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哈希dapp 開發/區塊鍊是騙局嗎

區塊鍊技術本身并不是一個騙局,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利用區塊鍊作為幌子來做騙局。

區塊鍊有幾個問題:

1、區塊鍊容量太大。

随着區塊鍊的發展,節點存儲的區塊鍊資料量會越來越大,存儲和計算負擔也會越來越重。以比特币區塊鍊為例,其完整資料的大小目前約為71GB。如果使用者使用比特币核心用戶端進行資料同步,可能三天三夜都無法完成同步,區塊鍊中的資料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就給比特币核心使用者端的營運帶來了很大的門檻。

區塊鍊資料确認時間的問題。

在目前的區塊鍊系統之中,尤其是金融區塊鍊系統,存在資料确認時間長的問題。以比特币區塊鍊為例,目前一筆比特币交易的确認時間大約需要10分鐘。6個确認的情況之下,大概需要1個小時的等待時間,當然對于信用卡動作來說,是2到3天的确認時間,比特币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距離理想狀态還有很大距離。

處理事務頻率。

區塊鍊系統面臨交易頻率低的問題。以比特币區塊鍊為例,每筆交易的平均大小約為250位元組,如果将塊大小限制在1MB之内,則可容納的交易數量為4000筆。以每10分鐘一個區塊的速度計算,每天可以生成144個區塊,可容納576,000筆交易,除以每天86,400秒的秒數,比特币區塊鍊每秒最多可以處理6.67筆交易。目前,比特币區塊鍊之上的實際日交易量已經接近系統瓶頸(圖),如果不解決擴容問題,可能會導緻大量交易被封鎖。相比之下,PayPal在2013年第三季度的交易總量為7.29億筆,平均每秒93.75筆交易。據全球最大的支付卡VISA官方網站統計,2013年VisaNet每秒處理47,000筆交易。與支付寶等幾大支付網絡相比,從事務處理頻率來看,比特币區塊鍊更像是一個初生的嬰兒。這也是中本聰晚期的刻意設計,比特币區塊大小被限制在1MB,以避免流氓礦工的惡意行為,對人們造成不良影響,比特币區塊鍊支付網絡之是以能夠發展到今天價值10億美元,就是因為其去中心化。

區塊鍊的發展受到了現行制度的限制。

一方面,區塊鍊的去中心化、自治化特點淡化了國家監管的概念,對現行制度産生了影響。比如,以比特币為代表的數字貨币不僅挑戰了國家貨币的發行權,也影響了貨币政策的傳導效果,削弱了央行對經濟的調控能力,導緻貨币當局對數字貨币的發展保持謹慎态度。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這項新技術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和期待。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可能滞後,導緻與區塊鍊使用相關的經濟活動缺乏必要的制度規範和法律保障,大大增加了市場主體的風險。

區塊鍊技術與現有系統整合的成本很大。

對于任何創新,現有機構都需要確定它們既經濟高效、符合監管要求,又與傳統基礎設施相連。别是在部署新的基礎系統時,時間、人力、物力成本都非常大,在現有的傳統機構外部遇到的阻力也不小。

當然,問題的存在并不能阻礙區塊鍊發展的步伐,如簡單支付驗證、側鍊、閃電網絡協定等技術的深入研究,已經提出了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

區塊鍊技術被認為是最具颠覆性的技術之一,雖然目前正處于發展階段,但各國政府都出台了對區塊鍊技術有利的扶持政策,引導和推動區塊鍊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