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識直播的“頂流”,正在被複制

知識直播的“頂流”,正在被複制

文|螳螂觀察

作者|圖霖

國慶期間,2022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的揭曉引發熱議。“打臉”愛因斯坦的量子糾纏理論,也讓網友們再次折服于實體學的魅力。

知識直播的“頂流”,正在被複制

知識的魅力自然是無窮大的,否則講知識的大佬也不會備受追捧。雖然專業度難與諾貝爾實體學獎媲美,但依然在今年掀起數次讨論熱潮的《張朝陽的實體課》,就是典型例子。

在知識直播賽道,最早走紅的是羅翔。那麼,講實體并成功斬獲高人氣的張朝陽,會成為搜狐的“羅翔”嗎?知識大佬們紮堆出圈背後,平台找到恰飯的良策了嗎?

“羅翔們”,正在被複制

張朝陽的實體課,最近一次登上微網誌熱搜,是在iPhone14正式發售之前。張朝陽在他的實體課上提到,太陽光譜裡并不存在紫色,人眼看到紫色要對光譜重新疊加,并對即将發售的紫色iPhone表露出期待。

知識直播的“頂流”,正在被複制

早在去年11月,張朝陽就在搜狐視訊開了第一堂實體課直播,但直到今年年初,搜狐CEO講實體這個事,才真正出圈。

在知識直播賽道,張朝陽顯然不是唯一一個出圈的大佬。講法律的羅翔、包括之後講英語的董宇輝,他們都紅極一時,說是知識直播界的“頂流”也不為過。

從法學到英語再到實體,頂流們的知識直播,不約而同在往學科知識上靠攏。隻不過,在具體的方向上,幾位頂流還是表現出了差異性。

擅長從社會熱點事件做延伸的羅翔,更偏向“泛學科”。他的刑法課堂,不是隻有枯燥的法條和案件剖析,還有合時宜的段子、好下咽的雞湯。尤其是類似“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道德是要求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這類金句,讓不少網友都覺得羅翔更像一位哲學家。

邊帶貨邊講英語的董宇輝,更像是“學科+”直播。雙語直播、詩詞解說,本質都在為帶貨的産品“服務”。當然,也很少有人單純抱着學英語的想法去他的直播間,與之相較,顯然是他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風趣的直播風格更吸引人。

和前兩位相比,用上了黑闆演練公式、上課過程時不時提問的張朝陽,明顯要更“硬核”。點開搜狐視訊裡張朝陽實體課的回放,被密密麻麻的公式填滿的直播封面,也一定能讓現在的大學生們夢回網課課堂。

知識直播的“頂流”,正在被複制

如果按學科知識的濃度排個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張朝陽、羅翔和董宇輝。而從今年正式出圈,同樣邁上頂流之路的張朝陽來看,知識直播的頂流,的确已經可複制了。

大佬走紅,有迹可循

當知識直播賽道的頂流越來越多,大佬們的走紅軌迹,也有了可探尋的相似性。

首當其沖的,要有能掀起現象級熱潮的爆款。

比如羅翔的“糞坑案”。盡管這是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故事,但因為其中涉及到正當防衛的相關知識,普通人很容易帶入,這個案件就成了羅翔的每年必講。這個案件火到什麼程度呢?B站上搬運的視訊都能有上千萬播放。

知識直播的“頂流”,正在被複制

又或者董宇輝的雙語直播。當看慣了“家人們我給你們謀福利啦”這類帶貨主播之後,拿着白闆和馬克筆在直播間娓娓道來的董宇輝,自然成了一股清流。在他靈活的臨場反應和幽默的直播風格加持下,走紅,其實是早晚的事。

而張朝陽“麻省理工大學博士生+搜狐CEO”的雙重身份,本身就自帶爆款潛質。是以,張朝陽第一次直播,在搜狐視訊的觀看熱度就突破了150萬,更是登上了抖音、微網誌等平台的熱議榜。其後的幾次直播,也因與熱點事件融合,引發了大面積熱議。

再者,要有可持續的内容輸出。

不論是最早的秀場直播,還是如日中天的帶貨直播,都具備這一特征。秀場才藝與直播售賣的貨品一樣,很難枯竭。

大佬們的學科知識亦是如此。

董宇輝的英語,是多少家長對孩子耳提面命,必須學好的科目。即便進入大學,每年一到四六級考試季,相關話題無一例外會沖上熱搜,年年如此。

羅翔的法學,向來以“難學”聞名,但每年社會上大大小小的熱點事件,都能與之關聯。隻要社會一直在運轉,張三就可以一直被舉例,羅翔的法學課就能一直有熱度。

張朝陽的實體課,就更不用說了。連iPhone出的新色都能與之關聯,就更别說開頭提到的諾獎等科學新聞了。而隻要新聞不斷,人們對實體的關注度也就很難熄滅。

最後,大佬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

聽名校講師講課,不是新鮮事。更早布局的《網易公開課》,彙聚了國内外高校如哈佛,北大等學校的公開課免費資源,學科覆寫範圍也比較廣,藝術、心理學、經濟學都有,但這種單向汲取知識、缺乏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再打動這屆挑剔的網友。他們需要互動,還得是有趣的互動。

