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T架構師_隽語集(Vision _0401)

前言:系統架構的穩定點是關鍵;但是許多人認為系統穩定點來自業務需求分析,找出業務的<不変>來做為系統的穩定點。我一直不認同這個觀點。我認為系統架構的穩定點不是來自業務,而是來自架構師内心的創造。例如計算機硬體的主機闆(Motherboard)并非來自業務需求,而是架構師内心的無中生有。

    軟體屬虛,硬體、内容、電信服務等屬實。虛實相依讓軟體配合、支撐及控制硬體、内容、服務等,逐漸占領全世界。為了更好的虛實相依,人們可以要求硬體、内容、服務有統一标準,卻不能要求軟體平台有統一标準,這會删減軟體的整合力道。 

IT架構師_隽語集(Vision _0401)

本書緣由:高煥堂于2013年在日本退休之前,基于日本師徒制的要求而傳承給下一代架構師的架構思考技術(俗稱設計心法)。25年來他專精于A段(投資決策前)架構設計,退休閑暇将之寫成中文,歡迎大家指教。A段與B段的明顯差別是,在規劃段裡,A段架構師大多協助産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而在生産段裡,B段架構師則協助生産經理(Production Manager)。 

目錄:請看目錄  

歡迎通路 =>高老師的ADT技術論壇

高煥堂:MISOO(大資料.大思考)聯盟.台北中心和東京(日本)分社.總教練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401]和中國設計相比,南韓顯然已經走出了中國深陷的困境:企業不懂、不重視設計、不敢大力投資,專門的商業設計人才供應不健全,設計人員發展前景狹窄和社會整體分辨不出什麼是好設計和什麼是壞品味>。

[#402]<<Designed in CN>> 高老師率先推動<IT+設計>,率先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融入到國内新一代IT架構師的培育上,請關注他的新書《思考軟體,創新設計:A段架構師的思考技術》http://t.cn/8FLphE0

[#403]有一則報導:<和中國設計相比,南韓顯然已經走出了中國深陷的困境:企業不懂、不重視設計、不敢大力投資,專門的商業設計人才供應不健全,設計人員發展前景狹窄和社會整體分辨不出什麼是好設計和什麼是壞品味>。http://t.cn/aCV08C 。

[#404]#IT架構設計思維# 2006年時,Google放眼未來,網際網路廣告是會赢的戰術,為了讓這戰術極大化,Google當時該有什麼<目前決策>才最具未來性呢? 答案是:購買Android來贈送給硬體廠,讓各大硬體廠都成為它的戰略資源;同時也贈送給全球App開發者,也吸收成為戰略資源。構成了勢如破竹的有效大戰略。

[#405]#IT架構設計思維# 所謂<目前決策>最具未來性,就意味着最具有戰略價值。所謂具有戰略價值,就意味着對未來會赢的戰術極大化的有所貢獻度。

[#406]浪漫英語屋:When you have a dream or passion,never let it just spreads in your heart。Instead,make the momentous decision bravely。 —— 當你有一個夢,有一種激情,千萬不要讓這個夢,這種激情僅僅地在你的心中蔓延,勇敢地去做出重大的抉擇。

[#407]如果也學會mapping from the dream to realities 就更容易making the dream come true了,多美呀、多現實呀!

[#408]#架構設計思維# 台灣IT廠商不會推出自己的 OS,尤其是 WebOS。也因為不會推出自己的OS,台灣IT廠商數量又多(這與南韓不同),與國際大廠合作緊密,是以隻要在台灣受到熱烈擁抱的OS,必然會蓬勃發展。

[#409]#IT架構設計# 我一直主張實踐無用論,其實這個<實踐>是動詞,意味着要去實踐看似無用的東西。有許多看似無用的東西,例如<設計&藝術>。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410]查立 :中美創業文化差别:蓋茨大學退學、喬布斯退學、戴爾退學、埃裡森退學、紮克伯格退學,如果當年他們沒退學,現在怎樣?馬化騰50萬辦騰訊,沒買房;史玉柱50萬辦腦白金,沒買房;丁磊50萬辦163,沒買房;陳天橋50萬辦盛大,沒買房;馬雲50萬辦阿裡,沒買房。如果當年他們50萬買房,現在怎樣?

