記時;

第一回 甲骨文字始流傳

陽曆

第一回 甲骨文字始流傳

月曆

春風東來,萬物複蘇,草木勃發,于是有了天幹地支,一年四季,五行生克之總結;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哺育成長,繁衍生息,要吃喝拉撒睡,要争奪女人和地盤,搶奪食物資源,于是有了鬥争,有了權術之道。自而有萬事萬物運作變化的規律總結,是有易經。

易者,變易也,不易也。萬事萬物,變化不息,此乃變易;

但卻遵循着一個不變的周期,此乃不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