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PCM綜合語音複用裝置?

PCM語音複用裝置,中文稱脈碼調制,由A.裡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這一概念為數字通信奠定了基礎,60年代它開始應用于市内電話網以擴充容量,使已有音頻電纜的大部分芯線的傳輸容量擴大24~48倍。各國相繼把脈碼調制成功地應用于同軸電纜通信、微波接力通信、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等中、大容量傳輸系統。80年代初,脈碼調制已用于市話中繼傳輸和大容量幹線傳輸以及數字程控交換機,并在使用者話機中采用。接下來我們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下什麼是PCM綜合語音複用裝置?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PCM綜合語音複用裝置?

PCM語音複用裝置簡介

在光纖通信系統中,光纖中傳輸的是二進制光脈沖“0”碼和“1”碼,它由二進 脈沖編碼調制。

  制數字信号對光源進行通斷調制而産生。而數字信号是對連續變化的模拟信号進行抽樣、量化和編碼産生的,稱為PCM(Pulse-code modulation),即脈沖編碼調制。這種電的數字信号稱為數字基帶信号,由PCM電端機産生。目前的數字傳輸系統都是采用脈碼調制(Pulse-code modulation)體制。PCM最初并非傳輸計算機資料用的,而是使交換機之間有一條中繼線不是隻傳送一條電話信号。PCM有兩個标準(表現形式)即E1和T1。

  中國采用的是歐洲的E1标準。T1的速率是1.544Mbit/s,E1的速率是2.048Mbit/s。

  脈沖編碼調制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多種業務,既可以提供從2M到155M速率的數字資料專線業務,也可以提供話音、圖象傳送、遠端教學等其他業務。特别适用于對資料傳輸速率要求較高,需要更高帶寬的使用者使用。

  脈沖編碼調制是7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記錄媒體之一的CD,80年代初由飛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脈碼調制的音頻格式也被DVD-A所采用,它支援立體聲和5.1環繞聲,1999年由DVD 脈沖編碼調制。

  讨論會釋出和推出的。脈沖編碼調制的比特率,從14-bit發展到16-bit、18-bit、20-bit直到24-bit;采樣頻率從44.1kHz發展到192kHz。PCM脈碼調制這項技術可以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則越來越來小。隻是簡單的增加PCM脈碼調制比特率和采樣率,不能根本的改善它的根本問題。其原因是PCM的主要問題在于:

  (1)任何脈沖編碼調制數字音頻系統需要在其輸入端設定急劇升降的濾波器,僅讓20Hz-22.05kHz的頻率通過(高端22.05kHz是由于CD44.1kHz的一半頻率而确定)。

  (2)在錄音時采用多級或者串聯抽選的數字濾波器(減低采樣頻率),在重放時采用多級的内插的數字濾波器(提高采樣頻率),為了控制小信号在編碼時的失真,兩者又都需要加入重複定量噪聲。這樣就限制了PCM技術在音頻還原時的保真度。

好了,以上内容就是飛暢科技關于什麼是PCM綜合語音複用裝置?這個問題的相關詳細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飛暢科技近二十年專業從事光端機、光纖收發器、工業交換機、協定轉換器等工業通信裝置的研發、生産和銷售,歡迎前來了解、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