[#411]男人有錢會變壞;女人變壞會有錢。錢逐漸從(富)男人流向(壞)女人,男人逐漸變壞、變窮;女人不一定認為窮男人是壞男人;但可能直覺富男人還沒變壞而已。

[#412]許多人問我:如何(how to)實踐<軟硬整合>呢? 我要強調:軟硬整合是狀态(state)、美好情境(vision);不是how-to。就像孫子兵法所說的<知彼知己>是狀态,而不是先知己後之彼的how-to。記得一個公式:how-to = function(vision, reality);亦即,mapping from vision to realities 才能得到how-to。

[#413]我不認為是儒家的問題。3000年前子夏就問了孔夫子:禮的本源何在? 孔子也回答他了,表示儒家弟子也都學習找How-to,後代子孫才忘了找how-to,變成拿來主義。可參考http://t.cn/arW435

[#414]#IT架構設計思維# <做低價終端硬體>與<追求高度使用者體驗>,似乎是互相沖突的。是以主張深度軟硬整合,邁向<高價、高品質、高獲利>,甯願追求多一點奢侈也無妨,透過做奢侈品來曆練設計和藝術,提高軟硬體的技藝;因為真正的奢侈品,是曆經萃煉的藝術。例如德國、日本等都是如此邁向産業的高峰。

[#415]#IT架構設計# 由于我一直不贊成軟體開發隻追求<适度設計>,而是期待高度設計、力求邁向智能和藝術。例如,在Android和iOS平台上,希望有向下的<軟硬整合>,還要有向上的<内容創意>。

[#416]雖然<奢侈品>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獨特、稀有的、令人驚奇等特性的消費性産品。但是創造、設計、生産奢侈品是對企業和人員的淬煉機會,是提升産業<軟實力>的重要環境。例如,德國、瑞士的奢侈品産業被稱為國家經濟的發動機,被認為是國家「軟實力」之一。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417]#IT架構# 設計存于心中,是心中可見的,是<真的>;設計品是眼睛可看到、手可摸着的,是<假的>。高度設計包括:設計出适度的實踐計劃;可是許多人隻追求<适度設計>,導緻找不出最佳的<适度實踐>計劃。唯有<高度設計>(求真)才能求得真正的<适度實踐>(做假)。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418]在傳統軟體開發裡,設計師隻産出設計圖,叙述着未來系統的<結構圖>,也就是系統施工的藍圖。至于該藍圖的實踐<計劃>是來自項目經理(PM)之手。在現代軟體開發裡,就将<結構圖>與<計劃>合而為一,出自架構師(Architect)之手。尤其是軟硬整合架構師,其職責不僅産出圖,還要産出可實踐(适度實踐)的計劃。

[#419]在人事物裡,架構師偏于<物>,物有其不可違背的法則;PM偏于<人和事>,人和事必須以物為依歸,才能把物(産品)做到高品質。沒有稱職的架構師時,PM把<物>丢給使用者,依賴使用者需求,這樣隻能做出堪用的物,而不能做出高品質的物。例如上海、青島租借地的建築<物>品質都高于華人建築。

[#420]架構師應該具備産業分析能力,于是,他就能設計出一份<問題架構(issue architecture>,這問題悠關于該标的産品(target product)在标的市場(target market)裡的<獲利>問題,其含蓋使用者體驗、競争優勢等。這份問題(或稱議題)架構與産品架構相彙合,就成為産品規劃書的最核心部份,是架構師影響力的源頭。

[#421]目前一般架構設計思維是:分析行業需求,将系統切分為多個子系統,然後厘清子系統互動接口...。我一直都不認同這樣的思維,我主張架構師的重要職責是:要設計出一個機制(棟梁)來支撐上述的子系統(屋内擺設)。例如,設計計算機的主機闆(main board)來支撐mouse, keyboard等裝置。留意:主機闆不是來自需求!!