羅翔在拆解案件時,總能借張三時不時抛幾個冷幽默的梗,讓晦澀的法條也能變得生動;董宇輝不僅有雙語直播,詩詞和段子都能張口就來;張朝陽的實體課,沒有照本宣科地概念解釋,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話題設定深入淺出。

在此基礎上,張朝陽還在持續更新直播創意。像是在講解“溫度的故事”時,他就戴上帽子,扮起了熱力學之父開爾文,帶動了整個直播間的互動氛圍。

“有可持續話題的學科+有人格魅力的大佬”,知識直播的“頂流”,已經有了可驗證公式。

而當平台看到大佬們帶來的可觀流量,也勢必會加大在知識直播領域的投入。

早在羅翔入駐B站的2020年,B站就已正式建立知識一級分區,随後,更是持續加大對泛知識直播的投入,邀請上百位院士集體入駐;搜狐更是早已孵化出一衆腰部主播,包括康奈爾大學實體化學博士包坤、天體實體博士劉博洋和90後實體學博士周思益等等。

隻是,當頂流越來越多,知識直播的生态也逐漸完善之時,背後的平台吃飽飯了嗎?

主播出圈,平台飯否?

面對商業化問題,去年年底,張朝陽曾公開表示,不急功近利賺快錢,而是長遠布局。他認為,現下最要緊的是先把規模做起來,隻要流量夠大,商業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從已經淌過水的B站和抖音來看,這件事顯然沒那麼容易。

目前,B站知識類優質up主也早已不止羅翔一位。做熱門生物科普的無窮小亮、講各類詩詞的戴建業,都已成長為數百萬粉絲的人氣up。

饒是如此,依舊難解B站商業化的燃眉之急。9月8日,B站釋出新一期财報,2022年第二季度營收49.1億,同比增長9%,淨虧損20.1億,同比擴大近一倍。

邊講英語邊帶貨的董宇輝,倒是為抖音摸索到了新的變現路徑,但東方甄選獨立APP的推出,也讓抖音不得不開始思考頂流的留存問題。

東方甄選開辟的帶貨模式其實不難複制。和新東方同為教培賽道選手的好未來,近日就開啟了“老師直播帶貨”。就連直播賬号的名稱,都有東方甄選的影子——學家優品。

但想擁有董宇輝一樣的現象級流量卻很難。《螳螂觀察》查詢到,學家優品目前僅有5.4萬粉絲。賬号成長需要時間,抖音知識直播的商業化,顯然也需要更多耐心。

進一步來看,頂流的高人氣對平台變現其實是把雙刃劍,更高的流量意味着更低的容錯率。

比如說,B站商業化老生常談的話題——急于變現導緻的UP主形象崩塌。

今年早些時候,B站上線付費視訊功能曾引發熱議,不僅大會員們普遍反對,UP主也沒撈到好處。最早試水的勾手老大爺鄧肯,是一位主講各類離奇事件的高人氣UP,在釋出付費視訊三天内,就掉粉兩萬。

而“造神再毀神”也早已不是飯圈獨有。被捧上神壇的頂流們,往往也容易因網友捕風捉影的細節,迅速跌落神壇。

圈粉無數的羅翔,就曾因一篇普通的讀書筆記被刻意解讀成“陰陽怪氣”鐘南山院士,引發了大量不知情網友的抨擊,甚至被罵上了熱搜。自此之後,羅翔便不再更新微網誌,算是變相“退網”了。

知識直播的“頂流”,正在被複制

就連金句頻出的董宇輝,在迅速走紅後,也開始有了自己或者家人被莫名網暴的顧慮。在最新的直播中,當被問及為何最近很難聽到連續的金句時,董宇輝的表示,自己害怕發言被斷章取義和掐頭去尾,也害怕如潮水一般的各種評論。

那麼,今年才因張朝陽的實體課再度獲得關注的搜狐視訊呢?

《螳螂觀察》認為,盡管短時間再創當年的輝煌有些誇張,但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先驅,搜狐在知識直播這條賽道上的堅持,依然能給行業帶去不一樣的啟發。

不同于近兩年才發力泛知識直播的B站、抖音,早在2016年,張朝陽就已開啟了知識直播,隻不過彼時他播的還是英語。截至目前,張朝陽發起的《張朝陽的英語課》已累計上千場。

并且,搜狐在知識直播版塊做了更專業的細分,已經建構了覆寫實體學、化學、數學、天文學、光學、聲學、植物學、古生物學、地質學、計算機科學、航空航天學等在内的全方位知識直播體系。

《艾媒咨詢2022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達675.0億元,較2015年增長約42倍,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将突破1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