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Linux的硬碟分區和目錄結構——新手向

       很多剛剛接觸Linux的新人朋友面臨的第一個困難恐怕就是安裝過程中的硬碟分區了。Linux不像我們常用的Windows,用盤符分區。在Windows下我們可以将硬碟分為C槽D盤E盤以及島國專用盤等等。而Linux是先建立一個根目錄“/”,然後在根目錄上建立一系列的空目錄,接着把硬碟分區挂載到相應目錄上。這種完全陌生的分區方式常常導緻我們安裝linux系統或者虛拟機的時候出現“卡殼”現象,這篇文章将帶大家初步的了解linux的硬碟分區方式和目錄結構,讓你安裝linux更輕松,帶着基本的了解展開以後的學習。我們下面先介紹一下硬碟分區。

        常見的硬碟一般分為三類。IDE硬碟,SCSI硬碟和SATA硬碟。通常我們電腦上的硬碟都是IDE和SATA,而伺服器一般用SCSI硬碟。SCSI的硬碟接口裝置叫sd,第一塊硬碟就是sda,第二塊硬碟是sdb...以此類推。Linux規定,一塊硬碟上最多存在四個主分區。命名方式分别是sd1,sd2,sd3,sd4。而邏輯分區從sd5開始,沒有數量限制,命名方式為sd5,sd6...sd無窮大。主分區可以簡單的了解為windows下的C槽,也就是系統分區,是引導作業系統必要的分區。而邏輯分區可以簡單的了解為windows下的CDE盤等等。

      說完硬碟分區,我們再回頭說一下目錄,很多朋友一鍵安裝完linux系統,看着種類繁多的目錄可能頭疼異常,每個目錄看起來都不明覺厲的樣子。下面我們就簡單的看一下Linux系統的主要目錄及其内容。常見的目錄有,

     /bin        ##存放系統的核心最常用的指令

     /boot      ##核心與啟動檔案

     /dev       ##各種裝置檔案

     /etc        ##系統軟體的配置檔案

     /home   ##使用者的主目錄,比如你建立一個使用者zhang,home下一般自動生成zhang目錄,用來記錄zhang的一些操作和内容

     /lib         ## C編譯器的庫

     /root      ##超級使用者root的目錄

     /proc     ##程序的映像

     /tmp      ##臨時檔案存放點

     /usr       ##非系統的程式和指令

     /var       ##資料目錄,一般資料庫檔案也存放在此目錄下

        好了,現在我們再看那些繁多的目錄是不是有點親切感了?

        再回到我們linux系統的安裝上,安裝過程中,一般需要你手動分區的時候,系統已經建立了如上的一些目錄,而後我們可以将硬碟挂載到上面的一些目錄上。比如說我們可以劃分一個主分區,命名為sda1,然後将主分區挂載到目錄boot上(一般挂載500MB左右就足夠了),單獨挂載boot是為了保證系統啟動的穩定性,防止其他的硬碟分區壞了影響啟動。boot分區除了更新unix核心基本用不上太多,是以500MB就足夠用了。比如我們可以在挂載一塊20GB分區到var,用于存儲資料。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為所有的目錄都劃分一個分區。沒劃分的檔案和目錄以及空餘的硬碟一般都自動存放挂載到/根目錄。是以如果你分區分的足夠細,根目錄所需的空間就很小。

        如上,我們基本就可以輕松愉快地跨過linux安裝中最棘手的一步硬碟分區了。值得一提的還有兩點。第一點一般我們分區的時候都會單獨劃分一個swap分區,用于交換空間(也就是虛拟記憶體技術),當記憶體滿了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挑出一部分暫時不用的東西寫到交換空間中用以釋放記憶體,一般交換空間的大小不超過2G。設定的時候當記憶體小于2G時,swap可以設定為2G或真實記憶體的一半,真實大于2G就設定2G。

        第二點就是我們在硬碟分區的時候通常會讓選擇檔案系統,因為Linux是以檔案驅動的,用檔案管理硬體,每一個硬體都映射到一個檔案上進行管理,通常來說檔案系統我們選擇預設的ext4fs就可以了。這篇文章就不在詳細擴充了。好了,大家可以輕松愉快的開啟Linux的安裝之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