[#422]#IT架構設計# 一項軟體系統或硬體産品,都含蓋規劃階段(Product Manager負責)和生産階段(Production Manager負責)。一位架構師如果僅僅涉及生産階段而已,他的價值和貢獻度就非常有限了。亦即,一位成功的架構師大多在上述兩階段都扮演關鍵角色。

[#423]由于稱職的架構師大多會協助product manager規劃産品,深度涉及市場競争情勢的解析與抉擇。是以架構師必須具備産業分析能力。架構師在産品規劃階段比較偏向于<獲利>角度;而在生産階段則偏向于<成本>角度;兼具這兩個角度讓架構逐漸成為公司裡最能全面掌握産品的人,話語權也逐漸提升了。

[#424]#IT架構思維# 架構師偏于<物>;Product Manager偏于<人、事>。正常情形下,架構師沒有人事等行政決策權,架構師的獲利思維、産品設計、結構知識等隻是用來說服産品經理、市場經理甚至總經理等,而不是取而代之。

[#425]LanceTse:【伏爾泰那點曆史小事】伏爾泰晚年的時候,名震歐洲,一個絕美的少女為其才華所惑,心甘情願做他的女仆,并當衆親吻他。面對公衆忌恨的目光,伏爾泰說道:“這是生命在親吻死亡!擁有思想,整個世界都會愛你,擁有權力和金錢,别人最多隻是懼怕你。”

[#426]架構師還是經理們的幕僚而已,其目标是要落實<産品架構設計 + 問題架構設計>的深度結合,讓架構師的設計烙印于産品生命周期的毎一階段,成為産品的基因(否則使用者需求就成為基因)。這樣賣産品就等于賣設計。例如,三星公司總裁2000就如此地主張三星賣設計,而不是賣産品。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427]架構師應該具備産業分析能力,于是,他就能設計出一份<問題架構(issue architecture>,這問題悠關于該标的産品(target product)在标的市場(target market)裡的<獲利>問題,其含蓋使用者體驗、競争優勢等。這份問題(或稱議題)架構與産品架構相彙合,就成為産品規劃書的最核心部份,是架構師影響力的源頭。

[#428]在産品規劃階段,架構師必須兼顧問題架構和系統架構。IT人員比較熟悉系統(system)架構,其子產品之間偏于資訊傳遞(message passing)關系。至于問題(issue)架構,其子產品之關系對于IT人員而言,會比較陌生。例如,麥肯錫方法的議題樹(issue tree),其議題就是子產品,議題之間的典型關系是:目的--手段關系。

[#429]#IT架構設計思維# <因為世上沒有不會犯錯誤的人>,其實反思不一定針對過去的失敗,也能回味自己過去的成功滋味,一面鏡子看看成功得意忘形的樣子,可以避免昨天的成功帶來明天的失敗。避免未來的失敗,可能是反思最大的收獲。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430]中普資訊CEO丁東 :反思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方式,作為管理者更是如此。管理者如果不能自我檢討的話,基本上也就不具備管理決策能力,因為世上沒有不會犯錯誤的人,其實在任何層面的管理與實施過程中,一個不變的模式就是“實施---總結---修正”。今天,你反思了嗎?

[#431]<标準化是HTML5的核心優勢? >,從軟體角度來看,過度标準化常常是一條死胡同,希望HTML5手下留情,停留在内容标準即可,讓軟體展現它的<軟性>,才能配合内容标準之路。

[#432]#IT架構設計思維# 設計 = mapping from 創意 to 實踐。純創意不能賺大錢,純實踐隻能賺小錢;唯設計能商業化、産品化、奢侈化,并獲利無限。

[#433]#架構師練習# 在當今軟硬整合潮流下,軟、硬體之間的虛實相依是極為關鍵的思維,架構師如何看待其虛與實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朝流下,有效的架構師決定了其企業和産品是否能在Android産業裡有高獲利。更多新思維:http://t.cn/8FqOSGr

[#434]#架構師練習# 中間件API緻力于<呈現&發揮>底層的創新差異化,而不是試圖<屏蔽>其差異化。

[#435]#架構師思維# 視角(Viewpoint)。或許因為國畫沒有凸顯光源視角的緣故,華人在認識一個系統時似乎不太關注自己的視角。因之,架構師比較獨尊業主或使用者的視角(又稱觀點)。例如,一棵樹分為葉、幹和根;設計葉子的架構師、設計樹幹的架構師、設計樹根的架構師、與負責整體的架構師視角都不一樣。

[#436]#架構師思維練習# 視角(Viewpoint)。三國時代,孔明身在西蜀,周瑜身在東吳;兩位政策設計師其視角不相同,所設計的軍事架構也不相同。例如,孔明的隆中對就東吳而言是毫無意義的。

[#437]<使用者直接使用的是軟體>這個假設(Assumption)可能要反思一下,因為沒有人摸過軟體,但天天手握硬體、手摸螢幕!!

