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極管
三端器件 雖然隻比二端多了一個端子 但是這個是個重大的突破 因為多了一端 就會我們利用一個端口的信号去控制另一個端口信号的可能 這樣我們可以更加靈活的控制器件 讓器件根據我們的要求工作
雖然目前最早出現的三端器件是晶體三極管 但目前應用最廣的還是半導體器件是 場效應管中的MOS器件 由于它的制作工藝簡單 為內建化生産提供了條件 其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以上 是以我們先學習MOS器件和應用
MOS管有4類 以NEMOSFET為例來介紹它的伏安特性

在 P 型襯底上建立兩個重
摻雜的 N 型區,分别稱為源區和漏區(源區和漏區都是N型區)
在源區和漏區間的P型半導體表面上覆寫一層氧化層Si02 并在氧化層上沉積一層金屬 形成栅極 另外P型襯底另一面也覆上了金屬膜 引出電極--襯底極
是以 MOSFET在實體結構上共引出4個端子:栅極G(grate),源極S(source),漏極D(drain),襯底極B(bottom) MOSFET本質是一個四端口器件
但是因為源區和漏區本質其實是沒有差別的 源區和漏區也可以交換使用
漏區和源區将分别與襯底之間形成 PN 結。在
正常工作時,需要保證這兩個 PN 結反偏,是以通常将源極與襯底極相連,并且
使之連接配接到電路的最低電位(對于 N 溝道器件來說),這種連接配接方式可保證兩個
PN 結反偏,這也是 MOSFET 常見的工作狀态。這樣連接配接後,可認為襯底極對場
效應管的工作沒有影響
MOSFET 作為三端口器件來使用,即栅極G、源極(最低電位)S和漏極D(drain)
3 個端口,但這樣處理後源極和漏極就不能再互換使用
NEMOSFET
由圖我們可以知道 我們把源極作為參考節點 用兩個電源vGS和vDS來控制器件工作
現在 我們要研究的是 端口電壓跟電流的關系
因為栅極上有絕緣的氧化層 是以栅極上的電流iG是等于0的
由KCL可以知道 如果這個電路上有電流通過 那麼漏極電流iD與源極電流iS一定相等 是以我們放棄對vGS的端口的電壓電流的觀測 把關注點放到漏極電流iD上
由于iD和vGS和vDS都有關系 為了簡化讨論 我們先假設vGS為一個正的常數 且電壓常數比較高 那麼器件中會有電流通過
我們測試iD和vDS的關系 會得到這樣的關系 這條曲線有一部分為橫流的關系 即:當vGS足夠大 且為一個定值的時候 vDS大于某個值 器件上通過的電流iD将處于一個恒定值 而與vDS變化無關
此時這說明這個端口上的電流 與這個端口的電壓是無關的 即:這個端口的電流不受這個端口的電壓控制
那麼在這個恒流電流區域内 這個iD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為了研究 我們通過半導體測試儀 同時改變vGS和vDS大小 得到 注意:vGS此時選取了一些離散值 觀察
我們發現NEMOSFET 隻有在vGS,vDS都會正值時 才可能有電流通過 且當vGS大于某一刻定值時才有電流通過 無論VGS取什麼數值 VDS總是會在它增大到某個數目後 進入恒流區 這個時候iD的電流大小隻會與另一個另一個端口VGS有關 與自己這段的vDS無關
我們發現NEMOSFET 隻有在vGS,vDS都會正值時 才可能有電流通過 且當vGS大于某一刻定值時才有電流通過 無論VGS取什麼數值 VDS總是會在它增大到某個數目後 進入恒流區 這個時候iD的電流大小隻會與另一個另一個端口VGS有關 與自己這段的vDS無關
這個受控作用 我們可以用它來做放大器的設計 把電流剛剛出現時 所對應的所需要vGS值 稱為NEMOSFET的開啟電壓Vt 隻有VGS大于它Vt電流才有可能出現 是以這個參數其實與二極管的正向導通電壓相似 注意: 但是對于不同型号的MOS 這個值和它的工藝條件有關 且相差較大
Vt是指的是VGS的值
iD,VGS和VDS三者的伏安關系曲線
根據這三個名額的變化 我們可以分為三個區域
1.截止區
vGS<Vt 此時vDS為任意值也無法改變狀态 MOS相當于開路
截止區
2.飽和區
飽和區電流和電壓關系
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流的表達式中是沒有VDS的,是一個定值
飽和區
3.變阻區
工作條件
為了友善說明 引入一個新的參數--“過驅動電壓”它是指的VDS的值 不是VGS的 它是飽和區和變阻區的分界面
在變阻區的 電流-電壓表達式
變阻區 受VGS和VDS影響
變阻區有個應用 就是可以用做阻值受控的線性電阻 這也是變阻區名字的由來,我們将伏安特性圖的vDS取值縮小到mV 從圖中可以看到 NEMOS表征為 一條直線
電阻rDS就是電壓除以電流
電阻rDS
溝道長度調制效應:
上面 我們看到了飽和區内iD的恒流特性 這種特性是用來做放大器的基礎 但是随着vDS的逐漸增大 這種恒流特性是要打折扣的 也就是說在飽和區 iD還是會受vDS的影響
我們發現在飽和區 曲線是有上翹趨勢的 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 溝道長度調制效應 簡稱溝長效應 後面我們會知道 這種效應在溝道長度L比較小的器件中 表現明顯 而在L較大的器件中可以忽略不計
溝長效應
當然我們這裡畫的比較誇張 還引入了一個厄爾利電壓vA來描述這種影響的強度 因為我們發現将所有曲線延長 都會交于橫軸上的同一個點 這個點的大小就是厄爾利電壓 vA越大 上升越不明顯 溝長效應越不明顯 對于飽和區的正向受控有益處
λ是溝道長度調制系數 它取決于MOS工藝參數 它非常小等于1/vA 一般器件手冊上一般給出vA的數值 一般幾十~幾百
我們給出飽和電壓區的修正方程
沒有特殊說明 我們在飽和區一般不會使用這個方程 而是直接用電路模型來描述參數的影響
三極管改成諾頓形式 因為它還是有内阻的
而我們還可以畫出另外一種橫縱坐标的飽和區曲線 坐标為iD-vGS 在這個轉移特性曲線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開啟電壓的位置
如果是P型的話
它的襯底是N型的 外電壓引起導電溝道是P型 是以參與導電的載流子是空穴
對于P型 通常把D漏極接地 是低電位 是以箭頭應該是S到D的
N型的是D到S
P型另外一種常用的型式
伏安特性
伏安特性相反
耗盡型和增強型大體相同
輸出特性
轉移特性
當然MOS的實作還有很多方法,比如CMOS或者其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