[#438]#架構師思維# 視角(Viewpoint)。智能電視産業整體架構可分4層:1)底層晶片廠商、 2)彩電廠商、3)平台軟體廠商、4)電信/内容營運商。4個廠商各有架構師,其視角各不相同,其架構也不相同。例如,<中智盟>架構師設計的統一平台軟體(中間件),其架構影響的對象有哪些? 那些受害最深?那些受益最大?

[#439]#架構師# 三種廠商是互相競争的,争奪話語權、主導權,為護自己最大利益。架構師不能認為大家和諧合作,追求使用者的掌聲。這樣的架構師在産業、企業或團隊裡沒有地位。更多新思維: http://t.cn/8FqOSGr

[#440]茲以<小米手機>為例,在其産品和政策架構中,你可以試試去洞悉其架構設計的視角,如果這架構設計是有效的、成功的,則有哪些團隊受益最大、那些受害(如市場被小米壓縮)最大? 這些團隊會有哪些反應? 這些反應對小米有利還是有弊? 更多新思維:http://t.cn/8FqOSGr

[#441] 視角(Viewpoint)。一位架構師要很清晰本身采取的視角。此外當看到一個系統(或産品)的架構時,也要有足夠能力去洞悉該架構師所采取的視角,藉之解析相關團隊之中,那些受益? 那些受害? 然後,最重要的是:要洞悉受害者的反彈力量,會不會倒過來反制該産品,以便判斷該産品的競争力。

[#442]#架構師# 架構設計隻談欲實踐的和諧狀态(State),并不談如何(How-to)。例如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這是狀态,而手段上先知己,還是先知彼? 就不談了。同樣,IT架構師談虛實相依(實物之間低coupling)也是和諧狀态,實踐手段則由架構師以現實和視角而定了。例如,虛物<包容>實物就是手段之一。

[#443]包容。它就是虛物包含、容納實物的<變化>(Change)之意。簡而言之,包容 == (開放 + 制約)。虛物(如手掌)将實物(如小鳥)握在手掌心,既開放給牠最大的自由變化、不捏死牠它;又給與最小的制約,讓牠不想飛走。更多新思維:http://t.cn/8Fo3z3r

[#444]#架構師思維練習# 視角(Viewpoint)。IT産業整體架構可分三層:1)底層硬體廠、2)平台軟體廠商、3)電信/網際網路營運商。三個廠商各有架構師,其視角各不相同,其架構也不相同。例如,中移動架構師設計的OPhone平台軟體與Google架構師設計的Android平台軟體,其架構是不一樣的。你能說說其差別呢?

[#445]反思自己。架構師想走出需求的碉堡? 想擺脫生産段成本思維的局限? 緻力于洞悉自己和别人的設計視角? 洞悉該視角下各方獲利和受害情勢? 變換視角尋覓産品在市場上的話語權? 照顧地頭蛇利益? 創造自己的強龍地位? 于是,水漲船高、架構師地位也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http://t.cn/8Fo3z3r

[#446]任何Software-based統一平台的架構設計裡,都會産生對業界各方的利害影響。例如,統一之下如何發揮終端硬體的功能差異化? 高度差異化下又如何統一呢? 來自終端廠商的聯盟,創造終端差異化創新及高獲利是其任務。更多新思維:http://t.cn/8Fo3z3r

[#447] 洞悉别人架構設計的視角是有效架構師的基本能力。例如山寨機幕後的系統架構是Turnkey Solution平台。架構師很容易看出該平台的視角,并洞悉到它的<死角>(亦即任何視角都有其死角)。就能看出Android與 Apple對山寨機産業的巨大影響了。走出需求雕堡、邁向市場舞台,就能培養此能力。

[#448]#架構師思維練習# 大型而複雜系統(例如軍隊聯合反恐作戰指揮資訊系統),其架構師的基本能力是:擅用架構(Architecture)來主導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緻力于避免傳統<地毯式>需求分析和系統分析,以便大幅縮減分析的時間和成本。一般的架構師大多無視于需求分析的無效性和曠日廢時的問題。

[#449]優酷網 : 世上最深又最淺的東西是人的感情;最寬又最窄的東西是人的胸襟;最遠又最近的東西是人的眼睛;最大又最小的距離是人的心距;最重又最輕的東西是人的态度;最美又最醜的東西是人的心靈。

[#450]右腦設計樓閣,左腦做地基。Do not worry if you have built your castles in the air. They are where they should be. Now put the foundations under them. (如果你設計一個空中樓閣,不要憂慮。高樓本來就應該在空中。隻要在下面補上地基把它支撐起來。(美國大文豪:亨利.梭羅)

[#451]#架構師思維練習# 樹幹從哪裡來? 屋主不會告訴建築設計師有關棟、梁、柱、地基的資訊。如果軟體系統像一棵樹,使用者需求裡也不會提到樹幹的資訊。如果硬體系統像一棵樹,使用者功能裡也沒有樹幹(如主機闆main-board)部分的資訊。但是架構師的核心任務就是設計樹幹(棟梁),那麼它們又從何而來呢?

[#452]#架構師思維# 關鍵是這些元件來自何處? 主機闆是無中生有的虛物,用來包容使用者需求裡的實物。隻怕“總線”,或“Hub”,或“平台”等來自需求的抽象結果,成為不變的地基;就不妙了。唯有把架構運用成為積極性的制約工具,支援Open API,并大力支援開放型的分工合作商業模式,才可稱為有效的架構師。

[#455]#架構師思維練習# 如果雲産業的人能少一點本位主義,學學哥白尼從太陽看地球,不要一直固步自封堅持地球看太陽;雲産業者如果能換個角度從端看雲;不要固步自封堅持從雲看端。可能會有撥雲見日之感。

[#456]許多架構師從使用者需求出發,藉由分析和抽像來獲得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深信它就是不變的本質,本質内含渾然天成的和諧之序,是以深信透過<需求、分析、抽象>途徑能尋覓亂中有序的<序>,此序具有和諧的特質,是架構設計的基本要素。但我卻認為這隻是一個assumption而已,并非真理!!

[#457]#架構師思維# 分析師和科學家緻力于<亂中找序>;而藝術家和架構師(設計師)則創造序來<包容>亂,其緻力于<序中有亂>。例如,設計師設計出集裝箱(台灣稱貨櫃),就是序中有亂的典型範例。更多新思維:http://t.cn/8FGlU1n

[#458]如果你認同架構設計師的基本思維之一就是:序中有亂。那麼,序中有空,空始可包容亂,如同集裝箱(容器)一般。是以設計容器是架構師的基礎能力之一。由于<空>既是無一物(nothing)又是全部事物(everything),隻能領悟部能言傳,那麼是不是架構師也要去<悟空>呢? 更多新思維:http://t.cn/8FbhmdD

[#459]#架構師思維練習# 大家都知道房屋牆壁要挖<空>成為門窗,這房屋未來才有用(老子之言)。還有畚箕也要先挖空,将來才能用來裝泥土或其它東西。是以目前決定如何挖空,這個決策大大影響整個産品或系統的未來效益,是架構師深具未來性的決策。其中,空與無的涵意非常接近,中國哲學談無,佛學談空。 

[#460]池建強 : 有人說中國的企業軟體開發人員和企業軟體使用者都是折翼的天使,三種情況,1、開發被客戶的需求搞死,2、開發搞死客戶的系統,3、同歸于盡。 這得多苦逼多悲情啊...

[#461]#架構師思維練習# 空與無。 架構師的基本決策之一是:目前如何挖空,以開創産品或系統的未來性。如果把<無>當動詞用,無就是挖空的意思。例如,老子說:無之以為用。這個<無之>就意味着:把它挖空,才能創造未來的多用途效益。更多新思維:http://t.cn/8FGlU1n

[#462]#架構師思維練習# 空無與分工政策。 架構師必須具備産業分工的觀點。老子說:無之以為用,有之以為利。他的<無、用、利>三段論述,悠關到<架構師、開發者、使用者>三者之分工,更攸關于非常重要的<強龍/地頭蛇>加盟、分工商業模式。更多新思維:http://t.cn/8FbhmdD

[#463]<強龍/地頭蛇>加盟分工商業模式的主要效益在于:異地分工。也就是:架構師運籌于帷幄之中,開發者決勝于千裡之外。例如,微軟的Windows/.NET架構師運籌于美國西雅圖,而決勝于萬裡之外的亞洲市場。微軟成為強龍;而亞洲當地的軟體開發者(或公司)成為地頭蛇;是典型的軟體産業強龍/地頭蛇模式。

[#464]【三星高管:正開發下一代Bada移動作業系統】在台灣,南韓商人給大家的印象是:競争不擇手段。在這印象陰影下,Bada OS不容易獲得台灣衆多硬體廠的大力支援,三星在緻力于設計之餘,可能要強化人際關系的美感,否則設計變成<設計别人>,Bada前途堪慮。

[#465]【華為尋求設計突破 欲打造國際手機品牌】華為值得喝采,力求向<0元手機方案>說拜拜,走出<低價、低品質、低獲利>的人人買得起智能手機的烏托邦;邁向高度設計,挑戰全球欲望,才是國内手機、PAD、TV終端廠商的鳥花香之路。

[#466]【日系手機:如何再做中國市場?】如果開放一些,願意采取<強龍/地頭蛇>商業模式,還是有機會。可是,日本手機廠當電信營運商的小弟(地頭蛇)已經習慣了,改當強龍好像姿态不太對。更多新思維:http://t.cn/8FbhmdD

[#467]#架構師思維練習# 依賴制造低價産品賺取外彙的黃金時期大約30年,任何國度都不會有例外,之後匯率提生30-40%是無法避免的,試圖逃避也不全然有利于自己。凡事利弊參半,唯有善于審時度勢者是赢家。轉型邁向創意與設計是一條鳥語花香之路。

[#468]路-人-甲 : 西方和台灣整個社會從上自下都是在教化人如何把頭低下,學會換位思考與合作;大陸的社會風氣則潛移默化教人隻有出人頭地,别人才能服你、仰視你!馬英九推出競選專輯 蔡英文上台跳舞 http://t.cn/aFRrJj

[#469]#架構師思維練習# <<三星高管:正開發下一代Bada移動作業系統>> 唯有強龍能做平台,強龍不能壓地頭蛇,不能與地頭蛇争利;台灣廠商沒有當強龍的心志;大陸也無心研發、做高價産品挑戰全球;而南韓則有雄心,是以南韓需要有開放心境。 三星技術一流,但南韓軟體(如遊戲,OS)沒有開放心境就賣不出去。

[#470]#架構師練習# 華人做得并沒有錯。然而,如果架構設計好一點、主動虛實相依者,會有較大話語權,例如<訂價>的權力;可惜,賣鞋子、買飛機的訂價權,華人少了一些。更多新思維:http://t.cn/8FqOSGr

[#471]虛實相依。俗語說:實以虛之,虛以實之。這是有效架構師最基本的必備能力。例如,華人擅長做鞋子(實物),洋人就做 Nike、NB等管道、品牌(虛物)。華人喜歡經營航空公司(虛物),洋人就做波音747、A380飛機(實物)高價賣給航空公司。<<是說華人怎麼做都是錯的了?>>

[#472]#架構師思維練習# 2006年時,Google放眼未來,網際網路廣告是會赢的戰術,為了讓這戰術極大化,Google當時該有什麼<目前決策>才最具未來性呢? 答案是:購買Android來贈送給硬體廠,讓各大硬體廠都成為它的戰略資源;同時也贈送給全球App開發者,也吸收成為戰略資源。構成了勢如破竹的有效大戰略。

[#473]所謂<目前決策>最具未來性,就意味着最具有戰略價值。所謂具有戰略價值,就意味着對未來會赢的戰術極大化的有所貢獻度。

[#474]企業家商學院:蔣介石曾孫、台灣橙果董事長蔣友柏表示,不同時代想法不同,責任感也不一樣。他很反感現在年輕人劈頭就問薪水多少,會反問對方你值多少?他認為年輕人的人際網絡,大約介于18到27歲,如果沒有社會資源做什麼都很辛苦。年輕人應該去思考新模式,而不是變成最普通的沒有自己想法的雇員。

[#475]#架構師思維練習# 分辨:<需求>與<需求的改變>兩者有何差別呢? <架構>本身與上述兩者又有何差別呢?

[#476]張良的<運籌帷幄>讓宮内的蕭何、劉邦與千裡之外戰場的韓信能互相分工;Android架構師Andy Rubin的<架構設計>讓美國加州的Android平台軟體團隊與萬裡之外大中華地區的App開發者能互相分工。分工可創造經濟效益,這是架構師的<收益>思維。更多新思維:http://t.cn/8FbhmdD

[#477]#架構師練習# 架構可以支撐需求,但它也可以<包容>改變。記得中文字:改變 = 易(change),包容改變 = 容易(easy)。

[#478]需求的改變來自于客戶(如夫)的心中;架構本身的改變來自于架構師(如妻)的心中。想一想,一位能能改變自己内心的妻子,更能包容她的夫婿的一切行為。記得,包容不是消極的适應;而是要達到積極的制約。這就隻能依賴你對相夫教子的<相>字涵意的領悟了。

[#479]#架構師思維練習# 架構本身要不要改變? 架構可以包容需求的改變;為了實作包容的效果,架構也需要包容架構本身的改變。就像夫妻,唯有包容自己的改變、改變自己才更能包容對方,才能創造幸福家庭。

[#480]包容:并不真的架構師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隻是他盡可能去容許(包容)可能結果的發生;在架構設計中愈是能讓可能的結果發生,架構設計就愈成功,企業獲利愈大。

[#481]#架構師思維練習# 戰術引導戰略:腦中清晰可見未來會赢的戰術,反向推理回到現在,彙集有利的戰略資源讓戰術效益極大化。由于戰略資源的取得和應用有其時效性和稀有性,不一定能重複取得。以此觀之,Apple喬幫主的戰略非常難以複制,是以其成功模式也難以複制。更多新思維:http://t.cn/8FbhmdD

[#482]<架構設計也同樣需要考慮很多情況,比如項目的預算、周期、資源,程式員的素質。> 這樣的架構師不專業、立足空間小,因為侵犯了管理者的角色。專業架構師是上司者,他管物,不能管人和事。關心小孩,但不溺愛小孩更親愛老婆,才是好爸爸。關心需求,但擺脫需求桎梏更專注設計才是好架構師。

[#483]#架構師思維練習# 如何擺脫使用者需求的桎梏一直是架構師必修的入門課。在需求枷鎖下,未來(系統、産品等)決定于别人;擺脫枷鎖後,未來決定于自己;這是為什麼架構師比開發者更懂得<尊敬未來>的緣故。

[#484]#架構師思維練習# <人類創造了分工,分工限制了人類。> 架構師掌握物(産品或系統)的整體設計,讓分工的專家<人>和技術、任務<事>能發揮出來,并整合起來。架構師通[#485]常不會直接去整合人和事,避免被管理者排斥。這在海峽兩岸IT業裡很常見,是以架構(設計)師常常被貶成為開發段的系統設計師。

[#486]#架構師練習#架構師是決策者(Decision-Maker),管理學大師 比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指出,決策往往不是從真相開始的,而是從想法開始。一位架構師對于他在行的領域,如果不産生想法的話,表示他沒有敏銳的洞察力。沒有想法,而隻能依賴需求分析、從中尋找真相,然後采取行動,是極為危險的。

[#487] <"必需"的決策可以推遲到開發階段的盡量晚的技術。> 這在分工模式上是重要的考慮;<逆轉性>和<可延遲性>的判斷也是架構師的職責。例如,晶片廠商與作業系統廠商(如Google)的分工與話語權大小都大大影響這兩個特性。更多新思維:http://t.cn/8FGlU1n

[#488]#架構師思維練習#Assumption常常來自文化、風俗習慣、自身經驗,而内心深信它像真理般的<一定>正确。由于已經<信以為真>,是以自己通常不會察覺到它的存在,更沒有意會到,它并沒有事實根據或推理證明。例如,打針一定會痛、襪子一定有腳臭味等。調整Assumption等于調整視角,可獲得新觀點、擴大視野。

[#489]史玉柱 :成吉思汗出生在外國葬在外國,侵略中國,屠殺無數中國人,亡我中華,西征屠城常搶光女人殺光男人,這個外國人卻被我們尊為民族英雄;秦桧倡導東北三省與中原各省的大團結,他創造了宋體字,是現在的漢字标準,你此刻看到螢幕上的漢字均出自他手,這個文化巨匠卻被罵為民族敗類。

[#490]#架構師思維練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這個命題,可能隻是一個Assumption而已。這讓我在微薄上寫<<實踐無用論>>的文章,引來不少批評。再如,<智能手機應該低價(如0元手機方案)到人人都買得起才是科技産業發展的目标>,這可能是 Assumption而已,但許多人信以為真理。

[#491]華人在治學(處理知識)上,非常擅長于<抽象>(abstraction),但也形成負作用:太過于仰賴抽象。于是形成一個文化型的Assumption:抽象能得本質,本質是穩定的,它就是理想架構。事實上,這僅是Assumption而已,身為架構師可以好好反思一下,受益無窮。更多新思維:http://t.cn/8FbhmdD

[#492]#架師思維練習#人們通常基于特定<視角>(viewpoint)去進行抽象動作,抽象出來成為<觀點>(view)。不同角度抽象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也因抽象者的抽象能力而不同結果。是以,抽象結果并不是本質(essence),而僅是觀點而已。腦海裡兼具多個觀點,在心中所<領悟>到的才會更<接近>本質。接近,但不是本質。

[#493] Hypothesis是不依賴事實根據或邏輯推理的假想,做為驗證的命題,為了驗證才去進行分析、搜集事實。有效的架構師大多很擅長<假想-->架構設計-->搜集、分析事實-->驗證>的。

[#494]假想來自右腦,邏輯推理來自左腦。由于右腦在提出一個假想之刻,它并不依據邏輯推理,是以左腦常常認為那是<空想>而否決掉。尤其是華人較現實,右腦常常被别人的左腦否定,而常常被譏笑為不現實、大忽悠、不靠譜。更多新思維:http://t.cn/8FGlU1n

[#495]#架構思維練習# 擺脫需求的桎梏: Requirement-based思維仰賴需求<分析>,對分析結果進行<抽象>,抽出萬變不離其宗的<穩定>結構。如果架構師依循這種思維,很容易掉入需求的桎梏中。

[#496]#架構師思維練習# 反思:架構師常常反思内心深處的<假設>(Assumption)。依據 Wiki百科解釋:In logic an assumption is a proposition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s if it were true based upon presupposition without preponderance of the facts. 但得分辨Assumption和 Hypothesis兩者的不同。

[#497]由于華人比較現實,心比較相信左腦、盼望有憑有據,甚至要<看得到、摸得着>才能相信。是以,右腦無法帶動左腦的常距離的邏輯推理,使得左腦隻能做短距離推理,才形成華人創造力較弱的現象:華人右腦被否定,左腦邏輯推理有限,心少洞見,隻憑看得到、摸得着。

[#498]#架構師練習# <<架構師思維練習>> 由于Requirement-based架構設計模式不是一條有效的架構設計途徑。是以有效的架構師大多采取<假想-->設計-->分析-->驗證>途徑,透過設計來引領分析,避免地毯式的完整分析,曠日廢時,延拓開工生産時辰。

[#499]#架構師思維練習# 沉重的枷鎖在于:使用者需求都是關于樹葉,努力分析、抽象,而抽象結果是具有共通性的<葉脈>。 但是,Designer的職責是要規劃出樹幹,怎麼辦呢? 隻好将葉脈當樹幹了,這就是需求桎梏下的結局:設計出沒有樹幹的豆芽菜來。更多新思維:http://t.cn/8FbhmdD

[#500]有效的架構師:1. 從假想(右腦)出發。 2. 假想引導架構設計(有創意的樹幹)。 3. 架構引導分析(左腦)和抽象(符合需求的葉脈)。 4. 基于事實和抽象(樹葉和葉脈)驗證設計(樹幹)。5. 調整設計(樹幹),循環下去。 6. 樹幹迅速成長了。更多新思維:http://t.cn/8FGlU1n

歡迎通路 =>高老師的ADT技術論壇

高煥堂:MISOO(大資料.大思考)聯盟.台北中心和東京(日本)分社.總教練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